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元代名作家白朴一生的创作涉及杂剧、散曲和词。词作是白朴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词的思想内容主要有:抒发家国之恨和兴亡之感;怀古伤今;表现自己的人生态度,向往隐居遁世生活;反映战乱对生产的破坏,对人民的疾苦表现深切的同情;应答唱和。  相似文献   

2.
詹玉是凤林书院词人群体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成员,《名儒草堂诗馀》收录其词九首,他与刘辰翁关系密切。詹玉词作主要是抒写亡国之恨,对南宋王朝的失望和乐于隐居山林之情;其次写凡间男女的性爱之情,凡人的相思之情,神仙的爱情,这部分词占了詹玉词的一半。詹玉写凡间男女性爱之情是非常大胆的。詹玉的词有的语意率真,有的则比较隐晦。  相似文献   

3.
咏物词是王沂孙词的主旋律,代表了他词作的最高成就。词人通过对自然界一草一物的吟咏,寄托了深沉的亡国之恨,抒发了身世飘零之感。本文试从其所处时代及生存状态着眼,对其咏物词的内容、表现形式、艺术手法诸方面进行分析、梳理,并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4.
咏物词是王沂孙词的主旋律,代表了他词作的最高成就。词人通过对自然界一草一物的吟咏,寄托了深沉的亡国之恨。抒发了身世飘零之感。本文试从其所处时代及生存状态着眼,对其咏物词的内容、表现形式、艺术手法诸方面进行分析、梳理,并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5.
周济以词论为后世所知,众多学者对其精辟的词论已做深入的研究,但他的词却甚少有人论及.理论的发明一般都不可能脱离创作实践,周济的词就是其词论在创作实践中的体现.杨花是周济词作中常吟咏的对象,在杨花的意象中,词人寄托了春恨闺怨情愁、身世飘零之感、及时代盛衰之叹.在主题内容上更进前人一步,而艺术特色上能摆脱传统杨花词缠绵悱恻的写法,做到豪宕不羁.周济一生钻研词学,后期更是心有所得,从这几首咏杨花词的比较中,能看出其创作前后的变化以及与理论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6.
王沂孙是宋末元初著名词人,咏物词代表其词作的最高成就.词人通过对自然物象的吟咏,寄托了深沉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抒发其身世飘零之感,形成了比兴寄托、沉郁顿挫、幽婉奇幻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7.
长篇历史巨著《偏安恨》以北、南宋之交的历史变迁为背景,写尽帝王将相、僧医农商的悲欢离合,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欲的贪求、忠的愚昧、情的执着、恨的彻骨。历史与美学的统一、生活与政治的难分难解、波澜壮阔的正面战场描绘,构成了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本文分析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谢雪迎 《科技资讯》2014,(30):216-216
李清照有显赫的身世,有良好的文化教养,有美满的爱情婚姻,有"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爱国情怀,也有享受爱情享受生活的逸致情怀。可是,大致以"靖康之难"为界,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在她的词作中,体现在她前后期风格等的微妙变化上。那就是虽然都写愁情,但前期写的是"蜜甜的忧愁",后期写的是"人生暮年的铭心刻骨之愁"。  相似文献   

9.
辛弃疾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在诸多的词作中,他的写酒写醉词作也别出心裁有所托,为人称道。因为在醉词中,其醉态是假,醉意是真,同样抒发了壮志难酬、立功无名的悲怆情怀,体现了与众不同的世界观和蓬勃向上的人格精神,具有独特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0.
刘克庄作为辛派词人,却能突破婉约与豪放之争的藩篱,对词体的认识较为全面与包容:他反对词作雕章琢句,推崇反映现实之作,自觉地把笔触伸向社会现实,对辛弃疾、陆游发自内心的慷慨激昂之作倍加赞赏.同时,他承认词有"要渺宜修"之特质,并不排斥婉约绵密之作;主张词作要协律、可歌,反对"以气为色".  相似文献   

