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那是2004年一个春日,我调到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工作不久,一位比较了解我的同事跟我说:“局里一本有正式刊号的杂志,叫《湖南安全与防灾》,两个月没有出刊了,现在挂在长沙安全技术培训中心,你可以争取办起来。”听罢,我心动起来了。随即对这本杂志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并分别向谢光祥局长和分管的许冬生副局长汇报,提出了“办杂志”的请求,没想到他俩不约而同表态:先拿个方案。  相似文献   

2.
常德市安监局:2006年常德市共完成《湖南安全与防灾》杂志发行任务1200多份,覆盖了全市200多个乡镇,900多个行政、企事业单位、厂矿和工商贸企业。该杂志的普及发行,为常德市的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份丰富的精神食粮,为确保常德市安全生产形势的稳步好转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会有:一是领导十分重视杂志的发行工作;二是建立健全了发行网络;三是加强了宣传鼓动;四是落实责任到人。怀化市安监局《:湖南安全与防灾》杂志2007年的征订工作要上新台阶,怀化市将认真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认识,力争一个“深”字;二是抓基础,要有一个“底…  相似文献   

3.
记得去年8月,全省市州县安监局长会议在安华宾馆召开,当主持会议的彭伏桂副局长讲到《湖南安全与防灾》杂志的时候,谢光祥局长接过话筒深情的说“《湖南安全与防灾》是我们安监系统自己的杂志,我们有这一个阵地,难得啊!我们要好好认识她,热情帮助她,认真支持她!”一年过去了,这本杂志又有了一些变化。我真诚地希望大家更进一步认识他,帮助她,支持她。认识她,和本刊交个朋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最近说:中央决定我到安监总局任职之后,我就在思考安全生产工作的共同性、普遍性问题。安全生产涉及企业、政府及其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相似文献   

4.
《科技潮》是一本办的较好的杂志,我每期必读,感到受益匪浅。收获总体如下:1、掌握了许多科技方面的前沿动态和新知识;2、了解了国家和北京市政府关于科技工作的一些战略部署及有关政策;3、知道了许多科技珍闻等。尤其是杂志改为彩版后,版式及图片较原来的黑白版不可同日而语,令人过目难忘。最近我特别对第10期《科技潮》进行了认真阅读,提出一些浅见请参考。一、总体印象:第10期杂志的选题和内容都不错,文章短小精悍,适合当前高效紧张的社会工作节奏。特别是本期的主稿“门头沟疗伤生态”一组文章,由小见大,对我国各地如何治理环境污染,恢…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我虽然已经是一个“大龄青年”了,但对《青年科学》这本杂志还是特别喜爱,每期必读。现在,我有一个“个人问题”想与你们探讨一下,就是我这个人总爱胡思乱想,一个人独处静坐时便想入非非,工作时思想也常开小差。像我这种“不务正业”的脑袋,是不是就像我国足球运动员脚下的足球一样,出不了成绩,争不了气。——球迷  相似文献   

6.
1 背景1978年12月,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改革开放.时隔一年多,1980年夏,甘肃人民出版社调来一位业务领导曹克已总编.他是报人出身.经过半年调研思考,为出版社的发展提出两条思路:一是出敦煌书,突出甘肃特色;二是办杂志,以刊养书.1980年秋天,因第二条思路,曹克已总编找到我,对我说:"听说你办过杂志,咱办个刊物?"我说办啥刊物,就我一人."办啥刊?自己想去;人没有?自己找去."回来找了几个人,只有一个人愿意一起干,他叫郑元绪.郑元绪和我有相似的经历,都是文革中1968年毕业的理科大学生.他清华大学物理系,我兰州大学地理系,出身,他北京市民,我甘肃农民.在大会议室的东北一角,用三只书柜围成8m2的空间,放进两张"一头沉",两把木椅,一把会议室用的长条椅,两个人的编辑部就这么成立了.  相似文献   

7.
一路同行     
朋友,如果您是《竞争与谋略》杂志的老读者,您一定记得编辑冀清吧?您一定会说:“好啊好啊,冀清又露面啦!”朋友,如果您是《科技智囊》的新读者,您也许想结识编辑冀清,您一定会问:“冀清可能奉献给我们什么样好看的文章?”读者朋友们您好,我是冀清。曾经是《竞争与谋略》杂志的编辑,现在是《科技智囊》杂志的编辑。遥想当年,办《竞争与谋略》杂志真称得上含辛茹苦,艰苦  相似文献   

