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皂角苷对土壤中重金属铬的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表面活性剂皂角苷对人工铬污染土壤进行振荡提取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浓度、p H、振荡时间、土水比、提取次数条件下皂角苷对土壤中铬的去除效果,并采用连续分级的方法研究皂角苷处理前后土壤中铬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增加皂角苷浓度有利于提高铬的去除率,在皂角苷浓度为50 g/L时,铬去除率达到37.63%,而去离子水对铬的去除率不到10%;皂角苷溶液p H=1.5时铬去除率最大,且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振荡初期铬去除率迅速增加,随着振荡时间延长,去除率增速逐渐减缓,振荡4 h和24 h的去除率分别为24.38%和30.35%;降低土水比和增加提取次数,铬去除率增加。皂角苷振荡提取土壤中的铬,能有效降低土壤中铬的毒性和生物可利用性,酸提取态铬和可还原态铬均减少50%以上。  相似文献   

2.
采用静态实验方法, 考虑研究成本及环保要求, 选用价格低廉且生物可降解的柠檬酸、 酒石酸、 水、 鼠李糖脂、 草酸及富里酸6种淋洗剂, 对高质量比Cr污染土壤进行淋洗修复. 首先考察土壤中不同陈化时间Cr对淋洗效果的影响; 其次筛选淋洗剂并优化淋洗条件; 最后考察多种复配淋洗组合, 确定最佳复配淋洗剂. 结果表明: Cr陈化时间对总Cr去除率的影响较小, 而对Cr(Ⅵ)去除率影响明显; 不同淋洗剂对总Cr和Cr(Ⅵ)淋洗效果不同, 草酸和柠檬酸均可有效去除总Cr和Cr(Ⅵ); 对总Cr和Cr(Ⅵ)去除最优的淋洗条件是0.5 mol/L草酸或柠檬酸、m(固)∶V(液)=1∶10, 淋洗1次; 在最优淋洗条件下, 对土壤重金属Cr的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静态实验方法, 考虑研究成本及环保要求, 选用价格低廉且生物可降解的柠檬酸、 酒石酸、 水、 鼠李糖脂、 草酸及富里酸6种淋洗剂, 对高质量比Cr污染土壤进行淋洗修复. 首先考察土壤中不同陈化时间Cr对淋洗效果的影响; 其次筛选淋洗剂并优化淋洗条件; 最后考察多种复配淋洗组合, 确定最佳复配淋洗剂. 结果表明: Cr陈化时间对总Cr去除率的影响较小, 而对Cr(Ⅵ)去除率影响明显; 不同淋洗剂对总Cr和Cr(Ⅵ)淋洗效果不同, 草酸和柠檬酸均可有效去除总Cr和Cr(Ⅵ); 对总Cr和Cr(Ⅵ)去除最优的淋洗条件是0.5 mol/L草酸或柠檬酸、m(固)∶V(液)=1∶10, 淋洗1次; 在最优淋洗条件下, 对土壤重金属Cr的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淋洗法去除土壤重金属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去离子水或盐酸、EDTA等与土壤中的重金属发生作用,形成溶解性金属离子或金属-EDTA络合物,再通过淋洗使重金属从土壤中排出.实验结果表明,此法可去除土壤中大量的重金属,土壤1.(赤红壤)中重金属的去除率HCl+EDTA>HCl>EDTA>去离子水;土壤2(土壤1+污泥)中重金属的去除率随着EDTA浓度的增大而增大(Zn、Cu)除外,  相似文献   

5.
以FeCl_3为淋洗剂对Cd污染农田土壤开展淋洗试验研究研究了淋洗液浓度、淋洗时间、液固比、搅拌速率对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分析土壤淋洗前后Cd的赋存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广西某Cd污染农田土壤中Cd的赋存形态以可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为主,两者占总Cd比例为69.71%;当FeCl_3浓度、淋洗时间、液固比、搅拌速率分别为0.1 mol/L、60 min、5:1、150~180 r/min时为最佳因素组合,对Cd的去除率可达到77.27%;经过淋洗修复后土壤中Cd的赋存形态以不可生物利用性的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为主两者占总Cd比例达到83.67%,可初歩认为以FeCl_3,为淋洗剂的Cd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用白泥作阻隔剂通过土柱浸滤实验对土壤中重金属Cu、Zn、Cr、Pb的迁移规律和阻隔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泥对重金属Cu、Zn、Cr、Pb有显著的阻隔效果,阻隔土样中白泥的含量别为3%、5%、8%、12%,随着白泥含量的增大,滤液的p H值和阻隔土层截留的重金属量增大,滤液中重金属浓度降低.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对其在土壤中的迁移特性有一定的影响,在土样中加入白泥,重金属的稳定态含量增加,对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产生阻隔作用.  相似文献   

