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据南朝鲜《东亚日报》报道,目前南朝鲜平均每4分20秒就有1人死伤于车祸;平均每1万辆汽车就夺走101.5人的生命,这个数字是日本的44倍,美国的31倍,英国的29倍。1981年因交通事故死亡5,804人,伤115,289人,比1960年事故增加18倍。1982年的车祸大有“更上一层楼”之势。  相似文献   

2.
艾华 《科技潮》2003,(12):14-18
40年前,美国有一本著名的科幻畅销小说——《终极人类》。书中讲述了一个8岁英国小男孩久久沉浸在半人半机器的“芯片人”世界中,幻想在自己体内也植入一颗强大的“芯”。4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还在为《黑客帝国》感到匪夷所思时,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凯文·沃维克教授终于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他两次在自己体内植入“人体芯片”,并成功与电脑“嫁接”,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芯片人”。沃维克教授说,我已经两次实现了小说中想象的人体芯片植入手术。谁能说50年后,地球不会是“芯片人”的世界呢?  相似文献   

3.
十年演变日本人常说:“十年一昔”,意即“十年就会有大变化”。有些日本人对照十年前和今天日本在国际上的形象,也颇有此感。一九七○年前后佐藤执政时期,日本在世人眼里是个“经济巨人”,却被贬为“政治侏儒”,其经济迅速发展产生的“辐射”,令人侧目而视,以至被讥为“经济动物”。人们甚至从这种称作“利己主义的重商精神”联想到战前,对它的走向表示关切。连它的最重要的盟友美国,也曾感到忧心仲忡。在改善对华关系上,美国搞了据说事先未与日本磋商的“越顶  相似文献   

4.
山羊绒,国外通称“开士米”,它是最细的毛纤维,强度较大,导热性小,有良好的成纱性能和可塑性,且具备轻、暖、柔、滑等优良特性。用以制造软薄、轻暖、结实美观的各种围巾、便帽、绒毛衫、手套、细毛毯、丝绒和高级衣料等。日本人誉为纺织原料之“宝石”,英国人称为纤维之“冕”,世之珍宝,堪称动物纤维之最。我国的山羊绒资源丰富,居世界首位,是对外贸易的拳头产品,数量多而质量好,细度在15微米左右,在国际市场上,深受欢迎。出口历史可追溯到西汉时期,源远流长,距今近两千年之久,主要销往英国、日本、意大利、法国、美国及香港等地,全国最高年产  相似文献   

5.
国外拾趣     
因为工作关系,我曾先后到过几个国家。虽然是走马看花,但有些见闻趣事总想写出来,供大家茶余饭后得到一些乐趣,了解一点国家间地理、习俗、文化传统的差异。“样”字的别用在日本住饭店,侍应生有时会在门上贴一张写上你名字的纸条,为的是方便找人。有一次,我们看到帖的纸条上写着“胡样”、“马样”……“样”字前边的字是我们代表团成员的姓无疑,而“样”字是什么意思就让人费解了。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木刻对於我们是並不陌生的,可是,每看一次日本木刻的展览,总会给人新鲜的感觉和强烈的印象。因为木刻愈来愈成为日本人民争取和平、反对原子弹、反对战争、反对美国在日本建立军事基地的有力的宣传武器了。它突出而正确地反映了日本人民的苦难和願望,反映了日本当前的重大政治斗争。日本的木刻家是站在人民运动的前列的。这一点,人们可以从最近在北京举行的“日本木刻展览会”中十分清楚地体会到的。十年前,日本的广岛市成为第一个遭受美国原子弹轰炸的城市;一年前,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氢弹试验又直接危害了日本人民。在这个领土并不大的岛国上,美帝国主义建立了八百五十多个军事基地。扩军备战把日本经济转上了战争轨道;“禁运”、“封锁”损害了日本  相似文献   

7.
3.11与9.11也许有太多的机缘巧合。3.11发生在9.11后的第911天,它对欧洲的震撼丝毫不亚于9.11之于美国。9.11之后在反恐问题上出现了新老欧洲之说,9.11成了欧洲分裂的起爆剂。而3.11之后新老欧洲又在反恐中重新聚合,3.11反倒成了欧洲的粘合剂9.11之后,虽然欧洲各国喊出了“我们都是美国人”的口号,但是欧洲人只是把恐怖袭击视为“潜在威胁”,一些国家甚至抱着“隔岸观火”的心态。美国主导的伊拉克战争进一步加剧了欧洲的“分裂”,形成了以法国、德国和比利时为代表的“老欧洲”反战派和以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新欧洲”…  相似文献   

