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同志们: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现在开幕。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了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济慈同志、国务委员宋健同志、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同志、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主任朱光亚同志、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启恒同志出席今天的大会。中国科学院前任副院长、科学院顾问叶笃正同志和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科学院特约顾问钱三强同志也出席今天的会议。各位老领导的光临,表达了老前辈对名词审定工作、对这次会议的深切关怀和殷切希望。我们今天还高兴地邀请到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和新闻出版界的同志,出席今天的会议。各位领导同志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出席会议,这是对这次会议的很大支持和鼓舞,我代表大会向他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今天出席会议的还有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的全体委员和我们邀请的一部分科技专家和代表,共120人左右。为了适应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发展,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在学科方面的组成比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作了一些充实和调整,增加了技术学科方面的工作,加强了科技名词审定及宣传推广方面的工作。全国委员会委员是由有关专业学会和单位推荐,由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联名聘任。全国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国家教委、国家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有关领导担任。我们相信第二届委员会一定能担负起科技名词规范、统一的重任。这次大会的主要议程是:(1)总结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工作;(2)讨论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工作计划要点;(3)修订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组织条例和审定工作条例。(4)各方面交流有关名词审定工作的经验,共同探讨审定工作中的问题。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以来,在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领导下,组建了一支上千人的自然科学名词审定队伍。他们都是活跃在各学科领域第一线的专家、学者和教授。在四年多的审定工作中,制定了我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的原则和方法,有力地指导了科技名词的审定工作,并使之逐步成为我国科技名词规范、统一的准则。现在,已有九个学科完成第一批名词的审定,并已公布。《天文学名词》已在1987年公布。前天(6日),钱三强主任代表全国委员会,向首都新闻界正式公布了这八个学科的规范名词。目前,还有20多个学科中的大多数业已完成或即将完成第一批名词的审定工作。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为我国科技名词规范、统一打下了良好基础。四年多来,我们的名词审定工作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国务院在第一本《天文学名词》完成时作了明确批示,授权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对审定后的各学科名词予以公布。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讲话和来信,有力地推动了名词审定和统一工作的进程。今天,我们已公布的九个学科的第一批名词,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我们很多学科审定委员会都收到来信,赞扬名词审定工作为我国科技界做了一件大好事,是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香港科技界的同行也称赞这工作做得及时,做得好;对大陆与港、澳、台的交流将会起促进作用。这些成绩是各学科委员会的专家学者的辛勤劳动成果。他们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很大贡献。我仅代表全国委员会向为名词审定工作做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教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这次大会是个总结的大会,交流经验的大会。在短短二天安排的会议中,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认真讨论第二届全国委员会提出的工作计划要点,为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献计献策。希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做出更出色的成绩,为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各位委员,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大家辛苦了!在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前夕,同志们围绕着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在这里开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成立大会,以辛勤的劳动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在此请允许我再一次代表中国科学院祝贺这次成立大会开得这么好!星期一我因事到福州去了,所以未能来参加这个会的开幕式,心里总感到有点内疚。昨天刚好赶回北京,今天早晨,王寿仁同志、吴凤鸣同志给我介绍了大会的情况,我感到十分高兴,十分兴奋,十分鼓舞!我在报纸上看到,方毅同志已经给大会发来了贺信,同时,严老亲  相似文献   

3.
钱三强同志:九月十五日来信已悉。审定自然科学名词,统一科学技术术语,实现科技术语的规范化,以适应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需要,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因二十五日上午已安排会议,我不能前往参加开幕式,请予谅解,并向与会的同志表示问候,希审定自然科学名词的工作取得进展。此致敬礼李鹏一九八七年九月十七日  相似文献   

4.
同志们:我代表委员会向大会致闭幕词。这次大会,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的领导下,经过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顺利地完成了各项议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现在正式成立了,这只是一个开头,今后要在委员会的统筹规划下,逐步地把各个分委员会(或小组)建立起来,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有步骤地推动起来,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经过与会同志的热烈讨论,全体委员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条例》和《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条例》。会上还初步确定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规划;交流了自然科学名词审定与统一工作经验;总之,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我们的会议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各级领导的关怀。全国人大常委会严济慈副委员长参加了大会的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就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审定统一工作的历史、现状及其在四化建设特别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建设中的作用作了深刻阐述,他热情勉励大家努力做好学术名词审定统一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方毅同志因故未能莅临会议,特地发来贺信,热烈祝贺大会召开。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院长因公外出,也发来贺信表示祝贺。今天,卢嘉锡同志刚刚回到北京,就特地赶来参加大会的闭幕式。国家科委副主任曾宪林同志、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孙鸿烈同志、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余志华同志等负责同志出席了大会开幕式。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社、中国日报、科学报等新闻单位分别用中文和外文及时地报道了大会的消息,宣传了自然科学名词审定统一工作的重要意义,这对我们的工作是十分有力的支持。我们委员会的委员和参加大会的代表,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技术科学、农学、医学、林学、语言学等各个学科的科学工作者,他们中间有鬓发斑白、年逾古稀的老专家,他们从建国初期甚至解放之前就开始积极从事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审定工作,至今仍然对这项工作予以热情支持;一些老先生身体不好,仍扶病坚持参加会议。他们中间也有年富力强,在科研、教学、生产第一线肩负重任的中青年科学工作者,他们是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向前发展的希望。我们的大会群英荟萃,有着广泛的代表性,大家济济一堂,共商自然科学名词术语的审定统一工作的前景规划,就许多重大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这次大会是我国科学技术界的一次有深远意义的会议,对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将产生深远影响,对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兴旺发达也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全体与会同志对委员会的《组织条例(草案)》、《审定工作条例(草案)》和委员会的工作规划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积极的建议,这些意见很中肯,其中很多已被吸收进两个条例草案的修改稿和委员会的工作规划之中,例如,很多同志指出委员会的外文名称不够准确简练,现已作了修改;同志们提到要及时注意台湾省、港、澳地区和海外华人社会中自然科学名词的使用情况并在委员会中增补台湾省、港、澳地区的委员。