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土地区钻孔灌注桩竖向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黄土地区高层建筑广泛使用的旋挖成孔和泥浆护壁(正、反循环)两种施工工艺的钻灌注桩,进行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单桩工作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黄土地区的钻孔灌柱桩有较高的承载潜力良好工作性状,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可借助桩身轴力传递和桩端阻力的量测,缩短桩长、节约投资。  相似文献   

2.
杨旭东 《甘肃科技》2016,(19):97-100
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设计中主要的设计参数有桩型及持力层、桩径、桩间距、褥垫层厚度及材料、布桩参数、桩身混凝土强度,素混凝土桩常用的施工工艺有长螺旋钻孔灌注成桩、长螺旋钻中心压灌成桩、振动沉管灌注成桩、泥浆护壁法成孔灌注成桩。本文针对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设计参数及施工工艺进行分析及说明。供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结合丘陵地带深厚填土地区高速公路钻孔灌注桩实例,根据现场超声波透射法检测数据,采用临界判据法和PSD判据法判定深厚填土区钻孔灌注桩身缺陷类型,并分析了出现缺陷问题的原因。根据深厚填土区地质特性,提出如何综合运用冲击与旋挖2种方式协调成孔,并调整泥浆护壁方案保证桩孔质量,以避免钻孔灌注桩各类桩身质量问题的出现。对采用新施工方案完成的钻孔灌注桩进行超声波透射法检测结果显示,桩身质量改善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4.
泥岩地基钻孔灌注桩承载力试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某高速公路桥梁工程3根钻孔灌注桩的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以及桩身轴力传递和桩侧阻力的测试,对其静载试验Q-S曲线的特性、桩身轴力传递机理、桩侧阻力和桩端承力发挥性状的分析,探讨了钻孔方法、泥浆循环等施工因素对钻孔灌注桩的工程性状的影响,揭示了泥岩地基中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特性和破坏机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旋挖钻机在国际上的发展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在中国也是在最近几年才被逐渐认识和应用,成为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种新型桩孔施工方法,旋挖钻孔灌注桩技术被誉为“绿色施工工艺”,其特点是工作效率高、施工质量好、尘土泥浆污染少。旋挖钻机是一种多功能、高效率的灌注桩桩孔的成孔设备,可以实现桅杆垂直度的自动调节和钻孔深度的计量;旋挖钻孔施工是利用钻杆和钻斗的旋转,以钻斗自重并加液压作为钻进压力,使土屑装满钻斗后提升钻斗出土。通过钻斗的旋转、挖土、提升、卸土和泥浆置换护壁,反复循环而成孔。吊放钢筋笼、灌注砼、后压浆等同其他水下钻孔灌注桩工艺。此方法自动化程度和钻进效率高,钻头可快速穿过各种复杂地层,在桩基施工特别是城市桩基施工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后压浆灌注桩是在普通灌注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桩.它是在钻孔、挖孔或冲孔等各种形式的灌注桩成桩之后,通过埋设在桩身中的注浆管,将能够固化的浆液(如纯水泥浆、水泥砂浆、掺加外加剂的水泥浆、化学浆液等)均匀地注入桩身侧面或桩端底层,改变了桩端、桩侧附近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使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桩的沉降得以减小,桩的承载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钻孔灌注桩是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钻孔灌注桩现在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基础工程当中。本文主要介绍了钻孔灌注桩中泥浆护壁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8.
泥岩地基中钻孔灌注桩承载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晓炜 《河南科学》2005,23(3):411-414
依据某工程3根钻孔灌注桩的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通过对其静载试验Q~s曲线的特性、桩身轴力传递机理、桩侧阻力发挥性状和桩端阻力发挥性状的分析,探讨了钻成孔方法、泥浆循环等施工因素对钻孔灌注桩工程性状的影响,揭示了泥岩地基中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特性和破坏机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前,盐城地区正广泛采用打入式预制桩和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从这两种桩的成桩工艺,结合地基条件,对盐城地区饱和软粘土层中这两种桩成桩后休止时间对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载荷试验的间歇时间的确定问题作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谭淼 《科技咨询导报》2010,(33):114-114
钻孔桩是指在具有泥浆护壁的条件下,使用机械钻进完成桩孔,再利用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的一种常见施工方法.这种方法施工难度不大,操作也较易掌握,在桥梁海域施工中应用十分广泛,本文对在桥梁海域施工中钻孔桩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桩作为一种深基础,在具备桩基础优点的同时还具备其他特有的优点。通过工程实例,考虑到黄土地区地质条件的特殊性。采用MIDAS/GTS软件开展对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桩承载特性的研究,通过数值分析得到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桩相对于其他桩型在位移、应力方面变化特征,进而分析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桩相对于其他桩型所具备的优势。结果表明:GTS很好地模拟了试桩的静载分级加载过程,只是计算值比试验值略微大一点。随着桩顶施加荷载的加大,这种误差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小了;在相同桩径和地质条件下,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桩承载力要比圆形状高很多。  相似文献   

