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芳成 《甘肃科技纵横》2015,44(1):98-100,9
论述血乳酸的产生和消除的过程以及在极限量、亚极限量、有氧运动、无氧和有氧混合运动训练中利用血乳酸指标指导运动训练、评定运动员训练水平、训练负荷状况等。同时论述了增加一些补充物对运动训练中、训练后人体血乳酸浓度的影响状况,阐述血乳酸在运动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一、乳酸是常用分析指标 血乳酸是运动训练中研究较早的指标,也是现代运动训练科学化应用最广泛的指标之一。血乳酸都作为制定训练方法,掌握适宜的运动强度,评定运动员身体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主要指标。由于血乳酸在科学化训练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至越来越多的教练员,科研人员开始在训练过程中进行应用,国外有些教练员把血乳酸分析仪作为“分析助手”。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有氧与无氧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血乳酸等相关指标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随机选取游泳队运动员,根据个人运动专长,安排相应专项训练,分别在训练前及运动后即刻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乳酸等生化指标及血常规指标.实验研究表明:有氧训练后血清ALB和钠离子显著升高、二氧化碳结合力明显下降;血乳酸变化与呈高度正相关,与二氧化碳结合力、NEUT和钠离子呈高度负相关;无氧训练后血清ALB、LYM和钠离子显著上升,二氧化碳结合力明显下降;血乳酸变化与ALB、LYM、LYM和钠离子呈高度正相关,与二氧化碳结合力、NEUT呈高度负相关;无氧训练后血钾浓度下降,与运动疲劳有关.  相似文献   

4.
乳酸是人体内无氧代谢的重要产物,血乳酸的上升往往标志着乳酸能系统参与工作。测定这一指标可了解人体实际运动时的强度、能量代谢情况,从而为平时的身体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着重报导了对95名拳击运动员进行赛后血乳酸变化的观察结果,并对该项运动员乳酸升高的机制和量值变化范围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卢洪利  孙慧峰 《科技信息》2009,(10):194-195
利用血乳酸指标对女子拳击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进行评定,为教练员指导运动员的训练以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二次跑台试验法,测试运动员运动前后血乳酸指标值;通过观察法,跟踪拳击运动员训练;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所得数据进行数理分析。结果:拳击运动员安静时有6名队员的血乳酸值高于正常范围,定量负荷下以及极量负荷下,运动后血乳酸值明显升高且极量负荷下血乳酸峰值基本上出现在运动后的第三分钟到第五分钟。同时运动员的血乳酸指标值个体差异明显。结论:运动员所取得的成绩并不是由单一的血乳酸指标决定的,而是其身体机能和比赛时心理素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6.
赛艇运动员有氧乳酸阈和无氧乳酸阈的测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江苏女子赛艇运动员有氧训练的科学化程度,运用赛艇运动员有氧训练中的血乳酸值及其对应的心率指标,来使运动员的有氧训练从原有凭经验的训练,提高到现在以指标为客观依据进行定性定量训练,提出了:1)赛艇运动员有氧乳酸阂和无氧乳酸阂的测定;2)赛艇运动员有氧水平的评定;3)有氧乳酸阈心率和无氧乳酸阈心率的应用,使得我们运动员有氧能力有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中长跑训练实践中,掌握运动员乳酸阈变化范围,明确运动员不同强度跑中的乳酸水平,对控制训练强度非常重要,也是了解运动员机能能力和恢复状况的需要,本课题的研究对提高本组训练的针对性有积极意义,同时可以对其他耐力性项目的训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运用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目前有关血乳酸的训练理论及江苏省中长跑组运动员利用血乳酸测试实施训练的过程进行研究.研究显示,江苏中长跑组运用血乳酸测试,阶段性取得了运动成绩的提高,说明用血乳酸测试监控训练强度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游泳运动员赛前高原训练的阶段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训练作为一种提高运动员成绩的手段和方法,目前在很多项目中进行了尝试。为了探讨高原训练的实效性,以3个阶段完成了1次高原训练。高原训练划分及要求:第一阶段以大运动量的低有氧耐力训练为主,要求血乳酸控制在3-4mmol/L;第二阶段以无氧阈训练为主,要求血乳酸控制在4-6mmol/L;第三阶段以血乳酸耐受能力训练为主,要求血乳酸控制在8-12mmol/L。在高原训练3周后的比赛中,3名运动员提高了个人最好成绩,2名运动员接近个人最好成绩,证明此次高原训练较好地利用了高原效应,防止了缺氧引起的过度疲劳,在短期内使运动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生化指标对参加备战全运会的400 m栏项目运动员进行训练监控。方法:以参加备战全运会的3名安徽省田径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应用血乳酸指标对不同训练负荷及比赛后的血乳酸值进行监测。结果:1)BLA对有氧、混氧代谢的负荷确定效果较好;2)BLA对运动员无氧乳酸代谢能力训练负荷的能有效监控;3)对照400 m跑后最大BLA,可较为准确地评价运动员400 m栏专项能力和训练强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实验法等对血乳酸在周期性耐力项目中的应用及其与运动能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1)科学训练的目的就是在最大限度上追求一种符合运动项目内在规律的训练方法;2)高、平原值速度的对比,从高原训练下到平原后,阈值对应速度可提高0.2—0.3m/s;3)无氧酵解能力与运动成绩密切相关;4)我省中长跑运动员无氧阈值和我国优秀选手的对比。  相似文献   

