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用人食管癌组织直接接种于裸鼠,建立两株裸鼠移植瘤株,分别命名为人食管鳞状细胞癌裸鼠移植瘤(HEC_2)和人食管腺鳞癌裸鼠移植瘤(HEC_6),两瘤株的鼠间传代达40余代,历时3年,生长稳定,潜伏期短,移值成功率达100%。并应用于抗癌药物和放射增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平阳霉素对HEC_6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重复两次,抑制率分别为56.5%和8.87%;血卟啉衍生物(HPD)对HEC_2 X线分次照射有明显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2.
观察了丁酸钠作用人肺鳞癌细胞,结果表明丁酸钠处理前后癌细胞表面层粘连蛋白受体(LM-R)显著减少;同时丁酸钠处理癌细胞在裸鼠体内足垫未见成癌,而未经丁酸钠处理的癌细胞在裸鼠足垫成瘤率为7/8,我们认为丁酸钠对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作用机理可能与癌细胞表面的LM-R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3.
人胃癌裸鼠原位接种模型的建立及其在实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在裸鼠体内建立人胃原位癌模型的结果。裸鼠经麻醉后,在近前胃处的胃粘膜下接种人胃癌细胞SGC-790l悬液0.02ml(含癌细胞约10~6)。种后三天可见接种部位苍白、僵硬,种后一周 ,胃粘膜接种部位隆起小结节并向周围浸润。种后二周,胃部隆起肿块明显,胃粘膜皱襞消失,局部淋巴结肿大,腹腔内可见少量腹水。种后三周,胃部肿块增大质硬,与周围结肠、脾脏等粘连成团块状,腹壁及大网膜可见散在小球形癌灶,腹腔内有明显血性腹水,荷瘤鼠呈现蛙形腹、恶液质。存活期为16~25天,局部肿瘤直径超过1cm,病理证实癌细胞在粘膜与肌层浸润性生长并累及浆膜。接种后第八天注射~(125)I标记的胃癌单克隆抗体MGB_2(~(125)I-MGB_2)进行生物学分布研究。注射四天后肿瘤/非瘤组织的放射性比值(T/NT):血2.01,肝3.57,脾,3.98,肺3.67,正常胃4.11。SPECT放射免疫显像可见肿瘤局部放射性浓聚。上述结果表明:已建立的人胃癌裸鼠胃原位接种模型,再现了临床胃癌的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腹腔内播散等病理过程,为胃癌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与人体更为接近的动物模型。我们用此模型对临床常用抗胃癌药物进行实验治疗研究:在裸鼠胃原位接种PSGC-7901后,分别予以每周一次或两次的给药治疗。连续给药三周,以荷瘤鼠存活期评价疗效。结果表明,以MMC的疗效为最好,治疗组小鼠与对照组比较,存活时间延长90%以上,其次为cis-DDP,而5-FU及CTX的效果较差,Me-CCNU则无效。  相似文献   

4.
