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创新能力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将重心模型引入到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差异演变的研究当中,计算了1996-2012年我国科技创新重心并分析了其演变特征,通过比较分析和定量研究总结了驱动我国科技创新重心演变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创新重心16年来快速向东南方向移动,逐渐偏离我国几何中心;我国科技创新重心与高技术产业重心、经济重心和研发投入重心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经济结构与增长方式、科技资源的空间集聚、科技创新环境是驱动我国科技创新重心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应用DEA方法评价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时,经常会出现效率悖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利用修正广义DEA方法,对2012-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分析。相对于原有DEA方法,修正广义DEA方法不仅能基于面板数据分析决策单元的效率,而且给出的结果还能有效克服效率悖论问题。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区高技术产业2012-2016年5年间的创新效率均值都未达到DEA有效,还具有较大的效率提升空间;中国中西部地区部分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增长较快,与东部地区差距逐渐缩小;"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与实施提升了18个省区高技术产业整体创新效率,总体上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3.
从科技投入、创新产出、产业规模和产业环境四个维度构建了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山东省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014—2016年我国29个省市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实证发现:山东省高技术产业以平均得分0.66在全国排名第四位,属于竞争力较强区域,但2014—2016年得分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且与广东、江苏两省存在明显差距。为提高山东省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竞争力,需要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加大产业投入力度同时注重提高创新产出效率、加快校企产学研融合。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分析广西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构建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基于2015—2019年面板数据对广西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广西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在西部五省中处于较低水平;广西高技术创新产出实力略低于创新投入实力,创新技术吸收实力仍相对较弱;广西高技术四大行业创新能力存在差异,即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产业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效果最好,医药制造业和电子通信及装备制造业创新投入高,创新产出评分偏低,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产业和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产业创新吸收能力很弱.基于以上结论,文章从加大创新资源投入、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高技术产业提高其竞争力及推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的关键,而创新投入及技术交易是影响创新能力的最重要因素,同时,产业集群是高技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一个地区的产业集聚度反映产业在该地的发展情况,是分析该产业创新能力绝对不能忽视的因素,而这些因素的影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考虑到滞后效应。基于产业集群的视角,运用1997—2009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不包括西藏)的面板数据,分析了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投入及技术交易对创新能力的即期及滞后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创新要素、创新开发、创新扩散、医疗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构建了国家健康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2017年统计数据为样本,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38个国家的健康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并从国际比较视角对健康创新能力的格局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①中国健康创新能力整体处于前列,但与部分发达国家仍然存在一定差距;②创新要素、创新扩散、医疗环境成为影响中国健康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③健康创新能力的持续改善有赖于国家经济总体水平和人均公共卫生投入,国家健康创新能力排名较高的国家通常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国各省区之间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差异及其变动趋势,该文以中国各省区2002—2011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数据为基础,应用收敛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虽然全国总体及三大地区创新效率存在着条件收敛,但东部和西部地区并不存在显著的绝对收敛趋势;全国总体及中部的条件收敛因素为科技劳动力资本,东部地区为高技术资本累积,而西部地区则为科技劳动力资本和高技术资本累积,政府资助不是任何地区促进技术效率显著收敛的条件因素。研究结果有利于中国各省区有针对性地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政策体系以缩小地区之间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推动"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科技创新的发展.收集2011-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主要18个省份的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数据,构造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对18个省份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运用自组织神经网络聚类分析方法给出了沿线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总体趋势,并为提升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转向高质量增长阶段的背景下,研究市域单元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程度对转变城市经济增长方式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03—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方法从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质量角度对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特征进行识别和刻画,并借助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分析我国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及其空间效应.研究表明:研究期间内,中国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较低但呈持续上升特征,城际差异呈持续缩小特征,空间格局呈“东高西低”和“南高北低”的地带性特征.Moran’s I指数表明中国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呈现出空间集聚分布,且集聚程度随时间不断增强;时间路径分析表明城镇化协调发展局部空间结构和空间依赖方向上稳定性较强,其空间格局演变呈动态整合的特征;时空跃迁分析表明城镇化协调发展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和空间锁定特征.经济发展、人口规模、人力资本、科技创新、产业结构、政府能力对本地城市城镇化协调发展均具有正向直接效应;人力资本、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对邻域城镇化协调发展具有负向溢出效应,人口规模对邻域城镇化协调发展具有正向溢出...