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清勤 《科学通报》2020,65(4):229-230
正建筑是在早期人类"遮风雨、避寒暑"的庇护所基础上加以技术和艺术的创造发展而成的~([1]).随着人类经济、艺术、科技、社会和人文的持续发展,建筑的功能也在不断拓展.近年来,全球不断加剧的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给建筑环境的健康带来了挑战.现代人在建筑中的时间超过80%,因此建筑环境的质量对人的健康十分重要,健康建筑成为全球建筑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对地球资源的过度索取以及过度开发与工业化污染环境的后果,人类的生存面临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的危机,而人类生存的主要资源是食品,这也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为了既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又能节约资源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精确农业的概念和实践自然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初探居住区绿化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需要.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人类离不开自然,又将返回到自然之中".房地产业的蓬勃迅猛发展,使得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居住区绿化是否具有生态性、文化性、健康性、可持续和谐性、统一性,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水循环也从最初的自然水循环演变成"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二元水循环理论的提出,为水文水资源学科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迄今为止仍然没有统一的数理公式对二元水循环过程进行精确描述.本研究以城市为重点,深入剖析了社会经济用水需求对水循环的干扰和驱动原理,通过类比物理学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初步定义了城市水资源需求场——"水场"的概念,提出了城市"水场"强度的计算公式.以海河流域22个主要城市为例,应用水场强度计算公式定量描述了海河流域的水场强度,分析了水资源的流动趋势.结果表明,水场强度公式能够较好地描述城市水资源的驱动力和流动趋势.  相似文献   

5.
动物界中也有许多"建筑高手",它们的"建筑杰作"丝毫不逊于人类. 石蚕的"水下建筑" 石蛾是一种纲毛翅目属昆虫,它的幼虫叫石蚕,生活在湖泊和溪流中,偏爱较冷而无污染的水域.石蚕在水中的"建筑"不是由庞大"社区"组成的巨型结构,而是由有着多种功能、艺术水准很高、可移动的"外壳"组成.  相似文献   

6.
我们把由动物传播给人类的疾病称为动物源性传染病,在医学上包括人畜共患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 自从猿类进化成人,人类就和动物们共同生存在同一片蓝天下,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作为一种高智能生物,应该和动物和谐相处.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动物,可以说:人类与动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但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砍伐森林,侵入野生动物世代居住的领地;人类造成的环境污染,破坏了动物生存的必需条件;人们为了满足无尽的食欲和贪婪,大量捕杀野生动物,食其肉、谋其皮,导致了许多种动物的灭绝. 人类的这些行为遭到了大自然的无情报复.其结果是:源自动物的传染病越来越多.20世纪80年代初,有专家统计,动物源性传染病大约有150种,30年后的今天,专家们统计出了200种以上.  相似文献   

7.
从古至今,人类就一直向往着建造世界上"最高的大楼"、"最高的塔楼"、"最高的建筑",摩天大楼的出现更是激发了人们争相"攀高"的欲望.  相似文献   

8.
黎明  欧阳钟灿 《科学》2003,55(6):15-20
1953年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不仅为自然科学研究开辟了全新领域,而且对人类的文化、艺术,乃至人类对自身的理解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正如20世纪初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带来了原子能时代和信息时代一样,"基因组"在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着深刻影响,生命科学新时代、大科学的研究格局和潮流正由此而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9.
文龙 《科学之友》2003,(10):25-25
在瑞典,每年都会新建许多公寓楼和办公楼。当你进入这些装饰一新的建筑时,不但闻不到刺鼻的装饰材料味儿,而且映入眼帘的多是枝繁叶茂的植物和充满自然气息的摆设。在酷爱大自然的北欧人看来,虽然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各式建筑,但如何对环境破坏最小、更加贴近自然是非常重要的课题。这就引发了人们对生态住宅的研究与开发。以环保和健康为目标所谓“生态住宅”足指能充分利  相似文献   