经过请示上级领导,决定在委员会中增补港、澳地区的委员,并保留一定的委员名额给台湾省的科学工作者,同时加强与上述地区的学术交流。关于分委员会的组织和工作,同志们提出,应首先组织各大基础学科的分委员会或小组,因为基础学科的名词术语在其它学科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抓好基础学科基础名词术语的审定统一工作,这一点已经在委员会的工作规划中体现出来。此外,有些意见很有价值,但在这次会议上还难以定下来,需要向上级请示报告或会同有关方面进一步研究决定。例如,建立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科学名词审定机构的问题;在新闻、宣传、出版部门增选委员的问题;委员会的工作同其它有关部门工作的协调配合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妥善解决。还有些意见需要在这里作必要的说明。如大家共同关心的分委员会的经费问题,委员会的经费是有来源的,根据国务院批复的请示报告,目前,由委员会根据工作规划编制经费预算,暂时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在可能的条件下予以解决。将来,应由国家计委予以直接拨款。目前经费有限,只能由委员会统一掌握,集中使用,重点支持一些大的基础学科的分委员会进行先行的基础名词的审定统一工作,以便在其它学科中广泛使用;同时,还要扶持一些新兴学科或名词审定工作比较簿弱的学科。总之,我们要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有基础、有条件又迫切需要开展工作的分委员会,应做出年度工作计划和经费预算,经全国委员会审核、平衡后,给予可能的支持。同志们反映两个条例草案比较笼统,只有一些原则,不够详细,由于我们的工作刚刚开展,准备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后,总结出可行的细则来加以补充。关于年龄在65岁以上的委员的任期问题,已经在《组织条例》修改稿中按同志们的意见作了更改。委员会原则通过的两个条例,将根据同志们的意见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加工,完成后报请有关领导审批。大家知道,自然科学名词术语的审定统一工作是国家科学事业的基本建设。“文革”之前,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这为我国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审定统一工作继续向前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十年动乱期间,这项工作遭到破坏,被迫中断。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新技术、新方法不断产生,新材料、新能源不断出现,新的科学概念层出不穷,因此,表现新概念的新的科学技术名词术语也层出不穷。但在我国,自然科学名词术语的混乱状况已经很严重地影响了与之有关的各项工作,这一点,同志举出了很多例子,我就不多谈了。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科学时代,凡是从事科学工作的同志都紧迫地感到自然科学名词术语的审定统一工作必须立即着手进行,党和政府也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所以把这项工作重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们进行这一工作,目的是为了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适应新技术革命、特别是当代信息技术革命的需要,使自然科学名词术语早日实现统一,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和系统化,以便将来建立我国自己的术语数据库,为整个社会服务。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有统一领导,要有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需要有自然科学各学会的大力支持和全国广大科学工作者的积极参加。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将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广泛征询有关专家和科技人员的意见,集思广益,做到既有统一的规划和部署,又充分发挥有关学会和分委员会的主观能动性,按照《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条例》,积极稳妥、分期分批,先行审定本学科的基本名词。审定时,既要考虑其科学性,又要考虑中文构词的特点和广大群众的使用习惯。审定后的名词术语应当既便于学术交流,又要为广大群众所乐于采用。对约定俗成的名词术语,一般不应轻易更改。要注意抓好反映当代科学概念的、新的名词术语的审定统一工作。各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统筹规划、统一安排下,负责本学科的名词术语的审定与统一工作。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等基础学科,名词术语的审定工作较有基础,已分别建立了本学科的名词审定分委员会或小组,在全国委员会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已取得了有关学会的大力支持,可以陆续开展名词术语的审定工作。组建名词审定分委员会或学科的名词审定小组时,应遵循组织条例的规定,根据统一规划有步骤地进行。分委员会成员的年龄配比要注意老、中、青结合,以中年为主。这次会议上,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名词审定统一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进行了宣传。但是,对这项工作,社会上还缺乏认识。我们希望与会的全体同志都来做宣传工作,并通过不同途径把这项工作推动起来。建立了机构、制定了一些章程,这是很必要的,但还很不够,只有动员了整个科技界、动员了全社会,使大家都普遍关心重视,才能把这项工作真正开展起来。会议结束后,已建成名词审定分委员会的,要根据学科特点,制定本学科的名词术语审定规划,按照工作条例,逐步开展工作。委员之间可先行通信联系,经过广泛征询意见,拟订草案,通过反复讨论,充分协商,逐步实现集中统一。审定时先易后难,先审定共同的、意见较为一致的基本名词;对交叉使用的名词术语,要依据副从主科的原则,提出初步意见,报请上级协调审定。未组建名词审定分委员会的,所属学科的同志应尽快抓紧筹组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做到组织落实,进而制定工作规划,开展工作。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是负责全国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审定与统一的机构。在委员会中有一批著名的、具有丰富经验的科学家,在各学科名词审定分委员会中有相当数量热心于名词审定统一工作的科学工作者。在广泛征询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委员会审定的名词,就会既有代表性,又有权威性。当然,权威不是自封的,它是在我们的工作中体现出来并逐步被承认的。因此,我们的工作任重道远。希望全体委员、各位代表,在党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精神的指引下,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努力开创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新局面,为我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全部力量。在此,让我代表全体与会同志对从事会务工作的同志和燕翔饭店的工作人员为我们提供了方便的工作、生活条件,使得我们的会议顺利进行并取得圆满成功表示深挚的感谢!最后,祝各位委员、各位代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三强同志并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欣悉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即将召开,谨表示热烈地祝贺。自然科学名词审定是我国科技工作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尽快实现科学技术名词术语的标准化、规范化,逐步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术语数据库是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各位委员,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大家辛苦了!在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前夕,同志们围绕着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在这里开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成立大会,以辛勤的劳动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在此请允许我再一次代表中国科学院祝贺这次成立大会开得这么好!星期一我因事到福州去了,所以未能来参加这个会的开幕式,心里总感到有点内疚。昨天刚好赶回北京,今天早晨,王寿仁同志、吴凤鸣同志给我介绍了大会的情况,我感到十分高兴,十分兴奋,十分鼓舞!我在报纸上看到,方毅同志已经给大会发来了贺信,同时,严老亲自参加开幕式并做了精采的发言。我看,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自然科学名词审定与统一工作的关怀和重视。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几个大新闻单位及时报道了大会成立的盛况,这对委员会今后工作的开展也将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和推动。这几天,与会的老年、中年、青年科学工作者热烈地讨论了委员会的方针、任务和组织体制以及今后的工作设想和规划。大家畅所欲言,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根据刚才四位同志的发言和王寿仁副主任的总结,我们看到许多有益的建议已经收进两个条例里,我看有些建议在会后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共同研究后,再由委员会做出决定。刚才已经提到的有关港、澳地区和台湾省补选委员的问题,这件事情非常重要。今天早晨,几位同志和我谈到这个问题,我就认为港、澳地区增补几位委员是完全必要的。对于台湾省,我们也要留下一些委员名额,以便他们在可能的时候参加。尤其是现在同样一种语言,科学术语大陆上通用的已经不止一套了;假使再和台湾、港、澳的通行术语不一致,就很不利于我们的学术交流和统一祖国的大业。所以我想先增补港、澳地区的委员,同时从港、澳地区也可了解到台湾省科学术语发展的情况,这样一来,将有利于我国的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和统一工作。不仅对大陆上的绝大部份的科学工作者有利,同时也有利于港、澳地区和台湾省的科学工作者,从而将无疑地对祖国统一大业起到促进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了适应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需要,为了迎接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自然科学名词的审定与统一工作实际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我们都知道,小平同志曾经为北京景山学校题了三句话:“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无疑地,从这里可以看出自然科学名词审定与统一工作的必要性。