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向细胞注射的微操作机器人系统在生物医学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IPMC(Ion-exchange polymer metal composite,离子交换膜金属复合材料)是智能材料的一种,属于电活性聚合物类的材料,又称人工肌肉。  相似文献   

2.
Word能唱歌在用Word写文章时,想来点背景音乐?每次都要打开MP3播放器Winamp有点麻烦,为什么不试一试直接在Word中播放MP3呢?实现的方法是:第一步:打开Word 2000,选择[工具]→[宏](或按[Alt+F8]键),弹出“宏”对话框,在“宏名”文本框中输入要创建宏的名称,例如“MyMp3”,接着单击[创建]按钮,弹出Visual Basic编辑器窗口。第二步:在“代码”窗口中的“Sub MyMp3()”与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化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和平与发展”,“环境与发展”,这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如果我们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思考,可能便于在更深的层次观察和理解这两大主题。因而我在这里提出生态文化问题,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4.
关于"Virtual Reality"概念问题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Vitual Reality”是近些年来科技哲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VR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都提出了挑战,虽然学者们纷纷对其本质,内涵进行了思考,但观点却很不一致,本文从“Virtual Reality”的译法,实质,与互联网的关系及其与“虚拟”的联系等四个面对当前的研究现状作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孝道要求“善事父母”,这种“善事”具体体现在“养亲、敬亲、顺亲”三个方面。机器人护理可以划分为浅层护理(shallow care)、深层护理(deep care)、良好护理(good care)三个层次,与孝道要求的三个方面相呼应。目前机器人护理能力的发展能够基本契合“养亲”“敬亲”以及“顺亲”要求,因此从理论上说,护理机器人能够作为子女践行孝道的协助者,从而帮助子女更好地行孝。然而在实践中仍存在着责任模糊、虚假交往以及关系变化等实践难题,为此就需要正视机器人护理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深切怀念竺可祯同志·””·“·”·”·“一卢嘉锡(2‘l)科学家论坛“形成拳头,左右开弓”— 谈中国科学院发展的战略思想“一卢嘉锡(1 .1)加速发展我国计算机事业,振兴信息 处理产业·…””·”··”“·“··”“··”一曾茂朝(l .2)通往本世纪物理学的重大成就—关于W+、 W一和z0粒子的发现与感想···”一张文裕(2 .6)继续工程教育的发展和意义·“”·“一张宪宏(2·1)关于数理统计人才培养的一点看法…赵林城(3 .5)跨越传统阶段,直接采用肮天技术…王希季(4 .D要首先从认识上转变 —谈理工科教育改革问题“·“一余宗森(4。3…  相似文献   

7.
于老的“四种消费品理论”是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现状”与“现今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角度”提出的。多年来,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但是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尚无更多的改变。于老从生产力的角度试图将“四种消费品理论”引入传统政治经济学的“生产一消费”理论体系中,细化并且深化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消费环节  相似文献   

8.
对“从现代物理学看构成论到生成论的转变”一文中的一些观点进行评析。通过考察和分析现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脉络,阐明在现代物理学中物质结构不是发生了“从构成论到生成论”的转变,而是发生了“从粒子到场”的转变,场也是一分为二的。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中国科协领导关于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研究的意见和建议;主张要在自然辩证法学科及其分支学科层次上寻找新的生长点或突破点;提出把自然辩证法学科从“科学技术哲学”调整为“科学技术学”,从实现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的“第二次调整”,阐述了在学科建设与发展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宏模块布局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VLSI)物理设计的核心环节之一,对集成电路的性能有重大影响。随着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核和其他预先设计的宏模块被广泛采用,VLSI通常集成数百个甚至上千个宏模块,给其布局带来了巨大挑战。基于此,聚焦VLSI宏模块布局研究,首先介绍VLSI布局的研究背景;其次阐述2D宏模块布局算法的主要类型和发展,包括基于解析和基于打包的2D宏模块布局算法;最后探讨宏模块布局未来的研究趋势,主要包括3D宏模块布局和基于机器学习的宏模块布局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取消式唯物主义是心灵哲学中解决心理本质,地位和未来命运问题的一种最新尝试,是一种“激进的本体论变革”,是唯物主义大家族中的一种极端的形式,本文从分析它的内在逻辑根源即传统唯物主义的二难问题出发,探讨了它的基本观点和主要论证,阐述了笔者对一些重要问题的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2.
2022年是苏联著名科学哲学家科普宁诞辰100周年。科普宁是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科学哲学家和逻辑学家,科学哲学“基辅学派”的创始人,他关于科学认识论和科学逻辑的研究成为苏联哲学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成果之一。科普宁是坚定的认识论主义者,反对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的科学;他促进了苏联科学哲学从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向,指出科学研究就是科学认识的过程,即感性与理性、经验与理论、知性与理性的辩证统一;他坚持辩证法、逻辑和认识论“三者一致”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研究的逻辑”和“观念”的范畴,与波普尔的“科学发现的逻辑”和库恩的“范式”概念相得益彰。在任何艰险的环境之下始终坚持独立思考而不是随波逐流,是科普宁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哲学遗产。  相似文献   