11.
探讨女子摔跤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和体成分,为运动训练提供科学依据。实验对象为北京体育学院女子摔跤队12名队员,依据比赛成绩分为冠军组(A组,n=5)和非冠军组(B组,n=7),进行15秒和45秒的功率自行车运动,分别测定平均功率和运动前、后的血乳酸值。结果发现,15秒运动测试中,A组平均功率、平均功率与血乳酸增值的比值均高于B组(P<0.05)。45秒运动测试中,A组相对平均功率和血乳酸增值显著高于B组(P<0.05),说明A组磷酸原供能能力、无氧耐力优于B组。体成分的测试发现,A组体脂百分数显著低于B组(P<0.05),去脂体重高于B组。两种运动测试中,去脂体重与平均功率间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阐明乒乓球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代谢特点、各供能系统在乒乓球运动过程中的供能作用以及乒乓球运动员各供能系统的既具项目特点而又有效的评定方法,本文就国内外有关乒乓球运动过程中能量代谢和乒乓球运动员供能系统评定的研究性论文进行综述,得出以下结论:(1)乒乓球运动中因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运动训练的内容,能量消耗各有不同。(2)磷酸原供能系统是乒乓球比赛过程中的主要供能系统,而良好的有氧供能系统则帮助运动员快速的恢复。(3)乒乓球运动员无氧供能系统的有效评定方法主要为采用功率自行车或手臂功率计来进行无氧功测试,但是有氧供能系统的有效评定方法主要是使用发球机进行递增负荷的最大摄氧量测定、乳酸最低值测试、无氧阈测定和临界频率测试。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观察对比分析足反射疗法和积极性休息两种方式对游泳运动员运动后血乳酸水平恢复的影响,探讨足部反射疗法对促进运动员训练后血乳酸恢复的作用及机理,从为运动疲劳恢复的方法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依据。研究方法:冬训期间南京体育学院专业游泳队男运动员1 0人;取冬训期间相邻两周(相邻两周的在同一个训练周期内),每一周的周一受试者完成6组50米自由泳,每组包干2.5分钟。第一周让受试者采用积极性休息(包括慢运动、温水浴、按摩等)的方式放松15分钟,第二周让受试者运动后接受足反射疗法15分钟,比较两种方式后血乳酸的恢复水平。结果:足反射疗法和积极性休息一样对游泳运动员运动后血乳酸的恢复有促进作用,而且两种方式对血乳酸恢复情况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足反射疗法可以促进游泳运动员运动后血乳酸清除。  相似文献   