尤其是我们现在面临科技体制改革的形势,不能不站在改革的前列。中央的决定里有两句重要的话,一是“横向联系”,一是“纵深配置”。耀邦同志对此提出了非常生动的说法,那就是:“组织千军万马上山摘桃子”。千军万马里面,你讲你的广东话,我讲我的普通话,他讲他的台湾话,有的还讲外文,这样要把千军万马组织起来就很困难。从这里就可看到自然科学名词审定统一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体制改革中,在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里强调,经济体制改革不能违背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规律,科技体制改革也有同样的问题。自然科学名词的审定也不能不从这个角度来考虑,所以刚才有些同志提到我们术语发展的方向应该很好地加以研究,我觉得这个看法是非常正确的。我们现在面临技术革命,面向国内将要兴起的技术市场,我们的方针是:经济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依靠和面向的关系,市场买方和卖方的关系,我是搞化学的,从化学上来看问题,实质上就是给予体和接受体的关系。要真正加速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假如给予体和接受体没有强烈的相互作用,肯定是商品化不起来的。我们要提高给予体作用的强度,当然,接受体也要加强其作用强度,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彼此没有共同的科学术语,还是不能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的。尤其我们现在面临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我想正如第五次学部委员大会上方毅同志讲的,我们要“走前一点,看远一点,搞深一点”,在这样的科技发展形势下,我们在术语这方面的工作就不能不提到我们现在的议事日程上来。科学知识的传播,新学科的建立和开拓,新概念、新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科技文献的编纂检索,国内外的学术交流,科技情报的传递等等迫切要求使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而连科学名词术语都不能统一,又怎么能实现这一点呢?国务院领导同志对委员会的成立寄托了深切的希望,正象方毅同志在贺信中所指出的:“自然科学名词的审定是我国科技工作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这就不仅要对给予体以充分的重视,对接受体也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对于促使给予体能更好地推动接受体和给予体起强烈的相互作用,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方毅同志在信中又说:“尽快实现科学技术名词术语的标准化、规范化,逐步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术语数据库,是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迫切需要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愿望。”我想,方毅同志这段话是值得我们很好地深入体会的。我国自然科学技术名词术语工作有着光辉的传统。老一辈科学家如严老、已故的王竹溪教授和许多在座的老一辈科学家在这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由于十年动乱,中断了这项工作,造成了科学术语十分混乱的状况,有的标新立异,各用各的命名;有的以讹传讹;有的同一概念却有不同命名;有的不同概念倒采用同样的术语等等,因为时间有限,我就不多谈了。这次,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自然科学名词的审定与统一工作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必将在实现四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对于我国的科学技术工作实现三个面向也必然会起着重要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的。我们这个委员会是经过国务院批准,负责审定和统一全国自然科学名词的权威性机构,应该肯定这一点。受国务院的委托,我们中国科学院作为牵头单位。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工作,我们一定要和国家科委共同负起应负的责任。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文件的要求,我们将与国家科委、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国家标准局等有关单位共同努力,加强委员会的领导,使之能逐步实现委员会的各项任务,在四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在,我们的方向是看得很清楚了,我们大家都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们的态度应该坚决,思想应该敏锐,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来考虑名词审定工作的具体步骤,应该很好地在术语学理论基础上建立新的术语审定原则。我想,这就要求我们步骤要稳妥,先易后难等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最后,让我预祝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在自然科学名词的审定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同时也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一路平安!  相似文献   

7.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首先我代表第三组全体同志祝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圆满成功!我们组全体代表热烈拥护业经第一次全体委员会原则上讨论通过的《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条例》和《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条例》,同时对“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工作规划”和“委员会1985年工作安排”表示满意。大家一致认为自然科学学术名词的审定工作是一项很重要、很迫切的基础性工作,它将对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新学科的开拓、新概念的引进、科技文献编撰与检索、出版及科技信息的传递,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坚信,这次大会对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并使之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将会是一大促进,对我国四化建设将显示出不可忽视的越来越大的影响。我们组的各位代表尽管来自不同学科,且所在的学会的名词审定工作处于不同的进展阶段,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情,那就是愿意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学习各方面名词审定的先进经验,结合各自学科的具体情况,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尽快的把名词审定工作搞上去。这次会上我们聆听了在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审定中有丰富经验的老前辈的谆谆教导,同时也听取了有关学科的经验介绍,这对于参加这次成立大会的每个代表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好机会,为此,我们非常感谢委员会的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会办公室、会务组各位同志周密的组织安排,也衷心感谢燕翔饭店的同志们对我们会议期间的多方的生活照顾和关心。在讨论过程中,我们还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解决,如有可能请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领导和办公室同志对我们的建议予以足够的重视。1.近期内抓紧条件较好的有关分委员会的工作,力争在年内公布第一批大家公认的无争议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以显示我们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后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成果,这将会给名词审定的进一步工作带来很大影响。2.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可否按正常财务手续拨给已经成立的分委员会适量的活动经费,其中最好能包括各分委员会兼职的从事名词审定工作人员一定数量的经济补贴。3.为了使我们的名词审定工作开展的更顺利,我们建议于近期内以全国科协和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名义把名词审定工作的国家任务下达给有关参加名词审定工作的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以上当否,请斟酌考虑。大会马上就要闭幕了,我们一定把这次会议的精神带回各自的学会和分委员会中去,并进行学习和传达。在名词审定过程中始终贯彻这次大会确认的有关条例和规划安排。为名词审定工作做出新的成绩。祝同志们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相似文献   

8.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今天在这里成立,我谨代表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致以最热烈的祝贺。自然科学名词是描述和传播自然科学概念和规律的基本要素,统一审定自然科学名词,是科学研究、普及、教学、应用和推广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我们相信,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委员会必将为统一我国自然科学名词、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我国天文学家一直高度重视名词的创造和统一工作。马王堆帛书《五星占》和《准南子》等古典著作表明,远在汉代以前,就形成了我国的天文学名词系统。《史记·天  相似文献   

9.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首先我代表第三组全体同志祝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圆满成功! 我们组全体代表热烈拥护业经第一次全体委员会原则上讨论通过的《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条例》和《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条例》,同时对“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工作规划”和“委员会1985年工作安排”表示满意。大家一致认为自然科学学术名词的审定工作是一项很重要、很迫切的基础性工作,它将对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新学科的开拓、新概念的引进、科技文献编撰与检索、出版及科技信息的传  相似文献   

10.