13.
用户与社交机器人的情感互动是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对此问题的研究中,逐渐呈现出“实体论”与“关系论”两种进路,二者既有区别又相互关联,共同致力于解决社交机器人情感真实性的伦理价值问题。其中,“实体论”进路否认社交机器人情感的真实性,并通过论证推动或维持用户与社交机器人进行情感互动行为的非正当性,认为社交机器人的情感对用户是不善的,应该在伦理上受到限制。而“关系论”进路则肯定了社交机器人情感的真实性,其通过论证用户与社交机器人情感互动的结果善,认为该行为可以在伦理上被接受。两种进路虽然在伦理价值的分析对象、分析方法和证成目标上不尽相同,但二者具有共同的理论前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相互嵌入、互为补充的关系。此种关系的揭示,不仅可以为协调两种进路之争提供参考,而且有助于深入认识社交机器人情感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10,(23):F0003-F0003
据国外媒体报道,所谓半机器人是一种“电子控制的有机体”,也就是说,一种一半是人,一半足机器的生物。美国五角大楼希望未来的美军部队将会更快、更强、更具战斗力。囚此,美军一直致力于未来半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在所谓的机器人部队中,机器人拥有更加警觉而灵活的眼睛、  相似文献   

15.
这不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而是生活中真实的案例——奥地利一个专门负责做家务的机器人竟然在家“自焚”了。如果属实,这将是世界上已知的首例机器“自杀”事件。但目前,机器人“自杀”的原因仍然成谜,当地媒体认为,机器人是因为厌倦了为人类服务的单调生活,才决定用这种残酷的方法了此余生。  相似文献   

16.
从中日科技比较看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代中日两国科技发展的比较,从两国文化及历史发展进程及其各自所持有的对外文化价值观的角度,探讨了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其中,作者对“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传统西方哲学对人的个体研究侧重于人格或自我的同一性问题。而当代哲学则更加注重于人的价值学和实践生活方面的研究。而且,当代哲学超越于古典哲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通过回应当代自然科学技术革命最新成果,加深了对人的本质、价值和实践等问题的理解。比如,前些年人学研究热烈讨论“裂脑人”、“冷冻人”、“挟体人”、“复制人”等问题。最近时期,克隆技术的发展向我们提示“克隆人”时期的到来。网络技术发展使“网络虚拟人”的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性问题也尖锐地摆在面前。韩民青教授在他关于未来人类大结局的设想中更是提出了“非原生人”、“文化系统人”的理论,这些都使得传统哲学关于人的理解面临一次实质性的革命。笔者认为,无论面对何种奇妙形式的人学或人格自我论问题,我们都必须坚持现实性和实践性的原则。这个原则要求我们必须把人看作是一种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生成、发展和自我完善化的存在。我们还要立足于价值论思考,把当代人类现实生活需要与意义的满足作为理论的归宿。我们还必须坚持辩证法的批判与开放宽容精神,要通过各种理论观点的比照与辩驳,来发现解答当代人学问题和人格自我论各种问题的真理。  相似文献   

18.
"批林批孔"运动期间中国科技史研究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大革命”后期的“批林批孔”运动中,我国开展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研究中国历史上“儒法斗争”与科学技术发展关系的群众运动,这是一场为满足政治需要而对中国古代科技史进行考查和总结的带有学术意味的活动。本文在分析整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从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批林批孔”运动期间中国科技史研究的状况及其特点,以期为中国科技史的史学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泛化的与本意的‘自组织’”一文中的一些观点进行商榷。对文章中关于哈肯自组织定义的思考进行评析。阐明了自组织是一个科学概念,不能与日常用语“自我组织”混为一谈。进一步分析了自组织与他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自组织过程的三种类型,肯定了组织的构建过程可以划分为自组织或他组织,并且这种分类并不改变自组织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康德的时间出发,认为康德的同时主要方面不是主观的牛顿式的绝对时空,而是“流变”时空。并由此认为康德的图型法是从“流变”出发去寻找不变的结构;这一思想与现代拓扑学从“流变”中去寻找拓扑不变量的思想完全一致。并指出了这种一致性对于哲学发展的重大意义,重建形而上学,为理性主义而后非理性主义、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