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7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高校"体教结合"发展的理论溯源,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高校体教结合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目前我国高校"体教结合"所存在的问题,为优化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与"体教结合"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桥 《科技信息》2011,(35):287-288
运用文献研究、访谈和逻辑分析方法,对高校体教结合办一线运动队的一些可行性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高校体教结合办一线运动队的初步条件已完全具备。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从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模式、运动员学籍管理和资金投入方面分析山东省高校体教结合模式的现状,提出解决"学训矛盾"、增加运动队建设资金来源和运动项目合理布局等建议,旨在为山东省高校体教结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法和统计法分析天津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天津市一直是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重点城市,目前该市有12所高校具有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资格,占全国举办高水平运动队高校总数(n=287)的4.18%,占天津市高校总数(n=56~([1]))的21.43%,占比位列全国第3位;招生项目14项,占全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项目(n=24)的58.33%.天津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大体分为两个阶段:1)探索提高阶段(1987-2006年);2)稳步发展阶段(2006-2019年).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建议:1)坚持"体教结合"发展思路,实现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培养目标;2)构建大学、中学、小学"一条龙"培养模式,保证天津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山东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通过研究世界竞技体育发展趋势及山东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实际情况,我们应发挥高校优势,搭建“体教结合”这个平台,加大普通高校发展竞技体育的改革力度,试图为“奥运争光计划”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赵辉 《甘肃科技》2010,26(14):178-18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我国部分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实施体教结合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体教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比较法、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江苏省河海大学、江苏师范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和南京财经大学四所高校足球、羽毛球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现状。揭示了(1)被研究高校足球或羽毛球高水平运动队的办学模式--体教结合与学训结合两种模式的利与弊,(2)被研究高校足球或羽毛球高水平运动队的生源、比赛成绩、专业分布、文化课的学习以及就业情况,(3)被研究高校足球或羽毛球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的招聘、工作量及考核标准,(4)被研究高校足球或羽毛球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管理及保障机制的基本特点。最后提出了江南大学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华  周菲 《科技信息》2007,(7):182-183
“体教结合”是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一种探索,它是将“体育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体育人才培养方式,符合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经过近20年的探索与研究。“体教结合”工作在高校已初见成效,但作为体育大国,教育资源落后,经济欠发达等一系列原因。“体教结合”在我国还不能象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发展。本文采用资料法,网上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等科学研究发法对高校的“体教结合”培养体育人才体制进行探讨与分析。认为“体教结合”符合我国现有的发展现状,适应中国国情,是中国优秀体育人才培养的新的选择,符合中国高校发展的需要,但作为起步晚,起点低的中国高校“体教结合”模式,现在仍在探索发展中,“体教结合”模式在高校的发展中还有许多矛盾与困难,如何使“体教结合”在高校快速发展起来,本文提供相应意见和建议。希望对加快我国高校现有“体教结合”优秀体育人才的培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9.
通过反思我国高水平运动人才的“体育工作队或优秀运动队”、“训练、教学、科研三位一体”、“职业体育俱乐部”、“体教结合”四种传统的培养模式。发现在新形势下,这四种传统模式带来了运动员退役安置难、非体育专业技能弱、体育后备人才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我国高水平运动人才培养走“教体融合”之路,并给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结合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发展态势,分析了我国高水平运动队市场化的可行性,并通过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现状的总结,提出了高水平运动队市场化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研法、数理统计法和逻推理论证法等研究方法,遵照教育部教体艺函(2010)3号文件和湖北省教育厅鄂体艺(2010)7号文件的规定和要求,结合跆拳道运动在我国高校发展的实际及本校十年多来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宝贵经验,认为三峡大学增设高水平队跆拳道运动队的条件已比较成熟。  相似文献   

12.
李翔 《科技信息》2011,(28):247-24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进入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体育人才,体教结合模式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之一,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表现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学训矛盾、资金不足、竞技水平普遍不高、运动员就业困难等,高校领导应该重视运动队的生存现状,通过各种途径为运动队募集更多的资金,保证运动员的训练和学习,加强就业前的培训和指导,为其训练就业提供服务,解决运动员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3.
体教结合是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结合的重要方式,而“一般混合型”是高校体教结合模式中的重要类型。“一般混合型”模式尽管在我国有快速的发展,但存在着管理模式不到位、学生训练和学习时间冲突、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够、教练员的心理压力大、训练积极性不高以及经费投入等后勤保障不力等问题,制约着高校体教结合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应该采用多种措施,健全管理制度、保障训练时间、加大师资投入、挖掘自身优势、缓解经费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高校体教结合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持续发展,从目标定位、项目设置、生涯渠道、学训矛盾和条件保障等方面对湖南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运行现状进行了研究.认为湖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项目布局脱离省情,应调整结构,走集约型发展道路.各高校创办高水平运动队应树立品牌意识,综合把握目标定位,建立目标控制机制;梳理生源渠道,理顺学训矛盾,建立整合协调机制,实质性推进"体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拓宽经费来源,加速运动队的社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据统计、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实施"体教结合"的现状进行研究,并分析内蒙古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体教结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客观科学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社会化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必须依靠社会,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才能使路子越走越宽,发展前途越来越广阔。校企联合和教体联合办队是符合当前实际的办队模式。目前,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还存在着运动水平普遍较低的问题,在社会化方面还缺乏力量, 建议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要在提高运动成绩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体教结合"模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学训"矛盾仍是当前我国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中的关键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等方法对安徽省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安徽省高水平运动队总体竞技水平低,教练员执教能力有待提高,学校对"高水平"定位有待再审视,学校多学科和高科技优势并没有和"高水平"训练有机结合,针对上述情况,文章从体育强国建设视角,阐述了解决当前安徽省"学训"矛盾的关键是利用科技和科研优势支撑科学训练来节约运动员的训练时间,使其有充分时间学习文化知识以及充分利用高水平运动队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使学校体育加速向体育强国迈进,同时使运动员成为全面发展的较高水平的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8.
研究以十七届江苏省高校高水平足球比赛为契机。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参赛的8支运动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员培养需要解决的问题,探讨利用高校资源拓展我省足球人才培养渠道的可行性。为"体教结合"的运动员培养模式在足球项目上的实施和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AHP层次分析法,结合目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特点,分别从学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运动队人员管理、运动队训练管理状况、运动队后勤保障管理状况和运动队竞赛管理状况等方面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确立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评价各指标的权重系数,构建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建立了评价的数学模型,验证了指标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非体院大学运动队组建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学要办好优秀运动队,必须注重组队方法.应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走初中选材,初步培训;高中相对集中,组建项目运动队;大学在一定条件下专招入队的路子.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水平运动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真正达到体教结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