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7 毫秒
1.
正迈克尔·海泽作为大地艺术的先驱,最早在荒漠中创作出古代建筑遗迹般的雕塑。他的一件作品正在完成中,要到2020年才结束。美国艺术家迈克尔·海泽(Michael Heizer)以其作品的巨大规模和创新材料而闻名。他将传统的雕塑语言引入大地艺术中,使环境与作品完美结合起来。对岩石、土地及沙漠景观的利用,是海泽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2.
人类创造的雕塑史,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浩如烟海的雕塑作品,它们以其材料的特质,记载了雕塑的发展,也为人类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雕塑作为一种可视可触的造型艺术,是通过物质实体来简要、概括的塑造艺术形象。与绘画艺术不同,雕塑的艺术语言的特征性及特别的制作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材料特点的制约。不同的物质材料,经过艺术家的处理、运用,会体现不同的艺术趣味。雕塑是人类情感在物质材料中的显现,材料是雕塑家展开艺术思维的翅膀,借以表达情绪,寄情抒怀的载体。雕塑创作缺少了材料的支撑必然造成艺术语言的贫乏。  相似文献   

3.
龚海波 《科技信息》2007,(9):147-147,188
在绘画中,艺术家所选择与运用的材质既是绘画的载体,同时其本身也是有各自独特的审美价值,有待于人们去认识。在运用材料创作的过程中,材料的特性及其所具有的独特视觉感染力,是我们在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时不容忽视的,而且应该提到日程上来。在创作中,如果将材质的选择与运用恰如其分地与主题和内容融合成一体,就会使作品具有更生动、更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是一个富有探索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高楠 《科技资讯》2008,(30):230-230
纤维艺术家对材料美感属性与选择方法的探索,不但使纤维材料成为创作的第一语言,也标志材质自身变革即在空间观念表现中的解放,更为重要的是使材料成为一种积极的交流情感的媒介。  相似文献   

5.
正琢玉成器国外的雕塑鼎鼎有名,但是说到玉雕,大家好像都没怎么听说过。其实,在玉雕作品上,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国外的玉雕作品跟他们的文化是一体的,艺术家们在创作的过程中更多是玉石材料化运用,也就是说作品更加注重艺术表现,因此他们的创作更独特,更自由。与中国玉文化历史相比,国外的玉文化土壤是相当贫瘠的。近50年,才有一些雕刻家开始对玉雕艺术产生兴趣,这批艺术家主要分布在国外产玉区,如加拿大、美国、新西兰等地,他们选用的都是当地产的玉石,以碧玉石为主,其玉雕艺术风格各具特色,在国际雕刻艺术界形成了一道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6.
材料影响着艺术家观念的变化,使艺术主题的审美感受符合艺术家思想内涵,运用材料的色彩、质感、肌理创作出具有形式美感的艺术作品,运用材料的相互之间的关系,使艺术作品更具感染力。综合材料的运用增添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同时也激发艺术家的灵感,该文着重论述材料由绘画载体到形式语言的转变,解放了创作思维的固有的有限表现形式,并使艺术语言在创作中表现出新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7.
岳源 《科技信息》2009,(16):266-266,268
“综合绘画”是用“综合材料”和“综合技法”来创作的绘画作品。“综合绘画”的材料媒介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它与绘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从古至今,从中到外,被艺术家们广泛而巧妙的应用。正确的选择、应用综合材料媒介,可带来更深层次的艺术观念的变化,从而使艺术表现的范围也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8.
现代陶艺是艺术家借助陶瓷材料,以其为主要创作媒体,远离传统实用性质的观念,表现现代人的理想、个性、情感心理、意识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它的美是通过作品的材质、造型、装饰和釉色等元素构成的,它作为现代艺术的一种材质载体,其表现为更注重人类的精神价值和审美价值。因此,现代艺术家对古代的解读阐释和对自身当下的思考解析,构成了现代陶艺的人文艺术精神核心。  相似文献   

9.
王麒钧 《长春大学学报》2010,(11):107-109,114
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雕塑中很好地再现,是当代雕塑艺术家们探索与追寻的目标。本文基于雕塑艺术家们的历史责任感与目标方向历程的探索与总结,研究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雕塑艺术品中的再现形式问题,以期有助于我们系统地把握如何在中国当代雕塑中体现传统文化,以及指导具体工作和作品创作。  相似文献   

