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以小行星有可能碰撞地球为依据,分别在地球作近似定轴转动和定点转动的两种情况下,讨论了在碰撞的时候地球自转运动可能发生的变化.文章建立了与此相应的Euler方程,得到了该方程的解析解.由这些公式文章说明了SL9彗星的撞击,对木星的自转速率是没有影响的.基于Chicxulub陨石坑的一个模拟碰撞的数值计算中,文章获得结论:小行星对地球的大型碰撞有可能影响地球的自转运动.  相似文献   

2.
整体地球自转动力学的理论研究一般是在旋转对称模型基础上进行的,并得到了一系列与观测相符合的结论.但实际上地球是一个非旋转对称的椭球体,甚至是梨形椭球体.因此,三轴地球模型的自转理论研究应该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在所有量保留到极移平方量级而忽略其更小量级的情况下,给出了三轴液核地球自转的动力学方程.研究指出,在此精度上三轴液核地球自转的动力学方程是线性耦合的,并得到了三轴液核地球自转的4个本征频率.同时指出,如果在推导过程中保留更小量级,则液核地球自转动力学方程是复杂的非线性方程组,它没有解析解.  相似文献   

3.
针对经典力学中忽略地球自转来处理抛体运动的问题,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建立了抛体运动的动力学方程.忽略含ω2项,解微分方程,依次得到抛体运动的空间速度方程和空间运动方程.分别计算出任意抛体运动和平抛运动时落点的水平二维偏离分量,分别得出落点的偏离公式.对落点的偏离情况分别进行讨论.结果表明抛体运动的轨迹是一空间曲线;落点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偏、偏右和偏左三种可能.该问题有助于了解和解释由地球自转引发的一些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4.
广义来说,地球自转运动除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外,还包括地球自转轴方向的变化。把完整的地球自转问题作为一个基础理论课题进行系统研究,已有二百年左右的历史。但其中许多基本问题,尤其是它的各种动力学机理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善的解决,仍然是天文学中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对月球对地球自转的影响机理作了如下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全面地研究北半球抛体运动的运动方程和偏离问题,同时考虑了地球自转和空气阻力对抛体的影响,通过解微分方程组,得到了北半球向南平抛物体的运动方程和南偏、东偏表达式,讨论了地球自转和空气阻力对抛体偏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红外相机在卫星绕地球飞行获取遥感图像时,地球也在进行自转.同一幅图像内不同条带的成像时间不一致,将会导致条带间的几何错位,即地球自转引起的几何畸变.在对红外相机成像方式及地球自转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消除地球自转影响的方法,并进行了校正.  相似文献   