利用BALB/c裸鼠,通过移植人低分化鼻咽癌细胞(CNE-2)复制荷人鼻咽癌(NPC)裸鼠模型,检测荷瘤鼠血浆MDA、cAMP、cGMP和cAMP/cGMP比值,以探讨cAMP/cGMP比值改变的原因和机理;观察云芝糖肽(PSP)对荷人NPC裸鼠的抑瘤作用及对荷瘤鼠血浆MDA、cAMP、cGMP和cAMP/cGMP比值影响,以探讨PSP抑瘤机理。结果发现荷瘤裸鼠血浆MDA(18.25±1.37nmol/m1)与正常裸鼠(10.83±1.18)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荷瘤鼠血浆cAMP(71.83±8.51pmol/ml)与正常裸鼠(94.77±4.65)比差异显著(P<0.05);荷瘤鼠血浆cGMP(15.77±0.65pmol/ml)与正常裸鼠(28.20±5.31)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荷瘤鼠cAMP/cGMP比值(4.55±0.35)与正常鼠(3.37±0.37)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用高低浓度PSP对荷人NPC裸鼠进行了三批实验,每批实验均有明显抗癌作用(P<0.01),抑瘤率59.58—95.53%,并可降低荷瘤鼠血浆、组织MDA,提高血浆cAMP、cGMP水平,恢复cAMP/cGMP比值。木实验提示,荷瘤鼠血浆cAMP等降低与MDA的提高有关;PSP对荷人NPC裸鼠有抑瘤作用,其抑瘤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荷瘤鼠血浆,组织MDA,提高cAMP、cGMP水平,恢复cAMP/cGMP比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蒺藜总螺甾皂苷对人卵巢透明细胞癌荷瘤裸鼠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人卵巢透明细胞癌接种裸鼠待长出实体瘤后,用第二代实体瘤按每鼠约1 mm3瘤组织块移植裸鼠皮下建立人卵巢透明细胞癌裸鼠模型;用蒺藜总螺甾皂苷(高剂量0.42 mg/m L、中剂量0.21 mg/m L)分别给实验组裸鼠灌胃0.3 m L/10 g,对照组只给饮用水,每日1次,连续30 d。每周测量体质量和肿瘤大小2次,给药30 d后处死小鼠,解剖称肿瘤重量,计算抑瘤率,评价蒺藜总螺甾皂苷(高剂量、中剂量)对裸鼠荷瘤的抑制作用;结果蒺藜总螺甾皂苷高剂量和蒺藜总螺甾皂苷中剂量对人卵巢透明细胞癌荷瘤裸鼠有抑制肿瘤作用,抑瘤率分别87.61%和95.26%,其中中剂量抑制肿瘤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剂量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蒺藜总螺甾皂苷(高剂量、中剂量)均能抑制人卵巢透明细胞癌荷瘤裸鼠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肝转移形成机制和生物学特性,用人类鼻咽癌(CNE—2Z)和小鼠子宫颈癌(U14)分别在裸鼠和615近交系小鼠脾内移植。结果人类鼻咽癌脾内移植后43—50天有8/10例(80%)在脾一端形成瘤结节的同时肝内也形成转移瘤,其中4例合并肺转移;小鼠子宫颈癌在615小鼠脾内移植后,13—14天处死,结果1和3天切除原发瘤,分别有11%和63%发生了肝转移,而未切除原发瘤有73%发生肝转移。同时有程度不等的肺和淋巴结转移。结果表明凡有足够的癌细胞接种到脾内均可发生原发瘤,继而沿血流系统进入肝脏,在肝内形成转移瘤。  相似文献   

7.
从人体胃癌组织及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中分别提取DNA,用来转化NIH3T3小鼠细胞。第二轮转化细胞接种裸鼠体内后产生了肿瘤。就致瘤能力和诱发癌基因的表达水平而言,来源于胃腺癌细胞株DNA的转化细胞均低于来源于胃癌组织DNA的转化细胞及其诱发的肿瘤。人体胃癌细胞在裸鼠体内长成的肿瘤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少,转化细胞引起的肿瘤,染色体数目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利用有限稀释法,进行人低分化鼻咽癌上皮细胞系(CNE-2Z)的单克隆化培养,成功地建立了25个单克隆细胞株,并根据细胞电泳率、细胞体外培养的倍增时间、分裂指数及低血清培养等筛选指标,从中筛选出电泳率差异较大及体外生长特性有明显差异的两个克隆化细胞株(F1、H5)。将该两株及母系的癌细胞分别接种于NC系裸鼠背部皮下,动物鼠龄为30~50灭,随机分组,雌雄兼用,每鼠各挡种1×10~6的癌细胞,实验动物饲养于生物层流架中。按种后第30天,每组各处死4~5只动物进行组织学检查,均未见转侈发生。接种后第55天,处死全部实验动物检查,发现自发性转移率分别为;CNE- 2Z母系3/6; CNE-2Z-H5为5/11; CNE-2Z-Fl为5/10。三组间转移率无明显差异。但分析各自发性转移部位发现,CNE-2Z母系均为局部引流淋巴结转移(3/3);CNE-2Z-H5局部淋巴结转移(3/5)及肺转移(2/5);而CNE-2Z-Fl则均为肺转移(5/5)合并有纵隔淋巴结转移(2/5),来见局部引流淋巴结的转移发生。有关CNE-2Z的不同克隆株与母系的癌细胞在体外生长特性及不同电泳率与体内生长及其自发性转移特点的关系正在深入分析研究中。  相似文献   

9.
