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绿色发展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价值观,其目标体现为社会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复杂系统的目的性行为以及多目标多层次控制范式,为理解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与道德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科学视野和系统哲学思维。因此,作为道德主体的人类应着力构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对绿色价值观以及社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与自组织进化、序参量与价值突现进行复杂性科学哲学的分析,将为我国绿色发展实践,特别是为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2.
哲学关注环境问题,要以哲学意义上的环境概念为基点进行讨论。即如何确定“中心事物”和“有关的周围事物”。对此的不同确定导致“生态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的原则分歧。但分歧的双方都聚焦于同一个对象:生态系统中有自主意识的生命体——人类及其活动。哲学关注的环境是人类作为主体在其中活动和发生影响的环境。哲学关注环境的目的:一是探讨作为环境的存在本质上“是什么”的问题,二是讨论自主活动的人类对于环境所担负的责任伦理问题。可以尝试哲学原有的经验实证方法、理性预设方法和现象学方法的综合来提供一种具有系统性的哲学框架以构建一种环境哲学的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环境哲学在我国历经四十余年的发展,以问题意识的哲学思辨与连接时代的现实关怀在前沿学科多元互动、交叉融合中促进了新时代环境哲学学科的专业化、时代化与世界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环境哲学与西方环境哲学呈现出两种哲学范式。文化基础、话语体系与发展取向的差异促使中国环境哲学在学术上不断突破哲学旧范式,其复合开阔的思域和现实多元的视域采用新思路带来了新颖的问题域,展现了环境哲学在汉语世界中的独特价值,在“求同存异”中谋求接地气与观世界的融会贯通。在实现未来环境哲学融合式发展的进程中,中国的环境哲学锻造出实践化、情景化,注重整体性、功能性和问题导向性等新理论层面。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中顺应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趋势,塑造更具引领力、更有现实感、更为多元化的环境哲学之中国话语。  相似文献   

4.
工程哲学和周易哲学是新世纪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两个重要方向。本文从工程时代的到来和哲学发展的趋势,探讨工程哲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树立工程意识的哲学意义和工程哲学的重要内容。文章还提出用科学的精神和现代人文理念研究周易,倡导科学思维和周易思维的结合,强调具有中国特色的周易思维的科学化以及当代社会迫切需要创新易学文化。 作者认为,当代自然辩证法界,研究工程哲学才能跟上时代需要,研究周易哲学才能体现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5.
谱系学:话语哲学范式转换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三部分述评话语哲学范式转换:第一部分述评现代话语哲学范式转换及其三个流派;第二部分述评后现代话语哲学范式转换及其三个流派;第三部分述评交往实践话语哲学范式转换-超越现代与后现代话语哲学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6.
行为主义的哲学困境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为主义在当代面临着广泛的哲学批评,其中最主要的是行为主义拒绝正视人类精神存在的批评。行为主义所面临的困境是其极端的哲学本体论所必然导致的结果,由于它内丰物理主义的本体论,结果成了一种“无头脑”和“无心理”的心理学。它在方法论上则片面追求物理的客观性,将客观性与主观特绝对地对立起来,从而导致了一种取消主义的反辩证法的立场。行为主义的困境告诉我们,当今的唯物主义必须正视人类精神,必须充分肯定精神在世  相似文献   

7.
“信息主义”的原初含义是描述当代社会的技术特征的,但由于各个学术领域中研究方法和观察视野上普遍存在的“信息转向”,无疑也可以把它作为一种理论范式,去分析人类认识成果中的新特点。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科学哲学的研究领域中也兴起了一种信息主义的趋向。一方面,这种趋向来自于科学哲学所反思的对象——科学研究中信息主义的兴起。另一方面,科学哲学内部自从“语言学转向”和“语言主义”兴起后,也表现出走向信息主义的趋向。从这样一种视域去重新审视科学哲学中的基本问题,可以启发我们获得新的认识,开阔科学哲学反思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8.
我们研究马克思的技术哲学首先应该回到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这样才有可能发现真正的马克思的技术哲学;马克思把技术界定为活动方式、生产方法等等;马克思的哲学体系中技术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技术决定着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决定着人的本质;技术决定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技术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经济时代的变迁。技术促使着人类的异化,并将最终消除这种异化,使人类走向解释。  相似文献   

