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林本荣 《海峡科学》2008,(3):54-55,57
邵武市东关水利枢纽工程是一座采用翻板门活动坝进行泄洪的工程,具有闸孔尺寸大、泄洪能力强、对城区防洪影响小的特点.该文介绍了泄水闸布置,坝体构造、坝体断面、翻板闸门等的有关设计内容,以期为今后在城区建设具有发电、改善水环境、美化城市、促进旅游等综合效益的水利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该工程坝址下游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通过建立1∶60水工物理模型,对溢流坝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水流流态进行了观测,对其在下游河床和两岸山体造成的冲刷问题和可能产生雾化诱发山体滑坡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闸门泄流调度运行控制方案 同时对溢流坝的泄流能力、冲坑深、挑距、电站尾水影响及坝面空蚀空化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对溢流坝闸墩形式、挑角及电站尾水导墙的体型布置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3.
有闸分汊河口的水动力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水工建筑物的过流公式离散成与Saint-Venant方程离散式相同的格式,用节点水位控制法建立了能应用于有闸分汊河口水动力研究的一维河网数学模型。计算表明,增长导流墙和减少闸下淤积能减小导流墙末合流处的横向水位差,从而减小合流处的横向流速,调顺水流方向,消减导流墙两侧水流的相互顶托。计算所得的分流量及分流比能为枢纽的合理布局,包括闸孔尺度及其数量,提供依据,模型还可根据水利枢纽实际要求,提供闸门调控设计。  相似文献   

4.
在水布垭左岸防淘墙中布置了3排锚索,来增加其稳定性。锚索钻孔时遇到了软弱破碎的堆积体坡积物及强度高、硬度大的铁质石英砂岩等复杂地质情况;且上部锚索孔要穿透相距50余m的拉锚洞和防淘墙廊道侧壁,钻孔精度要求高。施工中及时总结并制定了以风动潜孔冲击锤、偏心跟管钻进合理组合的钻孔施工方法,对孔斜进行了有效控制,对孔内事故制定了处置预案,提高了钻孔工效、获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结合一个小型水电工程,对于在高尾水位情况下的厂房底板、闸墩、下游墙、尾水渠结构分析,对蜗壳顶板进行了分析、计算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垂直市场结构条件下,对上游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会通过投入产出关系直接或间接增加本国下游产业的成本,并导致下游产业的继发性反倾销发生,这又反过来会影响到上游产业厂商反倾销起诉的决策.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角度运用博弈论中的逆向归纳法建立了在垂直市场结构条件下中间产品市场和最终产品市场的均衡模型;分析了影响上下游产业反倾销起诉决策的因素;提出了上下游产业提起反倾销诉讼的决策机制,为上下游产业是否决定提起反倾销诉讼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河口闸下水动力与泥沙清淤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河口防潮闸下清淤工程方案,提出了以两相流方程描述底沙运动的理论模式,建立了泥质河口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并优化独流减河口闸下清淤工程方案.对独流减河口闸下大、中、小潮潮位、流速、含沙量过程和海床演变进行了验证,计算分析了现状地形条件下闸下泄流能力,对宽浅型和窄深型两类清淤方案的不同清淤规模的泄流能力进行了计算模拟.讨论了不同清淤规模条件下泄流能力、清淤量、回淤量与回淤率的关系,给出了各工程方案的清淤效率指标.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葛洲坝下游河势调整工程的设计方案以及该方案的作用.在大量模型试验的基础上,经技术、经济、结构、施工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提出了采用江心堤加二江下槽开挖方案作为葛洲坝水利枢纽下游河势调整的实施方案.实践证明:该方案的实施,使葛洲坝水利枢纽的通过能力和三峡工程的通过能力相匹配,满足了通过三峡和葛洲坝的货运量快速增长的需求,改善了大江航道通航水流条件.  相似文献   

9.
河床式水电站结构分析与结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国内外四项大型水电站工程,对河床式水电站厂房坝段,按平面及空间问题,系统研究了各个局部结构(档水胸墙、蜗壳、尾水管、下游挡水墙、闸墩等)和整体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变形分布规律及结构基本特性,为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及配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国栋  屈孟浩 《河南科学》1998,16(4):465-469
小浪底是黄河干流上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由于坝址处地质条件的限制,泄水建筑物布置在与干流垂直的风雨沟内。黄河的多泥沙特性及泄水建筑物特殊的布置形式,使得枢纽进口导墙的布置形式对泄水孔口的淤堵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原布置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改后的进口导墙布置形式并对此进行了试验研究。不同坝前水位和入库水沙条件的试验结果表明,泄水建筑物前可以形成单一逆时针方向的回流、主流顺坝流动、侧向泄流的有利流态。在此种流态下,泄水建筑物门前能够形成宽度为70~200m、边坡为1∶5.0~1∶1.43的小漏斗,可以保持泄水孔口不发生淤堵。  相似文献   

