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接上期) 三、企业家社会资本理论的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企业家社会资本概念往往理解成"拉关系"、"走关系",结果造成两个方面的错误理解:一是将企业家社会资本等同于企业家的寻租收益,将它看成为政府腐败的根源;二是将企业家的一切关系和网络都视为企业家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2.
建构主义科学观的新发展--科尔的实在论的建构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尔针对西欧建构主义的过激倾向,提出了一种"实在论的建构主义".这种理论既承认科学知识是社会地制造出来的,又承认自然界对科学知识的作用.科尔认为要说明社会和自然界在知识形成中的作用,必须区分"核心知识"和"外围知识",在此基础上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考察,并注重经验分析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企业孵化器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是伴随着新技术产业革命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企业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使创业者把发明和成果尽快形成商品进入市场提供综合服务,帮助新兴的小企业成熟长大形成规模,为社会培养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在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方面发挥了富有成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企业中,除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等这些传统资本之外,还有一种资本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这就是文化资本.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企业的文化发展速度已经决定了企业经济的发展速度,企业文化力的强弱,也已经决定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因此,发展企业文化、创新富有个性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家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5.
工程师的工程思维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是人类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在快速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却产生了许多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如何更好地为国家工程建设培养大规模合格的工程人才值得我国教育者慎重思考和探索.工程师的工程思维缺失是工程活动产生负效应的一个重要原因.工程思维有别于科学思维,是以工程哲学修养为核心元素,以工程知识为质料,以工程道德规范为骨架,以工程行动为催化剂,四种元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不仅要体现学习先进技术的理论智慧,更要具备关爱人类、认识自然、承担社会责任和创新创造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社会的真实情境既包含信息共享、个人赋权、文化多元、城市互联等积极赋能,又包括隐私透明、资本裹挟、虚假民主、社交异化等消极势能.要积极发挥信息技术的社会建构功能、推进智能社会文明转型,须批判审视数字经济的繁荣幻象、虚拟世界的自由民主幻象、数字文化的丰饶假象等数字乌托邦幻象,挖掘其形成的技术、制度和文化根源,并从技术...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的兴起不但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股迈向知识的热潮,也激起了人们对创新能力的高度关注,人们普遍认为,创新能力与人力资本一起构成了支撑知识经济的两个核心要素,在笔者看来,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或社会来说,不论是寻求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提升,还是实现向知识经济的演化和过渡,社会创新都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力量,在本文中,笔者从“创新的社会网络”的形成与社会资本的获取入手,分析了社会创新可以通过建橡合作性的创新网络和增加企业或创新组织的社会资本等途径,在培育和提升一个国家,社区,行业和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而推动其向知识经济的迈进资本等途径,在培育和提升一个国家,社区,行业和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而推动其向知识经济的迈进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还从社会创新范式的角度,对硅谷的经验作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正"不管企业发展是否需要,都要想尽办法比拼专利比论文,能否产业化根本不重要""项目评审走形式"——近日,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一些企业披着高科技和创新的外衣、行欺骗之实的伪创新乱象屡禁不止,不少民营企业家和高校学者对此甚为忧虑。随着国家政策不断推动、社会资本积极助力以及企业和创业者不懈坚持,我国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活动日益频繁。一大批高科技产品、高技术含量的创新成果脱颖  相似文献   

