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通过审视中国竞技体育所折射出的问题,分析改革的重要性等方面,结合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后奥运时期中国竞技体育的出路,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中国竞技体育事业在后奥运时期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2.
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体育事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竞技体育更是取得了一个个辉煌的成绩,但我国农村体育发展一直相对较慢。文章论述了后奥运时代安徽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后奥运时代的安徽农村体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后奥运时代安徽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措施,希望能对安徽农村体育文化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和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新时代背景下,探讨日本竞技体育政策演变的历程与特征,对于推动新时期竞技体育发展和奥运备战工作具有现实意义。研究认为不同政策导向下的日本竞技体育跨越了“脱亚入欧”期、快速崛起期、改革转折期、渐进复苏期、全面复兴期五个阶段,贯穿了以军事性、功利性、保守性、振兴性、争先性为中心的政策主导思想。日本竞技体育政策服务于不同时期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政治利益需要;打造了“一贯制”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与保障体系;构建了科技、信息、医疗、训练、服务等“一体化”运动员援助体系;特定时期缺乏持续性,未处理好与大众体育协调发展的关系。提出拓宽我国竞技体育政策目标,服务于新时代国家利益新诉求;完善奥运备战援助政策,大力提升科技助力、运动员援助、训练参赛等科学化水平;健全适应中国国情的多元化、“一贯制”后备人才培养政策体系;强调政策的延续性和包容性,推动竞技体育持续发展和带动社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布特 《科技咨询导报》2008,(33):128-128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分析了竞技体育制度创新问题,认为,国家、社会、个人是竞技体育制度创新主体,竞技体育制度创新本质上是各个利益主体的博弈。竞技体育制度均衡和制度非均衡是矛盾统一体,更是竞技体育制度变迁和创新的原因和动力。竞技体育制度创新就是竞技体育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从均衡到非均衡、再均衡的不断发展过程。要提速制度创新能力就要增强制度供给能力和需求活力,在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相结合中实现着竞技体育制度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后奥运时代”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互动的必然性.指出竞技体育承载“金牌”符号,社会体育表达“草根”符号,“后奥运时代”要增强“金牌”和“草根”互动.讨论了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冲突与合作互动问题,指出要在互动中实现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和谐、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遵照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在分析影响竞技体育发展内外部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综合评价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结合重庆市竞技体育发展现状,运用AHP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将定性问题定量化.在确定各变量权重的基础上,运用GRAP法测定重庆市1997年-2010年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研究显示:重庆市竞技体育发展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起步期,综合发展水平较低;第二个阶段是发展期,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第三个阶段是波动期,竞技体育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7.
北京主办残奥会对我国残疾人体育的影响比较显著,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残疾人体育的发展,但仍然存在残疾人竞技体育管理体系落后,残疾人体育保障不足和人文关怀缺乏等等问题。该研究在全面梳理残疾人体育发展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专题调研,提出在北京主办残奥会的后奥运阶段,促进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体育代表队在仁川亚运会的表现入手,结合张文秀的兴奋剂事件、林丹的"嘲讽"事件等分析我国竞技体育职业道德风险,进而从新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经济伦理诸方面来系统分析我国竞技体育道德风险的成因,提出了通过强化制度创新、重视竞技体育伦理道德教育等来规避竞技体育职业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9.
中外奥运选手选拔机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合理与竞争有序的奥运选手选拔机制可以有效地激励和约束体育官员、教练员以及运动员的行为,实现国家、社会和个人利益的协调和统一,有利于国家竞技体育制度的安排和落实.通过对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和中国在田径、游泳、体操、球类等运动项目上选拔办法的比较分析,发现国外选拔以客观模式为主,而我国的选拔比较容易受到行政因素和人为因素干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奥运选手选拔应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选拔原则,并要明确各项目的奥运选拔办法并以法规形式加以规范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后奥运时代”,我国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将迎来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在这样的转型时期,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创新型的教练员队伍是保持我国竞技水平的重要环节。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新形势和多年的从业经验,试从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四方面对竞技体育教练员的素质构成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建设高水平的竞技体育教练员队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