<正> 一个高转移的人肺巨细胞癌移植瘤PG已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建立。在各种遗传背景的裸鼠体内,包括BALB/cA、NIH、C57BL/6J、615/PBI等,PG肿瘤细胞皮下接种后,均可发生自发转移,局部淋巴结转移率为94%(110/117),肺转移率为83%(97/117)。这种高转移特性在五年多时间内连续100多代移植过程中仍保持不变。为了研究肿瘤转移的遗传机制,我们从PG瘤细胞中提取高分子量DNA片段,用磷酸钙共沉淀的方法转染NIH/3T3小鼠纤维母细胞。经过连续两轮转染,获得的转化细胞能在裸鼠体内成瘤。其中一个转化克隆TF87-2-10皮下接种裸鼠后,能自发转移至肺。DNA分子杂交显示该细胞基因组中整合有人DNA序列。说明该转化细胞转移表型的  相似文献   

10.
目前,安罗替尼(Anlotinib)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新的和有希望的分子靶向药物,有助于改善与提高NSCLC患者的生存期与生存质量,但安罗替尼治疗费用昂贵,也存在潜在的毒副作用。研究与开发安罗替尼增敏的联合与辅助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使用从鼠李科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鼠李素与安罗替尼联合作用杀伤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确定鼠李素是否具有对安罗替尼的增敏作用。使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非小细胞肺癌中腺癌亚型)、以及H460(非小细胞肺癌中大细胞肺癌亚型)建立裸鼠皮下肿瘤模型,对动物灌胃给予安罗替尼联合尾静脉注射鼠李素,观察二者单独与联合作用对肺癌细胞皮下肿瘤体积与肿瘤重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使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以及H460经由肝门静脉接种进入肝脏建立非小细胞肺癌的肝脏转移模型,对动物灌胃给予安罗替尼联合尾静脉注射鼠李素,观察二者单独与联合作用对肺癌细胞在肝脏形成肿瘤的影响,使用图像处理软件确定肝脏肿瘤病灶所占肝脏面积的比例。在肿瘤组织中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确定药物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作用的影响。安罗替尼具有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明确的杀伤作用,鼠李素与安罗替尼联合使用,能够显著提高安罗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鼠李素能够显著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作用;鼠李素能够显著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作用,发挥对安罗替尼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1981年至1995年15年中使用2850只BALB/C裸鼠进行人体肿瘤移植研究,发现4例裸鼠自发性肿瘤,发病率为0.14%。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证实其中3例为B细胞淋巴瘤,病变主要累及全身淋巴结及脾脏,肝、肾、肺有灶性肿瘤细胞浸润;1例为肛管高分化鳞状细胞癌。4例所移植的人体肿瘤均未生长。本文讨论了裸鼠自发性肿瘤的发病率及病理类型、移植瘤与自发瘤的相互关系及裸鼠自发瘤的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12.