9.
社会资本与科技创新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非契约性是传统社会资本的重要特征,深刻影响着国人的思维与行动。非契约性社会资本在个人、团体和国家三个层面对科技创新产生推动作用。同时非契约性社会资本也存在忽视正规体制的影响与个人利益的缺陷,对科技创新产生了限制性的作用。只有将契约性社会资本和非契约性社会资本进行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科技的创新与突破,进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在建设“共建、共有、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背景下,对基层城市社区自治能力的探究十分必要。本文运用微信民族志法,基于公共传播分析框架对W市S小区的集体行动进行追踪考察。通过S小区微信群的分析,发现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S小区微信群中多元主体入场、公共内容沟通增加和自组织行动产生。社会资本发生明显变化,具体表现为社会网络扩张、社会信任萌发和集体规范体系形成。基于集体行动和社会资本理论,分析认为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S小区增长的社区社会资本为集体行动提供交流、动员和监督平台、降低行动风险和供给行动制度。本文尝试在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检验在互联网技术应用下社会资本变化对集体行动的促进作用,展现了社会资本在提升社区自治能力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创业型技术创新是一种创业和技术创新结合的技术创新类型。和既有企业的技术创新及非技术含量的创业比较,创业型技术创新呈现了较高的技术含量、更高的风险性、技术和资本联姻更紧密、需要更多的社会条件支撑等特点;在创业型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原核经历了构思和雏样的形成、孵化、生产性开发、市场推广、持续发展中的再创业等一系列过程,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新组合,诞生出一个新企业,同时创业者完成了从发明家到企业家的角色蜕变。  相似文献   

12.
科技进步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技术交易及其产业化需要大量的产业资本、金融资本注入,技术与资本的有效结合离不开科技中介机构的紧密合作及其多方位、全过程、深层次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帮助创业企业成长和成功是企业孵化器的工作核心.为此,企业孵化器必须与各种社会资源密切结合,形成规模庞大、覆盖面广的服务支撑网络,以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创业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近年来,作为连接知识创新源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桥梁,培育自主创新企业和企业家的平台,我国孵化器事业高速发展,使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已经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吸引和集聚科技人才的重要载体和培育中小科技企业的主要力量.在我国,孵化器的发展状况已经成为判断一个地区产业发展活力和潜力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国有企业的各种形式的投资以及投资收益形成的,或者依法认定取得的国家所有者权益.在会计记录上具体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相似文献   

15.
社会企业创业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主要关注社会企业创业对社会服务提供的影响,指出社会企业通过社会企业家的改革、金融上的可持续性等创新活动,有助于政府解决市场失灵的社会问题,确保穷困和边缘群体能够获得政府不愿意或不能够提供的社会服务。建议加强有利于社会企业创业和发展的制度建设;选择部分高校建立社会企业家的大学孵化器——社会企业创业实验室,培育社会企业家。  相似文献   

16.
当今知识生产力时代,区域知识资本优势是形成区域经济新增长极和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以合肥为中心的安徽省会经济圈,在培育以知识资本优势为主体的区域核心竞争力过程中,应当与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战略相结合,构建“五纵一横”的区域知识创新网络,将合肥突出的科教优势转化为区域知识资本优势,以知识资本化为主导推进人力资本战略管理。  相似文献   

17.
于光远是中国自然辩证法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提出的"社会的自然"既是自然辩证法学科的研究对象和逻辑基础,也是自然辩证法学派的核心观点和历史起点。社会的自然是打上人类产业实践烙印的、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相生相伴的、社会规律也要发生作用的自然。人类在生产好的社会自然的同时,也在不可避免地生产着坏的社会自然,雾霾的产生与治理过程再次证明了于光远的远见卓识。自然辩证法工作者要想为国服务,就必须研究社会的自然。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争夺企业收益分配权条件日臻成熟.经过实物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讨价还价,实物资本所有者总会出让少部分企业股权,最终形成以实物资本为主体、人力资本与实物资本共同分享企业收益分配权的格局.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博弈理论工具,对企业人力资本与实物资本企业收益分配权的博弈过程进行进一步地探讨,并以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为例,对博弈结果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9.
1、家族企业文化旱现出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模式.由于家族企业所有制性质和生存环境的影响,企业经营者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赚钱和攫取利益上,往往形成重短期效益.轻长期效益的短视行为.他们把企业文化口号化、空泛化、形式化,在员工中难于形成共鸣.企业忽视核心价值观的追求,难以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与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现代技术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孕育着重大风险,通过对计算机漏洞的分析能够深刻揭示技术风险的分类、成因及治理等问题.技术风险客观存在于技术应用过程之中,包括有无法避免的本体性风险,由于不当操作产生的主体性风险,转化为军事应用后形成的政治性风险.技术风险的成因包括人的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受资本支配的应用逻辑,以及政治社会因素的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