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发布会主席台(左起):沙踪、李树贻、习复、宋直元、许嘉璐、卢嘉锡、高永清、梁晓天、陈太一、刘元方、潘书祥。全国名词委主任卢嘉锡主持新闻发布会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名词委副主任许嘉璐发言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梁晓天院士公布101-109号元素中文定名信息科学新词审定组组长陈太一院士发布第二批信息科学新词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刘元方院士介绍101-109号元素定名过程新闻发布会主席台(左起):沙踪、李树贻、习复、宋直元、许嘉璐、卢嘉锡、高永清、梁晓天、陈太一、刘元方、潘书祥。; 全国名词委主任卢嘉锡主持新闻发布会;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名词委副主任许嘉璐发言; 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梁晓天院士公布101-109号元素中文定名; 信息科学新词审定组组长陈太一院士发布第二批信息科学新词; 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刘元方院士介绍101-109号元素定名过程  相似文献   

2.
1996年9月10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现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了由各学科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有关同志参加的科技新词工作会议,研究和探讨科技新词发布试用工作任务,对近期新词工作进行布署和安排。参加本次工作会议的各学科代表共有45名。全国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主持会议并介绍了全国名词委新词工作及其他一些工作的进展情况。潘书祥同志指出,当前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很快,我国在引进国际上一些先进技术的同时,也随之引进了大量科技术语。由于很多术语没有统一的定名,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汉语名词混乱现象。全国名词委抓新词工作,首先是要把好新词的“进口”关,给予正确恰当的命名,以满足社会需求。各学科分委员会应充分发挥学术优势,积极开拓收集新词渠道,尽快予以科学命名,起好引导社会、引导传媒的作用。全国名词委办公室樊静同志向会议介绍了全国名词委近期开展新词工作的一些具体方法和步骤,并对全国名词委《关于开展科技新词工作的意见》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阐释和说明。与会代表围绕开展新词工作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结合各委员会的工作实际发表了很多建设性意见。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在当前科技新词产生速度快、数量大和定名混乱的形势下,全国名词委决定开展新词工作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这对于规范科技名词,服务社会、引导社会以及加强科技名词审定的基础工作,都将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在此次会议上,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和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吴鸿适、张伟和李竞等三位同志分别介绍了开展新词工作的经验体会。如电子、计算机分委员会积极开展海峡两岸科技名词工作,应用学术刊物推广规范名词;天文学分委员会在审定名词的同时即十分重视收集新词,并予以讨论定名,为目前新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等经验十分值得重视和推广。会后,根据各位代表的建议,全国名词委对《关于开展科技新词工作的意见》作了修改和补充。全国名词委希望并欢迎各分委员会委员和热心于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广大学者、专家和科技人员积极向全国名词委和各分委员会提供科技新词(包括已有初订中文名和征询订名的各类科技新词),共同开展好这项工作,为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简讯     
●第二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会于 2 0 0 1年 9月 13日在上海召开 ,出席会议的有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名词委办公室主任刘青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祁国荣、副主任周筠梅和王克夷及委员王琳芳、周海梦、陈苏民、沈士弼、明镇寰、裴钢、李伯良、龚祖埙、查锡良、陈诗书、郑仲良、吴家睿、李茂深、张惟杰、袁士龙等。会议由祁国荣主任主持。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首先致词 ,介绍全国科技名词委工作 ,并代表全国科技名词委向委员们发了聘书 ;名词委办公室主任刘青介绍了科技名词审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2008年12月22日,世界历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召开,社科院副院长、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武寅,全国科技名词委专职副主任刘青,原副主任潘书祥,审定室主任邬江,世界历史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吴恩远,学部委员廖学盛等30多位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2008年4月28日,能源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筹备工作会议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12位能源专家,全国科技名词委原副主任潘书祥、审定室主任邬江、审定编辑高素婷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国家发改委胡秀莲研究员主持。潘书祥简要介绍了全国科技名词委工作情况,对能源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相似文献   

