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校早期生命研究所所长舒德干教授等人发现的昆明鱼和海口鱼化石 ,据考证距今约 5.3亿年 ,是迄今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这一重大发现 ,被评为 1 99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而且是全国高等学校惟一入选的研究成果。舒德干教授 ,男 ,生于 1 946年 2月 ,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所长、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陕西省古生物学会理事长、陕西省科协第五届委员、日本蒲郡市自然历史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科学院北京古脊椎及古人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国家“九五”攀登计划专项“地球早期生命演化与寒武纪大爆发”专家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2.
1999年,我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张国伟教授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其“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结构、演化及其成矿背景”的研究成果获得了199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等奖空缺)。舒德干教授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研究分别入选“199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1999年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和“1999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已故数学史专家李继闵教授的“《九章算术》及其刘徽注研究”获199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我校参与并主持多个课题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入选19…  相似文献   

3.
201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评选活动近日揭晓,由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刘建妮博士等人完成的"中国澄江化石库中发现节肢动物遗失的远祖"研究成果入选。长期以来,以舒德干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的研究团队一直试图揭示动物界中三个亚界各主要动物门类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的奥秘,此次入选成果是该研究团队  相似文献   

4.
20 0 0年 1月 6日上午 ,由 52 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 1 99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在北京揭晓。我校早期生命研究所所长舒德干教授等人发现的距今约 5.3亿年的昆明鱼和海口鱼化石 ,是迄今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按投票多少 ,此项发现被列为第四项重大进展 (具体内容详见本刊 1 999年第 6期第 51 6页、第 555页、第 593页和第 60 5页的学术动态报道 ,以及本期封二的报道 )。这是十大进展中 ,惟一由高等学校为主完成的研究项目。作为首席科学家的我校双聘教授李学勤先生等主持 ,我校文博学院周晓…  相似文献   

5.
学术动态     
寒武纪大爆发研究又获重大突破最近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以其最高研究论文规格“Article”形式发表了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等与英国剑桥大学康威莫里斯教授合作的、在早期动物演化研究上的又一重大突破性成果———《中国澄江化石库发现棘皮动物始祖化石》。这是他们近年来第 3次在该杂志以“Article”形式发表的论文。舒德干等认为 ,这次关于奇特演化过渡类型古囊类棘皮动物的发现和深入分析 ,至少具有三方面的意义。一是提出了有实证支撑的棘皮动物门起源的新假说 :古囊动物躯体二分 ,其前体与其他古生代海扁果及海林檎等低等棘皮动物极…  相似文献   

6.
《合肥科技》2007,(1):6-7
1月21日,由56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出的200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实现两粒子复合系统量子态的隐形传输”榜上有名,这是中科大潘建伟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的成果连续第四年入选十大科技进展。  相似文献   

7.
《合肥科技》2008,(1):15-15
日前,记者从中科大获悉,由547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出的200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中科大潘建伟教授的科研团队成果“实现六光子薛定谔猫态”榜上有名。这是该校成果连续第五年入选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也是潘建伟团队的研究成果最近五年内第四次入选“十大科技进展”。  相似文献   

8.
2006年5月5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我校教授舒德干与英国剑桥大学教授Conway Morris等人合作在早期动物起源化研究上的又一突破性成果——《中国早寒武世的德生物及地球早期双胚层动物的演化》。他们在地球动物界“仲春时代”发现的“春光虫”被认为是目前地球上已知最原始的一类真后生动物;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最新成果,作还提出了关于动物界起源及其早期演化的新谱系图,给地球动物界演化中一些最重大、最令人困惑的难题的破解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9.
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权威学术刊物《Nature》(《自然》)杂志1999年11月4日以“研究论文”(Article)形式发表了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早期生命研究所所长舒德千教授与云南地质科学研究所罗惠麟教授、英国剑桥大学S.ConwayMourns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古脊椎及古人类研究所朱敏研究员等在地球早期动物进化研究上的又一重大突破性成果《华南早寒武世脊椎动物》。这是舒德干等人3年多来第4次在《自然》杂志上著文报道他们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研究领域的系列性重要科学发现。1999年4月,该研究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0.
在200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最高成就奖的评选中,由于在进化生物学中一个重大难题“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与澄江动物群”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性进展,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舒德干教授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最高成就奖。在此前,舒德干教授以并列第一的身份联合另外两位科学家申报的“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成果已经获得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11.
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早期生命研究所所长舒德干教授,最近被日本蒲郡市聘请为该市“生命之海”科学馆名誉馆长。日本蒲郡市市长铃木克昌为舒德干教授颁发了委任状。舒德干教授长期从事古生物学、高肌虫和云南澄江化石库的教学与研究,承担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基金项目6项,获省部级奖5项。他曾获德国洪堡基金和美国Smithsonian基金的资助,分别在德国、美国进行过研究。近年来,他以众多动物门类演化源头的澄江化石库为依托,探索一些主要体腔动物门类的起源与演化。1996年,他先后两次在国际权威杂志《N…  相似文献   