7.
首先,介绍了地球自转减速的研究现状,其次,利用粘性流体力学研究了地球大气粘滞性对地球自转减速的影响.根据被粘滞性大气包围的地球的自转能和角动量变化的2种理论推出了地球自转角速随时间减速的规律的同一式.利用所推出的理论式计算了在百年后地球自转角速的减少值.理论和计算结果表明:地球大气粘滞性对地球自转确实有减速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作用也确实很小,只能在长久岁月中(数千年以上)才能观测到.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比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理论曲线与由古生物钟得到的实际曲线,发现实际曲线上存在的两个转折点正好与地质历史时期中的两次生物大绝灭事件基本一致,结合对事件层上下地层沉积相突变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由古生物钟得到的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曲线中的两个转折点是由小行星撞击事件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概括介绍利用三代某些天象的观测记载,研究地球自转速率长期变化的意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这是目前研究近20多个世纪间地于自转长期变化的惟一有效的方法,并介绍目前已得到的初步结果和研究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固体地球的假设下,从电子在转动参照系中的Newton运动方程出发,运用经典的电子气模型,指出了地球在自转发生变化时将产生惯性电流,从而影响地球磁矩.由此推论:地磁场有可能因短暂时间内地球自转角动量的变化而受到影响,而小行星、陨星等与地球的天体碰撞,对地磁场有着重大的直接影响,包括地磁场的反向.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运动质量产生磁效应的原由和两者间的数学关系,本文提出了若干假设,即假设运动着的引力势的导数跟它感应出的磁场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给出了引力磁场的方程,得到了运动着的引力势感应产生磁场的定量结果,从而将引力势和引力磁场统一起来.文章特别讨论了自转质量产生的磁效应,并应用该理论对地球高空磁层中的若干现象进行了解释,得出了理论与观测结果相符合的结论.在结语中,文章还阐述了理论和实验能够拓展的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重力场的非均匀性对落体偏南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表观重力场的定义,严格导出了在考虑地球自转情况下的重力场非均匀修正公式,然后在地面参考系列出了考虑地球自转情况下的落体运动微分方程,最后用逐级近似法导出了新的落体南偏公式,其结果与采用地心参考系的方法所得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在引力常数减小、地球膨胀过程中,核、幔是地球密度结构分布明显不同的两个区域,这说明地球密度结构膨胀是非均匀的或地球惯量膨胀是非均匀的,与地球惯量的理想膨胀状态不同步.以地核实际密度作地球半径的推算表明,地球半径从5329 km~6371 km的膨胀过程中,地核半径及惯量在地球半径膨胀前后变化不大,而地幔半径增加很快,质量收缩在地核中,并不随地幔半径的迅速增长而同步增长.由转动能守恒知,核、幔较膨胀前将进入减速运行状态;又由于地核膨胀前后惯量变化不大,因而其自转速度变化不大.这样,相对于地幔自转的减速,此时的地核处于超速自转状态.而核、幔间熔融的非刚性连接界面是核、幔转差存在的基础,也由于地核自转动能在核-幔边界的释放,进一步维系了其界面的熔融状态.同时,地核也通过此界面向地幔释放自转动能以减小核、幔速差,逐步实现核、幔的同步运行.文中对地球密度结构与地球历史演化过程的相关性也作了推论,并对地球物理量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压强、质量反常段作了分析,探讨了其反常的原因及对地球结构、运行的影响.以核、幔的非均匀膨胀,建立了地核超速自转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地球自转对大气海洋运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地球自转的年际变化和异常变化,说明它们与热带太平洋的大气、海洋大尺度范围的年际变化——厄尔尼诺(ElNio)事件相当一致,而地球自转的异常变慢稍迟后于厄尔尼诺事件.可能由于伴随着厄尔尼诺事件大气角动量异常增加,引起了地球自转的变慢.可用天文测时资料的归算,监视日长年际变化的极小值,来预测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一般文献中将空气阻力与地球自转分开来处理抛体运动存在误差大的问题,本文同时考虑空气阻力与地球自转的影响,结合不同的空气阻力模型建立了相应的抛体运动微分方程。忽略二阶小量,解微分方程,依次得到抛体的运动规律,最后利用Mathematic编程作出了抛体的位移—时间图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在地球自转的情况下,远程炮弹的运动规律,讨论了炮弹的落点偏差e和ε。  相似文献   

17.
根据转动惯量定义及地球自转角动量守恒关系得地球自转转动惯量变化百分比及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百分比随卫星质量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利用matlab程序做数值计算.由于人造地球同步卫星距地高度为36 000 km(约为5.7个地球半径),而其他卫星距地高度绝大多数在数十千米以下,在计算时只考虑了人造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影响,而忽...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分析大地震对地球自转的影响时发现,震源深度在100km相似文献   

19.
俄燕  吴保宁 《甘肃科技》2003,19(9):95-96,87
通过定量计算、作图分析、误差讨论等方法研究了地球自转引起物体重力大小、方向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应用科技》1999,(11):37-38
专利号:97210216.7 以太阳光照射地球形成的亮暗面、自转和人类根据地球自转划分的计时方式而构思设计的一种新颖的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