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海水的温度稳定,蕴含着容量巨大的热能,可利用海水的热能,通过热泵制取中、低温度的热水.对单级海水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两级海水热泵系统的特性,导出了两级海水热泵系统总耗电量的计算公式,利用该公式对换热器的面积进行了优化,得出了冷凝器的最佳面积值及其他各关键参数.此外,对海水热泵系统与常规燃煤锅炉制取中低温热能进行了计算比较,得出结果:采用燃煤锅炉制热时,制取1MJ热能的费用为0.031元;利用海水热泵系统制热时,每制取1MJ热能所需的费用为0.023元,表明海水热泵系统在能源效率和经济性上有明显的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2.
海水源热泵是一种以节能、绿色、环保为主要特点的新兴技术产业,它和传统取暖方式相比,具有效率较高,节能效果显著、环境效益显著、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显著等特点,而青岛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海水资源丰富,海水源热泵发展前景一片看好。主要代表建筑为:青岛发电厂、青岛奥帆基地媒体中心、青岛千禧龙花园、小港湾和记黄埔商住区。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制冷系统在较大压缩比时采用双级压缩的优越性,对单级压缩和采用两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循环方式的双级压缩热泵空调设备,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热力计算,结果表明:相比单级压缩系统,双级压缩系统在额定制冷工况下,制冷系数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大;在额定制热工况下,热泵制热性能系数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最小制热工况下,热泵制热性能系数提高幅度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热泵原理,介绍了可再生能源热泵技术中的地源热泵技术、太阳能热泵技术、海水源热泵技术原理与特点,得出可再生能源热泵技术是在建筑节能中值得推广的新型技术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以容量近乎无限的海水为冷热源,应用大型制冷&热泵系统,为沿海城市集中进行冷暖供应,可使城市夏天制冷、冬天供暖的工程投资及运行费用大幅度降低。此外,制冷&热泵系统还可与海水淡化、制盐装置进行有机综合,构建冷、热、水、盐4种产品联产的集成系统,具有节能、节材、环保等特点,对探索解决目前夏天制冷电力消耗大、冬天燃煤供暖污染环境、淡水资源紧张、海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等与国计民生和城市发展有重大关系的系列问题,提供一个较理想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海水热源热泵是活用海水热能的方法之一。它能有效地利用海水年间温度变化小这一特性,夏季以海水作为制冷空调等使用的冷却源,冬季以海水作为供暖空调用的加热源,组成热泵循环。由于海水升温幅度小,可用高的 COP(成绩系数)进行高效热泵运行,节能效果好。现在世界各国已有不少海水热源热泵实用机。  相似文献   

7.
郭雅铃 《广东科技》2011,20(14):143-144
随着人均建筑面积的增大,作为能耗大户的空调,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海水源热泵作为现在最节能的空调系统之一,受到了很大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海水源热泵在厦门海岸建筑物推广应用技术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水源热泵在空调系统中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水源热泵的概念和工作原理出发,介绍了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特点,分析了水源热泵中央空调机组的运行工况,给出了制冷、制热性能曲线.通过水源热泵应用实例分析,可以看出水源热泵的优越性.并探讨了水源热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分析中可以知道水源热泵效率高,应用范围广泛,适合于大、中型集中空调之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纯电动轿车空调制冷、制热与电池及电机的热管理相对分开,没有有效地统一集成管理的问题,利用热泵技术,提出一种综合考虑电池、电机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即制冷时兼顾电池冷却,制热时回收利用电机废热的整车综合热管理系统。并结合某款纯电动轿车,在实验基础上对其整车热管理进行建模及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整车综合热管理系统可为车内、电机及电池提供良好的热环境,特别是对于冬季制热模式,与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热电阻相比,纯电动轿车采用热泵系统时,其制热运行时的整车电能消耗可降低16.4%,续驶里程可提高18.3%。  相似文献   

10.
热泵技术是一项空调、供暖及产生热水的技术。本文介绍了将热泵技术应用到垃圾处理的工艺中,不仅节约了能源,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具有广泛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直流电源模拟太阳能电池板输出不稳定电压驱动热电热泵工作,通过实验测试研究了在连续长时间工作、电压跳跃变化和极限电压工况下,热电热泵冷端温度T c、热端温度T h、冷热端温差T d的变化对其制冷/制热的性能系数(COP)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的电压范围内,热电热泵的制冷速度快、工作性能稳定且能够长时间连续工作,而制热效果明显优于制冷效果,制热效率(E h)平均高于制冷效率(E c)约0.8;热电热泵的最佳工作电压区间为2~4 V,此时的冷端温度低、制冷量大、COP值在理想范围(E c=0.87~1.89,E h=1.75~2.75);随着工作电压增高,热电热泵的冷热端温差增大,COP值减小,当电压大于8V后,冷热端温差大于45℃,COP值降至最小,工作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2.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制冷实训室,97年购入的8套制冷制热实验台,由于设备老化过时急需更新,为此我们对该批实验台进行了改造。使其功能增强,性能提高,不仅能向初学者演示制冷、制热系统的原理及主要构成,而且能在系统管路上预设故障,让学生通过启动后的现象判断、分析故障发生部位、产生原因并进一步提出解决方案。经测试,新实验台各方面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可作为中级制冷设备维修工技能鉴定设备。  相似文献   