同志们: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今天成立了,我代表中国科学院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预祝各位委员在我国自然科学名词的审定与统一工作中取得新的成绩。自然科学名词审定与统一工作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特别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事业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这项工作对于科学知识的传播,新学科的开拓,新概念的  相似文献   

11.
各位学长,各位同志们: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会议今天开幕,三强同志告诉我,参加这次会议的大多数是老一辈科学家和经验丰富的中年学者,这是科技工作者的一次盛会。我因国务院另有会议,只好写这封信向各位请假,并向与会的同志最后完成天文学名词规范的审定工作表示热烈祝贺。几年前,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是统一科技名词术语的权威性机构。两年多来工作取得很大的进展。现已有29个学科的分委员会正在进行审定工作,其中天文学名词已审定完成,并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公布,这是我们科学技术界的一桩大事,是值得庆贺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的审定与统一,对四化建设,特别是对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当代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海洋工程、宇航工程、核科学技术、能源技术、超导材料等前沿学科和高技术,在其发展与竞争时代里,对于具有独特语言文字体系的中国来说,术语的统一和规范化就更有着特殊的重要性。拿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来说,科技术语的统一和规范化就是一个重要问题,否则计算机技术在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中就困难重重。据我所知,我国的科技术语还相当混乱,常常因使用表示同一概念的不同术语而引起争论,譬如物理学与数学交叉使用的矢量与向量,化学中的络合物与配位化合物,地理学中的副热带与亚热带等不胜枚举,甚至在生产、对外贸易、经济活动中由于术语内涵不一,理解不同而造成国家经济损失的事例也时有发生。同时,科技术语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也正是当代蓬勃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学科——术语学的重要内容;规范化与标准化科技术语的现代化数据库,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显示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正因为如此,国务院一直十分重视这项工作,曾三次转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关于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的报告,特别是今年八月十二日国务院对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关于公布天文学名词的请示》做了批复,明确指出对委员会审定过的自然科学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并授权委员会对审定过的各学科名词术语分期分批予以公布。自然科学名词术语的审定与统一和规范化,是一项学术性很强,而又争议较多的工作,希望在各学科名词术语的审定与统一过程中,充分发扬学术民主,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广泛征求各方面专家的意见,集思广益,使这项工作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严谨的科学性。在人类自然科学发展史上有过光辉贡献的天文学,今天仍然不断以其新的发现,大胆的引人入胜的科学假设,严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傲立于现代科学的前沿,鼓舞着千百万科学家的创新精神。规范化的天文学名词能首先出台是与该学科的历史地位极为相称的。我相信,在过去成绩的基础上,经过大家的继续努力,我国其它领域科技名词术语的统一和规范化一定能够早日实现。祝大会圆满成功!宋健1987.9.22  相似文献   

12.
