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旭 《广东科技》2011,(24):129-129,131
1 前言 某厂#5、6汽轮发电机组均为上海电机厂生产的QFSN-300-2型发电机,冷却方式采用水氢氢冷却方式,即定子绕组采用水内冷,转子绕组、定子铁心采用氢内冷。发电机总装气体容量68.8m^3,内部氢气正常运行压力0.28~0.33MPa,额定压力0.31MPa。机组配备了发电机氢、油、水系统。氢系统用于冷却发电机转子绕组及定子铁芯,定子冷却水系统用于冷却发电机定子绕组,密封油系统是为了防止外界空气进入发电机内部及阻止发电机内氢气逸出,  相似文献   

2.
蒸发冷却技术在李家峡4号水轮发电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简要介绍了发电机蒸发冷却原理,并对李家峡水电站4号机组应用蒸发冷却的具体技术细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李娜  余卫鸿  张涛 《科技信息》2010,(16):390-390,392
本文针对火力发电厂涡轮发电机冷却循环水被控水量大,时滞长的特点,提出将模糊核支持向量机(KF_SVM)应用于冷却循环水控制系统中,通过学习历史测量数据对水质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利用以往的人工调节经验建立专家库,设定模糊核支持向量机的核函数因子,有效提高学习网络的学习效率。实验表明KF_SVM有效地提高了冷却循环水水质的稳定性,保障了发电机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4.
电机的发热与冷却一直是电机运行以及电机设计环节中比较重视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电机内热量的产生传递过程以及发热问题对电机运行的影响,并对电机的冷却方法做了适当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对发电机蒸发冷却过程冷凝器失流的问题进行热力分析,建立了物理模型。并以R113为工质求得冷凝器失流情况下冷却腔的温度、压力和液体下降高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发电机耗损功率和液体初始装载量的影响.所得结果表明,在冷凝器失流情况下,腔内的温度、压力随时间迅速增加,蒸汽比容随时间迅速减少,但液体下降高度不大;随散热功率的增加,将使腔内的温度、压力、液体下降高度随时间增加以及蒸汽比容随时间减少更快.这些结果,能够对发电机蒸发冷却的设计和安全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常规180 000kVA及以下容量变压器采用的传统冷却方式,提出并实施了一种从用户运行维护及节能角度出发的新的冷却模式,即全自冷方式冷却,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冷却服能够为高温作业人员提供降温保护,提高人体微气候区的舒适度。分析了各种类型冷却服(气体冷却服、液体冷却服和相变冷却服)的降温方式、原理、特点及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相变冷却服的关键技术及发展方向:研究易塑性、耐腐蚀性的封装材料和相应的封装技术,解决液相相变材料存在的变形、泄露及水蚀问题;将纳米技术与相变材料微胶囊结合,研制作用时间长、散热良好的复合相变材料,提高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将相变冷却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开发作用效果可调控的新型冷却服,同时研制可快速激活相变材料的设备或新型材料,使相变材料能够快速蓄冷。  相似文献   

