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惠安女的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汉族民间服饰中的一朵奇葩。然而近几年,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惠安女传统文化从生态环境到传承、使用都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在保护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地抢救和保护,坚持整体性、原生性原则;而另一方面,亦不能阻碍其正常发展,要正视传统文化的活态性和现代性,促使其焕发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深青少年对畲族传统服饰的了解,将福建畲族传统服饰纹样合理地应用于青少年装设计中.通过对福建畲族传统服饰纹样的田野调查与分析,探讨福建畲族传统服饰纹样在青少年装设计中的应用原则.选用福建畲族传统服饰纹样的题材、色彩、构图形式和工艺表现,设计出5套青少年装系列作品.福建畲族传统服饰纹样应用于青少年装设计中,有助于青少年了解畲族传统服饰纹样内涵,对畲族传统服饰的传承与保护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比较小岞半岛中青年和老年惠安女的服饰特征。得出不同年龄段惠安女服饰特征主要体现在上衣、下装和头饰。提炼出的服饰特征为当代服装设计提供了民族元素,并对惠安女服饰的传承和保护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花腰彝族是彝族尼苏支系的一个分支,花腰彝族剪纸是花腰彝族服饰制作过程的首道工艺,也是云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章针对花腰彝族剪纸文化内涵及其艺术特征,采用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和图像学方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对花腰彝族剪纸纹样的内在蕴意进行解读。其次,笔者依据调查收集所得的剪纸花样,对花腰彝族剪纸的纹样结构和题材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研究表明花腰彝族剪纸纹样是原始崇拜的产物,其纹样图案充分表征了花腰彝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花腰彝族人民独特而又智慧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5.
基于旅游凝视视角,借助质性分析软件MAXQDA 12和扎根理论研究法,对实地考察所收集的当地人对惠安女形象的认知文本进行整理及编码,研究发现:当地人对惠安女形象的认知主要集中在惠安女的整体形象、民俗文化形象、内心情感形象3个主范畴;当地人建构的惠安女形象文化内涵缺失,对惠安女形象的文化认同感低,参与旅游积极性不足,民俗文化展示浅层化,旅游品牌效应不高等。为推进当地旅游,政府应积极挖掘旅游地的文化内涵,建构精品化的惠安女形象;增强当地人的文化认同,扩大惠安女的参与度;加大民俗文化的展示力度,发挥文化品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瑶族服饰图案纹样的文化内涵玉时阶瑶族服饰以其五彩斑斓、绚丽多姿、工艺精美而获得人们的赞誉。而瑶族的服饰美,又集中地反映在它们的图案纹样上。瑶族衣服多以单色布料为底布进行裁缝,再以彩色丝线在布上织绣图案纹样为装饰。这些图案纹样大多织绣于衣服最引人注目的...  相似文献   

7.
台湾卑南族服饰的地域特点鲜明,呈现出特有的民俗风情、审美情趣、文化底蕴。通过对服装的种类、造型、材质、色彩、工艺等进行阐述,结合相关史料与实物分析,总结出卑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其服饰艺术特色的解读,对保护和传承文化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杨琳 《科技咨询导报》2008,(22):211-211
本文从面料、色彩、图纹、佩饰四个方面阐述了藏族服饰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及其现实意义,并分析了藏族服饰的文化内涵与现代服装理念的结合点,旨在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服饰文化,为现代服装设计添加亮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传统服饰的色彩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文化的产生、构成和演变的3种形态以及应用与体现出的3种独特的表现特征中揭示了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文化的本质内涵,并在分析推理的基础上,从坚持传统、吸收外来文化和转变观念、发展科技4个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文化的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杨晓丽 《科技信息》2012,(12):287-288
一、传统色彩 因素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审美观点的转换,家纺设计也将注入新的内涵。这其中包括发展进步的工艺手段,新技术的运用,设计手法和设计思维的更新,因此,发扬民族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将是未来家用纺织品设计的重要方向之一。传统色彩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审美习俗所产生的常用色彩,具体一点说就是指在传统服饰、首饰、瓷器等传统文化遗产中所使用的色彩。传统色彩是相对时尚流行的现代色彩而言的。传统色彩和时尚流行的现代色彩相比,它的历史更为长久,在应用上持续的周期长,持久。  相似文献   

11.
服饰文化对宗教文化有折射功能,宗教中的祈求、希望、祝愿等情感通过服饰体现。宗教文化对服饰文化具有引导和制约作用,宗教服饰因其特殊身份而与众不同。通过对唐代服饰文化的深入研究,透过服饰的色彩、图案、款式等,阐明宗教文化对服饰发展的多种影响,解读其中蕴含的深厚凝重的文化韵味和宗教内涵。  相似文献   

12.
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也是乌江流域发展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主要包括民族语言,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工艺、曲艺、服饰和习俗等。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存在着散、旧、失等问题。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可采取数字化馆藏、社区博物馆、生态博物馆、节庆旅游等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服饰纹样源远流长,而人物纹样是中国传统纹样史上较早进入装饰领域的纹样之一。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检索,大多数学者对于人物纹样的研究都是与年画、家具、青铜器、玉器或是漆木器相关,传统服饰中的纹样研究也一般聚集在动物纹样、植物纹样,而对于服饰中人物纹样的研究却是没有前者广泛。江南大学"传习馆"丰富的服饰收藏,为归纳、探讨民间传统服饰中有关"人物纹样"的主题提供了各类素材,从中可以总结出不同题材的人物纹样在传统服饰中运用案列,继而探析民间的信仰与民俗寓意。  相似文献   

14.
民族体育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具备保护作用、身份识别、美化生活作用,而且蕴涵着民族精神、文化、生活习惯、社会制度等多种内涵。我国民族体育服饰经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保护与改革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从汉字的组成原理入手,通过对不同汉字的组成结构的探究,分析了中国传统服饰的主要材质,窥见了不同时期传统服饰的款式特色,再现了传统服饰色彩搭配的内涵和对服饰配件的重视,指出了汉字文化与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各自独立的两大文化体系,但由于文化的互渗性,及传统对文化的统摄作用,汉字与传统服饰之间产生了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当今的民族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发展工作予以分析,强调了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兰卡普在服装中的应用为例,从材料、款式、图案、色彩、工艺等方面详述了如何将民族文化技艺与服装产业融合,促进产业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  相似文献   

17.
传承、保护和利用——藏传佛教文化遗产的现代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传佛教是藏族传统文化遗产的有机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文章从保护与利用藏族文化遗产的视角,就藏传佛教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及其传承、保护的基本原则与开发利用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特殊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孕育惠安石文化,形成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惠安乡土建筑.文中总结出惠安乡土建筑中石技艺方面的三大特色——精美的建筑石雕装饰、巧妙的材质和色彩对比、柔化的石构件细部处理,这将对现代地区性建筑创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惠安的传统文化积淀厚,是闽南文化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一、惠安传统文化的生存现状与流失惠安传统文化是惠安人民看待事物的态度、处理事情的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物质形式及精神结果,它既有本土文化的特色,也有中原文化的基因和海洋文化的性格。惠安起码拥有石文化、渔文化、服饰文化、古遗址文化、建筑文化、雕刻文化、墓葬文化、美食文化、方言文化等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的几何纹样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是少数民族数学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各少数民族通过对自然物象的观察、提炼和归纳,用抽象的几何元素所创造的服饰纹样充分展现了各少数民族的数学智慧和应用数学的创造力.文章以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的实物纹样图片为背景,对纹样的构成形式、构成要素及其设计思维进行了探索,以期为研究和发展中国少数民族的数学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