8.
人才,这似乎是一个老掉牙的话题,然而从古至今,它却从未像今天这样被重视,被渴求,被珍惜。 原因其实很简单:继土地、能源、原材料后,人才,这一特殊资源,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今天的我们面对着:美国制定了“培养21世纪美国人”的计划;日本提出了“科学技术创造立国”的方针和“培养世界通用的21世纪日本人”战略;欧盟  相似文献   

9.
《青年科学》2013,(2):32-33
“米开朗基罗之手”:与真正的手一样使用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一手臂残疾的病人近日成为使用“米开朗基罗之手”的第一人。这种由美国和德国科学家联合研制的“米开朗基罗之手”采用电子手指,具有传感肌肉运动的电极,能使手臂肌肉的运动信息传到义肢上,为残疾人士恢复肢体功能打开了另一扇门。  相似文献   

10.
今天,器官移植技术在医学上已较为普遍地采用,特别是英国和美国已拥有一大批第一流的器官移植医生。虽其如此,全世界申请作器官移植手术的病人仍只有15%的人才能“如愿以偿”。其原因十分简单:志愿者捐献的器官远远不够用!不久前,350位器官移植专家和遗传工程专家在英国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决定,联手在美国创办一个专门饲养、培育和繁殖提供移植器官的“器  相似文献   

11.
英国資本主义發达較早,所以英国报刊的历史也較悠久。它最早的报紙出現于1622年,是不定期出版的单頁紙新聞。1665年,出現双周刊“倫敦公报”,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政府机关报。英国第一份日报是在1702年出版的。到十八世紀中叶,英国报刊便开始兴盛起来。十八世紀許多报刊都同英国大文豪的名字連在一起。“魯滨逊飄流記”的作者笛福是“評論报”的主笔。“格列佛游記”的作者斯威夫特是“考查报”的撰稿人。英国有名的散文大家斯提尔和爱迪逊創办了“閑談者”和“旁观者”,编纂英文大辞典的約翰逊是“漫游者”和“懶汉”的創办人。他們在这些报刊上写了許多評論当  相似文献   

12.
北京杨扬同志来信问,美国人的外号为什么叫做“山姆大叔”,英国人为什么被称为“约翰牛”?现简复如下: “山姆大叔”英文为Uncle Sam,缩写是US,正好与美国国名的英文缩写US相同。至于说它怎样成为美国的绰号和象征,这事传说不一。最流行的说法是,一八一二年,美英战争期间,  相似文献   

13.
圆珠笔,在国外人们普遍称它为比克(Bic)。本来,比克是美国生产的圆珠笔的一种牌号,因为它销售世界各国,所以成为圆珠笔的别名。今日,在我国不认识圆珠笔的人,恐怕没有了。可是,知道它的真正来历的人,却不多。有人认为,它是美国人发明的,因为它是在二次大战后从美国传入我国的。那时,美国成功地制造了原子弹。所以,人们把“原子”之名加在这种笔上。可是,它的真正发明者不是美国人,而是匈牙利人。此人名叫拉兹罗·约瑟夫·比洛,是一个印刷厂的校对员。由于机器上刚印好的清样,含有很多水份,用  相似文献   

14.
合众国际社9月30日报道,第一台用记录针代替键盘的个人计算机在一年前首次在美国推出,但美国计算机业都关心这个发展趋势。这种计算机是用笔一般的记录针(sty-lus)代替标准的键盘。使用者只需用这种笔在计算机屏板上书写指令即可使计算机工作。美国几家大计算机公司都在研制这种计算机,日本的索尼和佳能公司也在研制,索尼已经在日本推出原型产品。美国研制这种计算机的软件公司博兰国际公司的总经理菲利普·卡恩说,现在美国国内经常使用个人计算机的有500万到1000万人,如果个人计算机使用法简化为用记录笔书写指令,使用者会增加到3000万至  相似文献   