13.
海水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海洋水资源对房屋、办公楼等建筑物进行供热以及供冷的空调系统,同时它还是一种既节能又实现可再生资源应用的空调方式。这项技术适用于既拥有较大的空调需求量,有同时较为容易的获得合适温度海水的沿海地区。我国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海岸线全长1.8万公里,主要包含渤海、黄海、东海、以及南海,所以对于我国来说,海洋资源比较丰富。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但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因此采用这种海水源热泵系统的技术可以有效缓解资源紧张问题,同时又做到了环保的要求,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胡亚峰  董瑞芬 《科技信息》2009,(31):J0067-J0068
为了节约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和开发利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因此,太阳能辅助海水源热泵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将成为能源利用可持续发展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将论述海水能及太阳能作为空调系统冷热源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并对系统运行方式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以一台额定制冷(热)量为45 k W的部分热回收风冷热泵机组为平台,研究和分析了样机在名义制冷、名义制热工况,在保持使用侧和热回收侧水流量不变条件下,开启热回收功能后得到出水温度为45℃和50℃热水时样机的运行参数和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名义制冷工况45℃和50℃热水出水温度时,样机制冷性能系数(COP)比无热回收分别变化-10.55%~1.09%和3.64%~12.73%,热回收综合制冷COP分别达到3.38~3.69和2.98~3.15,出水温度由45℃升高到50℃且分别采用单双风机冷凝时,样机制冷COP下降2.44%~4.68%;在名义制热工况热水45℃和50℃出水温度时,样机制热COP比无热回收降低10.96%~21.58%,50℃出水时制热COP比45℃出水时升高4.42%,热回收综合制热COP分别达到了3.28和3.09。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直流电源模拟太阳能电池板输出不稳定电压驱动热电热泵工作,通过实验测试研究了在连续长时间工作、电压跳跃变化和极限电压工况下,热电热泵冷端温度Tc、热端温度Th、冷热端温差Td的变化对其制冷/制热的性能系数(COP)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的电压范围内,热电热泵的制冷速度快、工作性能稳定且能够长时间连续工作,而制热效果明显优于制冷效果,制热效率(Eh)平均高于制冷效率(Ec)约0.8;热电热泵的最佳工作电压区间为2~4 V,此时的冷端温度低、制冷量大、COP 值在理想范围(Ec=0.87~1.89,Eh=1.75~2.75);随着工作电压增高,热电热泵的冷热端温差增大,COP 值减小,当电压大于8V 后,冷热端温差大于45℃,COP 值降至最小,工作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公共场所现有电加热热水器能源利用效率过低的问题,从提高能源效率和一机两用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可产生冷热饮用水的补气增焓高温热泵热水器(HPWH)系统,即由准二级空气源压缩循环提供中温和高温热水,由单级空气源压缩制冷循环制取低温冷水,实现了高温热泵的能量梯级利用和饮用水的梯级产生.构建组成系统各部件的热力学模型,基于能量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不同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与传统电加热热水器进行了性能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准二级压缩技术和能量梯级利用可显著改善高温热泵循环的制热性能.环境温度25℃、冷凝温度105℃、蒸发温度5℃时,HPWH系统制取开水的制热性能达到2.88,其能耗较传统电加热热水器降低至少219%,其制取冷水性能系数达到1.47.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空气源热泵的原理与特性,提出了一种双热源热泵,在夏天制冷时回收冷凝热,节能降耗,冬天制热时启用水换热器,以生活废水为低温热源,提高制热量,并分析了它的运行经济性,得出了节能增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制冷热泵装置毛细管组件及其应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一种新型结构的毛细管组件,可克服传统毛细管流量变化单一的缺点,并通过优化设计其结构,使其具有较灵活的流量变化特性.采用均相流模型,对普通毛细管与毛细管组件在变工况、变工作模式下的流量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计算.计算表明,毛细管组件可较好地满足制冷热泵装置流量变化的需求.建立R22制冷热泵实验装置,对毛细管组件的应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典型工况下,当制冷负荷和制热负荷不同时,毛细管组件能提供不同的制冷剂流量,与相应的冷热负荷相匹配.  相似文献   

20.
针对纯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制热功耗高且低温环境工况下制热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一种通过回收电机余热为乘客舱制热来减少制热功耗的空调系统.运用AMESim软件建立了电机余热循环系统模型并通过电机余热制热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建立了热泵空调制热系统模型并通过热泵空调制热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结合两个系统建立了带有电机余热回收的热泵空调系统仿真模型,分析了电机余热制热性能和电机余热辅助热泵空调制热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电机余热单独制热在中等车速、环境温度高于10℃的工况下能够满足制热需求;电机余热辅助热泵空调制热能够有效提高制热效率,在电机转速为3000 r/min、压缩机转速为4000 r/min、环境温度为-5℃的工况下,等效制热能效比能够达到3.4,比同工况下热泵空调单独制热模式的能效比提高了约48%.该系统可以有效提高纯电动汽车的能源利用率,改善空调系统的制热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