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冒奋斗 《科技信息》2011,(25):I0288-I0288,I0304
钢筋混凝土裂缝是一个带普遍性的技术问题。结构的破坏和倒塌都是从裂缝的扩展开始的,如强烈地震后的建筑物上布满了各种各样的裂缝,荷载试验的钢筋混凝土梁上出现大量裂缝等等。所以人们对裂缝往往产生一种破坏前兆的恐惧感。的确,裂缝的扩展是结构物破坏的初始阶段,结构物裂缝可以引起渗漏,引起持久强度的降低,如保护层剥落,钢筋腐蚀,混凝土碳化等。所以习惯的概念,甚至某些验收规范和某些工程现场都是不允许结构物上出现裂缝的。  相似文献   

2.
在施工的过程中经常发现现浇板出现纵向、横向以及斜向的裂缝。结构的被破坏和倒塌首先是从裂缝的扩展开始的;结构物的裂缝还可以引起渗漏,引起持久强度的降低。本文就现浇板的裂缝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1由温度原因引起的裂缝1.1工程实践中结构物的裂缝原因由变形变化引起  相似文献   

3.
高国旗  苗宏春 《科技信息》2011,(29):I0356-I0356
地下开采引起矿区地表工程结构产生不均匀变形(水平变形、竖向变形和曲率变形),导致工程结构的倾斜、开裂,特别是工程结构裂缝病害最为普遍和突出,轻则影响美观、强度、耐久性,重则危及生产和人身安全。裂缝是固体材料中的某种不连续现象,结构物的裂缝是一个很普遍的技术问题,工程的破坏与倒塌大多是从裂缝的扩展开始的。如何有效处理矿区结构物裂缝,改善矿区工程结构的性能,明显延长结构的使用年限,增强矿区工程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罗长维 《科技信息》2013,(22):103-103
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国内使用最为广泛的结构,由于初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及后期施工原因,在结构物内部会形成一些"先天"裂缝,这些裂缝在不利环境的使用下会慢慢扩展,最终导致结构物出现断裂破坏。通过超声波探伤技术并利用断裂力学原理可以对含有裂缝的混凝土结构物进行承载能力评估。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且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钢筋混凝土结构物在外部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是从裂缝扩展开始的,尽管人们在施工中采取了各种措施,但裂缝仍然时有出现。结合实践,我们对混凝土的裂缝进行分类,并提出自己对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治的浅显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水力劈裂以应力集中为特征,以裂缝的局部扩展为表现形式.水力劈裂是渗流应力耦合作用的一个方面,讨论了岩体结构在静水压力作用下的三种破坏形式,分别具有不同的破坏机理.本文从能量守恒定律出发,推导了单裂缝扩展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关系,及裂缝扩展的控制方程.引入断裂力学裂缝扩展的能量释放率概念,给出了岩石裂缝扩展的判据.  相似文献   

7.
章珺  常锋 《科技信息》2011,(13):693-693,691
传统的强度理论认为,当沥青罩面层中某点的临界应力超过沥青混凝土本身的极限强度时,沥青罩面层即达到破坏状态。实际上并非如此,沥青罩面层中的反射裂缝从其产生到整个路面破坏,中间要经历一个裂缝扩展阶段,即反射裂缝在罩面层厚度方向上的纵向扩展和其表面的横向扩展。  相似文献   

8.
混凝土的固有弱点是因脆性而容易产生裂缝.脆性显著,塑性明显下降,因为脆性破坏会随时产生,混凝土结构的跨度不能增幅太大.当结构受弯时,随着裂缝扩展会造成结构物抗渗性能等的降低,以致使用寿命缩短.我们作为从业者一定要了解裂缝的产生原因,并掌握相应的措施,一边在施工中防止裂缝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应用无单元法建立了瞬态温度场作用的岩体裂缝扩展模型.运用断裂力学理论,分析瞬态温度场作用下岩体表面裂缝尖端温度、应力和应力强度因子的变化规律,研究裂缝扩展的临界条件并追踪裂缝的扩展过程,探讨外界温度变化率以及裂缝深度对裂缝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岩体表面裂缝在变化的温度场影响下有可能发展为贯穿型裂缝,破坏结构的整体性;较高的外界温度变化率可能在较短时间和较低温度下造成表面裂缝的扩展,且裂缝深度越大,裂缝开裂也就越容易和越迅速.  相似文献   