同志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的直接领导下,经过长时间的筹备和各有关方面同志们的辛勤努力,“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了。这是我国科学技术界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成立及其工作的开展,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特别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事业,产生有益的和深远的影响。在我国,早在明代,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兴起,这方面的工作就开始进行了。五四运动之后直至解放的几十年间,很多老一辈科学工作者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自动组织起来,在自然科学名词审定与统一工作中做出了可喜的成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这项工作。1950年,在原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之下设立了“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延聘全国各有关方面的专家为委员,把从国外引进的近代自然科学名词术语译成规范的汉语,并统一审定已有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广使用,奠定了我国学术名词审定与统一工作的基础。这些工作,正如已故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同志所说的那样:“乃是一个独立自主国家在学术工作上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也是实现学术中国化的最起码的条件。”由此联想到一些第三世界国家至今不能用本民族的语言讲授现代自然科学课程,更加感到党和政府的远见卓识和从事这项开创性工作的老一辈科学工作者的功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项工作未能坚持始终,甚至在十年动乱期间完全中断,致使自然科学学术名词订名的混乱情况又有所发展。值得庆幸的是,党和政府始终如一地十分重视这项工作,粉碎“四人帮”之后不久,1978年,国务院就批准由中国科学院牵头,专门设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几年来,在各有关单位的协助下,经过反复酝酿,积极筹备,特别是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在财力物力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委员会在今天正式成立。自然科学学术名词的审定与统一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于我国来说,这项工作又有着特殊的重要性。首先,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近代科学技术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各学科使用的名词术语大多是由国外引入的;其次,我国的汉字有独特的构词方法,无法从外国的拼音文字直接转写,而需要加以意译。这样,由于译名工作缺乏统一的标准,学术名词的订名十分混乱,因而导致概念与订名不一致,同一概念有不同订名,同一订名蕴含不同概念等各种不良后果。特别是近十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原来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没有得到统一,新的名词术语又大量涌现,这方面的混乱情况日趋严重,给科学技术信息交流、科研、生产、教学工作等带来了有害的影响。因此自然科学名词术语的审定与统一工作,已经是当务之急了。大家知道,思想的交流依赖于语言和所使用的名词的概念,而自然科学名词术语是进行科学技术交流的工具。目前,国际上一门综合了信息科学和语言学、专门研究术语订名、概念、应用及其相互关系的新型学科——术语学的研究正在蓬勃开展,这门科学的研究水平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术语学的理论与研究成果,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起来的规模宏大的术语数据库已经遍及许多发达国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进行自然科学名词术语的审定与统一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适应我国科学技术事业飞速发展的需要,为了迎接新的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的挑战,促进自然科学名词术语早日实现统一,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并使之具有科学性与通俗性。这一工作对于科技知识的传播(包括科技教育和科学普及两方面的工作),新学科的开拓,新概念的引进,国际、国内的科技学术交流,科技图书文献的编纂、出版和检索,科技情报信息的传递以及计算机技术在科技信息交流工作中的应用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是负责全国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审定与统一的权威性机构。这是在国务院批准的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关于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请示报告》中已经明确了的。为了保证委员会的权威性,首先,在委员会委员中有一批全国知名的、具有丰富经验的科学家,其次,在各学科名词审定委员会中有一大批热心于名词审定工作的科学工作者负责本学科的名词术语审定工作。这样,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委员会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即有权威性,又有代表性,一定会受到各方面的欢迎。因此,凡经委员会审定批准公布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教学、科研、生产以及新闻出版情报部门,均应予遵照执行。当然,学术权威不是自封的,它是在我们的工作中逐步被承认的。这也对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委员会的工作范围涉及广义的自然科学领域,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技术科学、农业科学、医学等。因此,名词委员会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我相信,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方面的大力协助下,通过各位委员、各学会已经或即将成立的专业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与全国广大的科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工作任务一定能够完成。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有下列几项:一、讨论并通过《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条例》和《工作条例》;二、交流自然科学名词审定与统一工作的经验;三、讨论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学的原则与方法;四、制订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规划。我希望,全体同志集中精力,认真讨论,各抒己见,把会议开好。通过这次会议,能够使我国的自然科学名词审定与统一工作无论在广度与深度上都取得新的较大的进展,使之在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志们,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路线指引下,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最近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就科技体制改革做出了重要的决定,可以预期,这必将给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巨大的推动。我国的自然科学学术名词的审定与统一工作也将在这伟大的变革中向前发展。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3.
同志们: 我代表委员会向大会致闭幕词。这次大会,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的领导下,经过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顺利地完成了各项议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现在正式成立了,这只是一个开头,今后要在委员会的统筹规划下,逐步地把各个分委员会(或小组)建立起来,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有步骤地推动起来,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经过与会同志的热烈讨论,全体委员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条例》和《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条例》。会上还  相似文献   

14.
