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2 毫秒
1.
为提高凹凸棒土的吸湿性能,拓展其应用领域,以商品级凹凸棒土为原料,采用不同活化方法对凹凸棒土进行活化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用酸活化处理凹凸棒土的吸湿性,超声搅拌与加热机械搅拌并不能有效改善凹凸棒土的吸湿性能;用马弗炉在300℃下热活化或微波加热活化5m in后凹凸棒土吸湿效果最好。热活化能有效改善凹凸棒土吸湿性能,该干燥剂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低廉,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FCC废催化剂吸附溶液中微量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催化裂化废催化剂经活化处理后,对水溶液中微量镍离子有良好的吸附作用。研究了初始镍离子浓度,溶液pH值 ,吸附剂用量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在温度25℃,pH=7.0条件下,FCC废催化剂对镍离子的饱和吸附容量为3.20mg·g-1,镍离子除去率可达95%以上,吸附达到平衡的时间为1~1.5h。镍离子在FCC废催化剂上的吸附等温方程可用Langmuir关系式 c/q =0.55 +0.31c描述,吸附动力学曲线服从一级速率方程log(1-qt/q)=0.021t。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新的废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气相活化脱镍技术。对气相活化条件、酸洗条件、脱镍后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对脱除废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上的镍效果显著,脱镍率最高可达80%,脱镍后的催化剂微反活性大幅度提高,并且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新的废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气相活化脱镍技术。对气相活化条件、酸洗条件、脱镍后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对脱除废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上的镍效果显著,脱镍率最高可达80%,脱镍后的催化剂微反活性大幅度提高,并且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提升pH工艺把不同含量的镍浸渍在蒙脱石(MMT)上,分别在600、700与800℃下煅烧成型.研究Ni/MMT催化剂用于甘油水蒸气重整(GSR)制氢的效果,并通过氮气吸附、粉末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Ni/MMT催化剂进行表征.甘油水蒸气重整制氢是在1.013×105 Pa,400~600℃,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的.对不同镍含量以及煅烧温度对催化活性与产物选择性的影响进行分析.700℃煅烧的催化剂比600、800℃煅烧的催化剂拥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在700℃下煅烧的镍含量为19.89%的催化剂催化活性最好,在600℃时甘油转化率达到85%,同时氢气选择性为76%.实验结果表明,在400~600℃随着温度上升,甘油转化率上升.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微波加热对自来水杀菌的高效性,本实验采用微波炉对一定量的自来水进行了加热杀菌处理,并对微波杀菌效果达到国标时自来水体积与加热时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波加热实验组的杀菌效果达到国标(GB19298-2003)时所需的时间及所需的温度明显低于电炉加热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水温为35.0℃时比初温13.1℃时含菌量高;实验组和对照组杀菌效果达到国标时,加热时间与水的体积成线性关系。上述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热杀菌,微波杀菌具有稳定的高效性,为饮用自来水微波炉杀菌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镍在含硫氰酸根离子的硫酸溶液中电溶解的电流振荡新体系.实验结果表明,在硫酸溶液中,硫氰酸根离子的加入使镍在活化/钝化过渡区产生电流振荡,并且随着SCN^-浓度的升高或电极电势的降低,电流振荡周期逐渐变短.根据电化学实验和拉曼光谱测定结果,初步解释了镍在该介质中的阳极溶解行为和振荡机理.  相似文献   

8.
刘扬  马建军 《甘肃科技》2013,29(9):33-34,13
分别用煅烧、超临界水、超临界甲醇、超临界H2O2溶液及超临界KOH溶液处理活性炭,采用浸渍-沉淀法制备镍基催化剂。用Beohm滴定法、BET、SEM-EDS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并考察了用不同处理方法处理载体所制催化剂液相催化对硝基苯酚加氢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不同的超临界流体处理能有效地降低活性炭表面酸性基团含量,并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容,从而提高镍在其表面的分散程度。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超临界KOH溶液处理的活性炭作载体所制得的催化剂催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活性炭吸附法是处理含重金属废水的重要方法,本实验采用氢氧化钠活化法,以废弃的油菜花秸秆为原料,马弗炉加热炭化,水洗、干燥制备生物质活性炭,并用其对重金属铜离子进行了吸附实验。在正交实验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极差分析,得出结论:pH是影响铜离子去除率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活性炭颗粒的粒径。此外采用单因子控制法,定性分析了pH和颗粒粒径对铜离子去除率的影响,得出活性炭对铜离子吸附时的最佳pH为4~6,最适粒径为1.0mm。  相似文献   

10.
以拜耳法赤泥为原料,通过微波煅烧-酸活化联合处理制备改性赤泥,重点考察改性赤泥吸附剂的制备条件及其加入量、废水p H值、反应时间对吸附去除废水中Cr(Ⅵ)效果的影响;采用比表面积仪(BET)和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对改性赤泥吸附剂进行表征,探讨了赤泥改性机理。结果表明:在微波煅烧-酸活化联合作用下,赤泥比表面积显著增大,其吸附除Cr(Ⅵ)的能力增强。微波功率为300 W、煅烧时间为20 min、盐酸浓度为3.0 mol/L、吸附剂粒径为120~180μm的改性赤泥吸附剂除Cr(Ⅵ)的能力最佳;在25℃,废水p H值为5.0,吸附反应时间为120 min,吸附剂加入量为12 g/L时,废水中Cr(Ⅵ)去除率达98.9%,溶液p H显著影响Cr(Ⅵ)去除效果。此外,吸附饱和的改性赤泥可通过0.2 mol/L Na OH溶液脱附,脱附率达到9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