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罗伯-格里耶新作的<反复>,再一次显示出了作家所开辟的"新小说"的特有风采.它同样是一部迷宫似的作品,是一部充满智力游戏而又不守规则的作品.它令人兴奋,也令人困惑,它激起读者探索迷宫的情趣,也捉弄得读者对之望而生畏.而这一切的魅力与诱惑无疑得之于小说中那些精神容貌相似,却又有着不同情感欲望的叙述者们,得之于小说那既别具一格却又似是而非的叙述话语,得之于小说那诸种可能与不可能的谜一般的人物设置与情节展现.  相似文献   

2.
作家沿用传统的题材,或者借助一个旧的故事框架,却出之以游戏的心态,调侃的口吻,讽刺的笔墨,终使作品主题转向,意象翻新,取得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这就是艺术创作中的戏拟谋略。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就是戏拟了中世纪十分流行的骑士传奇创作出来的一部现实主义杰作。骑上传奇原是一种贵族小说,正象屠格涅夫所指出的,“登场的不是荒幻神奇的人物,就是靴子上有黄金跟马刺的骑上”于是,“塞万提斯凭借《堂·吉诃德》一书把它推倒。”在作家的笔下,骑上的仗义行为,冒险精神,及其充满浪漫情调的爱情奇遇,纷纷化作…  相似文献   

3.
《达·芬奇密码》是丹·布朗最成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完美地体现了丹·布朗的叙事策略,充分表现了作家独特又奇妙的艺术想象力。它是作家智慧的选择,也是作家智慧的显现,并把作家的智慧与创造力发挥到了极致!本文仅以小说叙事策略方面的智慧表现为关注点,对《达·芬奇密码》在故事题材的选择、情节叙事的展示以及主题意义的表现三个方面探讨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漳州师院学报》2022,(3):33-41
明清时期的文言小说创作中存有大量闽籍小说作家及其作品,这是明清时期地方小说创作的独特现象,也是明清闽地小说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些文言小说作家的籍贯、生平及其作品的体裁、内容、存佚情况的考察分析,可以发现明清时期这些闽籍文言小说家身份多为士子文人,思想传统,学养具有家族与师友传承性。这些文言小说作品在题材与思想内容、文体选择与艺术成就方面既有对传统的承袭,又表现出走向通俗化、现实化的新趋势,体现了明清时期闽地小说观念的发展流变,在古代小说发展史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是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之一,学界最重视的是他的小说和散文,对他诗歌方面的研究很少。其实,郁达夫的旧体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且影响了其小说和散文的创作。  相似文献   

6.
《漳州师院学报》2017,(1):61-66
罗伯特·库弗的代表作《公众的怒火》具有琳达·哈琴所定义的"历史编纂元小说"的典型特质。这类小说往往呈现强烈的史学意识,具有历史责任感及指涉性。在库弗构筑的文本世界中,宏大历史叙事遭到消解,语言沦为文本游戏,作家在封闭的差异系统中嬉戏。通过运用戏仿和拼贴等语言游戏,消解高雅与通俗、精英与大众的对立,库弗不仅揭示文学创作的主观虚构性、后现代社会的真实状况和人类的生存状态,而且把矛头指向冷战时期美国的社会现实,使得《公众的怒火》具有明显的社会观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胡应麟的古代小说功用论是其古代小说理论研究的基础,他以小说的文体独立为出发点,更定九流,首次将小说排在九流之内,释道之前,第一次在学术史上为小说争得一席之地。胡应辟从小说的文体特征、作家身份地位的改变、读者的接受心理、作家的创作心理等多方面分析了古代小说的社会功用,从而阐明了小说作为独立文体之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著名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女勇士》的叙述特色极为鲜明。它解构了西方传统的、经典的情节结构有机整一律,通过多声音、多指向的复调叙述和“互文”的艺术手法,初步建构了一种叙述的新体式,使作品凸显出华裔的族群性及其独特的生活和文化特点,有效地张扬了女性主义的小说主题,并显现出浓烈的后现代的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9.
80年代随西方现代派文学思潮的涌入,荒诞小说及其观念渐被一部分作家理解和接受,并与中国新时期文化语境结合,出现了中国式的荒诞派小说。从小说的荒诞到荒诞的小说,新文本对小说史的进驻,构成文艺学有待研讨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汤显祖是具有强烈时代责任感的戏曲作家,根据唐人小说改编而成的“四梦”不是对前人题材的机械沿袭,而是推陈出新,汇入了极具特色的创造,与小说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他利用改编这种方式,在戏曲中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充分表达了他的创作思想和和审美理想,“四梦”所包容的内涵是唐代小说远不能望其项背的。  相似文献   

