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3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南亚各国出现了第二次民主化浪潮,该地区各国或是由威权政体转向民主政体,或是在一定程度上走向开放。多数学者对此持乐观态度,认为这是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市民社会巩固的必然结果,但是即使一两次成功的选举也并不意味着民主制度确立并已经巩固,泰国、新加坡实现民主的艰难历程无不使人对该地区的民主前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单纯地从经济与民主的相关性方面难以充分解释当今东南亚地区民主的现状,因此,我们将从历史维度与社会结构两个方面解释当今东南亚地区民主巩固为何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和记录我国历史的著述一样,我国关于东南亚的古史载籍也是极其宠富浩瀚的,并且它也是作为我国的历史要籍有系统地被保存下来;而其记述时间之早,种类之多,内容之丰富及其真实程度和对于研究东南亚历史的重要性,早已为各国研究东南亚历史的学者所注意和国际所公认,如英国东南亚史学家霍尔(D·G·E·Hall)曾说:“中文材料与其他材料比较,有压倒一切的重要性,”①日本学者和田久德在论述中国的东南亚史籍时也说;“这种连续不断的、丰富而有系统的汉籍,是东南业古代中世纪中的头等重要的史料。”②  相似文献   

3.
"安全格局"是一个纵向、长时段的概念,其发展的历史过程具有很强的延展性和继承性.东南亚安全格局是东南亚地区国际关系中带有全局性、整体性的问题,其演变同地区地缘政治、大国在不同时期在这一地区战略力量的投入等因素密切相关.冷战时期美苏等区域外大国都是东南亚安全格局演变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和塑造者,东盟国家构建地区安全复合体的...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东南亚贫困及减贫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是东南亚地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区域共同繁荣面临的重要挑战。东南亚地区贫困人口聚集,减贫成效与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率、交通基础设施和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和投入水平密切相关。日本、美国等国政府以及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在东南亚实施的项目对于东南亚国家的减贫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东南亚目前主要存在基础减贫、产业减贫和生态减贫3种减贫开发模式,不同模式之间并无非此即彼的替代关系,需要因地制宜、具体规划。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后续一系列相关政策在合作内容上基本覆盖3种减贫模式。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下双边和多边合作的不断推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交往和合作水平将不断提高,东南亚地区的基础设施、能源、农业等产业发展将在人才、资金、技术、互联互通渠道、合作平台建设等支撑条件的持续发展中得到进一步加强,进而推动东南亚贫困问题的解决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正云南省社科院前副院长、云南大学博士生导师贺圣达研究员的专著《东南亚历史重大问题研究——东南亚历史和文化: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初(上、下)》于2015年9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16年6月25日,该书发布会在昆明举行。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东南亚史研究,始于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的东南亚史研究主要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翻译并出版国外学者的著述,二是构建自己的东南亚史研究  相似文献   

6.
根据世界蜘蛛名录(Platnick,2003)及中国最近研究成果,对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肖蛸科蜘蛛进行编目,并根据编目结果对其区系组成特点及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及东南亚地区肖蛸科蜘蛛属、种均比较丰富,且特有属、种所占比例较大.在东南亚已报道种类中,单性种类及缺乏可靠描述或鉴别特征附图的种类占很大比例,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世界知识》2021,(1):80-80
本书主要从东南亚国家和东盟的视角来审视相关问题,包括对东南亚地区安全环境的总体分析、东南亚安全相关理论、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东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东南亚国家军事现代化建设、东南亚国家的军事一民事关系、东南亚的军事防务合作等。从中国的视角,考察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关系,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的思考。全面分析和探讨与东南亚军事和安全有关的方方面面问题。  相似文献   

8.
二次大战中,日本曾侵占东南亚广大地区,给许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战后30多年来,日本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逐渐改善,特别是近年来同东盟各国的关系较为密切。自1979年苏越在东南亚地区加紧侵略扩张以后,日本更加重视同这个地区国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受冷战结束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东南亚海盗活动重新猖獗并呈现出新特点,给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危害。为遏制海盗活动,东南亚地区国家及利益相关国家开展合作,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冷战向亚洲扩展和亚洲冷战格局的形成,杜鲁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东南亚的政策文件,在美国历史上首次制订了系统、完整的东南亚政策,为美国东南亚冷战政策奠定了重要基础.通过对这些文件的研究,探讨杜鲁门时期的美国东南亚政策.  相似文献   

