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借助“洞穴比喻”,象征性地说明了两个世界的划分问题,论述了灵魂转向的必要性,并系统地阐述了理念论的丰富内涵。“洞穴比喻”是柏拉图对理念论的深化和总结,它代表了柏拉图的基本思想,是西方哲学的真正开端,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出于建设理想国度、教化公民的政治目的,柏拉图在《理想国》卷二至卷三中,对诗中的英雄形象提出了尽善尽美的要求。柏拉图心目中的完美英雄形象与新中国革命样板戏中的"高大全"式英雄形象有着许多相似处,后者在文艺史中的失败,虽然间接却十分充分地说明柏拉图对诗中英雄形象的尽善尽美要求行不通。柏拉图对"理想国"中的公民缺乏信心,担心公民会受不好的文艺、教育影响,因此他强调诗人的教化职责,要求诗中的英雄形象必须尽善尽美。  相似文献   

3.
《理想国》一书对民主政体及民主政体之下的人持以尖锐的批评,书中用较大篇幅分析了民主制的成因并论述了在其治下的城邦和人民堕落的必然性。本文即意在分析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力图呈现的民主政制的内在矛盾,以此来论证柏拉图意义上的民主国家理论和现实上的不可能性,并以上述分析为切入点,分析《理想国》一书在此处的基本格调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洞穴动物     
正"黑暗、潮湿、恒温,寂静的洞穴中并非死气沉沉,很多物种栖息其中,世代相传。它们究竟为什么来到阴暗的溶洞中?这其中又有多少秘密没有被人知晓?"洞穴是指人能进出的天然地下空间,而世界上绝大多数洞穴都是发育于碳酸盐岩中的喀斯特洞穴。这类洞穴系统具有独特的地下空间环境,从而产生了与地表完全不同的景致。特殊的洞穴坏境还塑造了别具一格的洞穴生态系统,黑暗、潮湿、令人感到可怕的洞穴也存在着生命的喧嚣、自然界的新陈代谢。形形色色的洞穴生物在这里生息、繁衍和  相似文献   

5.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宣称"除掉颂神的和赞美好人的诗歌以外,不准一切诗歌闯入国境"。他为什么要"非诗"?"非诗"的背后又隐藏了什么样的精神指向?文章旨在对《理想国》中所列举出的诗人的罪状以及对诗谴责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出柏拉图"非诗"的真正用意:为了对公民进行理性教育与启蒙,以及对理想城邦的重塑与建构。  相似文献   

6.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塑造了一个充满正义、智慧、勇敢、和谐的理想城邦,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统一的政体。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建设城市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在21世纪第15个年头,回望不断刷新的智慧城市建设热潮,无不绽放着理想国的光辉。"智慧"的本质是什么?陆家嘴智慧社区建设模式率先给出了一个现实模型,从中我们能体会到对理想智慧社区建设的另一种诠释。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喀斯特洞穴有光及黑暗环境中的洞穴叠层及其沉积作用的基础上,总结出喀斯特洞穴叠层石的沉积模式,进一步确定了喀斯特洞穴石灰华沉积物的生物成因观点。  相似文献   

8.
洞穴拾零     
随着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洞穴旅游业的发展,人们正愈来愈多地透过神秘的面纱,窥见到洞穴的真正面目.虽然"洞穴"这一术语经常被使用,洞穴学也已成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但时至今日,对这个概念的确切含义仍然没有一个一致公认的解释.多数洞穴工作者认为,洞穴是人所能进入的天然的地下空间;但是也有不少人将岩石中的小裂  相似文献   

9.
贯穿柏拉图《理想国》的核心概念是正义,孔子在《伦语》中体现的核心思想是仁。二者在概念层面上既蕴含着个人意义也蕴含着国家意义。正义与仁在观念上和制度构想上既有相似又有差异,本文试图对《理想国》中的正义和《伦语》中的仁进行梳理、比较,从而帮助理解中西方法律文化的相似与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都十分重视对柏拉图文艺思想的研究,但对其美学思想方面的研究却较少,为了探究其美学思想,作者选取柏拉图名篇《理想国》作为切入点,深层次探究《理想国》的构想、精髓以及映射出的美学思想,引起同行学者加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秦彩霞 《科技信息》2012,(35):178-178,249
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一部“正义论”。柏拉图从批判经验的具体正义入手,引出了国家的正义概念。他提出正义就是国家中每一阶层人尽其才、各司其职、互不逾越。本文同时从和谐社会、反腐倡廉和依法治国等角度论述了柏拉图在现实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柏拉图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在那个灿烂的年代中,柏拉图同样是一个轴心人物。柏拉图的文论涉及广泛,主要有政治、伦理教育、哲学三个方面,而美学问题则是穿插其中零星的附带在大部分对话中,专论只有《大希庇阿斯》一篇,此外涉及美学问题较多的有《伊安》、《会饮》、《斐德若》、《理想国》等。本文的探讨主要以《伊安篇》和《理想国》为底本。  相似文献   