1990年1月6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中国记者协会新闻发布厅举行了第三次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由国家科委高技术司司长、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马俊如同志主持,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钱三强同志,代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公布了《大气科学名词》、《土壤学名词》、《地理学名词》、《地球物理学名词》、《物理学名词(基础物理学部分)》、《微生物学名词》、《林学名词》和《医学名词(第一分册)》等八个学科的自然科学名词,并宣布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将于1990年1月8日-9日在北京召开。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刘杲同志讲了话,他说:贯彻使用经过审定的规范的自然科学名词,新闻出版界的同志们肩负着重要责任。一是要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各种出版物,各种传播媒介,进行广泛的、持久的宣传。二是要带头使用规范的自然科学名词,各报纸、杂志、图书,特别是教科书和工具书,要非常自觉地使用经过国家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首都新闻出版界各单位,如: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中国科技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日报、北京周报、健康报、新闻出版报、北京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林业报、中国电子报、中国有色金属报、中国农机化报、中国环境报、消费时报、上海文汇报驻京办事处,科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高等教育出版社、农业出版社、林业出版社、冶金出版社、水电出版社、化工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地质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北京科技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及有关学术期刊编辑部等八十多个单位的记者、编辑,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有关分委员会主任或代表,与记者们见了面,并回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新闻发布会后,各新闻单位相继做了宣传报导:《中国新闻》1990年1月8日以“中国公布一批审定完成的自然科学名词”为题,重点报导了钱三强主任的讲话。报导说:“由于中国近代科技起步较晚,各学科使用的名词术语大多由国外引入,译名缺乏统一标准,学术名词订名十分混乱,出现概念与订名不一致,同一概念有不同订名,同一订名蕴含不同概念等现象,给科技信息交流、科研、教学工作带来有害影响。为此国务院于一九八五年批准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并指示经其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人民日报》1990年1月7日报导的标题是“我国逐步统一自然科学名词”。《光明日报》1990年1月8日报导的标题是“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八个学科的统一名词。”《科技日报》1990年1月7日报导的标题是“统一规范自然科学名词,大气科学等八个学科名词公布。”《新闻出版报》、《中国教育报》、《健康报》、《中国林业报》、《消费时报》等有关报刊都及时做了报道。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也都在当天新闻节目中播发了新闻发布会的消息。这些宣传报道发出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科技界的广泛反响。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本来没准备讲话,刚才听到钱三强同志、叶笃正同志讲话中几次提到我的名字,我只好讲讲。1978年我担任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是个光杆子。他们二位讲我做出了很多成绩,实际上我应该检讨。做为一个科学工作者,一个长期参加过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的科学工作者,我参加今天这个会,确实感到非常高兴。钱三强同志十多天前就写信给我,邀我参加这个会,他讲,我对于委员会的成立一定会感到非常高兴。是的,我的心情确实非常高兴。我的高兴是有道理的,我就来讲讲这个道理。距现在三、四十年前的事情,我想在座的各位,大家都知道一个大概,用不着我来重复。我现在要谈谈五十年前、六十年前,以至七十年前有关自然科学名词审定的一些情况。叶笃正同志提到,1919年我国就开始了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这个我多少知道一些。中国最早的科学组织是中国科学社,它是1914年由一些留美的学生任鸿隽、杨铨、胡明复、胡刚复、秉志、竺可桢、王琎等发起,并与在法国留学生中以何鲁为首的“学群”社联合而成立的。1919年,我在南京高等师范读书,那时中国科学社已搬回国内,先在上海大同大学,后来搬到南京成贤街文德里,一些成员把自己家里的藏书拿出来办了一个图书馆。整个社和馆只有一个工作人员。胡刚复先生,我的南高老师之一,同时在宁沪两地任教,家住在上海,每周他在南京三天,就住在科学社里。社内馆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落在他一人身上。中国科学社除按月出版《科学》杂志外,就开始从事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那时,准备名词审定稿件都是刻蜡版,印油印;我因常去科学社图书馆看书,也就自然而然地作为胡刚复先生的助手,参加了一点这类工作。使我一生难忘的,就是在electricity译做“电气”这一条下,胡刚复先生注上:“电不是气。电气,电气,误人不浅!”还有一个例子,我要多讲几句。在三十年代初,我写了一篇文章登在《东方杂志》上,题目叫做《论公分公分公分》。(注:见《东方杂志》第32卷第3号第79-82页)大家听起来,这个题目好不奇怪。那是我用来抨击当时国民党政府实业部度量衡局强制推行他们制定的度量衡法的。那时的度量衡单位名称,南京政府度量衡局规定:centimètre(厘米)叫公分,gramme(克)叫公分,面积单位déciare也叫公分。这是因为,那时我国接受了国际度量衡标准(公制),于是国民党政府公布了度量衡法,就把中国老的度量衡单位前面都加了一个“公”字,例如公斤、公里、公尺、公升、公顷。由于老的度量衡单位名称到某一地步之后,就不再立专名,而统以分、厘、毫、丝、忽、微表之,因而尺、寸之后有分,两、钱之后有分,亩之后也有分,所以在公制中就有公分、公分、公分的出现。当时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国立编译馆召开会议,自然免不了要谈到这个单位名称问题,大家都不以度量衡局所公布的为然,特别是中国物理学会同仁,一致主张依国际度量衡命名法于mètre(米)和gramme(克)前各加语首Déci(分),Centi(厘),Milli(毫),Décimilli(丝),Centimilli(忽),Micro(微),和Déca(什),Hècto(佰),kilo(仟),Miria(万),Hectokilog(亿),Mèga(兆)。其实常用的也只不过Kilomètre(仟米),Mètre(米)Centimètre(厘米),Millimètre(毫米)和Kilogramme(仟克),gramme(克),Milligramme(毫克),以及Mégewatt(兆瓦),Ki1owatt(仟瓦),Watt(瓦)等而已。国民党政府实业部度量衡局竟下令禁止编译馆会议所通过的度量衡单位名称方案。中国物理学会不得不派中央研究院杨肇燫与北平研究院严济慈两人去南京向行政院申诉,当时的院长汪精卫接见了我们。汪对我说:“你在东方杂志上发表的《论公分、公分、公分》那篇文章,我曾从头到尾读过。义正辞严,应把实业部关于度量衡法的命令撒销”。我所以谈起这件事情,是想说明这项工作并不简单。当然,现在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工作推动一定会比我们那时好得多。再举一个例子。大概1910年前后,南、北(即南京、北京)数学界所争的一个问题,就是mathematics是译成“数学”好还是译成“算学”好?北方主张叫“算学”,南方主张叫“数学”。我在前清末年读算术时用的书叫“笔算数学”。后来好长一个时期,小学、初中的arithmatic叫做算术。现在看来,各有各的好处,数学、算学大概也不致发生误会。我们现在讲“数理化”,不讲算理化,这是个习惯问题。一个概念有两种译名,而在不同的地方用,我想还是可以的,但如果在同一个地方用,就不行了。1978年以后,国家计量局(今天不知有没有在座的?)推行国际单位制,有一个大小数词头的问题,很有意思。我国古代小数有分、厘、毫、丝、忽、微,微是10-6,而大数就是十、百、千、万、亿、兆,兆是106。那时的亿是105,兆比亿大,1兆等于10亿。我上中学时,那时中国人口是400兆,用现在的话讲起来就是4亿。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官方把亿变成比兆大了,变成1亿等于100兆,也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亿了。这个问题我希望搞科学史研究的同志,搞自然科学名词审定的同志可以研究一下,究竟是从什么时候改起的。大小数词头的命名,国家计量局有一套,而我国已故物理学家、物理学会的王竹溪同志又有一套,王竹溪同志精通中国古代文字,我是很佩服他的,我佩服他懂我国古代文字比佩服他在物理学上的贡献还要甚之。此外,那时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刚刚成立,机构很大,任务也很重,它也有个名词定名的问题。我是副主编之一。他们也来同我讲,要我把名词审定工作抓起来,这样多的事情,使我这个光杆子不敢多管这项工作。要搞好名词工作,最终是要依靠广大群众,要大家都来使用。开始时是你们自己在搞,在翻译、定名,然后大家使用,你用、我用、大家用,用到一定程度,再来商量一下,审定一下。这就是中国古话所说的“约定俗成”。不要一开始就找一些人,弄一个班子,关起门来,什么名词都来研究,印一大本一大本的词典。现在许多部门都在一本一本地印词典,我不便点名,我的办公室里就有不少。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50年在原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之下设立了“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文革”中被去消了,至1978年,国家科委开会讨论恢复全国名词审定委员会时,我去参加了,武衡同志提出名词工作机构是否叫做自然科学名词统一委员会,我就提出不要用“统一”两个字,改成“审定”为好。其实审定和统一没有多大区别,不过还是用“审定”更好一些,“统一”好象只能有一个。这也是非常符合“约定俗成”的原则的。现在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哪一个人也不会全懂所有的学科。科协的学会就有100多个。搞名词审定工作,要依靠这些学会。这是我一贯的看法。要加强和学会的联系,学会与学会之间也要多联系。我们绝不要以为“我是国务院批准的,我在名词方面是权威”。国务院给了我们多大的权?当然国务院十分信任我们的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60名委员,而且见到这个名单我很高兴,大概百分之九十几,我都是知道的,都是我们这些老头子组成的。虽然这样,有了一个有权威性的委员会,但是工作绝不要自满,自以为“我这个工作是权威”,不要这样。实际上这个权威不是什么人可以封的,不是胡耀邦同志可以给我们封的,也不是邓小平同志可以给我们封的,他们也不会来封。这个权威要通过我们的工作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这一点不知我讲得对不对,不对的话,你们只管批评。