11.
唐代后期,唐初“民主”风气的衰弱和逐渐丧失,为牛李党争提供了条件;为平定安吏之乱在军费上作出贡献的一批理财专家势力膨胀,对牛李党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潘镇割据与中央政权的矛盾成为党争的重要契机;而宦官集团内部的斗争又是党争政治背景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2.
“新旧党争”是黄庭坚生活与创作的重要背景。黄庭坚与“党争”的关系,需要弄清楚的第一个问题是黄氏对王安石变法的批评究竟是从什么角度出发的,是否正确?第二个问题是应该叙理一下黄氏在这场党争中的具体遭遇,以及他主观上对“党争”是怎样认识的。本文征史实以明真相,呈诸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13.
柳永一生浅斟低唱 ,词作呈现出凄迷哀婉的色彩。柳永执著于功名 ,却不趋炎附势 ,他的人生充满了矛盾 ,理想的渺茫、感情的无所依托 ,使他内心烦闷惆怅 ,为他的词作涂上了凄迷的色彩。柳永创作了大量的慢词 ,慢词无论从音律、节奏上 ,还是结构、内容上都有利于抒发哀婉、愁苦的情感 ,这就为他词作形成凄迷色彩创造了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被贬后的山水游记中所描写的景物与他自身命运有一定相通性,景物寄托了他内心的压抑感、沉重感、荒废感和被弃感。所以,无论是文中散发出的色彩,还是印在读者心中的心理色彩,都被染上了幽冷浓重的青色。  相似文献   

15.
沈祖棻用联章组词的形式创作的大量词作表现了词人在乱离岁月之中面对亲人间聚散无常的感叹,渗透了无尽的江山之感和故土之思,是词人流亡生涯的真实记录,也是词人悲懑心境的真实写照。尤其是以联章组词的形式抒写的大量关于时事政治的作品,成为沈祖棻的词作区别于传统词作的有力创举,既扩大了词的创作内容,提高了词作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又从多个侧面为我们保存了历史的真实,极具词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鹏运留下了数量较多的思乡词,他描绘了桂林地方的名胜古迹、风物特产。在他的笔下,桂林的山容水态,春光秋色,旖旎多姿,令人陶醉。他又把政治斗争的内容纳入他的思乡词中,感时伤世,郁塞不平,写得也很成功。这些词在艺术上也有值得借鉴之处。(一) 王鹏运是临桂人,家在桂林。他在桂林生活的时期不算短,但由于文献记载缺乏,至今我们对他在桂林活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南唐后主李煜与清代纳兰性德都擅长写愁恨词。可以说他们悲剧性的人生,以及对此共同的悲剧性体验,是他们愁恨词创作的生活基础,二人在词作内容、写作手法上既一脉相承,亦有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8.
辛弃疾的戏作词有34首,数量在宋词中名列前茅,其中有众多的经典之作;其词90%在信州所作或与信州生活相关.这些词以信州生活中的"戏作"状态消解政治失意之忧愤,化解生活灾变之压力,陶冶精神脱俗之情趣.它在排解生活、精神上的痛苦颇有成效,但对消解政治抱负上的失意却收效甚微,可见词人政治抱负痛苦之深刻.  相似文献   

19.
《七德舞》是白居易的《新乐府》中的一首歌颂唐太宗李世民的叙事史诗。白居易是唐代诗坛上地位仅次于李白和杜甫的大诗人。他生在“安史之乱”后,当时的唐王朝。由于兵连祸结、藩镇割据、宦官弄权、朝臣党争,以致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日趋腐败。盛唐时期的繁荣景象已成了昨日黄花,作为一个有政治理想的知识分子。白居易积极参与了中唐时期的政治改革斗争。  相似文献   

20.
倪鸿是广西临桂(今桂林市)人,生活于清代道光至光绪时期,系晚清粤西重要词人,传世有一卷《花阴写梦词》,收录词作48首。他寓居、游宦广东三十余年,其词的创作地点以岭南为主,故其词作富有浓郁的岭南风韵。倪鸿创作有纪游词、咏物词、题画词、酬赠词等,描绘粤东的风景名胜,赋颂南国物产,表现南疆人文。倪鸿填词取法浙西词派,瓣香姜夔、张炎,词风清空豪旷。《花阴写梦词》产生于独特的岭南,体现了近代岭南文学的繁盛,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