11.
广西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对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交流发展具有很大影响力。新中国建立以后,少数民族地区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广西与东南亚各国、各地区的交往日益频繁,更凸显出广西和东南亚历史与社会文化研究的重要性。本文介绍了广西瑶族民居发展变化,分析其变化特点。进而结合泰国瑶族民居建筑的情况进行对比,有利于我们对跨境民族更深入的研究,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2.
滇西南主要是我国云南西南地区的西双版纳、德宏等区域,这片地区与同样具有傣族文化习俗的泰国、印度、老挝相邻,并且与东南亚傣族文化具有密切关系,两地居民一直保持和平共处。虽然东南亚地区种族名称与傣族不同,经过长时间的积淀,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习俗也发生着一些变化,但是仍然具有许多的相似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两地区民为了维护当地的,和平稳定,团结一致,和平共处,为傣族文化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为了强化文化认同,该文首先分别介绍滇西南及东南亚傣族文化,随后对两地人民的历史文化、语言及习俗的相似性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正在成为下一代创新的关键驱动力,东南亚的开发人员竞相加强新方法的发掘并扩大其影响。什么是AI?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领域,重在创造像人类一样工作和反应的智能机器。东南亚的AI研究与创新AI早在1956年就诞生了,但直到1990年代计算机科技的出现才使其潜力真正得以实现。东南亚地区在人工智能方面投入巨大,因此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和理解发展迅猛。近年来,在人工智能对商  相似文献   

14.
华侨"唐人"开发南洋即东南亚地区虽然不是从郑和下西洋开始的,但郑和下西洋,开创了华侨"唐人"开发东南亚的新时代,至今东南亚地区还保留有大量的郑和下西洋时所留下的遗址。郑和下西洋既提高了"唐人"在国外的地位,又展示了"唐人"的真正良好形象,还提供了中国货之品牌样板,并最终促进了"唐人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正东南亚与中国山水相连,交往历史源远流长。冷战结束后,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与东盟的整体关系、中国与中南半岛和南洋群岛两大板块的关系、中国与东南亚11国的双边关系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当下,处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核心区域的东南亚是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相继在东南亚地区建立了法西斯统治。日本与东南亚人民之间形成了一种统治与被统治、压迫与被压迫的敌对关系。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有了重大变化。它们之间不仅完全结束了战争期间的外交、军事上的敌对状态,而且自1967年菲、马、新、泰、印尼等五国联合建立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为东盟,1954年独立后加入东盟的文莱,不在本文讨论之列)后,  相似文献   

17.
<正>蓦然回首,已经度过了四十年的外交生涯,而在这漫长的时光里,我打交道最多的是东南亚地区。1976年进入外交部后,我就被分配在亚洲司印支处工作。我四次外派常驻均为东南亚国家,越南两次共六年,新加坡一次四年多,马来西亚一次两年半。在部内工作时,大多也没有离开过东南亚事务。至于对东南亚十国的访问次数,更是数不胜数。有随领导人往访,也有单独率团出席双边和多边会议的。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侵略組織八国部长級理事会定于 4月8日到10日在巴黎开会,据說会议将对东南亚地区的各項問題“进行一番总的审查”。美帝国主义侵略东南亚的政治、軍事和經济政策在各国人民的坚持斗爭下,遭到一系列的失敗,它的处境越来越困难了。老撾停战实現了;美国策动蔣匪窜犯我国大陆的计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一个时期,美帝国主义在加紧扩大老挝战火的同时,变本加厉地干涉越南南方,进一步加剧了印度支那和东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这种情况已经普遍地引起人们的严重注意和警惕。美吴集团加紧勾结今年3月下旬,东南亚条约集团根据美帝国主义的意图,在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东南亚地区形势总体稳定,但中美日印等大国在该地区的博弈日趋激烈,其中中美博弈尤为激烈,并且呈现"中进美退"态势。在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东南亚国家的外交新调整呈现出新特征。中国视东南亚为周边外交的关键地区,并在此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同时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逐渐明晰,而东南亚被美国视为联通印太的关键地区。日本安倍政府积极强化与东盟及东南亚国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