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罗宁 《河南科学》2019,37(5):847-853
耕地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资源.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既要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也要更加注重保护耕地.以郑州、开封、洛阳和新乡4地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区域历年耕地质量资料,分析研究区域近10年耕地质量时空演变格局,通过耕地质量变化规律,分析快速城镇化进程对耕地质量变化的影响,探求快速城镇化和耕地资源保护的创新机制.结果表明:耕地数量减少的同时,质量也在下降,城镇化对耕地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变化、就业结构变化和城镇规模的扩张等方面.快速城镇化下的耕地保护必须依托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构建耕地保护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城镇化土地刚性需求与耕地保护间的矛盾,提出我国发展城镇化建设和保护耕地的对策:一是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土地集约化利用指标体系;二是做好城镇土地利用规划;三是盘活存量,注重内部挖潜;四是把好乡镇企业用地关,避免乡镇企业占用过多的耕地;五是立体规划,开发地下空间;六是提倡旧城改造,适度提高容积率;七是依靠法律、法规制止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对耕地保护不利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近十几年来,我国土地整治事业发展迅速,其在保护耕地、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土地整治将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资源节约、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将农村土地整治的基本内容与构成要素相结合,确定农村土地整治的景观美学要素为:点(村)、线(水、路)、面(田、林),从景观美学角度的探讨土地整治的方法,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治理直接关乎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为了使更多的研究者对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治理有更深入的了解,本研究通过对中国知网2008-2017年发表的相关期刊研究论文进行文献梳理。文献研究发现,土地流转、农村土地、乡村治理、土地整治、土地制度等关键词处于中央型地位,其余的相关研究都围绕这个中央圈而展开;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整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土地产权等则处于二级生态圈,属于农村土地治理的方式方法研究;农地流转、农村宅基地、城镇化、土地承包经营权、失地农民保障等的研究仍需要向纵深拓展。  相似文献   

5.
以常州市新北区为研究区,运用多智能体空间建模方法,利用Eclipse和Swarm平台,对研究区不同情景下2006—2020年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模拟,为区域规划决策和土地利用调控提供辅助技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情景中城镇化速度较快,城乡用地转换明显,农村居民点整治力度较大;经济社会中速发展情景中城镇用地空间扩张和人口增长都减缓速度,耕地资源的流失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经济社会慢速发展情景中城乡用地变化速度明显放缓,耕地资源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多智能体模型突出考虑了土地利用过程中相关主体行为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并在建模过程中融合了土地利用情景分析,模型构建适用性强,可以较好地模拟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是各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必定要经历的社会变迁过程。当前不断加快的城镇化进程与耕地保护存在着难以避免的矛盾。健康的城镇化建设必然要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必须把握这一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通过健全的法制和市场培育,在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城镇化的进程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国有建设土地资源在缩小,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进入建设市场成为各款需求和资源发展方向。针对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而提出相应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开展,为了更好的对农村土地进行使用权行使的规制,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管理和合理规制。本文主要针对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的使用权形式的规制展开分析和讨论,以法律相关知识为背景,分析了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的征地配置供给模式的弊端,并讲述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开展,促进我国集体建设用地以使用权合法规范制度的集体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2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这一重要决议被广泛解读为农村土地改革"三箭齐发",标志着新一轮土改大幕正在开启。改革试点有大前提: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决不能逾越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耕地保护。对此,中央党校"三农"问题专家曾业松教授表示,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是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底线,是试点的大前提,决不能逾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优化土地结构、实现农村耕地的占补平衡以及新农村的统筹发展等几个不同方面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土地整治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以改善农村的土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统筹实现新农村经济、社会与资源的协调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发展,为全国新农村土地整治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建东 《广东科技》2014,(12):237-238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地需求逐渐增加,城镇周边农村土地被征用现象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征地过程中农民权益的保护以及失地农民生活安置问题是国家和政府一直密切关注的问题。就福建省泉州市地区近年来征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回顾、思考,总结经验,为完善征地制度,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和更合理安置失地农民,推动征地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郭建慧 《科技资讯》2011,(10):248-248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推进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土地监管,是现阶段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是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能够有效的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实现区域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本文以徐州市为例,在总结分析徐州市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经验基础之上,提出了五种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模式。同时通过调研分析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模式存在的问题,对此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已进入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的时期。由于历史和管理体制等原因,目前城乡结合部区域土地利用自发、无序和低效率的状况,已经成为不少经济快速发展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完成对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市场化机制设计,建立健全的耕地保护激励机制,建立宅基地退出机制,改革土地征收制度,引导集体土地的市场化流转,引入市场化主体参与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实现城乡结合部土地的高效、低碳、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主要是指农场、林地、牧地、水域和与地,而农地(耕地)是农村土地的主体.农村土地制度就是以农村土地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为对象的复杂的制度体系,而农地制度则构成农村土地制度的基础。本义拟探讨我国自80年代中期以来农地制度的创新、存在的问题以及克服矛盾的可能途径。一、制度现状:朋年代中期以来的农地制度创新农地制度创新并不是要重新构造新的制度体系,而是要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确立的分离机制与家庭经营方式和家庭经营主体的基础上,克服和解决现行土地制度中存在的重大缺陷和基本问题,为分离机制和家庭经营…  相似文献   

15.
穆绪峰 《科技信息》2012,(25):402-402
土地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资产,而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农业最为基本的生产资料。我国是农业大国,耕地的地位与作用更显得特别重要。随着人口的迅猛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土地利用率低等现实问题日益显著,建设用地的扩张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加强耕地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便是新型城镇化,而要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妥善解决好农村的土地流转问题又是关键。现有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存在较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程,所以,对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进行改革有助于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同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又有助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经过了四个阶段:土地私有、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土地流转时期。从中可以看出,建国以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往往是由国家主导的,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过程,就是产权分化的过程。当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面临着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不稳定、流转渠道不畅通、征地补偿机制和标准不完善等问题,其出路在于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产权制度,并且进一步保障农民的土地权利;允许土地产权进一步分化,保护农民土地权利的自由流转和公平交易;改革当前的征地补偿机制和标准,保护失地农民利益并使土地发展收益全民共享。  相似文献   

18.
一、耕地资源及其保护的重要性耕地是保障一个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不可替代性的重要资源。耕地保护工作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加强耕地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始终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研究解决的战略性问题。耕地是农民的饭碗和命根子,必须切实加强保护,加强耕地保护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耕地保护必须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保护耕地,要充分发挥广大农民作为土地产权主体的积极性,同时,政府在耕地保护工作中应承担重要职责,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扎实履行耕地保护的法定职责。  相似文献   

19.
土地是农民谋生的主要手段,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伴随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农村土地产权的明确界定和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地也进行了不少探索和创新。文章将在产权理论尤其是产权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机制这个理论框架基础上,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找到解决相关问题的途径,完善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这一重要生产要素充分发挥它的经济职能,挖掘我国经济发展中蕴藏在农村经济体中的经济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20.
区域内土地产品的供给和社会的需求应该基本平衡。当前,我国大宗农产品供给不足,对外部市场的依存度持续升高;工业产品普遍存在产能过剩,需要淘汰落后产能;城镇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不高,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供给过剩。而人口高峰和人口城镇化高峰即将到来,再加上经济增长率放缓,对土地需求的压力减缓,工矿用地和城镇化用地增长有限且内部尚有潜力;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机制和财政的中央地方均衡分享机制可能松动,地方政府重复建设的冲动降低。反映在耕地保护政策上,依然需要严格保护耕地,但是可能以比较优雅的方式来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