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车床尾座的磨损问题及解决方案。另外,设计了一种车床尾座的调高装置,并说明了这种调高装置的几点好处。  相似文献   

2.
在太阳内部每秒钟有400万吨以上的氢参与核聚变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以光和热的形式到达我们这里。现在,在地球上正在试图重现这种为物理学定律所主宰的反应,为攻克迄今为止物理学所面临最困难的技术问题而进行努力。不管如何困难,实现核聚变仍被人们重视,美国能源部专为开发研究而拨款建造了两座庞然大物似的实验装置:一座是设在普林斯顿(Princeton)大学的TFTR(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安装在一座五层  相似文献   

3.
TC-1卫星在近地磁尾观测到的持续尾向流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7月11日ACE卫星、Imagine卫星和TC-1卫星联合观测到伴随有持续尾向流的亚暴过程. TC-1卫星在近地磁尾晨侧观测到的磁尾亚暴过程有三个阶段: 增长相过程(11:43~12:19), 预膨胀过程(12:19~12:28)和偶极化过程. Imagine卫星在12:26观测到极光突然增亮; 2 min后偶极化过程发生. 尾向流的持续时间约45 min, 经历了增长相和预膨胀相. 随偶极化过程的发生, TC-1卫星进入等离子体片内观测到高速地向流. 尾向流具有明显的高密、低温和沿磁场方向流动的特征, 与Cluster等卫星在近地磁尾观测到的电离层上行离子流特征吻合. 卫星的联合观测表明近地磁尾尾向流与南向行星际磁场密切相关, 对亚暴过程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孔乡 《科学通报》1959,4(16):531-531
为了检閱成績,交流經驗,进一步地貫彻党的中医政策,卫生部于7月16—29日在上海召开了有全国中西医、科学工作者150余人参加的全国中医經絡、針灸学术座談会。这次会議共收到学术論文391篇。在大会上宣讀的论文共有23篇。上海市針灸治疗闌尾炎研究协作小組宣讀的論文“針灸治疗闌尾炎疗效及作用机制的报告”,根据針刺治疗急性闌尾炎1426例的結果,說明針刺对单純性闌尾炎的疗效最好,治癒率可达88.8%(有11.8%的复发率);針刺以后,疼痛迅速消失,体调和白血球很快下降;并且发現針剌后有腸鳴、腸蠕  相似文献   

5.
Cluster星簇对中磁尾尾瓣持续磁重联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行星际磁场持续南向时, 磁尾尾瓣区积蓄大量的磁能, 出现强的晨昏电场. 此时中磁尾磁重联进行得深入持久, 在等离子体片闭合磁场和等离子体被带出重联区之后, 尾瓣区的磁场和等离子体不断进入重联区, 这种重联过程称之为“持续尾瓣重联”(CLR). 分析2001~2003年期间欧空局Cluster星簇对中磁尾的观测数据, 发现CLR除导致磁场形态改变和产生高速流外, 重联区出现空泡, 多数空泡中等离子体密度和温度下降两个数量级(少数为一个数量级). 空泡结束后, 密度较重联前低, 温度略有升高. CLR的持续时间一般为几十分钟, 它同行星际磁场持续南向发生的强亚暴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何晓阳 《科学通报》1998,43(3):281-285
用大型原生动物棘尾虫为材料 ,以放射标记的神经肽Y(NPY)为配基 ,进行了受体放射配基结合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 ,在Pringsheim无机培养液中 ,密度为 2× 10 3~ 3× 10 3/mL的棘尾虫细胞对3H NPY有显著的特异结合 ,并且这种结合具有饱和性特征 .这提示 ,棘尾虫具有NPY的特异结合位点 .饱和实验Scatchard作图分析表明 ,在 2 5℃条件下 ,棘尾虫对3H NPY的结合容量为 4 2 .4 7fmol/ 10 3细胞 ,平衡结合常数为 0 .113nmol/L .用12 5I NPY对棘尾虫细胞膜蛋白提取液作平衡结合 ,实验显示 ,膜蛋白对12 5I NPY的总结合与非特异吸附有明显差异 ,提示棘尾虫的NPY受体可能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上 .  相似文献   

7.
奇异热河螈和天义初螈是产自内蒙古宁城县道虎沟化石层的侏罗纪有尾类,标本数量均数以百计且多保存为较完整的骨架.本文报道了11件保存胃中食物的有尾类标本,其中2件为奇异热河螈,腹中保存有大量叶肢介壳体;9件为天义初螈标本,腹中保存不同数目的划蝽.在已命名中生代有尾类属种中发现胃中食物,为恢复侏罗纪湖相动物群的生态面貌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这些新的化石证据还表明侏罗纪有尾类已对食物的大小和类型有显著的选择性:幼年热河螈仅捕食2mm左右的幼年叶肢介,而幼年初螈仅捕食5~6mm的成年燕辽划蝽.这一发现也支持了与其上下颌及舌器结构差异相适应的有尾类生态学特性,即侏罗纪有尾类已具有食性分异并可能占据不同的小生境.  相似文献   

8.
Γ.  B.  阿基莫夫 《科学通报》1954,(5):34-34
金属各种腐蚀的情况,即在外界媒质——空气、水、盐溶液、酸等等的作用下,金属制件的各种破坏的情况,是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可是,我们常常不能想像到今天我们与腐蚀作斗争的庞大的规模,不能想像到为了保存我们的金属基本设备——机器、车床、用具、桥梁、输送管、各式各样的装置、车辆、机车、轮船等等所作斗争的庞大规模。腐蚀甚至常常限制了创造新机器和新技术操作过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MHD模拟磁尾横断面结构与太阳风粒子注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九苓  沈超  刘振兴 《科学通报》2014,59(4-5):345-350
基于全球三维磁层MHD(Magnetohydrodynamics)模拟模型, 研究了行星际磁场(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IMF)北向与南向时磁尾横断面(X=?18 RE)的结构及等离子片的粒子注入机制. 模拟结果很好地符合一些已知的观测数据和经验模型. 从向阳面磁层顶IMF及重联后磁力线尾向运动过程的角度, 对磁尾横断面粒子热压力分布、磁力线投影、等离子片或电流片旋转、粒子流场分布等结构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根据模拟得到的磁尾横断面结构, 及IMF北向与南向时磁力线投影显著不同的位形, 可以通过E×B漂移很好地说明不同IMF条件下, 太阳风粒子对磁尾等离子片的不同注入特性. 另外, 还通过磁尾横断面磁场梯度的计算, 说明了太阳风向等离子片粒子注入的晨-昏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0.
TC-1卫星的观测清晰表明近地磁尾流场的流速随地心距离变化. 其中尾向流的流速随地心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强, 并且有从晨昏两侧向夜侧运动的趋势; 地向对流的流速随地心距离的下降而逐渐下降, 并且有自夜侧向晨昏两侧运动的趋势. 尾向流和地向对流在不同等离子体区域的分布有明显不同: 在低纬瓣区以尾向流为主; 在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尾向流和对流都较强; 在等离子体片内以地向流为主. 近地磁尾流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尾向流和地向流在11 RE附近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强流分布区域, 在此区域地向流和尾向流的流速都较强. 强流分布区域的位置和亚暴膨胀相触发区域的位置一致, 可能对亚暴膨胀相的触发有重要的影响. 另外TC-1卫星的观测显示来自中磁尾的BBF和对流有明显区别. BBF基本上分布在9 RE以外, 且主要发生在|Z|<3 RE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