8.
层流冷却方式对中厚板温度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首钢”中厚板轧后冷却设备的布置特点,在分析中厚板轧后冷却传热特点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差分法模拟了轧后不同层流冷却方式对中厚板温度场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中厚板内外温差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而加大;同等冷却速度下,为了达到相同的终冷温度,不同的层流冷却方式对中厚板厚度方向的冷却速度和温度分布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达到相同的冷却速度,且在不加大中厚板内外温差的情况下,使喷淋冷却水变稀并且间断开启集管的方式是中厚板冷却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柴油发电机房对通风换气的要求及余热量的计算,阐述了柴油发电机及柴油发电机房的几种冷却方法、适用范围及各自的优缺点,供暖通专业人员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氢气冷却被广泛用作于大型发电机的冷却方式.中核运行二厂目前采用的两台发电机为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QFSN-650-2型发电机.采用的内部氢气循环,定子绕组水内冷,定子铁芯及端部构件氢气表面冷却,转子绕组气隙取氢气内冷的冷却方式.在实际运行中氢气的湿度等相关参数就成为影响电厂运行的重要性能参数,该文结合核电650MW发电机组的运行实际,分析了实际运行中秦山二期650MW发电机组氢气湿度的控制要求,并对氢气湿度异常原因及控制处理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徐伟  周文和  陈美娟  李耀亮 《甘肃科技》2014,(6):100-103,97
为了得到直接蒸发冷却空调在兰州地区的适用效果,在兰州地区夏季气候条件下,对实验室组合式蒸发冷却空调机组直接蒸发段的运行进行了测试,得出了直接蒸发冷却空调在兰州地区运行时冷却效率与直循环水水温、室外干湿球温度的关系。从运行结果来看,直接蒸发冷却空调在兰州地区气候条件下冷却加湿效果明显,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冷却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不同冷却方式对微波照射后花岗岩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波辅助破岩对破岩难度较大的硬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中冷却方式对破岩效果有显著影响。为了分析不同冷却方式对微波照射后花岗岩损伤的影响程度,对微波照射后的花岗岩分别经分自然冷却、洒水冷却和水流冲击冷却三种方式冷却。结合热成像试验和单轴抗压试验,对其温度场变化及强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微波照射后的试件均可产生可见裂纹,扩展范围基本分布在试件中部和顶部;第二,同一微波照射参数下,不同冷却方式对花岗岩强度弱化程度不同,采用水流冲击法冷却时,岩石表面温度降低最快,岩样裂纹扩展最为显著,抗压强度降低程度最大,这些成果对试验研究和工程中微波破岩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溪洛渡拱坝二期冷却方式仿真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混凝土拱坝二期冷却一方面是为横缝的接缝灌浆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也可以达到调整坝体应力状态的目的.溪洛渡拱坝每个坝段均不设纵缝,一期冷却散热量受到限制,所以混凝土二期冷却的任务十分繁重.利用数值仿真计算方法,以溪洛渡拱坝为背景,分析了二期冷却初始温差、冷却水温、冷却时间等重要参数对高拱坝不同部位的温度及温度应力影响规律,并推荐了合理的二期冷却方式,其结论对设计单位制定温控措施及理浆方案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喷雾冷却的高热流散热方式,设计和构建封闭循环实验装置。通过热电偶计算得到发热面的热流密度。通过激光多普勒测速仪(PDA)测量喷嘴的液雾分布、粒径和尺寸。基于气泡动力学与传热学,建立喷雾冷传热特性的理论模型。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显示出喷雾高度对喷雾冷却曲线的影响:随着喷雾高度的增大,喷雾冷却的换热能力升高,与实验结果的变化趋势相同。同样采用数值的方法,给出不同喷雾张角、不同喷雾压力和不同喷雾高度下的换热系数,对喷雾冷却的传热特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两相区内的喷雾冷却换热能力得到了显著的增强,喷雾冷却存在最佳喷雾高度。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制冷空调中的一种新型冷却方式一一鼓泡式冷却,并对其冷却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与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冷却方式在一定的鼓泡条件下,可以将循环水冷却到环境温度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从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结合机理、结合方式出发,设计了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复合空调系统.结合气象资料及湿空气焓湿图,分析了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复合空调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案.结合工程实例及热力学分析得出,蒸发冷却可以有效降低机械制冷系统开启时间和运行负荷.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制冷空调中的一种新型冷却方式──鼓泡式冷却,并对其冷却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与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冷却方式在一定的鼓泡条件下,可以将循环水冷却到环境温度之下。  相似文献   

18.
针对精密镗床双驱丝杠进给轴连续运行时发热严重导致热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进给轴热源的差异化主动冷却方法。首先,确定了进给轴主要热源部位为轴承、电机和丝杠螺母副,分析了进给轴热源生热和散热机理,确定了关键边界条件,建立起主动冷却下的热流固耦合仿真模型;然后,设计了内置流道的冷却板并安装于热源处,每一冷却板分别设置冷却回路并通入4号主轴油作为冷却剂,每一冷却回路单独配置油箱进行独立调温;最后,建立了进给轴的轴承、电机及丝杠螺母等热源生热模型,精确匹配各热源生热率来控制冷却系统中进出口冷却液的温度,从而差异化地带走不同热源处所产生的热量以控制各部位温度,减小热误差。实验结果表明:与进给轴无冷却时对比,采用差异化主动冷却方法,最大热误差下降了58.56%以上;与恒温冷却方法相比,最大热误差下降了34.55%;同时缩短了热误差的稳定时间,表明该进给轴主动冷却方法能有效减小进给轴热误差。  相似文献   

19.
为了采用气膜冷却来保护燃气轮机叶片免受高温侵蚀,针对进一步提高气膜冷却效率、减少冷却空气消耗量的需求,提出了带有上游间断肋的气膜冷却结构。采用k-ε湍流模型数值研究了带有上游横向肋结构的气膜冷却性能,分析了横向无间断肋、两侧间断肋、间断数段肋和中间间断肋这4种上游不同横向肋布置方式对气膜冷却流动的影响,比较了4种结构的气膜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结果表明:横向肋对下游冷气的卷吸能力与肋片长度有关,与肋片的布置方式无关;不同肋片布置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涡结构,即中心间断肋会诱导主流产生一个与肾形涡旋转方向相反的涡对,从而增加冷却射流的展向扩散,有利于提高下游气膜冷却性能,而两端间断肋会诱导主流产生一个与肾形涡旋转方向相同的涡对,该涡对会进一步抬离冷却射流,降低下游气膜冷却性能;在气膜孔上游布置中心间断肋能提供最高的展向平均绝热气膜冷却效率和实际热降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基于层流冷却(加强型冷却)和采用有压射流冷却水进行冷却(超快冷)这两种技术方案下冷却强度的差异,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得到了不同水流密度和冷却方式下带钢表面换热系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水流密度相同时,超快冷的换热系数显著高于加强型冷却;在加强型冷却方式下随着水流密度的提高,带钢表面换热系数也随之升高,当达到一定值后,再次提高水流密度,换热系数会随之降低,但在超快冷方式下,换热系数并未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