10.
康鉴 《科学之友》2007,(18):126-127
文章叙述了标志的直观、形象、不受语言文字障碍等特性极有利于交流与应用,成为人类共通的一种直观联系工具,并指出了中国标志艺术表达上凌驾于单纯模仿自然的艺术手法之上,以不同寻常的心灵体验使中国艺术异花独放.  相似文献   

11.
<正>与牛顿比肩长眠于西敏寺的达尔文之所以不朽,盖因《物种起源》和《人类由来》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自然观。这两部宏论的核心价值是创建了两个彼此关联的伟大理论,即万物共组的"生命之树"和"人类源自低等动物"。循着达尔文这两个天才猜想,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致力于探索寒武大爆发引发众多动物门类创新面世的真实历史,以及它们构建初始"动物之树"的可靠证据,并由此辨识出5亿多  相似文献   

12.
地震,这个人类可怕的自然灾害,不但毁坏地球上大量的建筑物,还造成_无数的人畜伤亡,使得人问山河破碎、家庭妻离子散,造成人问一幕蕞揪人心肺的悲剧.然而,说来你也许不信,被人们诅咒的地震"恶魔"却也会给人类带来无与伦比的自然荚和巨大的财富.  相似文献   

13.
电影是一种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工具与材料,运用创造视觉形象和镜头组接的表现手段,在银幕的空间和时间里塑造运动的、音画结合的、逼真的具体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代艺术.它能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给人以逼真感、亲近感,宛如身临其境.电影的这种特性,可以满足人们更广阔、更真实地感受生活的愿望.  相似文献   

14.
电影是一种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工具与材料,运用创造视觉形象和镜头组接的表现手段,在银幕的空间和时间里塑造运动的、音画结合的、逼真的具体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代艺术.它能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给人以逼真感、亲近感,宛如身临其境.电影的这种特性,可以满足人们更广阔、更真实地感受生活的愿望.  相似文献   

15.
电影是一种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工具与材料,运用创造视觉形象和镜头组接的表现手段,在银幕的空间和时间里塑造运动的、音画结合的、逼真的具体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代艺术.它能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给人以逼真感、亲近感,宛如身临其境.电影的这种特性,可以满足人们更广阔、更真实地感受生活的愿望.  相似文献   

16.
电影是一种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工具与材料,运用创造视觉形象和镜头组接的表现手段,在银幕的空间和时间里塑造运动的、音画结合的、逼真的具体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代艺术.它能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给人以逼真感、亲近感,宛如身临其境.电影的这种特性,可以满足人们更广阔、更真实地感受生活的愿望.  相似文献   

17.
电影是一种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工具与材料,运用创造视觉形象和镜头组接的表现手段,在银幕的空间和时间里塑造运动的、音画结合的、逼真的具体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代艺术.它能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给人以逼真感、亲近感,宛如身临其境.电影的这种特性,可以满足人们更广阔、更真实地感受生活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电影是一种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工具与材料,运用创造视觉形象和镜头组接的表现手段,在银幕的空间和时间里塑造运动的、音画结合的、逼真的具体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代艺术.它能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给人以逼真感、亲近感,宛如身临其境.电影的这种特性,可以满足人们更广阔、更真实地感受生活的愿望.  相似文献   

19.
电影是一种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工具与材料,运用创造视觉形象和镜头组接的表现手段,在银幕的空间和时间里塑造运动的、音画结合的、逼真的具体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代艺术.它能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给人以逼真感、亲近感,宛如身临其境.电影的这种特性,可以满足人们更广阔、更真实地感受生活的愿望.  相似文献   

20.
孙章  张冠增 《科学》2004,56(3):36-40
在人类社会早期,人类祖先为了战胜恶劣的自然条件,在狩猎活动中往往需要临时组织起来,这样就会涉及简单的分工合作、猎物分配等问题。然而,在漫长岁月里,人们只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直觉来进行管理。与人类的历史相比,管理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是十分短暂的。19世纪末的《简明牛津字典》将管理解释为“耍花招、不诚实的发明装置”。只是到了20世纪初,管理才被认为是一门科学和一个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