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17类高技术产业行业2005—2011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高技术产业各行业间的研发创新效率差异性作了相关分析,并就行业间差异性的深层原因进行了揭示.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活动整体表现出规模报酬递减特征;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虽缓慢增长但水平依然较低,且行业间差距明显;高效行业增速较慢,而低效行业增速较快,研发创新效率存在显著收敛性;市场集中度和政府行为对研发创新效率有明显负面影响,而行业外向化程度和产业利润则存在显著正向作用;行业间受行业外向化等因素影响差异性较大,电子通讯类行业最为明显.基于实证分析,提出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运用ARCGIS技术对珠海市近23a来旅游用地变化及其驱动因子进行时空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规模呈持续增长的变化趋势;②地类结构中林地和建设用地比重变化显著;③新增旅游用地绝大部分来源于林地,来源于耕地的比重较小;④总体空间形态演变呈现出"十"字形特征.分析了珠海市旅游用地时空演变的内力和外力驱动因子,认为:①珠海市旅游用地时间变化的主要内部驱动因子是人口和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交通设施改善;②其空间变化与旅游资源等级、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交通线路变化、城镇中心距离等内部驱动因子的关系密切;③国家、省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等外部因子为珠海市旅游用地增长提供了契机,但当地政府积极发展旅游业的政策与规划导向是最主要的外部驱动.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是新发展格局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分析了创新驱动对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理论机理,使用熵权法构建出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2个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据中国18个发达城市2011—2020年的统计数据,对2个指标体系分别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创新驱动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发达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和高质量发展水平仍不平衡,不同城市之间的差距较大;在中国发达城市之中创新驱动对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针对中国发达城市中创新驱动对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研究,为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我国24省区100所高校2015-2019年的个体专利数据构建高校专利质量评价体系,并分析其与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高校专利质量水平与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度低于传统研究中高校投入产出效率与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度,反映了我国高校专利在投入产出效率较高表象下质量低下及供需错配的问题;我国省域高校专利质量水平与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等级整体较低且存在空间异质性,省区间二者发展状态不均衡;我国21省区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发展滞后于高校专利质量水平发展,企业创新能力的不足也为专利产业化带来了阻碍。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00—2015年数据,运用人类发展指数、泰尔指数等方法,计算全国及各省区的人类发展水平,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与空间驱动因素。研究表明:2000—2015年中国整体人类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教育和医疗卫生水平均不断上升,但三者在增速上呈现出明显的非同步性;中国人类发展水平及其增速呈现显著的地域分异特征,东部沿海地区人类发展水平整体高于中西部地区,但后者提升速度明显快于前者;中国人类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性不断缩小,区域内部差距逐步成为中国人类发展水平产生差异性的主导因素,对区域内差异贡献度排名依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依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提出了创新教育体系、协调区域资源配置和发展绿色经济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是提升产业质量,实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体现。本文以河南为例,从空间、行业和主体三个角度,利用统计数据,数量分析,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分布和配置情况,对进一步科学配置研发经费,提升科技创新效率有重要价值。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在空间和行业间的差距明显,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中技术进步反映原始创新效率,利用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中技术效率进步反映二次创新效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效率水平已经得到较大提高,但这种提高主要受益于二次创新效率的提高,高技术产业原始创新效率水平却是在下降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效率的提高,原始创新与二次创新能力没有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选取201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法研究了科技创新人力资源集聚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力资源集聚度、技术市场成交额、"211"工程高校占比和高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与科技创新能力正相关;创新人力资源集聚度在技术市场成交额、"211"工程高校占比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而在高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和科技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对于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持久竞争力增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ArcGIS、GeoDa软件,探究了2002~2016年中国30个省市的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2~2016年各省市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趋势,总体呈"东中西"依次递减的空间演变格局;制约耦合协调发展的主导因素总体存在空间一致性,均属于科技创新滞后型;中国区域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协调度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显著,区域发展不均衡,在空间上两极集聚的现象明显,"高—高(HH)"集聚区的省市均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低—低(LL)"集聚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且已发展为较稳定的空间格局.最后从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全面提升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宿州市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一、创新驱动,成效斐然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2014年,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比上年新增12家,增幅46.2%,全市高新技术企业  相似文献   

20.
城市创新空间作为聚集创新活动的场所,是以创新、研发、学习、交流等知识经济主导的产业活动为核心内容的城市空间系统.它不仅仅是简单的高技术产业相关硬件设施的功能聚合,还包含了空间结构与形态、产业结构、创新机制与创新文化精神等多种属性.当前,随着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不断深化,以及科技创新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日益提升,城市创新空间布局和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尤其是,上海城市创新空间的功能定位与配置优化,将有利于促进城市创新资源的聚集和发展,推进城市空间结构的重塑优化与价值再创造,为创新驱动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