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韩剧体现出的儒学生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说,中国观众爱看韩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其中所反映的儒家伦理感兴趣。儒学从中国传入朝鲜半岛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朝鲜王朝(公元1392~1910年)时期更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统治学说。当代韩国的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美国文化的影响表现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与此同时,得到官方保护的儒学传统仍然具有旺盛生命力。在韩国被称为“儒教”的儒学,与佛教、基督教和萨满教并列为社会四大信仰。在首都汉城每年春、秋两季,在儒学中心地成均馆大学的孔庙举行祭孔盛典,祭祀者峨冠红袍,舞乐程序完全遵从传统祭祀程式,原汁原味地再现了“礼仪…  相似文献   

2.
由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韩国语系和亚太研究所共同举办的“东亚关系的过去、现在与将来——近代以后中日韩三国关系的演变和人本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0月15~18日在山东大学邵逸夫科技馆举行。包括韩国成均馆大学崔博光教授、日本东京大学菅原克也教授、国际日本文化中心刘建辉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金基石教授在内的中国、日本、韩国三国学术界要员、著名学者云集一堂,围绕会议主题进行教育、文化、政治领域相关课题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由山东大学韩国学院、国际比较文学会东亚分会、日本帝琢山学院大学联合举办,山东大学韩国学院承办的“东北亚近代文化交流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5月19~20日在山东大学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学者来自日本帝琢山学院大学、神户大学和韩国首尔大学校、成均馆大学校以及国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20多所高等院校。  相似文献   

4.
大约公元前三世纪,儒家思想开始传入韩国。目前韩国是世界上儒教传统保留得最多的一个国家。在韩国历史上一直有一支以弘扬和实践儒教精神为己任的儒林队伍。韩国学术界有许多研究儒教的学会,经常举行年会和各种研讨会,研究儒教的气氛十分浓厚。在现代韩国社会,儒教虽然已经失去了昔日的特权地位,但其悠久的传统至今还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儒教文化为背景的韩流正席卷东亚和世界。  相似文献   

5.
2005年是孔子诞辰2556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在此之际,国际儒学大会——第二届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9月21-25日在香港孔教学院隆重举行。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由香港孔教学院主办、全国各地及海外共60多个单位协办,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博士主持会议。来自中国内地和台湾、香港、澳门,以及瑞典、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世界各地的200多位专家学者、硕学鸿儒济济一堂, 围绕“儒教、儒学、儒商对人类的贡献”这一中心主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国家宗教局蒋坚永副局长应邀莅会并作了题为《粹取传统文化精华为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6.
2005年6月28~30日,由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主办召开了浙江大学与韩国釜庆大学“中韩南方文化学术研讨会”,中韩两国2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黄华新、韩国研究所副所长金健人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此次会议议题广泛,气氛活跃,两国学者充分交换了观点和最新学术信息。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期,对于康有为及孔教派的儒教(孔教)观及儒学宗教论,各思想派别都给予了激烈的反驳或回应。尽管其论争的出发点有较浓的政治和思想斗争意味,但它促使人们开始以西方文化为参照系重新审视和检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部分的儒学,因而对于学术思想史来说不无重要意义或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系统与进化专业委员会于2006年8月20日至23日在我校举行了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讨会暨第九届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青年研讨会。该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主办,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我校联合承办。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华南植物园、西双版纳植物园、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20余所高校的16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金荣华先生,江苏无锡人,1936年生,在上海读小学。1949年到中国台湾读中学、大学、研究生。中国台湾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硕士,法国巴黎大学作研究。曾任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现任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导师,台北中国口传文学学会理事长。金先生受中国文化熏陶,游访世界各地,见深识广,凡所论著,往往涉及中外材料之比较研究,撰有《比较研究》一书。金先生关心民间文学民俗学几十年:1.组织考察队伍,在台湾各地进行民间文学与民俗事象考察。先生主张…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与文化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Language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于2004年10月9~13日在浙江大学召开。会议由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话语与多元文化研究所倡议组织,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主办,负责人为话语与多元文化研究所所长施旭教授。参会代表共计105人,其中国外代表57人,分别来自英国、美国、伊朗、印度尼西亚、韩国等20个国家,收到学术论文104篇。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10月22~23日,由武汉大学文学院、闻一多基金会、中国闻一多研究会、《文学评论》编辑部、中国现代史学会主办,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大学文学院、中南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西南大学新诗研究所协办的"2016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开幕式上,武汉大学人文社科院副院长夏堃义、《文学评论》副主编高建平、武汉大学文学  相似文献   

12.
儒学发展的内在张力陈锐一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将儒学及整个中国文化看成一个和谐的、平静的过程。社会学家认为儒教缺少自然和神、超越和尘世之间的紧张和对立,哲学家相信中国传统注重同一和整体,思想史家在历史中发现了各种差别,例如孔子以后儒分为八,宋代有朱...  相似文献   

13.
由中华民族史研究会、中国(海南)发展改革研究院、海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新加坡孔孟发展中心、世界孔子大学联络中心、日本东海中国史研究会、韩国孔教研究会、台湾中华民族团结交流联盟会、香港孔教学院和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成中英等十多个单位联合主办的“儒学与21世纪世界和平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9月3日至10日在中国海口市召开。与会国际著名学者近百人。开幕式由著名史学家、中华民族史研究会会长史式教授和新加坡教育家、孔孟发展中心暨世界孔子大学联络中心杨瑞文教授共同主持。杨教授说:“在世界各种文化中,唯有儒家文化才…  相似文献   

14.
为庆祝礼学大师沈文倬先生的九十华诞,2006年6月20-22日,由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主办的礼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80余位海内外学者应邀出席了本次会议,其中包括冰岛、日本及港澳台地区学者8位。会议共收到论文60余篇。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8月10~13日,由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的中国中古史前沿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来自日本和中国香港、台湾以及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武汉等地的五十余位嘉宾学者,就中国中古史领域的前沿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会议开幕式由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吴琦教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彭南生教授代表学校致辞。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朱雷教授,中国唐史学会会长、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  相似文献   

16.
由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楚辞学研究中心及中国屈原学会主办的2007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12届年会于2007年9月22-25日在杭州隆重召开。开幕式由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浙江省特级专家崔富章先生主持。  相似文献   

17.
本次出访是应韩国退溪学术研究会和韩国岭南大学民族文化研究所的邀请,出席“2l世纪文史哲发展的新希望:退溪学”国际学术会议。会议于2004年11月11日在岭南大学举行,主要参加者为中、日、韩三国研究儒学和李退溪的有关学者。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5月25~26日,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成功举行了由该学院主办及《复旦学报》协办的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儒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美国、日本、韩国、越南等海内外儒学研究专家25人在会上宣读了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地理学会主办,日本地理学家联合会、韩国地理学会和我校协办的中-日-韩青年地理学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地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20周年学术会议于2006年9月16-18日在我校举行.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的近60名代表与会,其中包括中国代表30余名,日本代表10名,韩国代表12名,德国代表1名.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陆大道院士、日本茨城大学Yuji MURAYAMA教授、韩国国立公州大学地理系郑环泳教授分别代表三国地理学会致词.史培军副校长以大会主席身份、韩震副校长代表会议承办方出席并分别致词.  相似文献   

20.
巩春亭 《当代地方科技》2010,(18):156-156,170
语言与文化是一个民族长期生存繁衍期间创造的产物,它们有机联系并相互影响。韩国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同属儒学文化圈。至今儒学的尊卑思想思想还在韩国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韩国的尊卑思想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长幼有序",二是"男尊女卑"。这两种思想对韩国人言语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韩国的语言规范中,也体现在民俗谚语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