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学视角:舞狮的生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载体,舞狮在现代社会重显其魅力.狮子表达了一个民族对力量的向往和追求,舞狮的过程也是我们民族心理和文化的展示过程.现代舞狮运动是对古代狮舞的传承和发展,其内涵从避祸、驱邪走向娱乐、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提出弘扬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则,运用田野调查等方法对河北民族传统体育传承进行研究,探究其传承方式、影响因素和面临困境等。提出以下传承路径:确证时代价值,加大宣传力度;打造项目品牌,开发旅游产业;完善传承制度,推广校园文化传承;鼓励项目申报名录,建立逐级保护体系等。  相似文献   

3.
以席狮舞为个案,从身体视角考察民俗技艺的习得、身体实践与地方社会互动的过程与文化意义。席狮舞传承包括入门、训练、展演等3个阶段:①弟子投师后,经历皈依、小庙日课、香花见习等一系列身心磨砺,并由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转换而得以入门;②在小庙内部席狮训练中,其身心规训表现为传承人身体之社会性与生理性的互动协商,旨在以技艺娴熟而强化席狮文化认同;③在席狮村落展演中,表演者不仅通过视、听等具身体验展现“刻写”在身体里的孝、义等教化之理,而且也将席狮文化传播于民众并将其转化为地方文化认同,最终指向“俗艺归善”的身体文化理想。民俗技艺传承者的身体既被文化刻写,也是文化认同的载体,还是传递、形塑地方文化的道具。身体视角的研究是未来保护及赓续民俗技艺、丰富本土身体研究话语体系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以独竹漂运动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独竹漂运动项目的传承形态与困境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认为独竹漂作为一项新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传承过程中存在着比赛机制不完善、教学教材缺乏以及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充分认识独竹漂的价值,根据独竹漂传承形态与发展路径,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对策,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可参考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出康巴地区藏医药传承与保护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方法以康巴地区藏医药相关的3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甘孜州南派藏医药"、"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藏族唐卡·噶玛嘎孜画派")为切入点,以康巴地区藏医药的传承与保护为重点,采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发掘康巴文化与藏医药的形成、发展、传播之间的有机联系.结果康巴文化具有显著的地域文化特色,孕育发祥了丰富多彩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甘孜州南派藏医药",由于老一辈传承人年事已高,新一代传承人的培养无法一蹴而就,康巴地区藏医药的学术传承有待进一步加强.结论康巴地区藏医药是康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亮点之一,进一步推进康巴地区藏医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利于促进康巴地区的政治稳定和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大理学院开设舞狮运动课程的价值进行研究。开设舞狮运动课程对传承大理民族体育、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大理的旅游资源添加又一亮点,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有利于提升大理学院的知名度,扩大国际交流成果。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文化强国"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何保护与传承太极拳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通过解读太极拳文化相关信息,分析太极拳文化开发的战略路径,探索太极拳文化产权、人才培养、市场开发、资金保证等相应问题,针对高校太极拳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具体内容进行相关研究,提出高校太极拳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可行性建议和现实对策.  相似文献   