12.
硅藻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其工程力学特性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工程上常用的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针对m值的研究更少。在硅藻土地层桥梁灌注桩水平承载力设计中,m值的大小非常重要,却缺乏有效的取值依据。本文依托新建杭绍台高铁工程,在硅藻土试验区开展了3根灌注桩的水平静载荷试验,得到了桩侧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根据硅藻土强度试验指标和相关规范方法进行计算,得到了白色、兰色和黑色三类硅藻土的m值,经验证与测试桩水平静载试验结果一致。研究成果可为硅藻土地层桥梁桩基或类似工程的设计参数取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杆塔基础承担的载荷不断增大,黄土地区常用的挖孔灌注桩呈现直径大、埋深大的工程特征,大大削弱了其经济性和环保性。联想到筒桩基础良好的工程性能,结合输电线路自身的行业特点和黄土的土质特性,提出了应用于黄土地区的中空基础。而对于中空基础的理论计算,没有现成的计算公式可以应用。基于单桩基础的内力和承载力理论计算方法,分析了中空基础相应的理论计算方法。利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原位试验,阐述了该理论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为中空基础的工程应用和设计提供参考;同时,现场原位试验表明中空基础承载力远远大于相应线路的设计值,可在工程中进行试点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软土地区长螺旋钻孔压灌桩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软土地区70根长螺旋钻孔压灌粉煤灰混凝土桩的单桩静载荷试验结果,由此得到软土地区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桩桩侧阻和桩端阻的取值方法。介绍了8组不同大小压板下粉煤灰混凝土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和2组粉煤灰混凝土桩单桩静载荷试验结果,根据带垫层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提出了软土地区粉煤灰混凝土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入渗增湿条件下,湿陷性黄土地区中桩基的承载性状会因桩周土基质吸力减小和湿陷变形而显著劣化,进而诱发一系列的工程问题。为了研究浸水前后湿陷性黄土中桩基承载性状的变化规律,进行模型桩的入渗试验,同时对桩周土体的变化(包括沉降、体积含水率、基质吸力)以及桩基承载性状的变化(包括桩顶沉降、桩侧摩阻力和桩端承载力)进行监测。将入渗过程中桩周黄土基质吸力变化与桩基承载性状的变化相关联,从非饱和土力学的角度阐明入渗前后桩基承载性状的变化规律和变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入渗过程中的桩顶沉降和桩端承载力不断增加,桩身轴力大致呈“ D ”型分布,最大轴力出现在入渗过程中。入渗过程中桩周黄土的基质吸力减小,产生湿陷变形,使桩侧摩阻力大小和方向发生改变,进而导致桩基承载性状的变化。基于非饱和土力学原理对传统的剪切位移法进行简化和修正,提出考虑桩周黄土湿陷变形影响的单桩沉降预测模型,并结合试验结果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复杂环境荷载作用下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桩基设计理论和工程性状评估。  相似文献   

16.
以太原某工程后压浆灌注桩的桩基设计为例,详细介绍了新规范对于后压浆灌注桩的设计修正及在液化场地中桩基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桩基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型钢管水泥桩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黄土地区对微型钢管水泥桩的研究相当匮乏。为了研究黄土地基中微型钢管水泥桩的承载特性、桩身轴力的传递特征、桩侧阻力和端阻力的发挥性状,对兰州地区3根微型钢管水泥桩进行现场单桩静载试验。在3根试验桩桩身埋设混凝土应变计,对试验桩进行内力测试。研究结果表明:(1)微型钢管水泥桩桩周土经水泥浆加固过后,单桩承载力提高较大,该类微型钢管水泥桩桩基设计时可适当提高侧阻取值。(2)微型钢管水泥桩桩端附近存在桩侧摩阻力的弱化效应。为了增大桩侧摩阻力的发挥,可以考虑桩端做扩大头,进而增加桩基承载力。(3)当桩顶荷载与桩顶加载极限值比值小于等于0.615时,桩顶沉降主要为桩身压缩变形引起,规范简化法综合系数取值0.2可近似计算桩顶沉降,且误差较小。当桩顶荷载与桩顶加载极限值比值大于0.615时,计算桩顶沉降时还应考虑桩端土体的沉降。  相似文献   

18.
大直径超长混凝土灌注桩受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郑州市某32层高218.5 m建筑物的3根大直径超长灌注桩进行静载荷试验,并对桩的荷载与沉降的关系及桩身应力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直径超长灌注桩为纯摩擦桩,桩侧摩阻力大小取决于桩土相对位移大小和桩周土的种类、密实程度等因素,桩顶沉降主要来自于桩身压缩和压屈变形,无刚体位移,采取无限制增加桩长的方法很难达到提高桩基承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