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从中西绘画比较研究中可以发现,西方现代绘画与中国传统文人画是世界绘画领域里较为凸显艺术精神性的两个绘画典型。通过对这两个绘画群体的分析与比较,从艺术思想与艺术创作、画家的人文品质,以及画家个体的心理特质三个方面论证了两者存在着一定的类似性,也证实了西方现代绘画与中国传统文人画在艺术精神层面上的契合与共通。  相似文献   

2.
赵孟(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鸥波,又号水晶宫道人,浙江吴兴人。他是中国美术史上不多见的诗书画全才。他的艺术思想和绘画实践,对元代文人画的成熟与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文人画的出现,可以追溯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梁萧贲作山水画“学不为人,自娱而已”①,可谓是文人画的先声。北宋时,在苏武等人的倡导下,文人画又有了新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文人儒士的重视和推崇。但在宋代,宫廷院体绘画仍然是一统天下的局面,文人画的发展还没有遇到一个适宜的环境和契机。时至元代,文人画赖以发展的客观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  相似文献   

3.
“画中有诗”是中国古典绘画特别是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但这一特点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汉魏六朝,诗歌开始影响绘画并推动了山水画的兴起;隋唐时期,诗歌意境在绘画中逐渐显现,王维的绘画已经被认为是“画中有诗”了;五代和两宋,绘画中的诗歌韵味越来越浓郁,“画中有诗”的特点逐渐形成;元明以后,随着文人画家成为画坛的主流和山水题材在绘画中占了主导地位,“画中有诗”的特点已经成熟了,之后又经过一步步完善,最后形成了诗书画印相结合的中国模式。值得指出的是,虽然文人画最能体现“画中有诗”的特色,但在文人画出现前,诗歌对绘画的影响早已经开始;文人画形成后,一些被认为是“画工”的画家也同样在积极地追求绘画中的诗歌意趣;“画中有诗”体现了中国绘画对诗歌意境的永恒追求,既不是文人画家的专利,也不是仅仅依靠文人画才能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从晚唐五代起.禅宗在中国思想史上发挥了巨大的影响,文人画和禅宗平行发展,互相交流,文人画会不断从禅宗那里受到感染。禅宗渗入到文人画中来,使中国绘画更多地赋予了想象的成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水墨表现能力。但它也真实反映了一些文人士大夫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所持的逃避、颓唐、虚伪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5.
中唐时期,六祖惠能的曹溪“顿悟”法门“明心见性、直指人心”,成为中国传统写意绘画的重要核心基础,曹溪禅绘亦由此产生、形成。禅法思想的融入,使中国文人画逐步走向意境绘画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文人画是一种综合型艺术,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它产生于魏晋南北朝,发展形成于唐宋,成熟鼎盛于元明清,新生于近现代,其特点是重主观意趣和笔墨风格的表现,创作题材多以梅兰竹菊、山水、花鸟等为主。文人画使绘画由传统的物象模拟转向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性传递,使中国传统绘画逐渐趋于表现性。  相似文献   

7.
右江学者谱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6,19(2):F0003-F0003
卢宗业,1963年生,壮族,广西田林县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研究方向:绘画形式与欣赏。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有:《浅说文人画》、《高校美术馆与社区美术教育》、  相似文献   

8.
文人画在明清之际已成为绘画的主流 ,但自二十世纪初开始 ,对文人画艺术尤其是明清文人画的褒贬之争一直不绝于耳 ,明清文人画也在这长达百年的时间里伴随着如何正确评价、如何客观认识的问题而始终处在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中。本文以清代文人画家孔衍及其画论《石村画诀》为导入点 ,分别从自我情感的抒发、笔墨独立性的确立及表现、创新求变意识的高涨三个方面阐释了明清文人画的绘画精神。  相似文献   

9.
文人画之所以崇尚笔简形具的逸品,是因为文人画家绘画的目的不是为了再现物象,而是为了在绘画中寄寓、消解心中由怀才不遇所激发出的郁勃不平之气,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文人画家这一寄兴寓意的创作心理机制赋予了文人画逸品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0.
文人画散论     
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了文人画,戴逵、顾恺之的作品便是。建立唐代,诸如王维、郑虎之作,也被国人视之为文人画,只不过并未冠以“文人画”之名。到了宋代,文同、苏轼诸家之作,无论写竹画梅,还是图绘山水,都带有浓郁的文人气息,这才被明清及近人直呼之为“文人画”。 元代文人画非常兴盛,名家倍出,特别是明清时代绘画的题材也更为广泛,它标志着绘画  相似文献   

11.
随着西方图式的形式审美观念的传入,传统文入画的形式美附庸于内容美的观念发生了极大变化。尤其是从高剑父、高奇峰“岭南画派”的折衷中西开始,到徐悲鸿、林风眠等各不相同的中西融合,再到吴冠中等人对形式美的推崇,开创了文人画形式美的新传统。通过对文人画形式美发展脉络的再梳理,可以认为在西学东渐时代背景中,形式美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意识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2.
吴历是清初学兼中西的一位文人画家,信仰天主教接触许多西画后,他不学、不模仿、也不贬低西画技法,让东西方绘画技法在中国各行其道;但他在文人画题画诗和画跋中融入了涉及天学思想与修行、传道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清"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它对中国文人绘画的创作及风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清"美的推崇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一种普遍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4.
吴历是清初学兼中西的一位文人画家,信仰天主教接触许多西画后,他不学、不模仿、也不贬低西画技法,让东西方绘画技法在中国各行其道;但他在文人画题画诗和画跋中融入了涉及天学思想与修行、传道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风景油画为什么要切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进行论述,提出传统文入画“写意性”是中国当代油画审美领域拓展的新命题,继而论述了风景油画创作中如何运用传统文人画的表现方式,即“写意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画的图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勇军 《龙岩学院学报》2007,25(5):68-70,76
图式化是当代中国画创作的显著特征.图式与章法、构图、形式等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过对比,阐明图式的内涵,并通过中国画传统图式特征和其现代图式特征的比较,以期对当代中国画创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色彩美学内涵深刻,在历史发展中曾有诸多影响,成就巨大,启示着今天。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将传统文人画的情怀融入当代艺术创作是本文探询的课题.作者提出借鉴中国传统五行色的色彩构成让新时代的艺术创作流露出新文人画的古拙真的古典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