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微波滤波器小型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广义切比雪夫函数和耦合矩阵综合,提出综合广义切比雪夫函数和阶跃阻抗谐振器设计小型化滤波器.采用同轴阶跃阻抗谐振器设计了中心频率为2.14GHz,带宽为60MHz的交叉耦合滤波器,同时分析了同轴阶跃阻抗谐振器耦合实现方法和电路形式,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获得很好的试验结果.同交叉耦合滤波器比较,设计的滤波器体积减小了30%.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三带通滤波器的小型化、高边缘选择性、通带独立可调以及电路设计简单化,提出了一种具有高选择性的三通带滤波器(BPF)设计方法.该滤波器基于中间层插入导体平面的双面平行带线,由分别位于顶层和底层的2个谐振器组成,并由它们谐振产生3个不同的通带,第1和第3个通带的频率由顶层的枝节加载型阶跃阻抗谐振器控制,第2个通带的频率由底层的半波长谐振器控制;顶层谐振器采用交叉耦合结构以产生传输零点,提高滤波器的边缘选择性.最后设计加工了一个工作在2.38、3.40和5.15 GHz的三通带滤波器并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和仿真结果吻合良好,从而验证了文中所提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新型开环谐振器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组新型的方形开环谐振器,使用这种新型的谐振器设计微带线带通滤波器,可以有效地减小滤波器的尺寸.利用其中一种新型的谐振器,设计加工了一个小型化带通滤波器,仿真与测试结果显示,该滤波器有很好的频率选择性、阻带特性和较小尺寸.与传统的开环谐振滤波器比较,尺寸减小了30%.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非对称开槽贴片结构的双模谐振器,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设计出了一种结构紧凑的微带双模带通滤波器,这种具有非对称开槽贴片的双模谐振器不仅具有双模谐振的特性,还能够有效减小电路的尺寸,便于实现双模带通滤波器的小型化.利用ADS仿真软件对设计出的双模带通滤波器进行仿真表明,该滤波器具有良好的通带特性,且整体尺寸为0.2λg×0.2λg,有效实现了双模带通滤波器的小型化.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善滤波器的性能,提高滤波器的选择性,提出了互补开环谐振器(COLR).基于互补开环谐振器设计小型化平面低通滤波器,它由2个COLR单元及3条开路短截线构成.该滤波器具有低插损、良好的阻带特性和高选择性等特点,其选择性可达73.91 dB/GHz.最后,设计了一个小型化S波段的COLR微带低通滤波器,并进行了加工和测量,仿真和测量结果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6.
根据CQ与CT容性交叉耦合原理,结合4G(TD-LTE)频段要求,利用高性能TE_(01δ)介质谐振器设计两款四腔介质腔体滤波器,其中采用立方体单腔和棒形端口结构设计的滤波器在带外引入两个传输零点,采用圆柱体单腔和环形端口结构设计的滤波器在带外引入一个传输零点.为方便设计和布局,交叉耦合也采用两种不同的结构.综合以上两种结构设计出一款六腔CQ交叉耦合介质腔体滤波器.通过不断优化调试改进,最终的模拟结果满足初始的指标要求,证明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7.
具有阻带抑制特性的微带带通滤波器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传输线理论分析了并联微带开路线产生传输零点的原理,设计了一个基于双模谐振器结构,中心频率为1.9 GHz、分数带宽为2%的改进型微带发夹式带通滤波器.仿真和实验结果较为一致,表明该类型的滤波器具有显著的上边阻带抑制特性,可以应用于高性能微波滤波器和双工器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8.
基于传统三角形双模贴片微带带通滤波器,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贴片上开槽的等腰三角形双模带通滤波器.在等腰三角形贴片谐振器内部挖出一个T形槽,并对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滤波器能在通带两侧都产生衰减极点,提高了阻带的抑制能力,同时保证了滤波器的小型化.对该结构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通带的中心频率为5GHz,与实测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对介质单腔、金属单腔以及介质-金属混合双腔进行模拟,利用三维电磁场仿真软件HFSS对谐振腔进行电磁场分析,得到结构简洁、成本低廉的介质谐振器与金属谐振器混合带通滤波器,其中间的金属谐振器分别与两端的介质谐振器处于正交位置.将混合带通滤波器与传统的全介质腔滤波器及全金属腔滤波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混合带通滤波器有更好的抗谐波能力.实验结果与设计指标的基本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在高介电常数基片上直接制作一种微带带通滤波器,利用交叉耦合方法提高通带边缘的陡度,并在耦合谐振器中应用屏蔽线来减弱耦合系数以缩小滤波器的尺寸.所设计制作的小型微带梳状线带通滤波器的实测数据验证了此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微带线带通滤波器的分步式设计方法,首先根据电性能指标得出耦合矩阵,然后采用谐振器、电耦合以及磁耦合等不同结构实现耦合矩阵的各个单元.该方法可直接综合出对称特性、非对称特性类椭圆函数滤波器的耦合矩阵,不仅适用于微带类椭圆函数滤波器的设计,也可应用到同轴腔、圆柱腔等形式滤波器的设计中.设计并研制了一台S波段180MHz带宽的6阶微带类椭圆函数滤波器,带内损耗起伏小于2.5dB,1957MHz及2327MHz处的抑制大于55dB,测试结果与设计值吻合较好,证实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2.
