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其他动物或许也拥有偏手性这一显著而神秘的人类特质。偏手性对进化和脑部功能有什么意义呢?亲爱的读者,我基本可以肯定你们都是右撇子。如果我赌博,我确定,赌你是右撇子肯定赢。不管你来自印度或爱荷华州,还是堪萨斯州和加德满,我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今后的一百年,我也能这么肯定。我也肯定我自己是右撇子,这倒不是因为我具有强大的预言能力。因为我知道,约90%的人类都是右撇子。这相当于,十个人里才有一个是左撇子,  相似文献   

2.
新的研究表明,人类的祖先曾经遭受古代猛禽的残害——史前、期的一些猛禽以人类的祖先为食.研究人员在研究了600多具现代猴子的骨骼后得出了这一结论.这些研究人员在科特迪瓦的雨林中找到了非洲凤冠鹰的巢,并在巢下发现了一些骨头.这种猛禽和美洲秃鹫体形相仿,体重约5.4 kg. 研究人员发现,许多猴的头骨上都有小孔和抓痕,这使他们重新考虑哪些动物可能捕食过人类的祖先.从事这项研究的权威人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人类学助理教授斯可特·麦克格罗说:“在灵长类动物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这些猛禽似乎一直有一种选择的力量.在此项研究之前,我认为鹰不会是森林中致灵长类动物死亡的‘动手’.”但是现在看来,他错了.  相似文献   

3.
<正>几乎可以肯定,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右撇子,科学家称之为右偏手性。之所以这么肯定,不是因为惊人的预言,而是有科学证据:约有90%的人都是右撇子,即每有一个左撇子,就有九个右撇子,这个比值是相当稳定的,不仅跨越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理区域,而且可能还贯穿了人类进化的整个历史。考古学记录表明,古人类以右撇子为主的历史可回溯到200万年前。2010年一项对3.2万年前尼安德特人牙齿磨损模式的研究发现,在这一支已经  相似文献   

4.
滇金丝猴,又名黑白仰鼻猴,是我国特有的灵长类动物,目前仅存1000多只,早在1977年就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是仅次于大熊猫的“国宝”级珍稀动物。滇金丝猴不仅毛色美丽高贵,还是人类之外唯一拥有红色嘴唇的灵长类动物,然而,由于人类的盗猎及对森林的破坏,滇金丝猴已经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5.
保护灵长类的意义西布莱(C.Sibley)和奥克斯(J.Ahlquist)最近对单考贝脱氧核糖核酸(single-copy DNA)的比较研究揭示,随着灵长类动物进化水平的迁升,这种遗传物质与人类共享的成分也从蜂猴(Nycticebus coucang)和瘦眼镜猴(Loris tardigradus)的75%增加到黑猩猩(Pan troglodytes)的98.5%。一般认为,97%共享是两个种高度同源的指数。进化成分类上的接近,使灵长类动物成为医学生物学研究和药物试验不可替代的材料;人类认识自己这一重要、但成效也最少的科学活动领域的实质性进展显然有赖于对灵长类动物生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人类的同伴——灵长类动物已陷入困境。在一项史无前例大规模的研究中,由31位灵长类动物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分析了所有已知的灵长类物种,判断它们的生存现状。这些与人类最接近的物种状况堪忧。研究者发现:3/4的灵长类物种数量呈下降趋势;而大约60%的灵长类物种正濒临灭绝。由于农业、狩猎和采矿,从大猩猩到长臂猿,各种灵长类动物近几十年的生存状况明显恶化。安东尼·赖兰兹(Anthony B.Rylands)是保护国际  相似文献   

7.
《世界科学》2023,(8):4-8
<正>人类作为灵长类中的一员,长期以来一直对灵长类动物的起源和演化过程热切关注。该方向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回答人类的起源问题,也有助于更多地了解我们人类独特身体结构特征的演变历史。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近年来我们已经有能力通过基因来回答有关问题。浙江大学生命演化研究中心的张国捷教授团队,昆明动物研究所吴东东研究员团队,西北大学齐晓光教授团队,云南大学于黎研究员团队等联合国内外多个研究中心组成联盟开展灵长类基因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1999年底,美同科学家运用人造双胞胎技术克隆出了灵长类动物──恒河猴。这表明复制(即克隆)人类的可能性又增加了一成。此前,人造双胞胎技术已被用来制造出双胞胎小牛,但从未被用于复制灵长类动物。该技术是指通过分裂早期胚胎细胞来制造多个完全相同的动物个体科学家们希望运用该技术来制造在遗传意义上完全相同的动物,供研究糖尿病和帕金森氏症等人类疾病用。完成克隆猴工作的是美国俄勒冈灵长类研究中心的杰拉德·夏顿教授等科学家。研究人员首先让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胚胎,并允许胚胎发育成包含2个、接着4个、最后8个细胞。然后…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都以为动物不会笑,它们也不会感受到快乐。然而,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会笑不是人类的专利,不仅与人相近的灵长类动物会笑,而且连老鼠和狗等动物也会笑。动物天生就能感受到快乐,它们也因快乐而发笑。在以前的研究中,科学家把工作的重心大部分集中在和发笑相关的一些问题上,如幽默感、个性以及健康的好处等,而很少涉及到笑的神经机制。美国俄亥俄州州立鲍林格林大学精神生物学教授潘克赛普就是在研究笑的神经机制时发现,尽管人类和动物发笑的表现方式不一样,但是动物发笑的本质是和人类一致的。人类往往会哈哈大笑,而…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09,(2):1-1
2008年10月6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会议,发布一项哺乳动物调查评估报告。报告显示,全球哺乳动物中有四分之一濒临灭绝,其中,处境最为危险的是人类的近亲——灵长类动物。栖息地减少和狩猎活动是导致哺乳动物生存危机的主要原因。滇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非常聪明的灵长类动物,也是世界上处境最为险恶的26种濒危动物之一。在本期特别策划《守望美丽的红唇精灵》中,曾深入原始森林跟踪研究滇金丝猴的我国著名动物学家丁伟教授将给我们讲述在野外追踪调查滇金丝猴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拯救灵长类     
科技工作者在长期艰苦工作和深入细致调查后,写就了“灵长类动物保护”一文,字里行间渗透了科技工作者对灵长类动物现状的忧虑和担心,并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义、原理和行动方略都提出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为此,又请沁悦先生配了一篇《自然漫笔》。目的很明确,呼吁人类的良知,保护人类的至爱亲朋——其实也是保护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12.
我们是每一种生物的近亲,其中包括我们肠道内数十亿计的大肠杆菌.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到当代美国,上帝论者常常否认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有关系.但是,人类谱系学中不容辩驳的事实是,我们的确与一些的灵长类动物有关系--这一点甚至更大地损害了人类的自尊.  相似文献   