7.
柠檬酸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淋洗修复效果与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淋洗修复是永久性的污染土壤修复方法之一.以Cd、Cu、Pb复合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振荡淋洗法结合形态分析技术研究了柠檬酸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淋洗修复效果及其去除机理.结果表明,柠檬酸对复合污染土壤中的Cd和Cu具有较好的洗脱效果,而Pb的淋洗去除率相对较低.80mmol.L-1的柠檬酸对Cd、Cu、Pb的去除率分别能够达到90.4%、82.5%和38.6%.柠檬酸淋洗去除的重金属在土壤中主要以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8.
采用野外大田试验,选择稻草秸秆厌氧发酵、稻草秸秆好氧发酵、氯化钾(KCl)和醋酸(HAc)对某地重金属污染农田进行化学淋洗,经过120 d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相比较原始土壤pH(4.78),4种淋洗剂对农田土壤pH影响均较小,KCl降低土壤pH的幅度最大(4.65),其次HAc(4.72),好氧发酵、厌氧发酵和空白pH值相近。比较4种淋洗剂对土壤中重金属(Cd、Pb、Cu和Zn)去除效果,KCl对土壤中重金属(Cd、Pb、Cu和Zn)去除效果最好其中,KCl对Cd的去除率是19.20%,对Pb的去除率是6.84%,对Cu的去除率是7.56%,对Zn的去除率是15.94%。HAc对土壤中重金属(Cd、Pb、Cu和Zn)去除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粉末活性炭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性炭是一种具有丰富孔隙结构和巨大比表面积的碳质吸附材料,在污水净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根据单一变量原则,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对水中重金属离子Cr(VI)、Cu(Ⅱ)和Fe(Ⅲ)的吸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能有效去除3种重金属离子,且去除效果受温度、吸附时间、活性炭用量、溶液p H值的影响.随着活性炭用量、温度或吸附时间的增加,3种离子的去除率先增后减,而溶液p H值增加时,Cu(Ⅱ)离子的去除率几乎不变,Cr(VI)和Fe(Ⅲ)离子的去除率却逐渐降低.吸附时间超过30 min时,粉末活性炭对3种离子中的Cu(Ⅱ)离子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达90%以上.Cu(Ⅱ)离子的去除最优条件为40℃(温度)、30 min(吸附时间)、0.15 g(活性炭用量)和2.0(p H).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电动修复法对高浓度含铜污染土壤修复的可行性,对铜含量为1 500 mg/kg的污染土壤进行了电动修复。实验研究了不同修复时间下电流变化、土壤p H变化和土壤中铜的迁移规律,并采用BCR(Bureau Community of Reference)法对土壤中铜的不同形态进行了分离、提取、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电动修复技术对于高浓度含铜污染土壤中的铜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在修复电压为30 V,修复时间为7 d时,土壤中的铜含量可以降至400 mg/kg以下。修复后铜的弱酸提取态占比增加,可还原态占比降低,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占比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利用索氏提取法以丙酮为提取剂从无患子果皮中提取皂苷.选定丙酮溶液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固液比作为单因素考察对象,以皂苷提取率为指标.采用4因素3水平进行正交设计并通过实验得出以丙酮为溶剂提取无患子果皮皂苷工艺的最优方案.试验结果表明:丙酮浓度80%、提取时间90 min、温度85℃、固液比3∶10的工艺条件下,无患子果皮皂苷得率为5.77%,经过平行验证试验得出无患子皂苷提取率为5.72%,误差为0.867%.  相似文献   

12.
利用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积(microbially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MICP)技术处理Mn(Ⅱ)、Cr(Ⅵ)污染土及Mn(Ⅱ)、Cr(Ⅵ)混合溶液,研究MICP技术对重金属污染土的修复效果,重金属离子在土壤修复过程中的竞争关系,以及pH值对已修复土壤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微生物矿化修复后,单一重金属污染土中可交换态锰、铬离子的去除率分别为85.64%和77.56%;经修复的Mn(Ⅱ)、Cr(Ⅵ)混合污染液中可交换态锰离子的去除率大于铬离子;酸性条件影响污染土的修复稳定性,土壤中可交换态锰、铬离子含量随pH值减小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利用皂素溶液淋洗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采用振荡淋洗的方法研究了皂素溶液浓度、pH值、淋洗时间对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影响。并通过一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拟台,得到了两个重要的参数Ce(反应达到、F衡时重金属在液相中的浓度)和K(质量转移系数)。结果表明:皂素溶液在质量浓度为3%、pH值为5.0-55淋洗时间12h的条件下能达到对污染土壤重金属的最大去除率。去除率分别为Cd93.5%,Pb20.5%,Cu8.64%,Zn48.4%。模型拟合的结果表明:镉的质量转移系数最大,其次是锌,然后是铅,最后是铜。这一结果同时也说明了在土壤淋洗过程中,镉和锌最先达到质量转移的平衡状态,然后是铅和铜。  相似文献   