但我讲得都是我的心里话。总之,今天我很高兴,谢谢大家,耽误了大家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我国科技名词术语,具有优良的光荣传统,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占据着光辉的地位。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上的四大发明,代表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篇章。在我国古代科学术语方面,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而严谨的命名原则和方法,起到了反映科学技术成就和新概念的作用,而成为传播生产技术,交流科学知识的有力工具。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术语,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有着大量的记录和描述。我国近代科技术语,一般说来,多从西方引进和翻译西方科技著述而来,大约从元代开始,经过明、清两代达到一定繁荣地步,特别是在介绍近代科学技术成就中创用了大量科技术语,像著名数学家李善兰、华衡芳、化学家徐寿,以及严复等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1912年就开始了名词审定工作。1919年正式成立了科学名词审定会,1928年成立了译名统一委员会,1932年成立国立编译馆,在教育部主持下,截止1949年全国解放,相继审定并制订了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矿物学以及生物科学等自然科学各学科名词草案50-60种。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深知自然科学术语在发展科学技术中的重要作用,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任命了郭沫若院长为主任委员,开展了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在座的许多老科学家几乎都参加过这项工作,取得颇大的成就。可惜十年动乱,被迫中断了,造成了自然科学术语的混乱状况,影响了生产、科研和教学以及学术交流。粉碎四人帮后的1978年,科学出版社名词室的几位同志写信给方毅同志,受到了重视。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联合起草了《关于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请示报告》,经方毅同志批准,当时国务院主持工作的几位副总理签发。请示报告中,委托中国科学院牵头,并任命了严济慈同志为主任委员,在严老领导下开始了筹建工作,后因严老担任人大副委员长重任,辞去了主任职务。1984年8月6日科学院院长会议任命了钱三强同志为主任委员,并确认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标准局推荐的叶笃正、吴凤鸣、胡兆森、王寿仁、吴衍庆、戴荷生同志为副主任委员,组成了委员会的领导机构,开始了全面的筹建工作。1984年8月25日召开了第一次主任、副主任会议,就委员会的方针、任务、组织机构、学术权威性、人员编制和经费问题做了系统地讨论,并决定由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就上述几个问题再联名请示国务院,1985年2月11日由方毅同志签署,经万里、李鹏、张劲夫等国务院领导同志批准了《关于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的请示报告》。在筹备过程中,在科学院的领导下,在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科学出版社及其名词室做了大量工作:1.积极组织分委员会的建立。现已成立的有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数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名词小组,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气象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古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生物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地质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在筹备的有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力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土壤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等。2.编辑和出版了委员会《简报》共18期,正在编辑学术性刊物《自然科学名词研究》,并积极开展术语学研究。3.委员会1984年召开了天文学名词审定会,审定了天文学名词共约2,000条;出版了《有机化学命名原则》和《无机化学命名原则》,审定了病毒名称2,000余条,翻译了隆多教授的《术语学概论》。4.广泛地进行了调查研究工作。召开了多次座谈会和专题讨论会,有力地推动了名词术语的审定和统一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5.委员会正在同国内术语单位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在国际上也积极地开展学术交流。通过TC 37委员会的活动,与友好国家建立广泛的业务联系,促进学术交流和术语学的发展。1982年委员会以国际标准化组织TC37中国委员会的名义,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标准化组织TC37委员会第一分委员会关于术语原则的讨论会,参与了国际术语标准704,860等文件的讨论和修改。1984年委员会派出两人代表团,参加了国际TC 37委员会全体大会(我们是积极成员国),参与讨论并通过国际术语原则和方法(704)的文件,参与拟订专门讨论术语概念的文件,其中包括概念的性质、特征、分类、体系和定义等国际标准。会议期间,与各国术语学家建立了学术交流和网络联系,了解了当代术语学研究概况,收到良好的效果。1984年10月邀请了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费尔伯教授在委员会组织下做了题为《术语的科学和术语学的协调》的专题讲演,受到我国科技工作者的热烈欢迎和称赞。6.委员会办公室,承担了全部的筹建工作,特别是这次大会的筹备和组织工作,包括两个条例的起草和讨论,推荐委员名单的联系工作等。 委员会今后工作的初步设想 一、健全组织,充实和强化办事机构1.委员会成立后,将逐步建立和加强各学科名词审定机构,条件成熟的学科分期分批地成立分委员会。2.强化委员会办公室,使其成为推动各学科名词术语审定工作的有力组织机构。3.积极筹备和创建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室。在组织各学科术语审定过程中,开展术语命名原则和方法的研究,逐步把自然科学名词的审定与统一工作建立在当代术语学的理论基础上。二、积极开展名词审定工作抓紧比较成熟的学科,诸如天文学、物理学、数学等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争取在今明两年内公布一批基础名词。此外,要加强调研工作。继续办好《简报》,使其成为委员会推动工作,交流信息的阵地。同时逐步加强对外联系,如积极承担国家标准局委托的国际标准化组织TC37委员会的技术归口单位的工作。承担中加文化协定第五项中有关两国建立术语数据库合作项目(负责主要自然科学部分)。进行参加198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TC37委员会第一分委员会议的筹备工作。同志们,我们的委员会刚刚成立,百业待兴,而我们的人力和经验都很不足,深切希望各位领导、各位同志,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和关心,使我国自然科学名词术语早日实现统一,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为我国的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祝大会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7.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90年3月13日在京召开了第二次常委会。会议由主任委员钱三强同志主持。首先听取了副主任委员黄昭厚同志关于“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纪要”的说明,以及2月10日召开的技术科学口全国委员扩大会,讨论如何开展技术科学部分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和今后四年名词审定规划的汇报。钱三强同志在会上的讲话,着重提到宋健和钱伟长等领导同志在第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对我们提出的殷切希望及对名词工作的要求;同时谈到目前促进海峡两岸统一,出现的良好趋势和港台学术名词统一的重要性。他强调指出继续出好海外版的政治意义,以及名词工作要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对一些急需的学科新词尽快试点,公布试行本或草案本。会议围绕上述内容进行了认真讨论,副主任林振申同志等和部分常委的代表对“纪要”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和对今后工作的建议。这次会议决定:1.通过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纪要”(全文另附)。2.今后四年(1990-1993年)的名词审定规划如下:1990年审定公布遗传学、生理学、海洋科学、测绘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古生物学等名词。1991年审定公布力学、化学、自动化、电子学、细胞学、植物学、地质学、农学、石油科学、解剖学、医学(二)。1992年审定公布数学、医学(三)、物理(二)、动物学、组织胚胎学、计算机、自然辩证法、计量学、航海学、化工、化学命名原则、水产科学。1993年审定公布下列名词的一部分:自然科学史、昆虫学、土木、建筑、煤炭、冶金、铁道、水利、航空航天、机械(一)、电力、畜牧兽医、医学(四)、药学、中医、针灸、天文(二)、大气(二)。四年计划出40本,年均10本。每年公布的名词在年度计划中作具体安排落实。3.根据人力、财力情况陆续组织出版海外版(繁体字本)。4.以计算机学科为试点,探讨新词的审定与公布方式。5.技术科学名词的审定要注意与有关国家标准的术语协调统一,除个别必须改动的词作慎重讨论修改外,一般不作更动。6.加强对已公布的名词的宣传贯彻工作,建议由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合发文贯彻。  相似文献   

18.
