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1968年,美国人就率先提出了在太空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想法。美国有关研究机构对此进行了实用化研究,并计划21世纪向太空发射60座宽5公里、长10公里、重5万吨的发电卫星,以保证美国3亿千瓦的用电量,但这一计划由于规模太宏伟及耗资巨大而不得不中止。进入80年代,随着人类对能源和环保问题的重视,利用太阳能发电所具有的节能和不产生二氧化碳及氢氧化物等优点,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美国国立大学和国立研究机关召集了约100人,对此项目进行进一步研究,准备于2000年发射第一颗太空发电卫星。美国和俄罗斯将  相似文献   

2.
日本政府于1990年在休士顿国际高峰会议中提出“地球再造计划”,此计划是以100年的时间再造地球环境的技术方案,其中包括了可能成为下一代重要能源技术的核聚与太空太阳能发电。此两项技术希望可以在21世纪中叶实现,以下将介绍其中之一的太空太阳能发电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3.
到太空去遨游,给人类带来新的光明!这是人类又一次征服宇宙的新创举,是人类面临能源危机挑战时获得新能源的又一项科研新成果。美国科学家在长20千米的裹有绝缘皮的铜芯线的一端系一个金属球〈发电卫星〉,另一端拴在航天飞机上,当航天飞机带着这个金属球以28160公里/小时的速度在太空中绕地球遨游时,铜线中产生了电流,实现了到太空去遨游可以给人类  相似文献   

4.
新华社洛杉矶5月17日电为了开发可再生能源以遏制日益严重的全球变暖趋势,美国一家新成立的高科技企业制定了一项“异想天开“的计划:从太空向地球输送太阳能。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大气层薄而清洁,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最适合太阳能发电。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新能源,因其安全、环保、节能、清洁越来越受重视,太阳能发电在路灯照明领域发展并应用已日趋完善,加大对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目前我国的国策之一。介绍利用青藏高原太阳能发电对厂区室外路灯智能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安装措施。  相似文献   

6.
瑞士探险家近日宣布将在2008年利用太阳能船进行环球航行,并开始寻求赞助商。探险家准备使用的太阳能船为三体船,预计长30米,宽16米,重10吨.太阳能板面积180平方米,发动机功率30千瓦,平均时速18.5公里,最高时速可达27公里,可载12人。瑞士HW-Line有限公司将负责这艘高科技三体船的建造。  相似文献   

7.
太阳能发电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太阳能的利用技术,重点讨论了太阳能的发电技术,综合介绍了太阳能塔热气流发电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和太阳光发电等国内外各种太阳能发电技术,并进行了比较。在阐述各种发电技术的理论与优缺点的基础上,对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前景做了探讨。同时,也简要地介绍了我国在太阳能发电技术上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我国大力开发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有利条件和自然空间。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近地轨道上大约有30万吨太空垃圾——助推部件、运载火箭、废弃卫星及其他物体,这一消息是俄罗斯科学院天文学研究所所长柳德米拉·雷赫洛夫在“2003年近地天文学”国际会议上宣布的。自从人类进入太空时代起,已向太空发射了4000多个航天器,目前在地球同步轨道上有近千个人造物体,其中只有5%是在工作的。美国宇航员爱德华·鲁曾拍摄到的某个金属物体,它正在自由的太空中缓慢飞行,一度使地面飞行控制中心专家大伤脑筋,这物体位于国际空间站前方约1.7千米的地方。从外形上看这是一个大小约5厘米的矩形物体,最初认定它可能是国际空间站某…  相似文献   

9.
能源的相对短缺及其在能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低效率及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正成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通过分析我国太阳能光热发电产业发展现状、形式与结构、光热发电技术、技术人群等方面,探讨了制约我国太阳能光热发电产业链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发展太阳能光热发电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太阳能房屋     
1979年,七十余个国家的二千多名太阳能科学家、建筑师、经济专家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了国际太阳能协会的年会。与会者普遍认为,利用太阳能是解决能源供应紧张的出路之一。欧洲经济共同体执委会拨款400万美元建造利用太阳能的住房、农业建筑物和学校等。美国政府设立了一个资金为4.5亿美元的太阳能发展银行,以资助私人企业加快发展太阳能利用,大量兴建太阳能房屋。目前,世界各地修建的利用太阳能的建筑物日益增多,使用技术和材料也在不断发展。澳大利亚北部地区新建的政府办公大楼,几乎都用太阳能取暖和供水。阿根廷兴建了三家太阳能热水厂。美国得克萨斯州在达拉斯市郊建造了高61米、直径15米  相似文献   