11.
在平原河道,当排涝水位和分洪水位、排涝流量和分洪流量相差悬殊,又有蓄水灌溉要求,而河道本身宽阔时,采用主河道布置节制闸、两侧滩地布置溢洪道的枢纽布置形式比全河宽采用节制闸的单一布置形式经济。结合工程,对这两种枢纽布置对应的上下游流速分布、泄流能力等进了对比试验。对平原水闸过闸落差的确定、对闸桥枢纽各泄流部分对应的行近流速取值以及消力池尾槛高度对淹没堰流流量计算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葛洲坝二江电站小机组排沙底孔工作门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葛洲坝二江电站小机组改造设计后的排沙底孔工作门,在吊耳高度加高1m,废弃原有抓梁定位方式,利用门机自动抓梁的前后导向装置、侧导轮及吊耳板定位的条件下,按照《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了三维线弹性有限元分析,从强度和刚度方面进行了评价,为该工作门的改造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淮河流域百年一遇来流条件下,花园湖行洪区的分洪效应。结果表明:当进洪闸、退洪闸同时开启时,花园湖行洪区对其上游的淮河干流水流以削峰为主,对其下游的淮河干流水位以错峰为主;花园湖行洪区中出入流速极值均出现在退洪闸处,特别是在退洪闸反向进洪初期,退洪闸处流速可达0.7 m/s;退洪闸适当晚开既不会增大淮河干流的最高水位,还可有效减缓花园湖行洪区的淹没进程,有利于提高淮河干流调蓄洪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水闸泄洪时,下泄水流的势能转化为动能,导致出闸水流的流速增加和水面下降,从而形成附加渗透水头.研究了闸孔泄洪条件下水跃区附加渗透水头对闸室基底渗流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为保证工程安全,在进行闸基的防渗布置时不仅要考虑静态渗透水头的作用,还应考虑下泄水流水位变化所引起的附加渗透水头对闸基渗流稳定的影响.提出了减小附加渗透水头的工程措施,冒水孔应设置于消力池末端,而将消力池前段设为不透水底板,以利用跃后高水来提高渗流出逸点的压力水头,从而达到减小附加渗透水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曹宏亮  王伟  杨旭辉 《河南科学》2003,21(5):664-665
对新开沱河节制闸墩墙的裂缝进行了检测,分析认为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是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对裂缝进行了注浆处理,消除了裂缝对结构耐久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陈玉培  王伟  孙卫静 《河南科学》2014,(8):1534-1537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根据引调水工程的特点和本工程的功能需求,对引黄闸后局部输水线路从地形地质件、工程布置、占地、投资、施工难度、社会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多方案的分析比选,综合考虑选定南湖干渠单线输水方案,为整体工程线路的选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流场实时测量系统和直读式流速仪等测量手段对弯道处拱坝挑流泄流的水流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较为精确地测量了弯道和闸孔及其挑流水流的流场和时均压强水头等,通过对三种不同工况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弯道水流对闸孔泄流影响的相关规律和特征,为深入分析建闸后弯道水流对闸孔泄流的影响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泄水建筑物过流水体剧烈掺气,水气两相间气体质量交换迅速而充分时,可以假定下游水体溶解气体饱和度达到最大值.在此基础上,考虑电站和泄水建筑物过流水体均匀混合后的溶解气体超饱和特性,建立水利枢纽下游水体溶解气体饱和度的预测方法.对哥伦比亚河流域4座水利枢纽和三峡工程溶解氧实测资料进行的验证计算表明,该方法的计算结果均与实测资料相近,且应用方便,可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对三峡工程典型库水位下大坝下游水体的溶解氧饱和度的预测计算表明,发生百年一遇以下洪水时,黄陵庙断面的溶解氧饱和度不超过140%;发生百年一遇以上大洪水时,需要在防洪调度的同时进行生态调度,以减免超饱和对水生生物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小挑角跌坎加浅水垫消力池水力特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大单宽、低弗劳德数、上下游水位变幅大、运行方式多变的闸坝工程中存在着消力池适应性差、运行方式不灵活的难题,以汉江旬阳水电站工程为例,通过多种消力池消能方案的水力特性对比试验,提出了小挑角跌坎加浅水垫消力池方案.该方案出闸水流经小挑角跌坎调整扩散后,各工况均能在消力池内形成淹没水跃,出池水流平稳、无跌落,与下游衔接自然,消能效果较好,闸门开启运行组合及开启方式灵活.  相似文献   

20.
通过VOF(volume of fluid)方法,模拟了水闸泄水时消力池内的流场情况。通过慈溪龙山排涝出海闸工程实例对模型精确性进行校核,在此基础上对消能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消力坎角度、消力坎高度和泄水水头高度可以增大消能率;结论可为低水头泄水工程的设计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