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珠江源头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建设是该地区经济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云南提出建立旅游经济强省的背景下,珠江源头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经济建设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条件,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为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1)实施“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点轴开发战略,构建珠江源头地区旅游圈;(2)以生态旅游业为主,其它旅游业为辅的发展格局;(3)以政府为主导,逐步健全旅游资源深开发机制;(4)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大旅游产品的科技和化投入;(5)培育特色旅游基地,加强区域内外合作,确保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6)把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同扶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部12省、区、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特色主要表现为壮丽的自然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珍贵的历史文物,西部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是我国旅游资源战略后备基地西部各省、区、市应抓紧我国21世纪旅游业新的发展机遇,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中,把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放到重要位置,在开发中,开发与保护应同时并举,注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网络信息时代发展旅游业在西部开发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独具特色,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不配套、营销策略不佳、旅游人力资源缺乏等问题。在网络信息时代发展民族旅游业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促进民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海南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海南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该区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开发布局及其发展重点,主张对该区旅游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适度发展珊瑚礁旅游,积极开发、推广生态旅游业,完善服务设施,搞好旅游区环境保护,力求为海南西部地区旅游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一、西部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西部地区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3%,国土面积约占全国面积总数的57%,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少数民族众多,有着丰富多彩、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旅游资源。通过中国旅游资源分布与开发状况的比较(表1、表2)可以较直观地看出西部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从旅游资源条件看,西部具有较明显的优势;西部地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占全国的36.12%,国家自然保护区占全国的45.21%,  相似文献   

6.
章首先指出,由于西部旅游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又为西部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我国加入WTO更将大大扩充西部旅游业的发展空间,因此西部旅游业具有实现跳跃式发展的基础。要实现这种跳跃式发展,不仅要解决现存的一些问题,而且要把握国际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新趋势并制定相应的战略。西部旅游业现存的问题包括:总体水平仍比较低、各地发展不平衡、调控力度和水平比较低、产业化程度低、掠夺式开发和经营现象普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旅游业的发展新趋势包括:保护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连续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旅游业的灵魂;对游客进行深刻的教育将成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目标;旅游形式的个性化、产品的多样化与柔性化;旅游企业的规模将呈现两极分化趋势;旅游服务手段的电脑化、网络化等。最后,本提出了西部地区旅游业的战略选择:“以增加就业、刺激需求、增加收入、保护环境、永续利用资源、弘扬化为目标,以专项旅游和观光旅游为主攻方向,‘扬两长、补一短’,统一协调,突出特色,综合发展大旅游业”,以及实现西部地区旅游业跳跃式发展的一些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加快西部旅游区城市化进程,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开发是当前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城市因是旅游开发的主要客源地、目的地和依托基地而成为区域旅游系统的核心。通过充分调研分析,认为加快西部旅游区城市化进程,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西部大开发均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西部地区城市化的滞后严重制约了旅游开发。提出了必须从调整城市发展方针、适度加快大城市建设、有效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调整城市发展人口政策、加强城市形象建设以及加强东西部城市合作等方面着眼,加快西部地区、尤其是旅游区城市化进程,以此为先导,推进西部旅游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分析研究了将旅游业发展成为西部主导产业的可能性 :旅游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产业 ,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适逢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 .市场看好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面对机遇 ,提出了西部旅游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区位条件,形成了冰峰与火洲相依、沙漠与绿洲共存的独特自然景观。新疆历史上还是东、西方明交汇、众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因而历史化与民俗化的内涵极为丰富,闻名中外的古丝绸之路和公元前13世纪就已形成的“古玉石之路”,给后人留下了遣存丰厚的人旅游资源。亟待人们去研究和开发。本分析了我国加人WTO和西部大开发形势下,新疆旅游业发展的前景。优劣势条件,提出了新形势下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贵州区域旅游开发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发贵州省旅游业 ,是促进当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 ,是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的重大举措 ,是逐步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差别、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 ,首先要大力开发以市场为核心、以“资源—文化”为内涵的旅游线路。其次 ,要改善交通状况 ,为游客提供安全、便捷的空间转移条件 ,以满足国内旅游需求  相似文献   