13.
《科学通报》2021,66(14):1666-1677
手性与生命现象密切相关,如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的手性结构,以及宏观的海螺等.分子模块的不对称性堆积称为超分子手性.对超分子手性的出现、放大、转移以及反转的调控是超分子手性中几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超分子手性组装体通常由多种非共价相互作用协同驱动形成,是一类具有独特手性微环境的软物质.其中,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的超分子组装体既可能经过协同组装作用也可能发生自分类.其存在多种组装路径,相对于单组分体系复杂得多.因此,与发展更为成熟的单组分体系相比,多组分超分子手性组装体在基础和应用方面的研究都受到了限制.然而,研究多组分中的超分子手性既可以模拟复杂的手性生物体系,也可以加深对自然界中手性起源的理解,从而进一步应用于仿生学和手性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主要对多组分手性超分子共组装体系的构建以及可能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病毒能在动物中引起肿瘤,这是确定无疑的.这些病毒不仅可以分离培养,而且接种易感动物可诱发肿瘤,还可以从中再分离出同样的病毒. 既然病毒能在两栖类、啮齿类、禽类、哺乳类直到灵长类动物中诱发肿瘤,那为什么就不会参与人类某些肿瘤的形成呢!  相似文献   

15.
大象的鼻子以柔软和灵活而著称,它比许多灵长类动物的上肢还灵活.你有没有想过模仿大象鼻子制造机械?德国研究人员研制了一款机械象鼻,灵感就来自大象.它不仅像大象鼻子那样可以灵活地搬运物品,而且可以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探索》2005,(8):76-76
我们时常看到警察带着警犬在机场里巡视。警犬能用它那敏锐的鼻子找寻出隐藏着的毒品或炸药,与此相比人类只能自愧不如了。这说明了人类的嗅觉功能正面临着巨大的衰退。也许你会说,狗天生是靠嗅觉生存的。但是,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即使是与人类同属的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嗅觉也比人类的灵敏。与猴子或类人猿相比,人类丧失嗅神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以手性生物分子和无机纳米粒子为基元构建的手性纳米结构因其具有新颖而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手性分子与无机纳米粒子的耦合实现了手性从分子尺度向纳米尺度的跨越,将为光学和生物应用带来新的机遇.本文介绍了生物分子诱导的半导体纳米粒子的手性,系统阐述了手性无机纳米结构的构筑及光学性质,对手性纳米粒子的生物效应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展望了手性纳米结构未来发展的前景和挑战.  相似文献   

18.
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莉  段恩奎 《科学通报》2000,45(24):2577-2581
1998年, Thomson和Gearhart实验室先后建立了源于人类胚胎的干细胞; 1999年, 研究人员又发现即使是成熟的干细胞也可以被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细胞. 干细胞的研究进展给医学应用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 同时也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传统的细胞发育概念. 正是由于干细胞的研究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使得有关干细胞的研究被Science评为1999年度十大科学进展之首[1]. 本文从研究概况、一般特性、进化发育、干细胞的研究现状以及应用前景几方面介绍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1 研究概况 从80年代初期至今, 已经有多种哺乳动物, 包括非人灵长类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系(emb…  相似文献   

19.
<正>人类的乳汁含有复杂的蛋白质、多种糖和脂肪,不仅营养丰富,还有助于保护婴儿免受细菌感染。过去,科学家们一直认为母乳中的抗菌物质都是蛋白质。而最新的研究发现,母乳中的一些糖类也具有抗菌的功效。研究人员从母乳中提取出了多种寡糖,  相似文献   

20.
<正>展望2014年将实现或有望实现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去年末,英国《自然》杂志就相关领域的这些技术作了如下介绍。转基因猴子多个研究团队都希望创造出有免疫系统缺陷或脑部疾病的转基因灵长类动物,尽管这可能引起伦理方面的忧虑,但也将令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与人类相关疾病的疗法(小鼠模型可能并不适合这一类型的人类疾病研究)。这一研究或会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