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67"是我所以军协×京引182籼粳杂交育成的早粳新品系。作连作晚稻栽培,于7月25日播种,8月8日移栽,可在9月20日前后齐穗,11月10日成熟,全生育期不到110天。二年来在本所大田种植2.4亩和2.83亩,亩产分别为746斤和798.5斤,与施肥水平较低条件下种植的晚粳稻产量相近,较中粳、早籼稻增产显著。“167”株高85~90公分,每穗实粒数约为50粒,千粒重26克左右。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可在7月24~26日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300斤上下,秧龄期10~15天,于“立秋”  相似文献   

2.
杂交粳稻矮优39(矮湘虎A×粳恢39)系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配组育成。通过1980—1983年四年较大面积试验和示范,表现穗粒优势较强,适应性较广,抗稻瘟病等性能较好,是一个较高产稳产的粳型杂交稻组合。1982年种植面积4184亩,1983年初步统计面积约七千余亩。大田种植(作连晚)一般亩产五、六百斤,高的近干斤。是南方  相似文献   

3.
丽水地区地形复杂,人少田多,夏收夏种劳力十分紧张。一般社队约有三分之一面积的连晚在八月上旬插秧。历年来,由于关秧门品种没有选准,经常发生大面积早穗或难产,亩收一、二百斤,有的甚至无收,致使连晚产量低而不稳,影响改制面积进一步扩大,成为全年粮食亩产“超纲要”、“夺千斤”的障碍。我们曾用二九青、矮珍、温珍、红梅早(早籼)、69—409、台中育39、鼓浪粳(中粳)、农虎6号(晚粳)、京引56(早糯)、京引88、京引15、台中糯(中糯)等数十个品种,先后  相似文献   

4.
“天津一号”米大麦属春性六棱米麦。今年我们从天津引入作春播麦试种,表现耐迟播、秆矮、抗病、品质好、生育期短、产量较高,一般亩产300斤左右,高的可达400多斤。“天津一号”米大麦株高65~70厘米左右,叶色浓绿,茎秆粗矮,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穗长5厘米左右,短芒,着粒较密,一般每穗45~60粒,千粒重23~25克。从试种情况来看,“天津一号”米大麦在生产上突出地表现:1.生育期短:“天津一号”米大麦在立春前后播种,五月底收获,全生育期100~110  相似文献   

5.
“早新糯”,是1971年早季用较抗稻瘟病的“早稻籼糯”为母本,大穗型“创新糯”为父本杂交育成,1972年试种,表现秆韧,结实率高,穗大,糯性。1973年第四代小区产量每亩为764斤,叶瘟发病率为6%,穗颈瘟损失基本没有。1974年全区27个点试种结果,据21个点的统计资料平均亩产839.26斤,比广陆矮4号减产35.9斤,但由于是糯稻,颇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6.
我们根据贫下中农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送稻头”施肥法,和日本提出的水稻“V”字型施肥理论,设计了晚稻籼、粳、糯三种类型的穗粒肥效果试验。籼稻选用早籼竹莲矮倒种,粳稻选用晚粳农虎6号,糯稻选用京引15。试验田前作早稻广陆矮4号,小区面积2厘,重复2次,密植5×4寸,每丛8~10本。各处理均不施基肥,移栽后2~3天施苗肥每亩过磷酸钙50斤,钾氮肥50斤,硫铵20斤,穗粒肥各处理每亩施氯化铵10斤。穗粒肥施用时期分幼穗分化期、减数分裂期和抽穗期,以不施穗粒肥为对照。现从试验结果来看,作如下小结。  相似文献   

7.
“秦龙大穗”是“里札玛特”嫁接在贝达砧木上发生的优良变异植株,属于欧亚种牛奶群葡萄品种。苍山县庭院经济研究所1994年春首先引入我省,1997年亩产达5580公斤,批发价每公斤4元以上,亩收入超过万元。 “秦龙大穗”果穗特大,长圆锥形,平均穗重2500公斤左右。最大穗重7350公斤,穗长45厘米。果粒长圆柱形,横径2~2.5厘米,纵径3~3.5厘米,一般粒重15克左右,最大粒  相似文献   

8.
“立新一号”是六棱裸大麦,1970年从江苏省东台县引进。经我区三年的试种,表现早熟、耐肥、高产。在一般的栽培条件下,亩产300~400多斤,比“757”增产。适于水田新三熟制地区栽培。“立新一号”株高70~75厘米左右,茎秆粗壮,分蘖力强,不易折秆和倒伏;叶宽而挺,叶色深绿,抽穗整齐,着粒紧密,每穗35~40粒左右,在高肥条件下达50~60粒;粒浅黄色千粒重22~24克左右。全生育期170天左右,11月初播种,于次年4月下旬成熟。  相似文献   

9.
我站去年进行了晚稻拔秧带土移栽试验,供试品种为“矮粳23”,杂交稻“汕优6号”,在其它栽培管理措施相同的情况下,拔秧带泥插的晚粳亩产583.5斤,比对照不带泥的增产42.2斤;拔秧带泥插的杂交水稻亩产为645.4斤,比对照增57.1斤。晚  相似文献   

10.
“竹科二号”是舟山地区农科所于1972年用竹莲矮与科矮13杂交,1975年定型。三年来试验试种结果表明竹科二号是一个多穗、大粒、出米率高、米质好、抗稻瘟病能力较强、产量高的品种。1976年全区推广面积约一万亩,1978年将继续扩大推广。产量表现经过连续三年来的比较试验,竹科二号平均亩产942.6斤,比广陆矮四号平均亩产877.6斤,平均增产7.4%,增产幅度为5.4~9.4%,1976年地区13个点联合试验,结果有12个点增产,平均亩产947.9斤,比广陆矮四号平均亩产879.1斤,平均增产7.8%,各地试种结果,  相似文献   

