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尔德的童话尽管一直广受欢迎,却较少受到评论关注。童话作为王尔德文学实践的一个方面,不仅体现了王尔德追求形式美和感官享受的美学主张,也蕴含着他对自身复杂经历的反思。其童话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语言表达出隐藏的纵欲与赎罪倾向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王尔德在童话创作中始终坚持唯美主义艺术的刨作思想,也希望创造出超越道德的唯美艺术形象,但是艺术实践却证明王尔德不仅不能创造出所谓的唯美艺术形象,甚至还在他的创作中体现了某种道德原则。可以说,王尔德的艺术实践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他所坚持的唯美主张。童话如此,小说亦然。在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The Portrait of Dorain Gmy)中,尽管王尔德企图去塑造道连这一唯美的艺术形象,但是我们却发现道连是一个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他总是和现实社会保持着种种道德联系,他作的恶本身就表明他无法脱离现实道德而存在。  相似文献   

3.
王尔德在童话创作中始终坚持唯美主义艺术的刨作思想,也希望创造出超越道德的唯美艺术形象,但是艺术实践却证明王尔德不仅不能创造出所谓的唯美艺术形象,甚至还在他的创作中体现了某种道德原则。可以说,王尔德的艺术实践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他所坚持的唯美主张。童话如此,小说亦然。在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The Portrait of Dorain Gmy)中,尽管王尔德企图去塑造道连这一唯美的艺术形象,但是我们却发现道连是一个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他总是和现实社会保持着种种道德联系,他作的恶本身就表明他无法脱离现实道德而存在。  相似文献   

4.
海明威一直被公认是塑造“硬汉”形象的巨匠,在他的笔下诞生了许多“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的英雄。但是任何作家的作品中不可能只出现男性,而忽略女性形象的塑造。海明威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被很多人认为是不成功的,其实不然,仔细分析其作品对女性形象的描写、塑造,可将海明威笔下的女性分为两类:即“小兔子”式的理想女性和“男性化”的现实女性。海明威作品中女性的塑造不是中心,但却对男性中心形象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翻译家林语堂的《京华烟云》是他最重要的一部文学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他刻画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表达了其中体西用、儒道合一的女性观。分析这部作品,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林语堂独特而完美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6.
奥斯卡·王尔德凭借戏剧和唯美主义而声名远播,是与萧伯纳不分伯仲的牛津才子,留给后人很多优秀的作品。然而世人眼里容不得伟人有半点瑕疵,最终因其同性恋的事件的曝光,原本风度翩翩、才情四溢的公众形象再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他的某些作品也被视为危害社会的毒瘤。然而,笔者试从酷儿理论的角度出发,对王尔德的长篇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进行解读与阐释,探讨王尔德的性取向价值观,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还其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正在书页周围,飘荡着一股沉重的熏香,熏得人脑袋生疼。在王尔德的作品《道连·格雷的画像》中,道连·格雷阅读过一本名为《逆流》的书。王尔德是这么夸赞《逆流》的:"这是他曾经读过的最奇特的书。他似乎看见了世上的一切罪孽从他面前列队而过,在最美丽的妆扮中,并且在笛子悠扬的旋律中表演哑剧动作。那么多东西,直到那时为止还只是被模模糊糊地猜测到,却  相似文献   

8.
三维解读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但他早期的童话作品却得到了一致的好评。《夜莺与玫瑰》以其深刻的主题、纯美的意象、诗化的语言和戏剧化的情节使它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其作品的艺术美、精神至美和美文思想又使它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同时,他对生死和人生的哲理思考也在作品中有深刻的反映。所以,只有从文学、美学和哲学的三维视角才能比较全面地解读王尔德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9.
作家王安忆在她的作品中一直非常关注女性的生命和生存状态。作品中形形色色的女性被塑造得立体而生动,她们有着旺盛和绵绵不断的生命力,其生命力来源于三个方面:女性经营的日常生活通常韧性十足;她们都是天生爱美的,对美执著追求;她们深谙人生中的辨证法。  相似文献   

10.
《莎乐美》是王尔德实践其唯美主义思想的一部重要作品。在该剧中,王尔德颠覆经典,赋予了女主人公莎乐美鲜明的个性。莎乐美对美的疯狂热爱和追求使她将自己献上了美的祭坛。"莎乐美之吻"是一种异乎寻常的体验方式和自我实现的方式,体现出一种女性意识的觉醒,同时也是对男权社会的反抗。  相似文献   

