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理论思维与科学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思维有概念、意象、意向和意念四大基本要素,有“所思的判断”和“能思的自证”两大品格,以及逻辑思维、虚拟思维、辩证思维三个基本层次;科学思维的基本内核是科学抽象,系统思维、层次思维、极点思维是科学思维在当代发展的新形式。在我国理论思维与科学思维至少发生了两次断裂。在科学倡明的今天,呼唤二者协调发展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约瑟对中国传统科学思维方式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着重评介李约瑟在中国传统科学思维方式研究方面的独特贡献,特别是他的“有机的关系模式”和“相互联系的思维”的观点。本文还讨论了发展他的观点的可能途径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思辨援引高层观念作为创造思维的出发点和孕育新思想的观念母体,并紧紧依靠逻辑的拐杖;创造想象为观念(高层观念、创造观念、创生观念)与经验事实的结合提供形象推理模型,二者互补构成科学创造思维的实质程序和基本思维形式。左脑思维与右脑思维互补、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互补、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互补等等不足以成为创造的基本思维形式,而只能算是某种思维方法或创造技法,原因在于它们是彼此分离的历时互补,在于它们不关注创造内容之运动。  相似文献   

4.
论爱因斯坦的实在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在爱因斯坦的实在概念中,包括着三个层次的具体内容:一是在日常思维层次上的作为原始实在概念的“客体”;二是在科学思维层次上的作为科学实在概念的“场”;三是在哲学思维层次上所理解的实在的理论本质的“上帝”。  相似文献   

5.
从事科学研究要有科学的、灵活的思维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名词审定工作要对科学概念正确定名,同时附以相应的英文名称。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近代的严复有“一名之立,旬月踟躇”之说。可见,“定名”不是一件随便的事情。那么在这样严谨的工作中,怎样运用科学、灵活的思维呢?在此,笔者通过名词审定工作中一些名词的审定实例来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语言” “言语”和“话语”是语言学的三个重要概念,用于日常生活和科学论述,有不同程度的含混,本文从语言比较、语料库、俗用、变体、专用等角度讨论了三分的事实、理据与作用,最后对三个概念作了相应的厘定。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关于哲学对自然科学的作用及其如何实现等问题,一直停留在宏观知识形态的研究水平上。事实说明,这种一般性的研究尚不足以充分而具体地解决科研主体中存在的“哲学无用论”或“无法结合”等现实问题。我们知道,哲学的作用归根结底是要通过科研主体的思维活动才能得以实现,哲学作为知识形态的东西在未内化为主体哲学思维活动之前,不过是一种外在的理论,避开主体思维活动这一环节,来谈论哲学的作用未免空泛,无助于问题的深入研究和解决。因此,研究科学研究过程中主体哲学思维是否存在及在哪些阶段上发挥作用就构成了研究哲学对自然科学作用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8.
论科学事实的解释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事实是一种解释。这个命题确认了科学事实是事实性与解释性的辩证统一:“事实性”表征着科学事实的价值和地位,“解释性”则蕴含着科学事实的可能性条件。它发展了科学事实的“理论渗透说”,并能对人们理解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科学哲学与哲学解释学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莫斯科方法论小组(MMK)是苏联(俄罗斯)哲学和逻辑学史上时间跨度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影响范围最广的学术共同体之一。MMK的杰出领导者季诺维耶夫最早研究了马克思《资本论》中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深刻揭示了《资本论》蕴含的辩证逻辑和科学逻辑;谢德罗维茨基是MMK的精神领袖和有力组织者,在他的领导下,MMK经历了思维研究、活动研究和一般方法论研究三个发展阶段,相应地形成了内容-发生逻辑、活动论和系统-思维活动方法论三种范式。MMK主张的方法论主义和发起的方法论运动是20世纪60-80年代苏联“新哲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了苏联自然科学哲学的“方法论转向”。MMK为科学哲学在苏联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和人才基础,时至今日,MMK倡导的“社会-文化范式”和“方法论思维”对俄罗斯科学哲学未来发展和分析方法都具有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0.
普特南重新审视了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历史和现实。他剖析了二分法赖以存在的经验主义背景,阐明浓厚伦理概念中的价值以及更一般意义上的价值与事实的交织,揭示出价值在科学中的特殊地位以及价值中立的幻想对于科学的实际后果。  相似文献   

11.
学界一般认为,康有为并未参与一个世纪前那场影响深远的科玄论战。实际上,康有为在1923年北上演讲中谈及相关论题,可以说间接而实质性地参与了那场论战。他通过“显微”思想强调科学之于人生观的意义,借助“电通”思想重诂儒学核心概念,利用现代天文知识发挥出见泰忘忧的“天游”思想。他推崇科学之于个人思想与国家发展的作用,但不承认科学的万能。他认为欧战的肇因不在科学与物质的发展,而在精神文明的缺位。这种不乏辩证思维的整全性立场与科学派和玄学派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他提出保存国粹讲求物质的双重救国方案,体现了中西文明互补的世界主义立场。从今天的视角来看,也可以说康有为发了弥合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调和唯科学与反科学两种主义的先声。  相似文献   

