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在汉语中,虚词起着“经络”作用,其重要性大大超过实词,而外国人学汉语所发生的语法方面的偏误,有一半以上是由于误用虚词造成的,因此,虚词教学就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回顾一下九十年代以来对外汉语虚词教学研究,对对外汉语虚词教学及对外汉语虚词教学研究的继续开展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虚词研究是我国古代语法研究的主要方面。从语言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解释语法研究传统形成的原因,外部原因主要是经学的引导,内部原因即汉语自身的特点,主要借鉴近年来语言学界出现的一些对汉语本质的认识,并且内部原因是形成以虚词为主的语法研究传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虚词研究是我国古代语法研究的主要方面。从语言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解释语法研究传统形成的原因,外部原因主要是经学的引导,内部原因即汉语自身的特点,主要借鉴近年来语言学界出现的一些对汉语本质的认识,并且内部原因是形成以虚词为主的语法研究传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俞敏先生为古汉语虚词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向。他的研究突破了传统语言学仅依靠汉语古文献内部证据的局限,将与汉语同语系的藏语的语法作为虚词研究的重要旁证;借鉴了俄语、英语、法语和拉丁语等语言的语法及汉语各地方言的语法来对古汉语虚词进行研究;并运用语流音变对王引之提出的"声近义通"等现象进行了精确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一般语法著作讲到汉语的虚词常常省略,认为这是汉语的语法特点之一。在虚词中,介词有时候也能省略。究竟哪些介词能省略?在什么条件下省略?而介词后边的宾语是否也有省略的现象?这种省略是句法上的、语义上的还是语用上的?需要进一步讨论。1.在汉语中,常用介词引进名词性成分,表示这个名词性成分和动词的语义关系。但是名词和动词语义关系的表达,并不是非用介词不可。能用介词表达的,有的介词能够省略,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汉语中,"有"■的用法,包括实词和虚词在内大概有10余种之多。大部分汉语词汇的意义变化趋势是由实词功能逐渐向虚词用法扩展,从而实现实词的语法化。集合"有"的各种用法和义项,在语料库的基础上,探究"有"的语法化过程,展现"有"的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在各个历史时期发展变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7.
张兰兰 《广东科技》2012,21(11):38-38
语文教师该如何引领学生攻破文言文教学这一堡垒,通过几年的实践,笔者认为要好好利用成语连接古今汉语的桥梁作用,通过成语来解决文言词义、文言语法等重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科学研究离不开分类 ,本文通过对汉语中最基本的语法单位语素的分类研究 ,不仅准确地定义了汉语虚词 ,而且理清了汉语语法研究中长期混淆不清的两个概念———汉语虚语与附加成分的界限  相似文献   

9.
浅谈成语中的古汉语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语是现代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部分,具有语义的整合性和结构的凝固性。成语主要来源于古代文献和民间口语,历代相沿习用,虽经长期演变,仍保留了实词的古义与通假,保留了词类的活用,保留了文言虚词,保留了文言句式等。把握成语中的古汉语特点对于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成语具有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主题句是一种把句首的成分年看成是话题加以评说的句型。显然用句子形式作谓语表解释汉语“话题-评论语”型句子构造,是符合汉语的真实情况,也体现了汉语语法的特点,即古汉语虚词的研究应逐渐自觉地把虚词同现的语言结构段紧密地联系起来,由此,词性的标注使义项的划分趋于细密化,并使句法功能标准由隐性变为显性,对义项的划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吕叔湘先生所著《文言虚字》一书,虽然只介绍了二十几个文言虚文的用法,但是对于汉语文言语法的研究者,尤其是初学这一门科学的人.是有广泛影响和起过指导作用的.吕先生这一著作的优点,诚如书后提要所说,对于虚字,“充分举例,详细分析,说明它们在语法上的作用,并尽可能和现代语比较,使读者易于学习又能深切领会”.以上的要求,《文言虚字》一书是基本上达到了的.值得读者欢迎.但是优点之外,也还有一些较为显著的缺点,为了引起讨论,统一认识,现在提出下面的一些不成熟的意  相似文献   

12.
<孟子>中的"之"字可以记录不同的语法单位:1、能够独立运用的词;2、用于人名的结构单位."之"记录的词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实词"之"包括名词和动词;虚词"之"包括连词、代词和助词,其中以助词的用法较为复杂.用于人名中的"之"可以作为构成语素的音节、语素、名词和助词;不用于人名中的"之"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本文着重于对<孟子>中"之"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试图展示出<孟子>中"之"的语法体系及其语法功能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3.
给文言文断句,是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能力。最近两年的高考文言文断句这一题型,分值有所提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因而,在高考备考中,这一考点是不容忽视的。而考生在做文言断句题时,还未能掌握一定的断句技巧,得分率较低。文章探析了文言文断句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4.
虚拟语气是体现英汉两种语言习惯区别的一个语法现象。在汉语里表示假设虚拟的情况常用一些虚词来表示,例如"假设"、"如果"等等;而英文中表示虚拟的情况,不但有虚词的提示,谓语动词也要做相应的变化。虚拟语气一直都被认为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也便成为了各类考试的热点,因此弄清虚拟语气的结构及不同情况下的用法,对英语的学习显得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语篇衔接系统一般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英汉语篇的衔接系统有异有同,其中包括照应、省略、替代和连接在内的语法衔接差异较大。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的差异表明:英语看重语法,汉语善用词汇;英语重视形合,汉语注重意合;英语是主语语言,汉语是主题语言。语篇意识对提高翻译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对翻译实践、翻译理论和翻译教学等也具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给文言文断句,是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能力.最近两年的高考文言文断句这一题型,分值有所提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因而,在高考备考中,这一考点是不容忽视的.而考生在做文言断句题时,还未能掌握一定的断句技巧,得分率较低.文章探析了文言文断句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7.
副词的归属是个老问题,纵观各家语法体系和各种不同教材,大致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法。一是归入虚词,一是归入实词。词分虚实,这是词的两大基本类别。英语、俄语也都如此。但是汉语的副词似乎可虚可实,  相似文献   

18.
《孟子》中的“之”字可以记录不同的语法单位:1、能够独立运用的词;2、用于人名的结构单位。“之”记录的词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实词“之”包括名词和动词;虚词“之”包括连词、代词和助词,其中以助词的用法较为复杂。用于人名中的“之”可以作为构成语素的音节、语素、名词和助词;不用于人名中的“之”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本文着重于对《孟子》中“之”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试图展示出《孟子》中“之”的语法体系及其语法功能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9.
英语复合句是英语句子结构中最为复杂的句子形式之一,是英语长难句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英语学习者阅读及写作提高过程中的最大障碍。文章从依存语法与配价理论视角出发,具体阐释了英语复合句断句的必要性,分析了断句的理论依据并提出了断句的基本方法及策略。  相似文献   

20.
由于现有适用于自然语言处理的语法分析体系在分析汉语句式时无法准确体现汉语句子的特点,导致对汉语句子本体研究不够深入,限制了汉语自然语言处理各种应用的精度和速度.鉴于此,为了服务自然语言处理和汉语句式研究,提出构建一种新的分析汉语句式的语法体系——现代汉语句子的扩展模式语法模型.本模型对Susan Hunston提出的模式语法进行扩展,植入广义话题理论,对二者进行整合,凸显汉语句子特征,并设置了标点句分析模块和话题非自足句分析模块.现代汉语句子的扩展模式语法模型能够准确而全面地描述和归纳汉语句式规则,体现汉语句式中虚词与实词之间的限定关系,反映句式的线性序列,并提高汉语流水句的分析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