11.
西夏文化专题旅游开发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宁夏是开展西夏文化旅游的资源宝库文章就西夏文化系列旅游产品开发条件、项目设计、游线结构、旅游纪念品等方面阐述了看法,认为应加强“东引西联”工作,宣扬西夏文化,宣传宁夏,以期最大限度地扩大西夏文化、宁夏旅游的知名度最后,给出西夏遗址修复与旅游开发一览表  相似文献   

12.
广东修学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学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教育形式,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把游学与旅游结合一起形成修学旅游,已经成为国际上一种有特色有意义的专项旅游产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在广东省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修学旅游应运而生,广东在发展修学旅游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修学旅游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广东省的修学旅游存在产品单一,修学旅游开发项目缺乏规划和设计,国内修学旅游开发不够等诸多问题,这些都不利于广东省修学旅游的发展。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修学旅游的概念,分析了广东省修学产品的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学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西部旅游业发展中的文化渗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旅游者的需求方式发生的重大改变 ,西部旅游业应从旅游资源特点和市场条件出发 ,采取与东部不同的发展战略 ,即挖掘旅游资源的独特品质 ,将文化内涵渗入到旅游产品之中 ,形成别具一格的旅游产品定位 ,培育文化品牌 ,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发展生态旅游 推动南宁市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革命的浪潮诞生并推动了旅游业的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更加大了这一“朝阳产业”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要迎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国加入WTO的挑战,做大做强南宁市的旅游业已刻不容缓,文章分析了南宁市旅游业的现状和南宁市发展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阐述了生态旅游的内涵及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发展南宁市生态旅游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分析邵阳市体育旅游资源以及体育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预测体育旅游的发展前景,从而为促进邵阳市体育产业、旅游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在未来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工业旅游的开发正成为旅游经济的一个新亮点.甘肃省作为我国西部的重要省份之一,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但工业旅游开发存在理念陈旧、缺少重视、重点不突出及特色不鲜明等多方面的不足.今后甘肃省工业旅游应加强政府和企业层面的重视、优先发展优势工业资源、优势工业产业带动下的工业旅游项目,倡导工业旅游与地域资源特色、地域文化特色相结合,探索一条适合本省工业旅游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态势、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中国旅游电子商务概念、特征及发展态势的分析以及网上调查研究,剖析了我国旅游电子商务运营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只有传统旅游企业与网站良好接轨,实现集团化、网络化经营,只有旅游网站正确定位,培养良好的客户关系和复合型人才,发展“大电子商务”,完善旅游电子商务的宏观环境,才能促进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工业化、城市化推动了大众休闲、大众旅游规模化市场形成,从而促进了旅游产业集聚化发展。基于产业集聚理论,对旅游产业集聚路径与动力进行规范分析和经验总结,发现旅游产业集聚除受到产业集聚成本-效益机制约束之外,还明显受到核心旅游品牌溢出效应的影响,形成品牌形象吸引-集聚机制与品牌价值延伸-溢价机制。在此动力机制作用下,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化转型升级经历了基于核心旅游资源的资源组合集聚(景区组团式集聚)到基于度假住宿接待的要素配合集聚(要素配套式集聚),再到基于产业链延伸的产业融合集聚(产业集群式集聚)等三个阶段,推动旅游产业集聚业态从"资源景区组团区"到"度假游憩综合体"再到"旅游产业园区"发展,从而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基于旅游资源生态位研究现状和河北环京津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运用生态位理论,以河北环京津区域内7个地区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构建测评模型对各地区旅游资源生态位大小进行测量和分析,进而提出促进区域旅游协作和各地旅游产业发展的旅游资源开发策略,以期为环京津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