11.
科技掠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 料科学部最近召开新能源科学基础 研究和“十五”优先资助领域研讨会, 就燃料电池发电、风力发电、氢能综 合能源系统、太阳能发电与热利用、 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与会代表通过研讨,提出了如下新 能源建议优先资助的领域及方向: 1.可再生能源的高效洁净转化与 利用的创新理论与关键技术 ①氢能综合能源系统的新理论、新 方法研究;②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关键问 题方面;③光伏、光热太阳能利用与建 筑一体化技术,探索新型光电转换的纳 米级薄膜表面处理技术;④太阳能利  相似文献   

12.
带顶的城市     
美国的威努士基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带顶盖的城市。顶盖是一个拱形的巨型太阳能设施,中心最高处距离地面67米,像一把大伞撑在城市的上方,通过电动机可随意收放。顶盖上每隔一定的距离有一天窗,每个天窗都有一组太阳能发电装  相似文献   

13.
在不太遥远的太空,漂浮着这么一群大大小小的垃圾——它们分布在距离地面600千米到2000千米的环形带上,并且整天环绕着地球轨道飞行,这些多达3000多吨的太空垃圾都是怎么来的呢?它们对人类的太空活动又有什么影响呢?赶快让豆芽带你了解一下吧。  相似文献   

14.
阿基米德让妇女们站在城墙上用镜子来反射阳光烧坏了敌方的战船,这是中学课本上的一个故事.本文做了一些合理性的假设,并在这些假设的基础上进行了计算.计算的结果说明传说是可信的,因此想到可不可以利用这种方法烧坏太空中的卫星,通过计算认为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经济上目前是不可行的.然而这种方案还有一线生机--和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结合,并对局部加以改进,这样就能在新能源的大旗下让其得到发展,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研究恰恰在我国刚刚起步.  相似文献   

15.
太阳能,作为现今一种清洁、节能、多效用的新能源,在光热和光伏领域研究中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不断突破和进取越发显得具体和真实。 太阳能是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其利用方式包括热利用与太阳能建筑的规模推广,制氢的多途径探索研究,以及太阳能发电的研发、示范、产业化与大规模应用。太阳能发电,包括光伏发电与热发电,是重大专项重点。大力加强新型光伏电池及光伏电池材料的探索与研发,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尽快实现大批量光伏硅材料国产化,开拓应用,并形成大规模产业。同时,要探索新的太阳能利用模式,要及早部署荒漠地区集中式超大规模太阳能电站的分阶段研发与示范,与荒漠地区生态治理及资源开发利用紧密结合。2020年建成十万千瓦级示范电站,2030年建成百万千瓦级示范电站,才能填补此后与时俱增的能源缺口。建立大型太阳能基地,还要解决大型太阳能电站有效融入电力系统、储能与输电有关的电力技术难题。 当太阳能光热与光伏的概念逐渐被广大地区接受并被运用时候,我们的太阳能工作需要在新的领域里取得进展,必须寻找新的太阳能利用模式,走出一条太阳能多途径利用的路子,既能够在外延生扩充太阳能利用的认识,又能够真正改善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16.
由于太空中有许多流星和太空垃圾,呆在太空中的宇航员随时都会有危险。例如,在2002年10月26日,为了避开一块太空垃圾的碰撞,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地面飞行控制人员设法将正在组建中的国际空间站的轨道提升了约1.6千米。由于太空中的宇航员远离地球,一旦遇到危险,他们往往只能坐以待毙。为了防止这种悲剧的发生,国际空间站的逃生计划成为人们关注和热烈讨论的话题。关于这一问题,现在有3种想法。一种想法是在国际空间站坚固的安全舱里储存足够的空气、食物和医疗用品,出现紧急情况时,宇航员可以呆在那里,等待救援。另一种想法是将一艘俄罗斯的…  相似文献   

17.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是将太阳能首先转化为热能,再利用热能发电的技术,是对太阳能的高品位利用。文中总结了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分析了不同情况下太阳能热发电的运行模式和热发电系统中的控制难点问题,进而提出了多模型控制策略,并与传统的单内模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对比,验证了多模型控制策略对时变不确定对象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太阳能发电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分类,并从系统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情况对两种不同的发电系统的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出太阳能发电系统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博闻     
<正>美国军方研发太阳能供电帐篷在炎热的沙漠环境里,利用来自太阳的能量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在过去,美国军方凭借太阳能技术的优势,已经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驻军中研制出能发电的太阳能背包  相似文献   

20.
利用硝酸盐储存太阳能在美国南加利福尼亚的爱迪生公司,曾建立了一座“太阳能1号”发电站,它利用太阳跟踪镜把阳光聚焦后射到一座塔顶的接收器上,把接收器内的水加热转变成蒸汽,用蒸汽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但这个“太阳能1号”在试验过程中就遇到了麻烦。因为,即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