11.
绍兴县马山区豆姜公社党委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去年在五星大队,和贫下中农一起进行稻麦三熟高产试验,3.31亩试验田,平均亩产达2929.8斤,比1972年亩产2478斤增长18.23%。现将他们的经验简介于下,供参考。一、抓三季良种配套。春粮大麦选用早熟高产良种“早熟3号”,获得亩产645斤;早稻选用迟熟高产良种“广陆矮4号”,获得亩产1250.4斤;晚稻选用迟熟高产晚粳良种“农虎6号”,  相似文献   

12.
1.品种特性 中糯1号系中国农科院育成的白色糯玉米单交优良品种,主要用于鲜食。在我市前山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09天,从播种到采青果穗需98天,植株半紧凑型。平均株高236厘米。穗位高91厘米,穗长17.2厘米,果穗结实饱满,籽粒排列整齐,无缝隙。无秃尖。一般地块(指能浇水、肥料投入不很充足的一般性沙壤地1亩产鲜果穗870~1000公斤,单果穗鲜重250~300克,果穗籽粒雪白色.蒸煮后晶莹透亮.  相似文献   

13.
早籼“科梅”系1970年用“IR—8”与“红梅早”杂交育成,于1974年选育定型。“科梅”在我省作早稻裁培,全生育期116~122天,成熟期与“广陆矮4号”相防,属早籼迟熟品种。诸暨县农科所于1973年小区测产亩产955斤比“广陆矮4号”增产10%,1974年本省7个试种点测产,都比“广陆矮4号”增产,平均增产12.1%;诸暨县农科所种植0.46亩,亩产1065.2斤;1975年据不完全统计在本省82个测产点中,“科梅”比“广陆矮4号”增产有58  相似文献   

14.
早籼“8—65”这个品系为我所1975年用“蜀本一号”做母本,“军协”做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1979年曾定型参加鉴定试验,1980年参加品试口多点大区对比试验,1981年组织全县区试,并进行重点生产示范,三年多来表现都较好。首先在产量上、1979年鉴定试验亩产为1042.5斤,比“梅珍”增产12.7%,与“广陆矮四号”亩产1080斤相接近。1980年品试亩产996.7斤,较“梅珍”增产16.2%。同年参加全县中熟组品试10个点有8个点增产,平均亩产941.1斤,较“梅珍”增产11.7%。大区对比五个点平均亩产916.5斤,较对照种862.8斤增产6.2%。1981年我所试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新会县环城公社农科站,于1959年早造(早稻)播种了用胚乳交换法杂交的一个组合,“矮仔占”+→“意粳4号”。“矮仔占”是广东一个矮型高产迟熟籼稻品种,“意粳4号”是一个外国大粒型早熟粳稻品种,粒大穗大,但不抗病。希望通过胚乳注射将“意粳4号”大粒、千粒重高、早熟等特性传递给“矮仔占”,育成穗大、粒大、高产、早熟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京引15”是个中熟糯稻品种,于1969年引入我县。经过几年来的多点试种,表现早熟、高产、适应性广和抗病力强等特性,一般亩产500~600斤,比原有的糯稻品种增产1~2成。如我县良种场三年大面积种植,亩产524.6~535斤,其中最高的亩产达到720斤;城郊公社山河大队1972年种植31亩,平均亩产525斤,最高亩产718斤;海拔500公尺的双峰公社榧坑大队种  相似文献   

17.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1964年从外地引入中晚熟品种春小麦一九七,经试种、优选、示范后,1970年推广。该品种高度抗矮病;穗大、粒大,千粒重70—75克;口紧不落粒,茎秆粗壮坚硬,抗冰雹。全生育期117—120天,适宜于气温较暖、无霜期较长的地区种植。播种量比一般品种稍  相似文献   

18.
晚粳宁1318是宁波市农科所1978年用前和晴与湘虎25杂交,于1981年定型的晚稻新品种。去年在全市各地试种示范均获得丰收,尤其是中低产稻区,增产幅度更大。如慈溪县彭桥乡张岙村种植10.64亩,平均亩产762斤,比8.75亩农虎6号增产14.1%;宁海县长街乡大湖村种植8亩,平均亩产843斤,比3亩秀水48增产12.3%;余姚县二六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农科院用“印尼花龙水田谷”与晚造“塘竹”杂交所获得的第四代,与该省的早造农家抗病品种“鸡对伦”杂交,于1971年育成中熟品种,命名为窄叶青。去年在龙川县农科所试种,表现熟期与珍珠矮相近;本田生育期89天,全生育期123天,而且有良好的丰产性能。在品比试验中,未施基肥,只施一次氯化铵作追肥的情况下,窄叶青9号亩产862斤,比珍珠矮11号亩产739斤多收123斤,增产16.6%;比龙珍矮亩产780斤多收82斤,  相似文献   

20.
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遵照毛主席关于“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的教导,我们利用诱变与杂交相结合的方法,仅用两年多的时间就育出一个较早熟、高产和抗病的早籼新品种“红丰早”。一九七六年早造品比结果比对照种(广陆矮4号)增产11%,比当地推广的中熟当家种“珍珠矮”增产8.76%。全生育期114—118天,比“广陆矮4号”迟4—5天,比“珍珠矮11号”早10—12天。试种亩产一般能达700斤以上。现正在扩大试种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