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是对自然科学名词术语进行审定,对之加以规范、统一,以期达到科学名词术语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统一化。这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又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三十多年来,在国在这方面已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近三年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为适应当今更紧迫的要求,又做了大量的工作。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要确定科学名词术语规范化的统一标准,并予以公布,以供遵循。为了在实践中得到推广,我认为还应指明其统一的对象、统一的范畴、以及统一的方法,也就是要指明对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多义词和俗词等的统一规范方法,以具体地指导科技、文化、教育、宣传和出版等各个方面在实践中正确地掌握和使用这些科学名词。自然科学名词的统一规范工作,可以借鉴《汉语主题词表》中的规范方法和措施。当然,《汉语主题词表》的功能与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的不尽相同,它是为了给科技文献的统一标引、贮存和检索,提供一个规范化的语言工具。它所规范的范畴也远比自然科学名词审定的范畴大得多。但是,它与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有密切的关系。它在有关自然科学名词的选词、用词方面,必须遵循和符合自然科学名词审定确立的标准用词,实质上,它也是一项对科学名词术语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和统一化的工作。《汉语主题词表》采用了“Y”(用)、“D”(代)、“C”(参)、“S”(属)、“Z”(族)、“F”(分)等方法,来对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多义词、俗词、族性词、以及上位词和下位词等词间相互关系,加以说明和规范,用以指导和规范选词、用词,从而确保了文献标引、贮存和检索的用词标准化、统一化。我想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及其公布的科学名词也可以采用这些方法,至少可以先采用“Y”(用)、“D”(代)、“C”(参)等方法,对一些名词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多义词和俗词给予规范,指明其适用的标准词,指出标准词的规范范畴,提供其近义词、反义词彼此间的参见关系。当然,可能的话,还可同时采用“S”(属)、“Z”(族)、“F”(分)等方法,来进一步明确科学名词的概念内涵范畴,指明名词间的派生、层次和族性关系,使使用者、特别是非科技专业的使用者,能进一步了解名词的内涵、词义层次关系,就能更有效地确保自然科学名词在实践中得到正确的运用。现以地理学名词为例,简略例举如下:石灰岩地形 Landforms of limestoneC喀斯特地形 Karst forms喀斯特地形 Karst formsC石灰岩地形 Landforms of limestoneD岩溶地形 Corrosion forms岩溶地形 Corrosion formsY喀斯特地形 Karst forms石灰岩地形 Landforms of limestone侵蚀作用 Erosion侵蚀作用 Erosive processesF风蚀作用 Wind erosion流水侵蚀作用 Fluvial erosion潜蚀 Underground erosion水下侵受蚀 Marine erosion冰川侵蚀 Glacial erosion流水侵蚀 Fluvial erosionS侵蚀作用 Erosive processes冰川侵蚀 Glacial erosionS侵蚀作用 Erosive processes水下侵蚀 Marine erosionS侵蚀作用 Erosive processes潜蚀 Underground erosionS侵蚀作用 Erosive processes风蚀作用 wind erosionS侵蚀作用 Erosive processes这样编述,词间关系明确,有利于正确用词,准确选词,统一名词术语。有鉴于此,我建议在自然科学名词审定过程中,适当吸收部分擅长主题词表编制工作的人才来参加工作,以利于审定、编辑工作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我们第一组全体同志,对于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都感到非常高兴,认为成立这个组织很必要,很迫切。今后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在整个自然科学体系内,统筹安排,更加有计划、有步骤地、互相协调地开展工作,把名词审定工作进行得更快,做得更好。我们这个组关于两个《条例》的意见,昨天已经作了汇报,不重复了,现在只扼要地汇报今天上午在小组会上结合名词委员会的工作规划讨论本学科名词审定工作的情况。很多同志感到,基础学科数、理、化、天、地、生的名词工作基础比较好,在名词委员会成立之前酝酿得也比较细致。技术学科这个口袋很大,学科很多,牵涉到的部门  相似文献   

20.
审定统一科学名词是国家科学事业的基本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家盼望很久的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了,这是我国科学界的一件大事,我内心十分高兴,热烈祝贺! 科学名词需要审定与统一,才便于交流经验和学生学习。如果名词各行其是,必然会形成错乱,不能互相了解。在旧中国许多科学家曾努力把外文科学名词,译成汉文,花了不少功夫,但由于未曾统一,各行其是,学生学习须死背硬记外文名词,增加了学习困难,我们老一辈人都深知彼时的苦楚。解放以后,党对科学名词的统一工作十分重视,五十年代初,中国科学院成立名词室,在郭沫若院长主持下,审定了一批基础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