9.
科学哲学与文化哲学总是被人们在多种意义上来理解,但如果从思维方式上来理解哲学,那么科学哲学与文化哲学就只能作意识形态与思维方式的理解、作哲学现的理解。这样,对科学哲学的追寻与批判以及人类对人的本质认识的发展、人类需要的发展、人类思维的逻辑都使从科学哲学到文化哲学的转向成为21世纪哲学观的新变革。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问题关系到人类及整个生物圈的共同命运。环境哲学建立在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哲学反思之上,可视为哲学思考革命式的转变。"非人类中心主义"试图以否定"人类中心"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支撑。然而,"人类中心立场"具有稳固的哲学思想基础和存在的必要性。不管是在认识论还是价值论上,"人类中心立场"与环境哲学的根本理念并不矛盾,而恰恰是建构环境哲学的基础和出发点,可以通过强调代际伦理、全面理解"人的本质"建构"以人为本"的环境哲学。  相似文献   

11.
比较文化、比较哲学和比较科学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文化研究源远流长,近代特别是现代全球化的进程促进了比较研究的发展,但西方中心主义作为主流话语却限制了比较文化研究。比较哲学是比较文化的一个方面,大致包括四个方向:哲学主题的比较,哲学思想发生和演变的语境比较,哲学的民族性比较以及通过比较揭示思想活动的规律以启示未来。西方科学哲学广泛采用比较研究方法,但基本上仅限于哲学主题的比较。作者以西方和俄(苏)科学哲学的比较为例,说明建构全面的比较科学哲学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论苏联自然科学哲学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自然科学哲学是一笔有待开发的巨大精神财富.在苏联,科学和哲学的关系曾经受到官方意识形态的扭曲,我们可以从苏联哲学史中汲取有益的教训,从而深刻地理解哲学的本质.苏联哲学家在自然科学哲学领域中开辟了新的学术边疆,提出了大量创见,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3.
试论科学哲学的"心理转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心理转向"是继"语言转向"之后,科学哲学在其理论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的又一重要趋向性特征.这一人类哲学理性的又一次进步归根结底是由语言哲学发展过程中的内在压力、科学发展所产生的外在动力以及西方科学哲学发展在后现代景观下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因此,它是科学与哲学自身逻辑发展自然而又必然的趋向.它的形成消解了科学及哲学研究中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极端对立,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英美哲学及大陆哲学的合流提供了中介与桥梁,并进一步促成了哲学重心由语言哲学向心灵哲学的转移.  相似文献   

14.
工程科学与工程哲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现代科学技术与工程活动的密切结合,工程活动的结构复杂性程度的提高,就直接引致一门新的科学的出现,这就是工程科学.工程科学具有系统科学的特征、复杂性科学的特征、交叉科学的特征、综合科学的特征.我国正处在一个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社会化、生态化的过程之中.所以,工业化时代的工程观已经远远不能反映社会发展对于工程的新需求,也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对工程创新和工程建设的需要.开展工程哲学研究,树立新时代的新的工程观,是需要哲学界和工程界结成学术联盟来共同研究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四元论"与产业哲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关于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四元论"的观点是产业哲学得以存在的依据;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区别使产业成为哲学研究的对象;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联系又使科技产业化得以实现,从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走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呈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特征,即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趋于缓和;对自然科学问题的研究取代了方法论研究;后现代主义思想对科学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产业哲学的学科地位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哲学是科技哲学当前发展的最新阶段,位于科技哲学学科体系的最高层。由此可以得出两点推论:产业哲学的中国特色,以及产业哲学的松散性、实践性和主观性。明确产业哲学的学科特征,对于产业哲学自身的发展,以及对于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朝向一个科学历史性的科学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从概念上来说分属于事实与观念,科学史是事实的搜集,科学哲学则是对科学发展规律的认知。二者的融合与互动,造就了朝向一个科学历史性的科学哲学。科学的归纳推理总不止是单纯的搜集事实,不仅要把事实收集在一起,而且要以新观点审视它们。同时还要引入一种新的精神因素,为了进行归纳需要有一种特殊的精神素质和训练。当代每一学科科学史发展与学科规律认识正在促进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融合与互动以及科学本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爱因斯坦科学哲学思想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科学家、哲学家和科学史家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爱因斯坦的科学哲学思想,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对比、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弗兰克、霍尔顿、法因以及霍华德等人的观点,认为研究者的哲学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科学史研究。要全面、正确地认识爱因斯坦的科学哲学思想,必须把他的科学哲学思想与科学研究、宗教情怀、同时代的哲学背景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20.
尼采的科学哲学既不属于“旧的”实证主义的、逻辑语言学的、分析的形式,也不属于“新的”历史的、解释学的形式。他认为科学的问题不能通过科学本身得到解决,必须从哲学上来澄清科学的意义和价值。尼采主张从艺术的视角来透视科学,又从生命的视角来透视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说,尼采的科学哲学是艺术和生命的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