6.
简讯     
第二届遗传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会议于2001年2月20日在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召开。遗传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赵寿元,副主任吴常信,委员戴灼华、杜荣骞、张爱民、刘一农、张晓、安锡培出席了会议。赵寿元主任主持会议。全国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代表卢嘉锡主任祝贺第二届遗传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并向各位委员颁发了聘书,他介绍了全国名词委的工作,希望遗传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全体委员要做好遗传学名词第二版审定工作,尽快命名,收集反馈、正式公布。全国名词委办公室副主任邬江介绍了科技名词审定的原则和方法。赵寿元主任就遗传学名词的收集、定名、统一、宣传等问题做了发言。会议决定2001年4月初召开第二届遗传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安排规划、进行分工,确定学科框架,明确选词原则和选词范围,全面启动遗传学名词审定工作,计划在三年内完成遗传学名词的汉语定名及释义工作。 (高素婷)  相似文献   

7.
2008年12月22日,世界历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召开,社科院副院长、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武寅,全国科技名词委专职副主任刘青,原副主任潘书祥,审定室主任邬江,世界历史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吴恩远,学部委员廖学盛等30多位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2008年4月28日,能源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筹备工作会议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12位能源专家,全国科技名词委原副主任潘书祥、审定室主任邬江、审定编辑高素婷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国家发改委胡秀莲研究员主持。潘书祥简要介绍了全国科技名词委工作情况,对能源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相似文献   

9.
动态     
教育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本刊讯2007年2月6日,“教育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副部长、教育学名词委主任吴启迪和有关方面负责人、教育学领域专家等30多人参加了会议。全国科技名词委原副主任潘书祥宣读了教育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名单,并由吴启迪副部长和顾明远顾问向委员颁发了聘书。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刘青介绍了全国科技名词委和我国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总体情况,以及科技名词审定的重要意义。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室主任邬江作了题为“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原则及方法”的报告。顾明远顾问认为这项工作将…  相似文献   

10.
过去的一年,全国科技名词委加强管理,改进方法,缩短周期,提高效率,加快了审定和公布进度,加强了学术研究、交流和宣传推广工作。; 中科院院士 名词委副主任 章综;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部长 名词委副主任 马阳; 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司长 名词委副主任 宣湘;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 名词委副主任 李宇明; 名词委副主任 潘书祥摄影 邬江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通信科技名词委主任宋直元叶笃正:不要把名词工作看做是名词本身的工作,它的作用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  相似文献   

11.
全国名词委新闻发布会会场全国名词委主任卢嘉锡发布新闻全国名词委副主任路甬祥作重要讲话全国名词委副主任孙枢主持新闻发布会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衡在会上发言广电部副总编张振东在会上发言全国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宣读分委员会名单和已公布名词书目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 2006年10月30日,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召开了第二届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工作会议。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刘青、原副主任潘书祥、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杨国桢,第二届物理学名词委顾问赵凯华、主任阎守胜、副主任刘寄星等近20位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研究室主任邬江主持。刘青、杨国桢和赵凯华先后作了会议发言,简要回顾了物理学名词审定工作成果,并对本届委员会的工作提出希望和要求。中国物理学界历来重视名词审定工作,早在1932年,中国物理学会成立后就设立了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国家和民族遭受沉重灾难的年代,物理学前辈科学家们仍坚持不懈,以严谨高尚的科学风范,为统一中国物理学名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一优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第一届物理学名词委先后审定了两版《物理学名词》(第一版为基础部分),自公布之日起已有10年,在物理学界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本届物理学名词委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订补充,并将积极开展海峡两岸物理学名词对照工作。随后,潘书祥原副主任代表全国科技名词委宣读了第二届物理学名词委组成名单和颁发了聘书。阎守胜主任在发言中对第一届物理学名词委各位专家的杰出工作表示感谢,并对本届委员会的前期工作做了安排。本届委员会已经建立了一个以两个月为周期的审定工作程序,可以保证审定工作稳步、高效地向前推进。本次会议对如何做好本届物理学名词委工作展开了深入讨论,并根据预定计划和会前提出的修订意见,对1996年版物理学名词部分内容进行了逐条讨论、修正和补充。 (赵伟)  相似文献   