8.
也许我太狂妄了,作为一个普通船员,一个微不足道的集邮爱好者,我要办一个个人邮展,题目很大:“促进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首次世界各国首脑署名邮展”。但是,“和平,友谊”,决不是狂妄的愿望,也决不是一个空洞的大题目,而是最能沟通人们美好心灵的世界最强音。正是这个信念在鼓舞和推动着我。还是在去年,当联合国决定把1986年定为“国际和平年”时,我的头脑中就闪过了一个大胆的念头:办  相似文献   

9.
开场白三年前的一天,偶然与一位老同志谈论杂志的选题。他说:“谈到知识,有个题目值得一写。现在有一股学习英语的热潮。可是人们很少知道英语的来龙去脉。如能写篇文章,谈谈这个问题,读者是会欢迎的。”我说:“题目虽好,可惜没有人写。”他向我瞥了一眼说:“你写。”“我毫无把握。”“可以试试嘛。”就这样,我半推半就地答应下来了。  相似文献   

10.
我要为“世知”今次改彩版叫好。2002年,“世知”进行的栏目调整就甚为新颖,内容丰富,信息量更大,很受大家欢迎;今次改彩版,又图文并茂,大家更喜爱。接连的这两次举动,是与时俱进的表现,突出了“世知”所倡导的“平实理性看世界”的宗旨。两次改版,是编辑们的苦心,又曾多次征询读者的意见,这种做法十分得体。这种编者、作者和读者三方共同办刊物的做法,应该发扬和推广。这次改版值得肯定的是什么呢?我陈述自己的管见:它符合时代的要求。一份杂志就像一个人,倘不紧跟时代的步伐前进,就要落伍,要受时代摈弃。这是人所共知的。办刊物,要做到内…  相似文献   

11.
编读互动     
读者:首先感谢编辑同志们每期辛勤的劳动,使我按月都能收到"个性化"的杂志。本期杂志的主题是"信托",正好和我的工作相关,所以杂志一到我就拿起来翻了翻。这个专题做得还是不错的,对目前中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做了一个梳理,对目前的发展现状也做了些分析,还是符合实际情况的,特  相似文献   

12.
《科技潮》2007,(2)
本刊自去年第11期杂志上刊出《读者调查表》后,读者反映热烈,纷纷认真填写意见寄至本刊。我们至今已先后收到读者填写的调查表近百份,这使我们更真实地了解了许多读者对本刊的评价和阅读口味。在“您对本刊的整体印象”一栏中,填写“较好”、“一般”的读者占了大多数,这反映了本刊距离精品期刊确实尚有较大距离,需要我们全体编辑人员下大力气,以创新的精神和殚精竭虑的干劲,努力办出无愧于读者的精品杂志。在“您认为本刊应该增加哪些内容”一栏中,读者主要有以下一些建议:“国内外科技新产品展示”、“趣味性的科普文章”、“科技奥运的内…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华东科技》2006,(6):53-53
我是贵刊的热心读者。“政策解读”是我一直比较喜欢的栏目,并会复印发给公司里相关部门同事,作为工作指导。不过在上期杂志中发现了一些错误,比如“第10页,摘要段倒数第3行,倒数第6字‘既’为多余,前有‘既’后无‘又’,显得话未讲完”、“第34页,第2竖段倒数第3行,第4个字‘即’为多余”……因为喜欢看贵刊,所以下了点功夫,仅供参考。差错难免,惟希望杂志可以越办越好。读者:刘亮莹一直以来《,华东科技》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无私支持和厚爱,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关注,杂志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在这里,我们对工作中出现的疏忽和错误表示歉意,并…  相似文献   

14.
让笔者先在这里介绍本书中引用的一则笑话: 有三个海员——一个是法国人,另一个是英国人,第三个是美国人,在海上遇难,来到一个居住着食人肉者的岛上,他们被俘虏后带到国王面前。国王说:“先生们,我告诉你们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明天中午请你们参加午宴,不过并不是作为客人!……从现在起到明天中午之前,除了不给你们自由之外,我将满足你们的一切要求。”法国人的要求是:“我希望和一个迷人的姑娘一起度过最后的时光。”英国人要一支笔和几张纸,要写信给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先生。国王就按两人的要求办了。至于那美  相似文献   

