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扎龙湿地野生白枕鹤(Grus vipio)的种群数量、营巢及繁殖情况进行地面调查和航空调查,并对调查数据作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白枕鹤的种群数量和繁殖巢数整体上趋于稳定,但在湿地缺水或发生大火年份其种群数量和繁殖巢数急剧减少,有的年份甚至没有营巢记录.分析了白枕鹤种群数量和繁殖巢数变化的原因及生存环境所面临的威胁因素,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迁徙丹顶鹤野生种群数量逐年下降的现状,扎龙保护区利用迁地保护(鹤类驯养繁育中心)在人工辅助繁育丹顶鹤的野化放飞方面做了有益探索,截至2014年底,已累计野化放飞丹顶鹤近200只.半散养丹顶鹤群体较早地占领繁殖地和觅食区,可能会对较晚到达扎龙湿地的野生丹顶鹤种群的栖息和繁殖带来冲击.放飞时间及放飞地点等方面是直接影响丹顶鹤种群放飞野化成功与否的关键.野化放飞位置从单一地点转向多处适宜位置能够避免对野生种群的冲击.放飞时间从每年4月提前至前一年10月,能够增强丹顶鹤野化营巢、自繁及育雏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对扎龙自然保护区常见的水禽进行了调查,其结果表明繁殖鸟类多为集群分布,在两个主要巢区内,草鹭、苍鹭为优势种,白琵鹭、白(睘鸟)、鸬鹚、骨顶鸡等为常见种,丹顶鹤、白枕鹤为稀有种,两个巢区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35和0.813.  相似文献   

4.
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的航空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这次航空调查是在前3次保护区21万hm2的湿地面积航空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第 4次航空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丹顶鹤在保护区的数量为 346 只、 66巢,数量明显增加.这样的调查旨在监视丹顶鹤栖息环境及种群动态,为资源的有效管理、生态的全面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1988年春季对春迁的白鹤群进行的研究表明:林甸县芦苇沼泽是白鹤春季迁徒的主要停歇地.最早抵达的日期是4月8日;5月8-12日是鹤群抵得苇塘的高峰,总共记录到806只白鹤,是近十年来的最高记录.它们最后离去的日期是5月13-16日,停歇期总计38天.从停歇地向北迁飞的白鹤选择西伯利亚冷锋后的南风和西南风天气启程.  相似文献   

6.
采用鸣叫计数法和距离取样法,在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对海南山鹧鸪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2003年12月-2004年3月,在保护区东二保护站区域的天然林中记录到海南山鹧鸪的鸣叫个体8只,其种群密度为12只/km2.2006年12月-2007年1月,在该区域的原生林中记录到鸣叫个体20只,种群密度为9只/km2;在次生林记录到11只,其种群密度为6.5只/km2.2006年12月-2007年1月,采用距离取样法在原生林中遇见海南山鹧鸪个体33只,种群密度为9.3只/km2;次生林中遇见16只,种群密度为5.9只/km2.所有调查在人工林中都没有遇见海南山鹧鸪,也未记录到其呜叫个体.与10多年前的调查比较,海南山鹧鸪种群在次生林中明显增多.这与该地次生林的恢复和人为干扰减少以及次生林中食物较丰富有关.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七星河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观鸟旅游资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8年至2010年,采用路线法对黑龙江省宝清七星河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4条观鸟路线进行了系统的资源调查,多次调查共记录常见大型湿地鸟类35种,8672只,隶属6目11科.调查结果表明,以路线①的鸟类多样性为最高,是预计最为合理的观鸟路线.了解了保护区内各路线常见大型湿地鸟类物种多样性的生存状况及所处生态环境,为该保护区旅游开发及科研调查提供客观真实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8.
根据野外调查东方白鹳个体及营巢数量的统计,重点研究了近10年(2001-2010)扎龙湿地野生东方白鹳种群变动.结果表明,扎龙保护区野生东方白鹳种群及其营巢数量逐年递增,说明保护区对其所开展的保护及繁殖恢复工程效果显著.同时分析了制约其种群数量增长及争巢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9.
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3种雉科鸟类的种群繁殖密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4—7月,采用录音回放和样点统计的方法,在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3种鸡形目雉科鸟类红腹锦鸡(Chrysolophuspictus)、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和雉鸡(Phasianuscofchicus)的种群繁殖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3种雉类在保护区原生林中的种群繁殖密度(占区雄鸟/km2)分别为9.05,5.54和0.92,而在次生林中则分别为15.75,8.90和4.45.3种雉类在保护区次生林中的种群繁殖密度均高于原生林,但在以往3种雉类较喜好的茶地中没有发现其繁殖.喜欢在林缘生境筑巢和不同雉类的生活史特征等因素可能是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但保护区内遗弃、荒废和无人管理的茶地,已经对许多鸟类的繁殖和觅食活动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杜鹃与其宿主的协同进化中,宿主种群繁殖密度被认为是预测其是否被杜鹃寄生的重要指标.2011年4-8月,在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不同类型生境的红嘴相思鸟(Leiothrixlutea)的种群繁殖密度进行调查,以分析其种群繁殖密度与杜鹃(CuculWspp.)寄生之间的关系.红嘴相思鸟在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分布广泛,平均种群繁殖密度为108.37±28.68只/km2,其中在次生林中最高,达201.41±7.36/km2,其次为灌丛和原生林.居民点的密度最低,为34.15±7.86只/km2.1999—2011年的繁殖季,共找到红嘴相思鸟的巢347个,均未发现被杜鹃寄生,巢寄生率为0.分析表明,繁殖时间和种群繁殖密度不是杜鹃未利用红嘴相思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为明确河南省陕渑煤田富有机质泥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含气性、生烃潜力的研究。通过对该区两钻孔取样分析,分析其有机制等度、类型镜质体反射率等数据,总结该区石炭-二叠系山西组、太原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漳州师院学报》2017,(3):73-78
蒋贵是明朝有名的将领,关于他的身世众说纷纭。通过对现藏于徐州圣旨博物馆的明洪武二十五年丝织龙边诰命圣旨的释读,结合相关史料,还原该圣旨涉及的主人公蒋可及其后人蒋贵的其人、其事。同时综合分析各方史料中关于蒋贵的记载,对史料中的歧异之处作出辨析和考订,从而揭秘明朝定西侯蒋贵的身世及蒋氏一族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