11.
刘绍棠早年的生活经历,使他秉受传统评书的雨露滋润,在小说创作中,他大量借鉴传统评书的艺术表现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乡土小说风格。  相似文献   

12.
沈石溪笔下狼形象的塑造在当代动物小说创作中占据独树一帜的地位。其象征意蕴的关键恰恰就在于:找到了狼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契合点,既展示了狼在大自然中本真的生活状态,又"照出人类的灵魂",表现了他对人类对社会的剖析和思考。而这些对生存竞争的独到领悟,应该说,是与他个人的经历和情感体验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鲁迅从"人"的角度,提出他的悲剧观,并通过小说创作展示其积极的现实主义精神。他的小说既从普通生活中貌似无价值的事物中提取有价值的东西来叙写小人物的悲剧,宣扬"人"的价值;又使悲剧人物的命运毁灭得十分彻底。进而批判中国的传统文化,呼唤"人"的觉醒。这就使读者在产生"怜悯和恐惧"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听到作者彻底绝望后希望的呐喊。小说《药》集中体现了鲁迅独特悲剧观的深厚内涵。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历史小说的"零度"情感、叙事零散与语言游戏等取向具有借鉴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印迹.结合新历史小说产生语境来考察可以发现,新历史小说作家的后现代价值选择消解了启蒙精神,新历史小说价值取向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借鉴"带有急功近利的色彩.  相似文献   

15.
超越鸳蝴派走向浪漫抒情-苏曼殊小说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殊小说对鸳湖派产生了深刻影响,又超越了鸳蝴派。在架构情智冲突、抒情性、自叙体色彩、散式结构、皈依自然、感伤情调等方面开启20年代浪漫抒情派小说之先河。  相似文献   

16.
历史演义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有明显的“理想化”倾向。传统英雄史观、传统道德史观、民族心理因素对历史演义小说家塑造人物形象有着显著的影响。应该说,历史演义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理想化是一种特定历史条件与时代背景下的文化现象,其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与民族心理方面的思想内蕴远比文学现象要深远。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把不同时间和空间中的事件和场景组合拼凑在一起,表现了时间及人的意识的跳跃性与无序性。她也写出了一个“没有钟”的“荒蛮的岁月”——凝滞得如千百年汩汩东流去的江水一样恒长的时间现状及在这凝滞时间中人的意识的高度流动。她还截取时间的一个片段,表述了个体生命“瞬间”的感受和体验。钟则是张爱玲小说中经常采用的时间象征意象,对人物本身有着特殊的启示。人物意识的韵律流经时间就如同穿越隧道,钟声正像起伏跌宕的意识流动的坐标。张爱玲的小说充分表现了与人的存在姿态相关的时间特性,具体表现为时间的跳跃性、凝滞性、瞬时性、象征性。  相似文献   

18.
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移动终端可以灵活接入各个网络. 在异构网
络共存的下一代通信中,网络选择技术能提高频谱利用率和网络容量. 为此,设计了一个基于
非合作博弈的网络选择机制,以保证移动终端能从异构网络中选择合适的网络接入. 证明了
该博弈为潜博弈,分析了该机制中博弈的纳什均衡存在性和可行性,并设计了一个基于反应
动态机制的最优迭代算法求解博弈. 仿真表明,该算法能够收敛到纳什均衡,且其网络选择机
制具有近似最优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朝鲜战争期间,蒋介石屡屡"请缨"出兵协助美国作战.从表面上看是为了响应联合国安理会的号召,接受联合国军司令的"助战邀请",同时也是出于道义责任支持南韩.然而其更深层的原因则是为了争取美援,反攻大陆,提高其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