15.
弱点     
一个科学家得知死神正在寻找他,便利用克隆技术复制出了12个“自己”,想在死神面前以假乱真保住性命。面对13个一模一样的人,死神一时分辨不出哪个才是真正的目标,只好悻悻离去。但是没过多久,对人性的弱点了如指掌的死神,想出了一个识别真假的好办法。死神又找到那13个一模一样的科学家,对他们说:“先生,你确实是个天才,能够克隆出如此近乎完美的复制品。但很不幸,我还是发现你的作品有一处微小的瑕疵。”话音未落,那个真的科学家暴跳起来大声辩解道:“这不可能!我的技术是完美的!哪里有瑕疵?”“就是这里。”死神一把抓住那个说话的人,把…  相似文献   

16.
我长久以来都在想着同样的一件事,网络游戏者杂志出了这么多期,每期都有一个亲密接触栏目,每一次都会找一对帅哥美女,可为什么就坐在他们信息组对面的英俊潇洒的我,却一次又一次的没被看上,这个问题想得我都非常不好意思,对,就是这样,有好几次还想得我脸都红了。终于有一天,正在看《流星花园》的我“很不小心”(<==下班后)听到隔壁杂志组传来蚂蚁女皇动听的声音:“这次《第一次亲密接触》找不到帅哥啊,不能随便找个蛤蟆委屈了美女嘛~~”登时,我抽筋一样的蹦了起来,调整呼吸后,慢慢度步到女皇身旁,然后大致用了6声清嗓子,7声咳嗽,8声喷嚏终于使我们敬爱的女皇陛下注意到了我。女皇悠悠的转过了她尊贵美丽的头颅,浅浅一笑  相似文献   

17.
功夫桥     
啥叫功夫桥?就是将很多木板固定在两根钢索上,再将钢索固定。钢索是软的,人走在上边来回摇晃,一不小心,就会从上面掉下来。为了安全,公园的叔叔阿姨们还在桥下面拉上了防护网。今天,走功夫桥的人还真不少,但都是一些大哥哥大姐姐。他们在上面走的时候,他们的同伴就会在两边摇晃钢索,结果就会使他们一个个从桥上掉下来。爸爸说:“就跟下饺子似的,真是又好玩儿又刺激。”我对爸妈说:“我也要走一回功夫桥!”妈妈说:“太危险!等你长大以后再说吧。”我爸却支持我,他举起手中的摄像机说:“走吧,让我全程记录你的英雄壮举!”说走就走,可走起来真…  相似文献   

18.
“叮………”刺耳的铃声响了。望一眼手表,老师您下课吧。当拿着饭盒冲出教室门时,只听耳边传来回声,“天!”有个同学喊了起来,“又吃方便面!”的确,当你离食堂三米时,震耳欲聋。对一个饥饿生物来说你一定会冲上去……攻占插卡机。我冲了起来,一直冲到一列长龙尾站好,哦!原来有难兄难弟,一个小个子初一的学生站在我前面,再向前一看一个大块头学生正在以强制力挤呀挤,直到换来一勺迟来的饭。也许这个动作太有魅力了,一个二个三个四个,全一拥而上地模仿,也许同学们太爱看娱乐节目的模仿秀,也许是太想到外语节一展身手。不容我多想,我前面的小…  相似文献   

19.
上课不久,李老师便气冲冲地跑来找我。“你去看看吧,这样的学生没法教了!”我急忙站起来说:“李老师,发生了什么事?”李老师欲言又止,最后气愤地说:“你还是自己看看吧,班是没法上了。”说完就气冲冲地走了。李老师,是我校的老教师,以对学生要求严格而著称,所以经常与学生有些摩擦。可是,从来没见他气成这样……我感到问题严重了。我急忙向教室跑去,在路上我告诫自己一定要冷静。推开门,黑板上赫然画着一幅画:一个惟妙惟肖的猪头,旁书“猪头小队长”五个大字。难怪李老师会气急败坏,暴跳如雷。大概是刚才李老师发火的缘故,教室里一片寂静,有…  相似文献   

20.
第一趟班车     
我上床的时候是晚上11点,窗户外面下着小雪。我缩到被子里面,拿起闹钟,发现闹钟停了,电池没电了。天这么冷,我不愿意再起来。我就给妈妈打了个长途电话:“妈,我闹钟没电池了,明天还要去公司开会,要赶早,你六点的时候给我个电话叫我起床吧。”妈妈在那头的声音有点哑,她说:“好,乖。”电话响的时候我正在做一个美梦,外面的天黑黑的。妈妈在那边说:“小桔你快起床,今天要开会的。”我抬手看表,才五点四十。我不耐烦地叫起来:“我不是叫你六点吗?我还想多睡一会儿呢,被你搅了!”妈妈在那头突然不说话了,我挂了电话。起来梳洗好,出门。天气真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