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太阳能领域下一个大事件可能要转入微观世界了。研究人员发现,若能搞定"光电开关"在材料上的突破,使其具备电池功能,就可根据需求实现能量的吸收与释放。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在分子中存储太阳能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向家庭供暖、供水,或用于烹饪。值得赞赏的是,分子能永久性的储存热量,或无休止地重复使用,而且不会排放温室气体。尽管研究人员还有所保守,但他们已经在实验室中成功  相似文献   

2.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去年建立的一种新的管理通道模式,使得一些具有前景的癌症早期临床药物有望提前进入市场。迄今,部分这些突破性药物已经进入到癌症治疗领域,患者将可以快速得到最新的救命药物。在美国,每天有大约4 500人被诊断为癌症。去年3月,美国国会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一项新的药品研发通道进行了讨论。会上,一个称为"癌症研究之友"(FOCR)的辩护组织(由肿瘤学专家、医疗卫生投资人和现任/前任FDA官员组成)提出,一些被证明在早期临床试验中产生巨大或出乎意料之外治疗效果的实验性药物,难以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法国科学家宣称在抗击艾滋病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有望为艾滋病治愈带来突破。有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在体外实验中成功摧毁了感染艾滋病(HIV)病毒的细胞。科学家通常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来对抗艾滋病病毒,但是这些药物无法将病毒从体内清除。这种病毒会以具有高代谢活性的细胞为目标,并"劫持"它们的能量用于增殖。借助代谢活动抑制剂,研究人员设法在体外摧毁了这些受感染  相似文献   

4.
<正>美国研究人员最近声称,他们生产出了全世界第一个素食奶酪(而不是奶酪替代品)。令人更不可思议的是,在素食奶酪制作过程中竟然掺杂了人类的DNA。研究人员将酵母与天然牛奶蛋白基因序列相融合,就形成了适合素食主义者吃的"全"牛奶蛋白。另外,由于奶酪蛋白中相关的DNA大多来自人类基因组,这就意味着若食用这种奶酪时,人们出现过敏反应的机会将减少。研究人员开心地表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生物相容性"胶水"。这种糊状的黏性膏体可密封受伤的组织或器官,并在凝血之前15秒内止血。发明这种"胶水"的灵感来自藤壶。研究小组通过改进他们之前开发的一种黏合剂来模仿藤壶的"胶水"。这种黏性材料由一种名为聚丙烯酸的聚合物和一种名为NHS酯的有机化合物(提供黏附性),以及壳聚糖(一种增强材料吸附性能的糖)组成。研究人员将这种材料的薄片冷冻,将其研磨成微粒,然后将这些微粒悬浮在医用级硅油中。  相似文献   

6.
大图像     
李升伟 《世界科学》2014,(1):56-56,55
<正>就过去许多医学图像用过一次就存档不再使用这一现象,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影像学系主任艾伦·穆迪(Alan Moody)认为,这些临床图像数据应该让研究人员充分得到利用。如果"我们能够拥有一种强有力的新工具,不仅会加速生物标记物的发现,也会加速了疹疗研发的进度。"  相似文献   

7.
正据英同Biofabrication,2014,6(1):1报道,日前英国剑桥大学的马丁(K.Martin)教授和洛伯(B.Lorber)博士等研究人员使用3D打印机成功"打印"出眼睛细胞。该项研究被看成是培育替代组织来修复受损或病变器官的一个实际步骤,有望为失明患者带来光明。研究人员从老鼠视网膜取出两种细胞——神经节细胞和胶质细胞。前者主要是将来自眼睛的信息传输至大  相似文献   

8.
在科学家中,现年84岁的阿诺·莫图尔斯基(Arno Motulsky)有"药物基因组学之父"之称.1957年,莫图尔斯基博士(当时他是华盛顿大学的医生兼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文章,该文报道了两个药物与某些人类基因产生的酶有负的相互作用,他同时也很想知道这种现象是否在其他药物中也存在.结果,这一问题引发了一场学术革命(莫图尔斯基是犹太人,在纳粹德国长大,二战时离开了欧洲来到美国).不久前,<纽约时报>记者克劳迪娅·德莱福斯(Claudia Dreifus)就莫图尔斯基的童年经历以及84岁高龄仍坚守在实验室一线等话题采访了他,以下是访谈内容.  相似文献   

9.
牙龈(俗称牙床子)疾患通称为“牙周病”。严重的牙周病有时还要手术治疗。有什么方法可使牙周病患者不做手术呢? 目前,一些美国和欧洲的研究人员正对此进行研究,并取得一些进展。他们试用放置药物的方法来控制这种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具体的方法是将抗生素或杀菌剂埋入受细菌感染而形成的牙周袋中,让其缓慢释放。但放入的必须是高浓度、高强力的抗生素和灭菌剂。 目前意大利已生产出一种名为“Actisite”的药物。这是一种有机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真能将粪便"变废为宝"吗?比利时根特大学的研究人员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近日,他们发现了一种获取能源的惊人方法,而且这种能源来自于人类的粪便。研究人员表示,使用"培训"后的细菌吞噬粪便,就能产生可利用的能源。事实上,这一实验思想主要借鉴于目前的下水道清污方法。科研人员使用了一种禁食策略,定期让细菌挨饿,然后让它们与粪便进行接触,它们就会变得非常"贪吃",并对其  相似文献   