12.
从逻辑维度而言,科学传播的本质是改变思维方式。在每一种科学传播的背后,都隐藏其活动本身所具有的思维方式。传统科普关注科学知识,其背后是演绎主义思维;公众理解科学关注受众态度,其背后是面向公众的修辞学思维;反思性科学传播关注传播机制,特别是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其背后是元认知的批判性思维。大科学视域下的科学传播新时代,要求把公众作为平等的理性对话者,从以一方为中心的“缺失”模型演进到以论证为中心的对话模型,以期实现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间的“反思性均衡”。为此,科学传播必须超越绝对的理性主义和相对的修辞学,秉持一种批判的理性主义精神,才能建设一个良构的科学传播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陈亚军 《自然辩证法通讯》1997,19(5):22-28,,21,
普特南的“实用主义实在论”是他的新实用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普特南在此详细剖析了形而上学实在论的重大缺陷,重新以他的内部主义理论理论为出发点,为人们描绘出一幅以“人”为底色的知识图景。在这样一幅图景中,实用主义概念框架相对性的主张占据了中心位置;事实与价值不可分以及科学没有本质意义上的特权成了理所当然的结论。本文分析了普特南这一主张的运思逻辑,对他的实用主义实在论的理论内涵作了初步的澄清。  相似文献   

14.
科学基本定律或基本假设的建立,最集中地体现了科学家剖造性思维和实践的能力。这种创造性思维主要不是逻辑推理,而是具有创造性的某种理性信念和理性方法。坚持自然界具有简洁、和谐性的理性信念,根据研究对象的变化提出或革新科学基本概念;对科学事实进行透彻的分析,采用大胆的科学想象;运用类比、综台及归纳等理性方法;在物理学科学生长点的发现过程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教学中,注意培养这种思想和方法,对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知识论思维方式的希腊源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泰勒斯提出“万物的本原是水”的哲学命题,是认识世界万物理性观点的开始,其后的思想家在寻求万物本原的思路上逐步形成一种认知世界的思维形式:一种原初形态的“假设一分析”的逻辑思维;赫拉克利特挖掘了思维中“逻各斯”的认知能力;巴门尼德在思维能力与本质存在之间确立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建构并确立了具有普遍意义的、获取知识而不是意见的认知模式,后者成为后来西方哲学和科学认知的知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论科学创造的思维程序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假设-演绎的研究模式中,假高产生的思维程序问题乃是研究科学创造机制的关键。这里“一般-个别”的思维程序已为心理学所揭示,为哲学所抽象地议论,但我们所需要是认识率和方法论的分析。本文试图提供全面论下,并突出高层观念在实现这一思维程序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譬喻与创新     
笔者曾经发表过题为《譬喻——科学大师的拿手好戏》的文章,介绍譬喻在科学概念形成和科学思想传播中的作用。美国奥克兰大学心理学副教授辛谢尔·西佛尼斯女士则在2006年第1期的《国际创新与技术管理》杂志上发表文章说,譬喻对于传播创新思想也厥功甚伟。她没有说明为什么会想到研究这个题目,不过,她的丈夫是位艺术家,他可能对她的思维方式和选题思路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他以创新思维的全新理念表达了“特殊技能人才”对质量的卓越追求,他以理性的思考、静达的心态和求实的眼量诠释了真空玻璃产业文化的深邃内涵和发展真谛。他是“鲁道夫最佳论文奖”获得者;他实至名归地被编入著名的“麦觉理世界名人录”,他是澳大利亚籍华裔学者;他的名字叫唐健正。  相似文献   

19.
人类学家试图“通过边缘来理解中心的缺失”,这种“他者的目光”,以及“离我远去”的态度,向我们展示了“文化的互为主体性”。科学被幻化成文化符号具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基础。当我们走到主流科学体系之外,切换视角,努力做到站在他者的立场上看待他者的文化、以及作为一种亚文化的科学,的确可以悟出很多令人瞠目的事实。将人类学与科学史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为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领域的学者展示了一种新工具、新方法,提供了考察科学的新角度、新视野。  相似文献   

20.
论科学精神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认为,科学精神是科学文化的核心要素,默顿从社会关系视角提出的“科学的精神气质”概念, 能作为科学文化的核心即科学精神的全部内容。本文对科学精神的研究从社会关系视角拓展到文化人类学视角,从文视角提出了科学精神的层次结构概念,认为科学精神是由认识论层次、1社会关系层次和价值观层次等三个层次构成的逐步递进的有机整体,而第一层次有着相应的具体规范,并由此构成科学文化的核心结构,本文最后就科学精神对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