13.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97年7月18日在北京召开了科技新词发布会,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全国名词委新词工作开展情况及发布第一批推荐使用的信息科学新词,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孙俊人、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张效祥、中国通信学会理事长宋直元和参加新词审定工作的吴鸿适教授、张伟研究员、过介堃研究员、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王宏高级工程师。会议邀请了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等有关部门领导和北京四十余家新闻单位的记者。中央电视台在电视新闻中对会议作了专门报道。会议由全国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同志主持。潘书祥同志介绍了全国名词委新词定名工作的情况,他说:全国名词委成立十二年来,已按学科建立了51个学科的名词审定分委员会,约有1700多位一流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这项工作,共审定公布了近40个学科的名词。为进一步适应我国科技发展新形势,全国名词委自去年开始开展科技新词的定名工作,采用机动灵活的组织形式及时审定和公布试用近年出现的一些科技新词,计划成熟一批公布试用一批,这次公布的信息科学方面的新词,就是采用这种形式经过专家反复研讨、协商最后确定的,希望新闻出版界的同志们在宣传、推广全国名词委审定公布的规范词上给予大力支持。全国名词委信息科学新词组副组长张伟研究员代表名词委发布了第一批推荐的十七条新词,这批新词是由电子学会、计算机学会、通信学会三方专家联合,选择当前使用频繁,应用较混乱的词作为这次的重点,广泛征求专家的意见,并召开了四次会议讨论,最后确定的定名。随后,吴鸿适教授介绍了这批新词中的重点词Internet的定名经过:Internet这个词在报刊、电视、广播等各种媒体上频繁出现,而与之对应的中文名称不下十余种,如国际互联网、互联网、全球互联网、英特网、交互网,国际计算机互联网等等,在学术界和读者中造成了混乱。根据全国名词委对科技名词术语的审定原则和方法,如术语的单义性、简明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等,广泛征求了各方专家的意见,最后确定为“因特网”,它有以下优点:1.专指一个特定网络、无二义性;2.简洁、便于派生和构成复合词;3.有利于将Internet(因特网)与internet(互联网)区分开;4.便于推广和应用。吴鸿适教授强调了我们的定名过程是十分严谨、审慎的,参考了大量文献和资料,并经过几上几下的讨论和修改,相信其会得到大多数科技工作者的认可。发布会上,电子、计算机、通信三个学会的理事长分别发表了讲话。孙俊人理事长说:全国名词委审定公布的名词是经过专家反复讨论确定的,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但如果仅依靠全国名词委及各位专家定名,没有新闻媒体的宣传,就不能将所定的名词推广开。希望新闻媒体对名词工作给予更大的支持,协助全国名词委推广公布的名词。报刊可发挥自身的优势,多组织采访或开辟一个专栏、或刊登一些文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使用这些新名词,这样才能达到新词定名的目的。电子学会将全力支持全国名词委的工作,为名词的推广工作尽一点力量。张效祥理事长说:这次由三个学会联合审定信息科学新名词的做法是一个创举,很适合这三个学科发展越来越密切的形势,我们非常支持这项工作。“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由此可见名词工作的重要性。计算机学会十分重视名词工作,在第一批计算机名词审定公布后,现已着手第二批名词的审定,同时积极配合全国名词委组织新名词的审定工作。定名是困难的,推广更困难。要广开途径,加大宣传力度,请新闻界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方式向社会宣传这些新名词;在科技界的期刊、图书中也要推广、使用这些新名词;同时应多与港、台开展名词的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宋直元理事长说:通信学会全面支持全国名词委的各项活动,这些活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较快,不断有新名词出现。尽快对这些新名词进行审定、定名,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使科技人员、广大群众之间的信息及时、充分的交流,有很重要的意义。今天发布的新词能否被使用,要依靠传媒来传播和推广使用。全国名词委对新名词采取审定、推荐、公布的工作方式很有创新精神,我非常赞成这种做法。在新词出现时,给予系统、准确的概念和定名并加以推广,对科技事业的发展很重要,对科技普及将发挥极大作用。新闻出版署高永清司长也发表了讲话,他说:“名词的统一,标志着科技发展的水平,这些名词的命名,是经过反复讨论确定的,出版界应率先使用,杂志、刊物应广泛推广。感谢全国名词委及各位专家和新闻界的同志们对名词统一所做的工作。”发布会上,各新闻单位的记者提出了很多感兴趣的问题,各位专家均给予满意的答复,整个发布会是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1月25日,建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馨、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等来自全国各地的34位建筑学专家,以及全国科技名词委潘书祥、邬江、才磊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建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周畅主持。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术语》2007,9(5):1-F0002
第三届电力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2007年9月3日,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陆延昌在电力名词审定会上讲话 全国科技名词委原副主任潘书祥(左)宣读法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名单 法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2007年9月25日,北京) 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室主任邬江(左一)与国外术语学家怀特教授(左二)、莫尔比教授(右二)合影 全国科技名词委派员参加ISO/TC 37年会(2007年8月11-17日,美国)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1月25日,建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馨、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等来自全国各地的34位建筑学专家,以及全国科技名词委潘书祥、邬江、才磊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建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周畅主持。  相似文献   

