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9 毫秒
1.
发展生态技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技术产生具有必然性。生态技术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根本目标,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大力发展生态技术。发展生态技术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技术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矿产资源开发模式直接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技术生态化是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必不可少的技术途径。实现这一途径必须加强矿产资源开发人员的环保意识,加大生态技术的开发力度,完善政策和法律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一种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以生态产业或产业生态化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绿色技术的发展有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绿色技术开发,应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态文明的消费方式引领绿色技术发展,加强对传统工业的技术生态化改造,建立健全保证和支持发展绿色技术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4.
消费生态化立足于“自然-人-社会”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人的生态生存是人实践生存的必要前提等根本认识,主张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规范人类的消费活动。实践它的根本途径是通过变革消费结构引领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消费生态化服务于实现资源、环境和生态对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可持续支撑。实践消费生态化的方法论要求,一是把矛盾事物和系统思维有机结合起来,二是认清利益格局,优化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5.
自然—生态—经济—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综合循环系统工程;中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科学发展"的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下,经济的增长建立在资源高消耗的基础之上,导致资源的大量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建设资源节约,生态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法律是社会的调整器,是社会的稳定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离不开自然资源法的贯彻实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也对自然资源法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新的立法目的,促使资源法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城乡一体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既是实践问题,又是理论问题、哲学问题,其核心思想就是要实现城乡交互协调的辩证发展,消除城乡二元对立、消减城乡二元差异,让农民共享城市文明与实惠。"两型社会"建设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面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影响,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实现社会发展的生态化转向,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自然环境资源能源间的整体平衡协调可持续。  相似文献   

7.
刘先添 《广东科技》2011,20(6):41-42
建设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是现代林业三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背景反映了林业发展的时代特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举措和政策保障.本文介绍了生态化模式的林业栽培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论工业技术生态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产业技术生态化的观点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工业设计与工艺生态化、工业群落生态化、工业技术布局与转移生态化和工业产品消费过程生态化。  相似文献   

9.
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对青岛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青岛要从多方面入手,树立生态价值观念,全面推行节约型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全社会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切实提高资源节约意识,倡导绿色生产和适度消费,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的技术范式和生产力发展方式。在低碳经济发展进程中.低碳技术的作用不可估量。结合太原市能源情况,从低碳经济产业链能源供应、能源存储和运输、能源消费3个环节分析了太原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需求,并提出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要求人与自然和平共处,协调发展,社会物质生产向"生态化"发展,社会消费趋向文明。自然保护区建设是保护生物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不仅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生态本底,还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重要建设内容。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目前还存在评估和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滞后、科学研究薄弱、国际交流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静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8):162-163
建设节约型园林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节约型园林的实施要按照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循环与合理利用的原则,在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养护管理等各个环节中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获取最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促进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高级形态.它主要表现为思维方式生态化、消费方式生态化以及发展方式生态化等三个方面,而思维方式生态化蕴涵科学精神;消费方式生态化体现人文精神;而发展方式的生态化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国家战略决策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态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审视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路径失序、管理失衡、法制失调、文化缺位等现实障碍和问题,统筹规划制度建设体系,创新资源环境管理机制、加强生态环保法制和生态教育制度,可以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权威性推动力。  相似文献   

15.
技术生态化创新整合了熊彼特关于创新的定义、制度创新理论和生态学的观点,在企业生产系统中引入生态观念,追求的是生态经济综合效益。本文,在阐释工业生态产业园区和技术生态化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其产生的必然原因,探讨了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形成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文化资源的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内在的耦合性,文化资源开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是文化资源开发的价值取向,两者相互促进,互惠共生。文章提出树立文化资源开发的生态文明观,通过生态旅游、生态设计、生态影视等耦合路径实现生态化转型,应当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海南省生态足迹及生态系统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分析是通过测定现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利用自然的量来评估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海南省2004年生态足迹的需求为2.960 6 hm2/ 人,而生态承载力为2.113 1 hm2/ 人,生态足迹为其生态承载力的1.40倍左右,表现为生态赤字0.847 5 hm2/ 人.因此,海南省虽然属于区位相对独立、资源总量相对丰富的地理区域,但更要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生产和消费体系.  相似文献   

18.
全娟珍 《海峡科学》2006,(11):73-74
论述了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客观性,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并就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要闻选刊     
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更突出的战略位置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2006年12月25日的集体学习会议上指出:能源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以及能源严重匮乏的现实背景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社会。高校在用水用电方面一直浪费严重,这与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社会是背道而驰的,考虑到高校水电费用基本上依靠的是国家财政补贴,如何有效的对高校水电消费进行管理,进而大幅节约水电资源已经成为高校管理者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水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建设资源节约型高校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