13.
出土于法国的旧石器时代的犸象牙雕刻我国是洞穴研究的古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2,400年以前的《山海经·山经》。那时候,古人仅仅是对洞穴现象作初步描述,直到十九世纪西方文化涌入,我国的洞穴考古研究才步入了启蒙阶段。首开记录的是英国学者欧文(R·O wen),他于1870年研究了出土于四川万县盐井沟洞穴的中国犀、中国貘、东方剑齿象等哺乳动物化石。然而有计划、有组织的洞穴考古,是从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的。这就是人们熟悉的周口店北京猿人洞的发掘和北京猿人的发现。从那以后,考古学家裴文中、贾兰坡等又迈开了新的步伐,他们走出北…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柏拉图的《理想国》,并与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分工,在柏拉图的国家学说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说;“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分工被说成是国家的构成原则”。这已经点明分工在“理想国”中的地位。可是过去理论界却忽视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看来这是不幸的。当我们仔细考察这个问题,就会发现对“理想国”及其与此相关的范畴,诸如“正义”、“智慧”、“勇敢”、“节制”,等等有更加明晰的了解。一、“理想国”从分工中得以规定要探索分工在“理想国”中的地位,我们有必要考察《国家篇》中“理想国”和“正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李啸虎 《科技潮》1999,(12):71-73
海洋覆盖了地球总表面积的71%,浩瀚而又深沉,令人神往却又让人敬畏。在万顷波涛底下,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如果你有机会在海上航行,或是迎着晨风漫步在海滩,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这样发问。当然,你总不会再相信海底有什么龙王和他的水晶宫,但是你知道不知道,海底洞穴作为海洋中的谜中之谜,比神话中的幻想还要神奇?!传说中的"归墟"无底谷在哪里?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籍堆中,人们发现古人一再提到:遥远的海外有个深不可测的无底洞。《山海经》这本收集记载天下博物奇闻的专著,其中的《大荒东经》就提到"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传说少昊是鸟首人身的百鸟之王。他的王国是个海中鸟国。往东海之外的"少昊之国",有个深不见底的大峡谷。《列子·汤问》这本书也说:"渤海之东,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以"城灵假说"的"城邦与个人同构"模型,巧妙地论证了国家教育观。柏拉图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教育的"大众化"使个人的灵魂发生转向,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各安其位,培养"幸福人;"而国家应该承担培养"好公民"的责任,并令其履行"化大众"的职责,使每个人在城邦中各司其职,从而达成国家的和谐。柏拉图关于个人、教育、国家之间关系的论述,对构建我国现代文化语境下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翻译的道德     
刘怡 《世界博览》2010,(19):82-82
华夏出版社近来出了阿兰·布鲁姆所作柏拉图《王制篇》(旧译《理想国》)疏解的中译本。对多数人而言,安坐着接受先哲智慧的只言片语,比如《跟孔子学管理》、《跟庄子学做人》、研究《修昔底德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远比浪费时间在一本神神鬼鬼的疏解集上更加明智。  相似文献   

19.
洞穴动物     
在一般人的脑海里,地下洞穴,特别是那些已为现代地下河所遗弃的洞穴,往往是同黑暗、潮湿及令人感到可怕的寂静联系在一起的.即使在具有现代地下河的洞穴中,尽管地下河水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响,但仍给人以单调、孤寂、与世隔绝之感.洞穴内的一切,似乎都处于凝结之中:形态万千的石钟乳、石笋,好象一座座雕就的石像,构成了一幅幅亘古不变的画图. 可是,当你经过仔细的观察和了解之后,就会发现,在这黑暗、寂寞的世界里,仍然存在着生命的喧嚣、自然界的新陈代谢.这里有形形色色的洞穴生物在生息,在繁衍,在竞争.正是它们,构成了独特的洞穴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0.
柏拉图在《伊安》、《理想国》等篇章中审视了诗人及其诗歌创作现状,从他的道德主义原则出发对诗人进行了严厉批评,要把诗歌驱出城邦以正视听;同时他又认可诗歌通灵的能力和诗性语言的魔力,希望诗歌以某种方式介入哲学领域,为城邦建设发挥潜力。柏拉图诗学思想中的矛盾是他的政治理想和他的诗人天性的矛盾,艺术与真理合一的构想和实践又体现了柏拉图作为诗化哲学理想先驱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