17.
全国名词委主任卢嘉锡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吴阶平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国家科委副主任惠永正(左)、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刘恕(右)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于志华出席会议。全国名词委常务副主任潘书祥向与会领导同志介绍大会筹备情况。大会主席台和会场。国家科委副主任惠永正代表科委、科学院向第三届全国名词委委员发聘书。与会代表认真讨论。全国名词委副主任林泉(中)致开幕词。全国名词委副主任孙枢(中)主持会议。全国名词委副主任马阳(左)主持会议。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周诗健(右)发言。全国名词委10周年成就展。全国名词委副主任许嘉璐(中)主持闭幕式。全国名词委副主任章综(左)作大会总结。全国名词委主任卢嘉锡(右)致闭幕词。海协会副秘书长赵正豫在大会发言。全国名词委副主任丁其东(左)主持会议。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李竞(右)发言。与会代表认真讨论。  相似文献   

18.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领导成员有部分变动,现领导成员为:特邀顾问:吴阶平 钱伟长 朱光亚 许嘉璐主任:路甬祥副主任(按姓氏笔画为序):于永湛 马阳 王健儒 王景川 朱作言 江蓝生 李宇明 汪继祥 张尧学 张先恩 宣湘 章综 潘书祥中科院院长、名词委主任路甬祥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名词委副主任江蓝生出席会议中科院党组副书记、院出版委主任郭传杰出席会议名词委副主任章综主持会议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作工作汇报名词委副主任马阳发言名词委副主任张尧学发言名词委副主任李宇明发言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月20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教育部国家语委组织化学、物理学、语言学界专家召开了第111号元素中文定名研讨会。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院士,教育部语言信息管理司李宇明司长,全国科技名词委刘青副主任、潘书祥原耕主任,北京大学王夔院士、张礼和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刘伯里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张焕乔院士、北京大学王祥云教授、阎守胜教授。  相似文献   

20.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于 2 0 0 2年 3月 1 9日召开了 2 0 0 2年度第一次常委会会议。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科技名词委主任路甬祥出席了会议。名词委副主任和有关方面负责人及代表江蓝生、郭传杰、章综、马阳、张尧学、李宇明、解源、吴瑰琦、潘书祥、郭增艳、李琛、郭志明、焦刚、陈红等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章综副主任主持。会上 ,潘书祥副主任首先向会议宣布 ,经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学技术部联合提名聘任并报国务院 (备案 )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为新任全国科技名词委主任委员。前主任卢嘉锡院士生前为我国的科技名词统一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