8.
造纸术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工艺,笔者以工艺调查与技艺的活态传承为考察重点,实地调查了浙江富阳传统手工竹纸制作技艺,对其采用的原材料特征、纸张制造流程以及造纸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加工器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富阳地区的造纸工匠、学者、企业家等人进行了访谈调查,进而从非遗保护的视角讨论浙江富阳传统竹纸工艺的现状和传承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田野工作法以及参与观察法对黔东南苗族斗牛民俗活动进行了调查,对苗族斗牛文化的历史渊源、文化事项进行了梳理.研究显示黔东南苗族斗牛文化的生态传承存在较大危机,建议通过政府立法、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复兴战略、养殖户经济扶持、构建斗牛文化传承机制以及斗牛文化进课堂工程等手段对该文化事项进行有效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0.
目前布依族高台舞狮在高校民族体育教学中存在“非遗”传承重视不足,保护意识不强、专业师资力量不足、教育传承方式单一和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布依族高台舞狮进入高校民族体育教学的现实价值、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现代教学理论进行科学思考,为布依族高台舞狮在高校民族体育教学中更好的开展与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同时也为高校民族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广西隆安联造村壮族纱纸制作工艺技术及相关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其制作工艺技术特点、销售状况及经济效益、传承与保护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调查发现联造村黄国价夫妇生产的纱纸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产量小.虽然"隆安构树造纸技艺"已入选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但其传承与发展,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工布响箭是西藏工布地区一项古老而特殊的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符号。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非物质文化"工布响箭"进行田野考察,基于社会发展语境下探索工布响箭传承困境:文化价值异化危机、社会性别角色参与失衡、整合改造机遇与隐忧等问题,并提出工布响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政府主导是加强传统体育项目传承的根本,多元化途径是加强传统体育项目传承的保证,文化普查是巩固传统体育文化项目传承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舞狮运动无形资产开发进行研究,针对舞狮运动无形资产中存在的潜在价值认识不充分,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缺乏统一管理,开发深度和广度不够;缺乏专门人才和专题研究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其基础建设、加强与现代传播媒体的互动、加强与企业的相关合作、充分挖掘舞狮运动的文化内涵等具体措施,以期为舞狮运动无形资产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在特定的地域文化孕育下芸芸催生的,蕴含了宝贵的民族文化精髓。依托地域文化特性,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闽东高校传承舞龙舞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方面进行了解读,并结合地域特征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田野工作法以及参与观察法对黔东南苗族斗牛民俗活动进行了调查,对苗族斗牛文化的历史渊源、文化事项进行了梳理。研究显示黔东南苗族斗牛文化的生态传承存在较大危机,建议通过政府立法、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复兴战略、养殖户经济扶持、构建斗牛文化传承机制以及斗牛文化进课堂工程等手段对该文化事项进行有效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6.
传统技艺类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不同的主体表述并利用.该文以“传统技艺类非遗铜乐器”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量性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河南省许昌市欧营村为例,运用扎根理论对受访者的访谈文本编码分析,构建地方性传统技艺类非遗话语环境体系,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不同样本特征的非遗主体对非遗文化感知的差异特征.研究发现:1) 话语环境的构建过程中不同样本特征的居民,如性别、职业、学历和收入等,对非遗文化的感知与态度差异性较大;2) 话语环境的“支撑条件”有利于筑牢遗产归属,为主体的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支持,包括居民自身对非遗的认知、保护与传承工作态度和地方认同.3) 话语环境的“结果”主要从非遗文化技艺流失原因、发展影响等探讨发展前景,结合支撑条件发现阻碍因素集中于年轻群体意愿、保护意识、技术操作、商业化与创新以及非遗产品或文化宣传等方面.至此提出通过发展旅游促进劳动力回流、学习平台建立身份认同并解决技术问题、品牌文化推出创新和现代营销媒体多渠道开展宣传等有效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村寨森林资源丰富,当地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丰富的森林文化和生态文化.这些村寨生态环境良好,为生态旅游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由于各种原因,一些传统森林和生态文化面临着消失的风险.因此,研究少数民族传统的森林和生态文化,森林利用方式以及如何利用当地资源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等都对传承古老技艺、保护森林资源、保留当地古老森林文化、增进当地居民福祉、发展民族生态学和建设生态文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案例法及文献综述法研究对D侗寨进行了研究,该寨具有森林相关的天然旅游景点、木质景观、造纸技艺和其他与森林相关的生态旅游资源,并对今后如何基于侗族传统森林文化发展森林生态旅游进行了探索.提出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开发及保护的措施:明确少数民族村寨发展旅游的定位和制定乡村生态旅游开发规划、注重对民族地区原生态的保留及对游客宣传少数民族文化和生态保护知识、对旅游村寨内的生态环境应实时监控、适度根据村寨条件改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8.
从设计艺术学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探求保护与传承的积极有效方案。认为赫哲族以人口少、居住域特殊、民族特色浓重、原生态保护较良好而著称。其代表性造物鱼皮服饰与桦树皮制作技艺虽已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资助项目,但其先祖传承给子孙后裔的传统技艺已经濒临消亡状态,如何挽救并有效推动渔猎民族之传统技艺传承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当今的民族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发展工作予以分析,强调了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兰卡普在服装中的应用为例,从材料、款式、图案、色彩、工艺等方面详述了如何将民族文化技艺与服装产业融合,促进产业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  相似文献   

20.
从舞龙舞狮运动的文化价值入手,分析舞龙舞狮文化在高等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意义与价值.结果表明,舞龙舞狮是中华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历史文化特征,舞龙舞狮文化和高校体育文化的结合是当前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对改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结构,弘扬中华传统,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