将高转移人肺巨细胞癌和低转移人肺腺癌常位移植于裸鼠肺内,其移植成功率分别为74%和56%,肺内移植瘤仍保持人原发肿瘤的病理组织学形态,其肉眼类型可呈肺门肿块,周围结节和弥散浸润型,与人类原发肺癌亦相似,而与局限膨胀生长或较少浸润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有明显区别。肺内常位移植瘤较广泛地浸润胸部脏器,特别应当指出的是低转移肺腺癌细胞肺内移植其淋巴结转移率可达56%,甚至高于该癌系在beige裸鼠体内的淋巴结转移率。说明常位移植有利于恶性肿瘤表达其浸润转移表型。常位移植之肿瘤生物学行为更接近人体内原发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将成为研究人类肿瘤特性和实验治疗的更为适宜的实验模型。研究裸鼠皮下移植瘤和常位移植瘤基因表达的差异亦将为肿瘤浸润转移分子生物学基础的揭示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人低分化鼻咽癌细胞系亚克隆株CNE-2Z-H5裸鼠移植瘤生长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复制人低分化鼻咽癌细胞系亚克隆株CNE-2Z-H5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姜黄素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裸鼠体内实验显示姜黄素可以抑制移植瘤的生长.不同浓度姜黄素组移植瘤瘤重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有降低趋势,高剂量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抑瘤率达59.75%.结论 姜黄素可以抑制CNE-2Z-H5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其可能在鼻咽癌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人低分化鼻咽癌细胞系亚克隆株CNE-2Z-H5裸鼠移植瘤生长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复制人低分化鼻咽癌细胞系亚克隆株CNE-2Z-H5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姜黄素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裸鼠体内实验显示姜黄素可以抑制移植瘤的生长。不同浓度姜黄素组移植瘤瘤重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有降低趋势,高剂量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抑瘤率达59.75%。结论姜黄素可以抑制CNE-2Z-H5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其可能在鼻咽癌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通过裸鼠模型分析EGFL9对肝癌细胞增殖、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介导的小干扰RNA技术构建EGFL9沉默的JHH-7肝癌细胞系。采用MTT生长曲线分析EGFL9对JHH-7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裸鼠皮下成瘤实验和尾静脉注射转移实验观察EGFL9基因在动物活体内对JHH-7肝癌细胞增殖、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JHH-7shEGFL9组和JHH-7shCtrl组肝癌细胞慢病毒感染效率高于80%,qRT-PCR检测结果显示JHH-7shEGFL9组EGFL9干扰效率达98.3%,提示EGFL9沉默的JHH-7人肝癌细胞系构建成功。MTT生长曲线结果提示,JHH-7shEGFL9组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低于JHH-7shCtrl组(P<0.05)。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显示,JHH-7shEGFL9组裸鼠皮下肿瘤的质量[(0.246±0.104)g vs(0.710±0.221)g]和瘤体体积均显著小于JHH-7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人降结肠高分化管状腺癌裸鼠移植瘤,历时两年余已传19代。研究表明,移植瘤的组织形态各代之间基本相同,呈高分化管状腺癌。腺管上皮细胞呈柱状,核梭形或不规则形,核仁明显,核位于细胞基底部呈极性排列;腺腔侧可见胞浆带。少数癌巢上皮细胞排列极性消失。在肿瘤相关抗原表达方面,CEA抗原呈弥漫性胞浆阳牲,人大肠癌抗原(MC_3)呈胞浆和腺腔缘阳性,腺管旁浸润小巢的阳性程度明显高于腺管。对9代移植瘤进行电镜观察,各移植瘤癌细胞超微形态呈现异型性,但腺腔缘可见微绒毛。