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1)好 (2)覃诞 (3)污 (4)夭夭 (5)肃 (6)干翰 (7)游 (8)楚 (9)枚 (10)麟 (11)角 (12)素丝 (13) 沱差池 (14)缝 (15)摽 (10)今 (17)暨溉介 (18)谭 (19)抱 (20)命 (21)汜  (22)处 鼠 (23)唐棣 常棣 帷裳 维常 一 好君子好求(开睢)传“求,匹也。言后妃有关睢之德,是幽 开贞专之善女,宜为君子好匹。”笺“怨耦曰仇。言后 妃之德和谐,则幽闲处深宫,贞专之善女,能为君子和 好 亲之怨者。”公侯好仇(免置)笺“怨耦曰仇。此免置之人,敌国有来侵代者,可使和好之。” 免置篇一章曰“公侯于城,”三章曰“公侯腹心,”‘于城’‘腹心’皆二名词…  相似文献   

2.
康熙三十八年发生的己卯顺天乡试案,是康熙朝科场大案之一,不仅牵涉甚广,而且对此后的科举制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主要考察了己卯顺天乡试案的案情始末,并对整个案件的处理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此次科场案件不仅体现了康熙皇帝高明的政治手段和治国策略,更成为清朝科举制度改革的重要契机,由此而生发的各种科场改革对有清一代亦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清会典》(《清会典事例》)是清代官修政书,着重记述清代皇帝的训诰敕旨、衙门的政令以及具有律令性质的办事成例,是研究清代制度和典故的一手材料。有清一代,五次纂修会典,统称《五朝会典》。在纂修会典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如关于康熙朝考满、京察制度的记载,光绪朝《会典事例》在时间及内容表述上即存在问题。以康熙朝《大清会典》为蓝本对其考订,有着重要的文献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试论清末驻藏大臣对近代西藏政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中央王朝,在治理西藏的过程中,根据西藏局势的变化,不断调整政策。清朝末年,54名驻藏大臣在如何反对外国侵略的问题上,由于清朝中央政府确定的对外“妥协退让”的政治策略,使驻藏大臣在执行中央“妥协退让”政策上与西藏地方政府的坚决抗英出现了严重裂痕,这不仅给英、俄帝国主义挑拨离间,培养民族分裂势力提供了历史契机,而且也使坚决抵制外国侵略的西藏地方政府一度产生过向外寻求政治依靠的倾向。后来,由于清朝中央政府为抵制帝国主义侵略,挽救危局,让驻藏大臣在西藏推行了一系列近代化改革,这种改革又影响和威胁到达赖喇嘛的统治地位。在这个过程中,驻藏大臣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反对民族分裂方面,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文章从清朝末期帝国主义入侵的角度入手,分析和阐述清末驻藏大臣对近代西藏政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康熙朝开始,理学成为清朝统治者治国安邦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康熙帝的表率和众多理学名臣的推动下,理学在缓和满汉民族矛盾、重建社会伦理秩序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清朝建立以后,为了统治地域广阔、民族成分繁多的领土,对西北边疆各少数民族实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并根据当时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加以发展、丰富和完善,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这一政策对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保持边疆地区的长期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康熙、雍正统治时期这些政策都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到乾隆帝统治时清朝发展处于极盛繁荣时期,与边疆少数民族接触更是频繁。因此,他继承了前朝这一政策,对少数民族继续推行"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尤其对实力强大的准噶尔部,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施以"和抚"之策,并且在平定叛乱后也仍然实行安抚,同时做好善后安置措施,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绥抚"思想,实现了维护清朝边疆稳定,巩固中央政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从康熙朝开始,理学成为清朝统治者治国安邦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康熙帝的表率和众多理学名臣的推动下,理学在缓和满汉民族矛盾、重建社会伦理秩序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说诗经《卷耳》篇主人公即采卷耳者,最有影响的是朱熹的《诗集传》。在《卷耳》首章四句(“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下朱熹曰:“赋也。后妃以君子不在而思念之,故赋此诗。托言方采卷耳、未满顷筐,而心适念其君子,故不能复采,而寘之大道之旁也”。(引见《诗集传·卷耳》,重点号是笔者所加,下同)朱熹对“赋”有特定的解释,他在《葛蕈》首六句下第一次出现所谓“赋”下释“赋”曰:“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直言”,就不是“曲言”,亦不是“隐  相似文献   