15.
评美日谈判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和日本外务相重光葵于8月29日至31日在华盛顿举行美日会谈。会谈结束,发表了正式公报。这个公报和所透露出来的会谈内幕,使日本舆论大哗,日本人民正在要求追究重光的责任。重光在美国作了几次公开演说,极口对美国恭维讨好,保证日本对美国绝对顺从。他说,日本“外交政策的基石”是“保持同美国的合作”,日本不走“中立道路”,“这样的道路对我们说来将是致命的”。他自称是“一头羞澀的松鼠”,乞求从“一位太太手中取食”。重光说尽了巴结的话,极尽卑躬屈节之能事。但是这位“太太”——美国,似乎始终无动于衷,绝不给重光什么东西。9月7日英国“曼徹斯特卫报”社论说:“到华盛顿去的日本访问者并没有带回去任何有价值的战利品或让步。”这个论断是符合于事实的。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国际交往中,英语是最为通用的语言。据估计,在全世界约有4.2亿人使用英语;约有半数的报纸是英文报纸;80%的计算机资料是以英文储存的;75%的电传机信息和电报是用英文形式传递的。我们所熟悉的英语是在15世纪中叶之后形成的。由于英国人不断向世界各地移居,英语本身又产生了几个分支。美国英语是仅次于英国英语的最古老的英语。1607年,一小批英国移民在美国詹姆斯敦  相似文献   

17.
自从日本占领满洲,脱离国联以后,日本在外交上即陷于孤立;加之日本挟着通货膨涨的利器,倾销它的廉价货物于世界各地,更惹起许多国家对它的嫉视。在这种形势之下,广田外相便标出“万邦协和”的政策,派特使往美国求谅解,宣传英日同盟之复活,以缓和反日的空气。在美日正因海军比率之争而尖锐地对立的时候,美日谅解实是此路不通,在棉业竞争正酣,英苏关系转好(从英国赞同苏联入国联一事表现)之际,英日同盟之复活亦谈何容易。最近英国实业考察团之赴满,虽经日方大吹大擂,但英方已坚决声明不  相似文献   

18.
从美日片面“和约”生效以来,到今天将近六年半了。依照规定,在1952年4月“和约”生效后九十天以内,美国占领军应该全部撤出日本。但是这个片面“和约”的缔结是以签订美日“安全条约”和“行政协定”为条件的。而根据这些条约和协定,美国仍获得了无限期地在日本驻扎军队和占有军事基地的特权。1952年7月,美军当局又和日本政府签订了所谓“设施和区域协定”,使它的这种特权进一步具体化了。美国利用这种特权,加紧把日本变为在远东发动侵略战争的基地。目前美国正公然大力促进日本核武装,即将把冲绳建成为一个导弹基地,同时并在日本本土继续建立原子基地。美国这种加剧国际紧张局势、危害日本人民利益的做法,遭到了日本人民越来越强烈的反对。  相似文献   

19.
《世界博览》2012,(7):12-12
在2月的最后一天,一条关于“每4年一次的2月29日,英国有一项鼓励女性倒追男性的传统”的微博被疯狂转发。美国《大西洋月刊》特意发表文章讨论,题目就是《中国今天议论什么:单身女性追求爱情》。  相似文献   

20.
李渔(1611年——1680年)淅江兰溪人,字笠鸿,号笠翁,是清代的著名戏剧理论家。他不仅对戏剧理论有新的建树,而且写了相当数量的剧本、小说和诗词。由于长期的创作实践使他集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创作的若干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认真研究这份遗产,对今天的文学创作仍然是有益的。 《闲情偶寄·词曲部》是李渔的戏剧文学理论专著,但它对很多问题的论述,涉及到了小说、散文、诗、词,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李渔很强调创作动机。他主张创作应出以公心,“文章者,天下之公器,非我所能私”。应当“出我所有,公之于人”。①他反对以笔杀人,认为“借此文报仇泄怨,心之所善者,处以生旦之位,意之所怒者,变以净丑之行,幻设而加于一人之身”的作法是很恶劣的,斥之为“倒行逆施”。②这实质上提出了作家的职业道德问题。 李渔反对文人相亲的恶习,认为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