曲折波导作为一种能够在毫米波频段实现宽带大功率输出的放大管慢波结构,其结构尺寸参数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管的带宽、增益以及效率。文章对曲折波导结构的慢波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曲折波导的几个重要结构尺寸参数影响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曲折波导的宽边、窄边以及直波导长度变化对工作带宽、耦合阻抗以及增益稳定性的影响,为曲折波导慢波结构的设计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稳态负序能力是大型汽轮发电机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而稳态负序损耗的准确计算是确定稳态负序能力的关键和基础。介绍了模拟发电机稳态负序运行工况的传统模型,针对其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不对称负载模型,并对2种模型所反映的物理机理和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以一台1 550 MW的大型4极核能汽轮发电机为例,采用场路耦合的二维非线性时步有限元方法,结合2种仿真模型对其稳态负序损耗分别进行了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负序模型,笔者提出的不对称负载模型充分考虑了磁饱和与转子附加损耗的影响,计算出的稳态负序损耗更接近实际情况,为准确考核大型汽轮发电机的稳态负序能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的增程器用12极18槽永磁发电机制造成本高、感应电动势波形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的新型结构永磁交替极发电机。通过改变极槽匹配关系和转子铁心上磁钢布置方式,实现稀土永磁用量的减少和感应电动势高次谐波的降低。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四种结构的增程器发电机进行了建模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增程器用12极18槽永磁发电机相比新型永磁交替极发电机能够减少稀土永磁用量;并且降低5次、7次感应电动势谐波含量。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新型永磁交替极发电机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李猛  侯红娟  崔国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1):12802-12807
以一种双机协同作业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建立双机协同作业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并对其进行工作空间求解与仿真分析,判断是否满足工作要求。首先采用D-H法对双机协同作业机器人坐标系进行建立,通过分析其各个关节之间的空间位姿矩阵变换关系,进行运动学方程求解,然后基于蒙特卡罗法对双机协同作业机器人的协作工作空间进行求解,并进行仿真实验验证。最后对协作工作空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下一步对协作工作空间进行优化以及双机协作机器人的轨迹规划等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电感矩阵的无轴承电机径向悬浮力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无轴承电机工作原理,以附加二极悬浮力绕组的四极无轴承电机为研究对象,建立适用于圆柱型和凸极型转子的无轴承电机的通用电感矩阵模型,进而推导出径向悬浮力通用数学模型.基于该数学模型,以无轴承同步磁阻电机和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为例,得出径向悬浮力公式和径向悬浮力计算值,并分别与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的径向悬浮力数值进行对比.模型计算结果与ANSYS分析结果基本吻合,该径向悬浮力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异步起动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考虑实际绕组回路及永磁体工作点变动时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异步起动的似稳态和动态特性。文中对研制的5.5kW样机进行了计算和实测,两者结果比较吻合,表明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8.
A uniform wire segmentation algorithm for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distributed RLC interconnects wa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optimal wire length for identical segments and buffer size for buffer inser-tion are obtained through computation and derivation, based on a 2-pole approximatian model of distribut-ed RLC interconnect. For typical inductance value and long wires under 180nm technology,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uniform wire segmentation technique proposed in the paper can reduce delay by about 27%~56%, while requires 34%~69% less total buffer usage and thus 29% to 58% less power consump-tion. It is suitable for long RLC interconnect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相似文献   

19.
A new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crust tilt tides with a folded pendulum is presented. The principle of the folded pendulum and the displacement transducer together with the recording system are introduced. The preliminary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s that the folded pendulum is very sensitive to the tilt tides.  相似文献   

20.
An L-band HTS duplexer with improved performance for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s has been developed. This is an improved version of the duplexer previously developed by our group. The duplexer was composed of a T-junction and two channels. Each channel has a 10-pole quasi-elliptic function bandpass HTS filter with a bandwidth of 27 MHz, and center frequencies at 1200 MHz and 1260 MHz. To achieve higher performance, especially a good balance between selectivity and flat group delay, the two pairs of transmission zeros from the two filters were reassigned so that one pair is used for high selectivity and the other for flat group delay. To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parasitical coupling, new coupling structures were developed in the simulation process. The duplexer was fabricated on a 2 inch diameter, 0.5 mm thick LaAlO3 wafer with a double-sided YBCO film. The measured results showed a very high performance: a mid-band insertion loss of 0.2 dB, a return loss better than –14 dB, a shape factor better than 1.4:1, an out-of-band rejection of better than 70 dB in a wide frequency range up to 3 GHz and excellent isolation (higher than 80 dB) between the two channels. In addition, the frequency band 5 ns group delay variation is over 10.5 MHz (38.7% of 1 dB bandwid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