提示我们建立的人降结肠高分化管状腺癌裸鼠移植瘤适合作为人大肠管状腺癌生物学行为和治疗研究的较好模型,MC_3抗原表达强弱可能同癌细胞的增强和侵袭力有关,以MC_3全胞浆阳性的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力更强。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利用人卵巢癌、胃癌、结肠癌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观察比较肝脾转移情况。方法分别将人卵巢癌、 胃癌、结肠癌实体瘤移植到裸鼠皮下,在建立人卵巢癌、胃癌、结肠癌裸鼠实体瘤模型的基础上,观察裸鼠实体瘤生 长速度、存活时间及肝脾转移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人卵巢癌、胃癌、结肠癌实体瘤移植到裸鼠皮下,移植成瘤 率、肝转移率皆为100% ; 卵巢癌脾转移100% ; 胃癌脾转移62. 5% ; 结肠癌脾转移75% 。人卵巢癌裸鼠实体瘤生 长速度高于胃癌、结肠癌裸鼠实体瘤,且肝脾转移快,存活时间短; 三种癌裸鼠移植瘤肝脾转移病理形态均有差异。 结论建立的人卵巢癌、胃癌、结肠癌裸鼠移植瘤肝脾转移完整地再现了人卵巢癌、胃癌、结肠癌患者肝脾转移的 临床过程,为探讨人卵巢癌、胃癌、结肠癌肝脾转移生物学机制和抗转移提供参考,三种癌裸鼠移植瘤肝脾转移癌 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利用BALB/c裸鼠复制人鼻咽癌(NPC)模型,检测荷人NPC裸鼠血浆MDA和脾NK活性,以探讨瘤宿主NK活性改变的原因和可能机理;观察中药“癌克星”制剂对NPC的抑瘤作用及对MDA和NK活性等的影响,以探讨其抑瘤机理,结果发现荷NPC课鼠血浆MDA(37.92±5.36nmol/ml)比正常裸鼠(13.90±1.63nmol/ml)明显增高(P<0.01),而脾NK活性(40.93±2.39)则比正常裸鼠(67.09±6.28)明显降低(P<0.01)。中药“癌克星”制剂对荷瘤裸鼠有抑瘤作用,抑瘤率在63.65—99.99%;并可降低荷瘤裸鼠血清MDA,提高NK活性,增加瘤组织单核细胞的浸润。实验提示,游离基类(FR)可能作为免疫抑制因子之一,使NK活性下降。“癌克星”对NPC有抑癌效应,其抑癌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瘤宿主内FR,提高免疫功能而实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肝癌细胞株SMC-7721的裸鼠移植瘤模型使用不同剂量的黄芩苷处理,观察裸鼠移植瘤组织中Cyclin B1基因表达及裸鼠血清AFP蛋白含量的变化,初步探讨黄芩苷对肝癌的抑制作用,为中药黄芩的抗肿瘤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使用传代后的人肝癌SMMC-7721细胞悬液建立裸鼠肝癌移植瘤模型,使用随机数字法分组.使用不同剂量的黄芩苷进行腹腔注射,2周后处死裸鼠解剖瘤体,使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肝癌组织中CyclinB1基因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裸鼠血清中AFP(甲胎蛋白)含量.结果:各黄芩苷组裸鼠的瘤荷显著低于对照组,黄芩苷组裸鼠抑制瘤肝癌组织中CyclinB1基因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并呈剂量负相关性(P0.01);黄芩苷组裸鼠血清AFP阳性例数显著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芩苷对肝癌裸鼠移植瘤肝癌组织中CyclinB1基因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其抑制强度与黄芩苷计量呈正相关关系;黄芩苷对肝癌裸鼠移植瘤外周血中AFP含量有明显抑制作用,其具体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低血清驯化的悬浮培养型BHK-21细胞的生长特性及致裸鼠成瘤能力.方法:比较研究悬浮型和贴壁型BHK-21细胞的细胞形态、生长动力学和成瘤性.结果:驯化的悬浮培养型和贴壁培养型BHK-21细胞生长状态均良好,最大增殖浓度分别为517×104/mL和39.67×104/mL,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23.03h和21.36h,能显著提高细胞培养密度(P0.05).背部皮下接种致裸鼠成瘤性实验表明,驯化的悬浮培养型组裸鼠的体重增长率均低于贴壁培养型BHK-21细胞、阳性细胞组(Hela)和阴性细胞组(KMB17)(P0.05),裸鼠成瘤体积增长率均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驯化的悬浮培养型BHK-21细胞能显著提高细胞密度,其成瘤性方面还需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