14.
运用无氧阈理论对速度轮滑项目进行监测,将为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开辟新的领域。该研究是对实验组运动员安排无氧阈强度训练,监测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并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来论证无氧阈训练对提高速度轮滑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效果是否显著,为速度轮滑运动训练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经过3个月的长距离游泳训练后,梅花鹿茸提取物对缓解游泳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影响.结果表明:观察组运动员的体质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训练后晨起心率较训练前出现下降(P<0.05),训练心率水平均较对照组运动员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运动员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血清游离睾酮、血液中血红蛋白和肌酸激酶指标、乳酸阙时功率及无氧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运动员(P<0.05),而血尿素氮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运动员(P<0.05);观察  相似文献   

16.
运用无氧阈理论对速度轮滑项目进行监测,将为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开辟新的领域.该研究是对实验组运动员安排无氧阈强度训练,监测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并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来论证无氧阈训练对提高速度轮滑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效果是否显著,为速度轮滑运动训练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运用无氧阈理论对速度轮滑项目进行监测,将为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开辟新的领域。该研究是对实验组运动员安排无氧阈强度训练,监测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并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来论证无氧阈训练对提高速度轮滑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效果是否显著,为速度轮滑运动训练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枣庄学院参加2006年山东省大学生运动会中长跑队的8名男运动员运动后的血乳酸、血尿素等指标进行了测试,采用数理统计、实验研究等方法对测试数据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量化分析.从结果看,运动员完成相应负荷强度后即刻至次日晨(12小时后),血乳酸和血尿素水平均高于运动前安静值(P〈0.01),表现出与负荷强度和负荷量的高度相关性和个体差异.依据上述指标及时更正训练方案,结果表明:血乳酸与血尿素指标的联合应用能较准确监测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和训练水平,从而科学地指导训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自行车邀增负荷运动试验和运动现场乳酸阈的测定,对高原女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通气无氧阈时对应的心率(137次/分)低子乳酸阈(4mM/L)时的心率(153次/分)。最大吸氧量的绝对值(2.8L/min)和相对值(47.4ml/kg.min)分别比平原运动员低222%和22.9%,但与平原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的测试值比较,上述差异消失。在相同最大吸氧量条件下运动时,高原运动员完成的最大功率(251W)低于平原运动员(274W)。  相似文献   

20.
山地越野自行车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运动生理生化指标在山地越野自行车运动员训练监控中的应用方法和规律,监控训练强度和运动员的训练适应与恢复.方法:以江苏自行车队山地越野自行车运动员(男3名,女3名)为研究对象,在2年多的运动员训练中进行纵向观察和数据积累,在不同类型的专项训练课中使用心率和血乳酸监控训练负荷强度,在阶段性训练中,选择血睾酮、皮质醇、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晨起心率、最大摄氧量监控训练负荷适应与恢复.结果:运动员训练中的血乳酸和心率能够较好地监控和评价山地自行车项目中不同训练手段的训练效果,在山地越野自行车专项训练中,糖酵解供能占有较大的比例;在评价和监控运动员对训练负荷量的适应和机能恢复中,生理生化指标一般比较合理的变化值范围为:晨脉高出最低心率6-8次,血尿素3-6 mM左右,血清肌酸激酶150-500IU左右,血睾酮不低于400 ng/dl (男)和20 ng/dl(女)左右,血红蛋白保持基本稳定并且不低于14g/dl(男)和13 g/dl(女),男女运动员血红蛋白均高于15 g/dl时运动员训练中体能状态较好;生理生化监控指标的个体差异和个体数据对应的运动员运动能力表现的差异,使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不能很好地反映训练监控的规律和运动员个体的运动能力表现,宜重视优秀运动员个体生理生化监控指标的纵向比较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