11.
正20世纪中期一个备受争议的观点重新吸引了研究人员的注意,他们正在研究在有大脑或没有大脑的情况下认知是如何产生的。就连比阿特丽斯·盖尔伯(Beatrice Gelber)自己都觉得,她的工作十分与众不同。那是1960年10月,盖尔伯刚刚在亚利桑那州图森市开设了一家名为基础健康研究所的机构。盖尔伯被采访她的报纸描述为一名"狂热的心理学家",她解释了几年前她是如何在一种叫作双核草履虫(Paramecium aurelia)的原生动物身上发现了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正经济学家表示,如今的研究力度虽然越来越大,但获得的回报却越来越少。通过对药物研究进行分析,研究人员找出了收益下降的原因,比如"胜过甲壳虫乐队"问题以及潜在的解决办法——设立"死亡药品官"。最近,我和3位物理学家——大卫·多伊奇(David Deutsch)、马塞洛·格莱塞(Marcelo Gleiser)和马丁·里斯(Martin Rees)——发表了关于科学极限的文章,如"科学是无限的吗?"2018年3月,我和大约20位科学界人士一起参加了一个  相似文献   

13.
美国艾滋病感染病例以每年约40000人的速率发展——而这种疾病在非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危害的人数更是大得惊人。再者,药物有其局限性,不但价格昂贵而且多年用药还会造成副作用。目前这些药物正不断地被病毒所打败,因为病毒会发生变异而逃避药物的作用。美国疾病治疗行动小组抗病毒工程主任罗布·坎普(Rob Cam p)指出:“现行治疗方法正在达到它们的极限。”研究人员现在正在采用新的方法进行反击。目前24种获准使用的艾滋病药物中有23种是在H IV(艾滋病病毒)生命周期的两个关键点上对之进行攻击——均在病毒已经钻入细胞并窃取细胞遗传密码进…  相似文献   

14.
石磊 《世界科学》2010,(3):18-21
有关合成生物学的一些报道给人的感觉是:操纵生命的能力似乎仅仅被想象力操控。或许不久以后,研究人员可以对细胞进行"编程",从可再生来源(renewable source)中生产出大量的生物燃料,或检测毒素的存在,或按照人体的需要释放精确的胰岛素,等等。  相似文献   

15.
正《科学》在线杂志上,来自哈佛大学的化学家刘如谦(David Liu)和博士后唐卫新(Weixin Tang)宣布了两种被他们称为"CRISPR-介导的模拟多事件录音设备"或"照相机"的工具。在概念验证实验中,他们分别展示了该工具如何在细菌和人类细胞中记录光照、抗生素和病毒感染或内部分子事件。这种叫作"照相机"的研究工具可以对细胞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16.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一种使细胞变成肌肉或者脂肪的蛋白质。科学家认为 ,这一发现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人们如何会变得过于肥胖。肌肉和脂肪细胞都从干细胞开始 ,以后变成先质细胞 (precursorcell)。其中 ,有一类蛋白质控制先质细胞的关键。据研究人员说 ,在这类蛋白质中有一种能阻止脂肪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当蛋白质与某些先质细胞连在一起时 ,就会发育成肌肉 ;但当这种蛋白质消失时 ,上述细胞又会重新变成脂肪。研究人员先在试管中进行试验 ,然后在小鼠中发现了这种蛋白质的作用 (他们将先质细胞注射进小鼠的皮下 )。在此…  相似文献   

17.
<正>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通过一颗大鼠的心脏成功培育出了一颗迷你人类心脏。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剥去了大鼠心脏上的细胞,只留下较为坚韧的"骨架",然后在上面植入人类细胞,而这些细胞最终成功转化为了心脏细胞。研究人员称,这项突破或许将带来药物试验的革命,使新研发的药物可以在人工心脏上进行试验;同样的技术未来或许还能用于实验室培育可供移植的心脏。  相似文献   

18.
药物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药物在调制、包装、运输、存放及使用过程中,常因发生变质等问题而降低药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其中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及继发反应等。药物变质的原因大致有三种。(1)化学因素:药物相互之间或药物与辅料、溶剂、空气、水份及容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2)物理因素:如片剂在存放期间崩解性能的改变,乳剂发生乳析、分层,芳香水剂中挥发油的挥发逸散,某些散剂的共熔等;(3)生物因素:由于微生物的滋长导致药物霉变、腐败或分解等。就化学因素而言,氧化反应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拟就药物氧化变质的机理及其防止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9.
动态点击     
<正>从鸡蛋里提取抗癌药成分近日,科学家已成功尝试在鸡蛋中培养出具有强大的抗癌和抗病毒作用的蛋白质。在一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对母鸡进行基因工程改造,以产生几种类型的细胞因子:干扰素α2a(IFNalpha2a)和两种类型(人和猪)的融合集落刺激因子(CSF1)蛋白。IFNal‐pha2a具有抗病毒特性,也可用于癌症治疗;而CSF1在组织修  相似文献   

20.
基因灭蚊     
<正>近日,英国研究人员利用"基因驱动"技术,对一群冈比亚按蚊(传疟媒介之一)进行了遗传改造,使其繁育出更多的雄性后代,从而影响其种群性别比例,达到消灭疟疾的效果。基于CRSPR的遗传操作,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被称为"男性偏向性畸变基因驱动器(SDGD)"的系统。通过在雄蚊精子生产过程中使用DNA切割酶破坏其X染色体,使其仅能生产雄性后代,并且这些遭到破坏的X染色体能够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