11.
《特区科技》2010,(12):16-17
有家整形医院,10多年间销售业绩一直没有大突破。原来医院一直宣传“把丑女变成美女”,试图吸引长相普通或欠佳的女性。但我们却帮他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来整形的基本上都是美女!半年不到,这家医院的月销售业绩就翻倍。我们如何帮客户洞察女性的需求呢?  相似文献   

12.
王尔德是唯美主义思想的有力继承者、鼓吹者和实践者,是英国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拉斐尔前派作为英国唯美主义的开端和奠基石,其大量的唯美主义作品,对王尔德唯美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创作实践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你读过十九世纪末英国惟美派作家王尔德的作品吗?像是《认真的重要》、《快乐王子》、《理想丈夫》……王尔德,虽然有些玩世不恭、言淡诙谐,但对于文字创作上的投入与追求,却是一丝不苟、不遗余力,也因此,他的作品才能留传下来。有一天,当王尔德显得有些疲累地在餐馆用晚餐时,他的好友走了过来问他说:"你今天一定很忙吧?看你一副累垮了的模样。"  相似文献   

14.
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是美国文坛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英年早逝,创作领域却涉及诗歌、短篇小说和文学评论,他因古怪而另类的创作风格被拒于当时的文坛主流之外,却因其作品中展现出的强烈的现代文学色彩而逐渐被后人所欣赏。有人对他推崇备至,有人对他嗤之以鼻,但爱伦坡终因其原创性极高的写作风格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爱伦坡的美学思想和文学主张与俄罗斯形式主义的观点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尤其是他的作品在人物塑造、语言风格、叙事方法等层面都进行了陌生化处理,这使他的作品在当时的读者看来古怪而另类,却也因此具有了一种晦涩而又充满魅力的特色。该文试图对其短篇小说中人物塑造的陌生化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围绕着"为艺术而艺术"这一中心,王尔德提出了"生活模仿艺术"、"艺术与道德无关"、"艺术即是撒谎"、"形式就是一切"等一系列观点,断然反叛传统和权威.然而他试图建立美的象牙塔却无法割舍对尘世的关注,试图将艺术独立于功利和道德说教却总是功败垂成,宣称艺术的真正目的是撒谎却又把艺术看作绝对真理而顶礼膜拜,高度重视形式却无法否定内容……这些矛盾和冲突反映了一个艺术理论家在艺术探索道路上必然经历的彷徨、反复乃至自我否定.我们只有深入研究其矛盾冲突,才能正确认识其理论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在更新的文艺科学观念的启示下去观察中国现代文学时,我们的注意力首先被老舍所吸引。老舍,属于这样一种作家,他的作品不无表现时代主调的时候,但其创作个性所在却显然是倾向于对一个民族性的历史主题的执着表现。这并不意味着他的创作不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但问题的实质却在于,其作品的魅力恰恰是来自时代色彩中所透出来的沉静的历史反思,是一种基于强烈的生活质感之上的历史深度与理性远见。老舍创作个性的实质,应当透过幽默的感象表层去寻找,应当通过对其创作历程所体现出的贯穿性主题的宏观剖析  相似文献   

17.
奥斯卡·王尔德作为英国19世纪唯美主义运动的先驱,曾大胆直言"为艺术而艺术",倡导艺术无道德、唯形式至上的艺术追求。其作品在唯美的表象之下,蕴藏着深刻的道德忧思。本文以王尔德小说、戏剧和童话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为切入点,旨在探究王尔德唯美主义旗帜下的道德回归和重建。  相似文献   

18.
"为艺术而艺术"是对王尔德唯美主义思想最精辟的表达.本文从诠释王尔德的美学观点入手,进一步分析其美学观点在其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体现,从理论的角度表明,王尔德的美学观点既表达了他个人对"美"的理解,同时又传达了他试图逃进"理想王国"-艺术的乌托邦的美好愿望.他的这种唯美思想契合了道家的"无为"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丁一芳 《科技信息》2013,(5):163-163,185
上世纪80年代走入中国文坛的毕淑敏作为一个女性作家,一直将自身的创作目标关注在女性身上。大量作品中充溢着鲜明的女性色彩,凸显出其创作中的女性意识,而母爱意识作为女性意识中的一个典型代表类型,也成为毕淑敏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意识体现。  相似文献   

20.
与先秦相比,汉魏六朝时期女性作家数量更为丰富,其作品在思想上和艺术上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此期女性作家及其作品的历史命运却蹇险而卑弱,这和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尤其传统儒家女教思想的影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