12.
今年1月13日,由58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同投票评选的“200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10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曙光4000A启用并跻身世界十强”名列头条。这是曙光公司继2001年曙光3000L入选“200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和2003年曙光4000L入选“200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后第三次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13.
快讯     
《大自然》2017,(3)
正"2016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揭晓2017年3月22日,中国古生物学会在北京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共有11项(含并列)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云南大学等7个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优秀科研成果入选。这是中国古生物学会自1929年成立以来首次举办全国范围的科技创新成果评选和发布。入选成果涉及早期生命起源、脊椎动物演化、早期陆生植物演化等多个研究领域,集中反映了过去  相似文献   

14.
最近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等与英、日等国学者合作完成的《云南虫类的一个新种及其对后口动物演化的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该成果标志着脊椎动物实证起源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1 999年昆明鱼和海口鱼的发现被英国《自然》杂志评为“逮住第一鱼”。2 0 0 3年初 ,舒德干等人再度在《自然》杂志著文 ,通过对数百枚海口鱼标本的深入研究 ,揭示出它们一方面已开始演化出原始脊椎骨和眼睛等重要头部感官 ,另一方面仍保留着无头类的原始性器官 ,从而证实了它们不仅是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 ,而且还属于地球上一类最原始的脊椎动…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以其最高研究论文规格“Article”形式发表了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等与英国剑桥大学康威莫里斯教授合作的、在早期动物演化研究上的又一重大突破性成果——《中国澄江化石库发现棘皮动物始祖化石》。这是他们近年来第3次在该杂志以“Article”形式发表的论文。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代表的脊椎动物是怎样演化来的?后口动物的起源是什么?生命大爆发和进化论矛盾吗?……这一系列早期生命演化的重大难题一直困扰着人类,成为科学界的难解之谜。近年来,有一位长期致力于早期生命科学研究的中国科学家,相继发现了"云南虫"、"华夏鳗"、"西大动物"、"昆明鱼"、"海口鱼"、"长江海鞘"等奇特动物活化石和灭绝动物类群"古虫动物门",提出了脊椎动物起源"五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代表的脊椎动物是怎样演化来的?后口动物的起源是什么?生命大爆发和进化论矛盾吗?……这一系列早期生命演化的重大难题一直困扰着人类,成为科学界的难解之谜。近年来,有一位长期致力于早期生命科学研究的中国科学家,相继发现了“云南虫”、“华夏鳗”、“西大动物”、“昆明鱼”、“海口鱼”、“长江海鞘”等奇特动物活化石和灭绝动物类群“古虫动物门”,提出了脊椎动物起源“五步走”的新假说,在该领域的研究中成果迭出、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8.
在 2 0 0 3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 ,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等人的研究成果“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 2 8个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也是该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唯一一个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陕西省自评奖以来所获得的第一个全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奖委员会对此项成果给予很高的评价 :澄江动物群是 2 0世纪古生物学的伟大发现 ,为生物早期及其在寒武纪早期的大爆发问题提供了新的回答 ,对一些现存生物门类的早期演化进行了系统研究 ,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重要发展 ,科学价值重大 ,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于2003年1月26日联合在北京宣布了由568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参与评选的“200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北京大学医学部科学家初步揭开了人类衰老之谜”成为该十大新闻中唯一的一条医学方面的新闻。该成果还在2003年1月25日公布的“2002年公众关注的中国十大科技事件”评比中名列榜首。该项研究成果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及国家“973”项目共同支持下,由北京大学医学部童坦君、张宗玉两位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在多年潜心研究基础上取  相似文献   

20.
人体可以利用自身的能量发电!当被称为“世界上最小的发电机”——纳米发电机问世、并得到进一步完善后,这个美好的愿望正在变为现实。2006年,北京大学工学院先进材料和纳米技术系王中林教授等成功地在纳米尺度范围内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研制出世界上最小的发电机——纳米发电机。该成果发表在2006年4月14日出版的Science杂志上,并入选中国两院院士评选的“2006年国际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