10.
至正 《科技信息》2003,(3M):66-67
林胜煌先生是知名的前卫艺术家,眼前展示的雕塑作品,较能具体地反映他目前艺术追求的风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艺术创作中出现了一种淡化现象,引人注目。十分明显的是,艺术家在创作中对现实生活的主观感受、主体意识大大加强了,从而使作品产生很大的穿透力、诱惑力与获得深逐的意蕴。艺术的淡化给创作充注了新的能量与血液。  相似文献   

12.
唐培松 《科技信息》2011,(4):272-273
20世纪70-80年代,伴随着全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和攀升,人们对精神局面的文化和艺术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在城市文明的发展和建设中,作为公共艺术城市雕塑的规知l和建设受到了重视,城市雕塑作为传承历史、弘扬民族文化的载体主要用以提高城市文化品位。面对这一历史机遇,马改户于1984—1987年创作并完成了大型石刻群雕《丝绸之路》,这是马改户先生学习、借鉴传统雕塑艺术方面集大成的艺术成就,也是其雕塑艺术成就的巅峰之作。马改户先生在《丝绸之路》群雕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等方面反映了一个艺术家应有的创作思维活力,同时也体现了艺术家对社会对艺术的强烈责任感。同时,《丝绸之路》群雕与环境共生的理念,更加提高了城市雕塑的品位。  相似文献   

13.
综合材料绘画在创作中经常使用多种材料,混合了不同材料的绘画都被定义为综合材料绘画。综合材料绘画呈现出独特的肌理语言,具有强烈的表现和性情感性。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有时材质本身就是一种风格,因此如何选择适合的材料,油彩和所选材料如何结合在一起表现主题,成为画家们致力研究的方向。当今中国,综合材料绘画的画家进行创作时,更多是运用综合材料,表达二维空间的精神内涵。综合材料在当代油画创作中,应遵循材料规律选择材料,保持绘画语言的一致性。运用综合材料拼贴叠加,丰富创作的材质语言,利用综合材料为油画作品增加肌理特征,丰富我国当代油画的艺术表现力,有必要研究综合性材料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提升综合材料油画作品的国际吸引力。  相似文献   

14.
隐寓是亨利摩尔雕塑的基本特征,利用中国画的美学思想对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和创作理念进行分析、探讨其雕塑艺术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关系,对推动现代雕塑艺术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艺术品呈现的是人类精神状况的一种外化形态.雕塑作为当代艺术之一,它日益泛滥的金属化形态却距离大众越来越远,进入了一个所谓"形式"的狭窄空间.我们提倡雕塑材质中泥性的回归,其实质是提倡雕塑家对作品情感上的付出,同时寻求多种材质的表现方法,重新建构雕塑艺术.  相似文献   

16.
发现某种材料的形状和纹理,并利用其作为雕塑创作的构成部分,是一种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7.
空间的遐想     
<正>《空间的遐想》服装设计作品是作者研究英国著名抽象艺术大师赫普沃斯女士艺术思想及其雕塑作品,并受其作品表现形式启发,从而设计创作的一组服装设计系列,意在探讨人体结构与服装空间的表现关系。这一系列的整体设计的创作构思是基于对赫普沃斯女士抽象雕塑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雕塑作品多为纯手工制作,而自从3D打印技术问世以来,雕塑艺术的创作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现代雕塑创作中来,不仅对技术水平提出了要求,也是对艺术领域的全新挑战。该文通过介绍3D打印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得出该技术给雕塑创作所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为相关专业的研究者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不锈钢雕塑     
蒋雷 《科技资讯》2006,(6):244-244
用不锈钢为材料做的雕塑,叫做不锈钢雕塑,由于不锈钢雕塑的亮丽辉煌,在阳光下有灿烂夺目的装饰感,其高强度和耐久的防蚀性受到现代雕塑家的喜爱。同时由于他的造型抽象、价格便宜、制作容易……也出现了许多的不锈钢垃圾。不能因为大部分劣质雕塑是不锈钢雕塑就否定不锈钢雕塑的价值,我们更应该端正我们的创作态度,更好的利用我们手中的材料来创作雕塑。  相似文献   

20.
许锋 《科技知识动漫》2010,(15):122-123
综观古今中外,在艺术史留下浓重一笔的艺术家的绘画创作,有一点使我们得到启发,那就是凡是能感动人的作品,必然首先是感情真挚的。感情的真,是绘画的重要品格,绘画中感情的来源是作者对生活、对艺术的真挚感受,来源于作者的个人素质和修养,来源于作者对生活认识与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