10.
碾压混凝土开裂破坏是一个"损伤——开裂——裂缝扩展——断裂失稳"动态演变过程,为摸清其损伤断裂理与规,本文完成了12根实际坝体材料碾压混凝土三点弯曲梁试验,分析了强度等级、缝高比对碾压混凝土断裂特性影响.以材料静态断裂试验为础,通过研究声发射信号参量与动态荷载下裂缝扩展关系,到了动静态断裂韧度转化关系.最后利用有限元对武都重力坝裂缝在地震作用下开裂破坏进行分析,为实际坝体混凝土裂缝安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有限元法,对岩体在拉剪综合作用下平行双裂纹相影响的情况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由于裂纹的相互干扰,故裂纹周边存在影响加强区与影响减弱区,相邻裂纹尖端处于不同的区域时,其应力强度因子的变化情况不同;当裂纹相邻端距离较小时,裂纹远离端的应力强度因子较相邻端的应力强度因子值要大,表明裂纹将在远离端首先发生开裂;当裂纹间距较大时,两裂纹之间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在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安全鉴定时,发现裂缝是各种质量问题中常见的现象。而建筑物的破坏往往始于裂缝。因此,对裂缝进行分析、鉴定和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缝,是安全鉴定工作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的同步剪挤式精冲法,就是使钣料在冲裁过程中同时具有剪切和挤压的双重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改变模具工作部分的几何形状自动实现的.由于这种剪切和挤压的双重作用,即可在钣料剪切区建立足够的静水压力,使金属的塑性提高,抑制剪裂纹的产生,从而使塑性剪变位延续到冲裁的全过程,最终实现钣件的精密分离.这种精冲方法简便易行,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现有各种精冲法的不足.本文详细讨论了同步剪挤式精冲的变形特点和力学模型的建立,提出了一套精冲力的计算方法;并介绍了有关的技术要点.上述工作,对于精冲的实际应用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研究强开采条件下巷道变形破坏与能量转移特征,采用了RFPA计算软件,对巷道变形破坏及能量传递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开采过程中巷道变形破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巷道顶部及两端应力集中现象较严重,且随着开采的不断推进,应力值不断增加,在顶部中间部位和两端处易产生裂缝并不断发育,甚至发生局部破坏;从能量释放角度分析可知,随着开挖的推进,能量积聚发生在裂缝发生和扩展区域,也是应力集中部位,当岩体内能量达到材料破坏强度时,材料将发生破坏,表现为拉应力作用下的破坏。数值计算结果可为开采中巷道安全和稳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砌体结构中气温变化及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讨论了由于变形受到约束产生附加应力导致裂缝产生的情况,给出了这类问题的弹性力学分析和计算方法,并结合工程实际问题进行了计算分析,提出了解决墙体开裂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采用扩展有限元法(XFEM)和过盈装配的方式,建立了混凝土保护层非均匀锈胀开裂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首先在与钢筋接触的左右两侧10°~30°范围内形成包含数条微裂纹的裂纹带,对称于钢筋的中轴线背向发展,随着锈蚀程度的加深,在裂纹带形成一条斜向的主裂纹,从而导致保护层产生"楔形"破坏。通过对ABAQUS进行二次开发,提取了锈胀裂纹长度,发现裂纹长度与钢筋锈蚀率之间呈指数关系,指出裂纹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萌生区、扩展区和平缓区),应以裂纹进入平缓区的钢筋锈蚀率对结构进行评估,并给出了界限判据。与广惠高速公路沿线桥梁保护层剥落病害对比分析,验证了计算结果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剪切下料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从裂纹扩展的角度出发,以两个剪刃处产生的裂纹在扩展后必须相遇及保证剪切质量为前提,对剪切下料过程中影响剪切质量的径向间隙、轴向间隙、棒料直径及剪刃和棒料的接触长度进行了综合的几何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适宜的剪切下料方法。本文为径向夹紧剪切下料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实验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实际工程中,结构整体响应往往受大量输入参数的影响,若将全部参数视为随机变量,会导致分析过程十分复杂。因此需要进行参数灵敏度分析,确定各参数对结构整体响应的影响,从而减少需要考虑的变量个数,简化分析过程。以往的方法在计算灵敏度指标时需要大量的分析计算,为解决该问题本文了采用基于多项式混沌展开的随机响应面法,通过该方法建立输出响应的替代模型,进而求得基于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的全局灵敏度指标。之后本文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应用对象,采用该方法对其整体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进行抗震全局灵敏度分析,并将各输入变量的灵敏度指标绘于同一图中。从本文求得的灵敏度指标可知,影响结构抗震可靠度的主要因素为地震作用的不确定性,该结果符合工程经验判断,说明本文采用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9.
吴昊  马跃先 《河南科学》2003,21(4):392-396
以力学系统的相对性原理和流场的局部稳定性理论为基础,对水流层流运动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认为层流的不稳定性是由变形引起的,并对变形作进一步的演化,给出了层流运动稳定性的最大剪切失稳原则。  相似文献   

20.
页岩声发射RA值及其分形特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页岩进行常规三轴压缩条件下的声发射试验,得到其声发射RA值时间序列,并利用MATLAB编程计算其关联维数,得到分形维数与时间的耦合关系,采用分形理论对其进行分析,以研究页岩在常规三轴压缩破坏过程中的微观机制及其分形特征。结果表明:1)页岩在常规三轴压缩破坏过程中的裂纹为张剪复合裂纹,并以剪切裂纹为主,张裂纹主要出现在峰值强度前后,并且随着围压的升高,张裂纹数量明显减少,这说明围压能够抑制张裂纹的产生。2)页岩声发射RA值在时域上具有自相似特征,具有分形特征,其分形维数演化模式为:上升—突降—波动。3)声发射RA值的分形维数在初期上升,表明岩石内部先是微小裂纹无序扩展,并融合贯通成破裂面,此时分形维数突降,表明裂纹沿破裂面有序地扩展,岩石产生宏观裂纹,预示着岩石即将发生破坏,因此可以将分形维数的首次突降作为岩体失稳破坏的前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