9.
熊秋玲 《科技信息》2009,(3):181-181,172
在近年来的音乐舞台上,藏族女高音歌唱家才旦卓玛虽然已近古稀之年,但她的歌声依然高亢嘹亮、热情饱满、保持着歌唱的青春状态,风采不减当年,被誉为“藏族歌唱艺术的常青树”。笔者认为这要归于她练就了精湛的歌唱技艺。她不仅有扎实的藏族民歌演唱功底,还积极的借鉴吸收西洋发声方法中的科学成分。才旦卓玛的演唱虽然借鉴了西洋的发声方法,但仍有别于西洋唱法,她的歌声听起来并没有使人感到有半点儿“洋腔”;她的唱法虽然属于中国的“民族唱法”.但又不同于目前我国民族声乐歌坛上流行的所谓“千人一腔”的“民族唱法”.她仍然保持着浓郁的藏族韵味,几十年来在我国民族声乐歌坛上独树一帜。本文主要从才旦卓玛如何借鉴吸收西洋发声方法中的科学成分方面来论证形成她独特的演唱风格的因素.希望对我们的民族声乐演唱和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你的Windows桌面图标是不是“标满为患”了?这时也许你会把桌面上的图标拖到工具栏(有“开始”按钮的一栏)上,可这样做会使任务栏拥挤不堪。想不想让你的桌面和工具栏“宽松”一下呢?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不仅简单实用,还可以改善操作界面。  相似文献   

11.
康熙年间,清廷在盛京地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旗、民垦区划界,划界具有明显的满洲本位的民族主义色彩,但分立界限未能禁绝旗人与民人在开发过程中业已结成的紧密联系。整个清代,在满汉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东北边疆地区的农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试论乾隆帝对"国语骑射"之维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朝中叶,满洲人长期置身于汉地社会和都市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其“国语骑射”的本领在逐渐丧失。乾隆帝为挽救“国语骑射”而进行的种种努力仅收到一定成效。然而,正是在满洲统治者的一再宣谕倡导下,“国语骑射”深刻影响并规范着满洲人的日常生活与行为,进而成为满洲共同体的象征。  相似文献   

13.
顺治、康熙两朝,在招民垦荒政策的推动下,民人渐次涌入东北地区。清廷主要采取设立州县的方式对其进行安置,落户入籍的民人遂成为区域开发建设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亦有部分民人被八旗组织所接纳,成为八旗辖治下的各类旗人。不过,厉行旗民分治、维护以满洲为核心的旗人利益是清廷的既定国策,当民人的移入危及到旗人之时,满洲统治者便放弃积极的招民政策,并最终在东北推行严格的封禁政策。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当代少女成长小说为研究对象,以彭学军、陈雪、笛安等作家的小说为例,借鉴文化研究的理论视角考察其中的少女形象、故事情节,从乡民文化、前工业文化、大众文化三个方面,解析中国当代少女成长小说文本中的文化语境特征,诠释其中的文化意蕴。作家们表现了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少女们各具特色的身心特质,揭示了她们真实的和潜在的生存境遇,给成长中的少女以引领和慰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三家子满族村的调查 ,发现在族群边界之内的满族民族意识曾经历了满汉的转化与重构。造成这一转化与重构 ,既有历史的原因 ,又有生存环境的影响。而事实上 ,一个族群内部差异的出现虽然与生存环境的不同有关 ,但更重要的还是出自不同的历史渊源。而不同的历史渊源 ,又会对于今天人们的民族认同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满族说部的收集和整理是在满族民族特征日渐淡化的时代中开始的,说部作品本身就体现着强调民族特征和不断受汉文化影响的事实之间的矛盾。单纯从文学和历史价值研究满族说部是不够的。满族说部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在于构建满族的共同文化回忆,保留民族特征,建立满族人民的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17.
由于八旗汉军所处的特殊的社会环境,导致八旗汉军萨满祭祀与满族萨满祭祀既相同而又有所区别,然而也正是因为与满族萨满祭祀的区别才使陈汉军旗的信仰独树一帜。本文试从二者所祭拜的神灵、所用神器及其有代表性的仪式等方面对二者的祭祀加以比较,以进一步认识满、汉民族间在文化上的交流。  相似文献   

18.
陈汉军萨满祭祀是在清代八旗制度的基础上,满、汉文化互相影响和融合,形成的一种不同于满族萨满祭祀和汉族民香的独特的祭祀活动。陈汉军旗的萨满神谕作为陈汉军旗萨满祭祀神歌、仪式的基本载体,和满族萨满神谕、民香香卷相比,亦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清入关前在盛京地区设置旗地,并有所发展,包括“计丁授田”与旗地配置。顺治年时,“龙兴之地”的盛京地区农业歉收,清廷为恢复生产,采取了重新分配旗地,鼓励满族返回盛京,招汉人出关开垦等措施。招民开垦并非一以贯之,而是反复几次,同时“旗民不交产”也几经变化。旗地的不断增加,管理办法的不断变化,尤其随着盛京各地分为旗屯、民屯,土地亦“分立界限”,有利于“各安生业”和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盛京农业的丰收,不仅满足了本地民众生活需要,还将大量粮食支援了吉、黑、直、鲁等邻省,对稳定北方的社会秩序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八旗组织中,汉军与满洲在政治权利、经济待遇、社会生活与舆论宣传等领域的差异是非常突出的。乾隆时期令汉军出旗为民是旗内满、汉差异发展之极致,也是“首崇满洲”这一根本政策支配与驱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