14.
 采用批量淋洗实验方法,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Na2)溶液修复某工业废弃地Cu污染土壤,研究了不同EDTA-Na2用量对重金属Cu的去除效果以及Ca、Fe等常量元素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Cu的去除率随着EDTA-Na2用量的增加而提高,4.00 mol/kg时达到最大,同时随着EDTA-Na2用量的增加,Ca的释放量减少,Fe、Al等释放量增加;以土壤三级标准(GB15618-1995)作为修复目标,当EDTA用量为0.80 mol/kg时,淋洗后土壤中Cu基本达到三级标准;通过计算每摩尔EDTA洗出金属的摩尔数,发现EDTA对金属的洗出效率(摩尔比)随着淋洗剂用量的增加而下降;当采用0.80 mol/kg EDTA用量时,Cu/〖DK〗(K+Na+Ca+Mg+Fe+Al+Mn+Si)的摩尔比最大,继续增加EDTA用量,Cu/〖DK〗(K+Na+Ca+Mg+Fe+Al+Mn+Si) 的摩尔比下降,表明较高的EDTA用量主要用于其他金属元素的释放。因此在本研究中080 mol/kg EDTA是适宜的淋洗剂用量,修复后土壤不仅可以达到土壤三级标准,而且相对于其他金属而言,对Cu的洗出效率最大。在化学淋洗修复中应根据土壤修复目标,结合金属的总去除率和EDTA对金属的洗出效率来选取适宜的淋洗剂用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降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风险,需要研究有效的修复技术.采用可生物降解螯合剂谷氨酸N,N-二乙酸(GLDA)为淋洗剂,通过开展土柱淋洗实验,考察了GLDA对Cd和Zn的修复效果和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GLDA对Cd、Zn的淋出率(61.7%、22.3%)与乙二胺四乙酸(EDTA)的相近,酸可提取态和可还原态的Cd和Zn显著减少,Cd、Zn迁移性和环境风险有效降低.FeS沉淀淋洗液中的Cd和Zn,可以实现GLDA回收利用,再生与新鲜的GLDA对Cd、Zn具有相近的提取能力.GLDA淋洗后采用水冲洗土壤,可以减少GLDA的使用量,也会降低GLDA在土壤中的残留.GLDA淋洗对土壤pH、速效磷、速效钾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并显著增加土壤细颗粒的比例,对土壤结构和质地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2-羟基膦酰基乙酸(HPAA)和富里酸(FA)2种环境友好型淋洗剂对土壤进行异位淋洗处理,研究了淋洗剂质量分数、pH和淋洗时间对土壤Cu, Zn, Cd的去除效果及淋洗前后土壤重金属赋存形态的变化,并利用废弃果壳处理淋洗废液.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为2.0%,pH为3,超声淋洗时间为40 min条件下,HPAA对Cd, Cu, Zn均可取得90%以上去除效果,HPAA对Cd, Cu, Zn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FA;2种淋洗剂的淋洗过程为化学淋洗,其结果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8 6~0.999 9);2种淋洗剂均可有效促进重金属从不活泼态转变为活泼态;淋洗废液处理中,天然山竹壳(Man)对Cd, Cu, Zn的吸附效率均低于30%,而KMnO4改性山竹壳(Mn-Man)吸附效果显著,最高分别可达93.12%,36.31%和51.87%.因此,HPAA可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淋洗剂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Mn-Man可以作为一种廉价高效的吸附剂处理淋洗废液.  相似文献   

17.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难降解、致癌、致畸、致突变,且易在生物体内富集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选取多环芳烃中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纳米铁和纳米铁-铜添加量、初始浓度、p H和温度,研究四种因素对芴去除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加量的增加,芴的去除率升高;增加初始浓度,芴的去除率降低,平衡吸附量增大;p H越低、温度越高,芴的去除率升高;纳米铁和纳米铁-铜对芴的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平衡吸附量随芴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8.
海泡石与菌根对污染土壤中Pb、Cd、Zn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修复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土壤,采用连续提取法,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海泡石与菌根对土壤重金属Pb、Cd、Zn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泡石可使Pb、Cd的可交换态转化成其他4种形态,使Zn的可交换态转化成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菌根能显著增加可交换态的Pb、Cd、Zn浓度,降低了Pb的碳酸盐结合态、Cd的铁锰氧化态、Zn的有机物结合态的浓度。海泡石和菌根联合处理同单施海泡石的结果相似,说明联合修复中对重金属形态的影响海泡石起主导作用。该研究证实了海泡石可以调节重金属Pb、Cd、Zn的形态,从而降低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以贵州省典型土壤黄壤和石灰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土壤重金属吸附解吸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地区重金属超标率石灰土黄壤;石灰土的p H缓冲性能大于黄壤;且碳酸钙含量增加到90 g/kg时,黄壤的p H将不在增加,p H稳定在7.08;碳酸钙含量增加到120 g/kg时,石灰土p H将不再增加,稳定在8.26;而增加黏粒含量对土壤p H无明显作用;除了石灰土中的Cr和As,无论黄壤还是石灰土,复合污染土壤重金属的吸附固持的作用随碳酸钙含量的增加而增强;而随着黏粒含量的增加,黄壤和石灰土的吸附量都有所增加;但解吸量无明显促进或降低,即碳酸钙影响该地区土壤重金属蓄积的作用大于黏粒。黄壤和石灰土对重金属的吸附过程主要集中在前90 min内,其后的吸附则进行得十分缓慢;且对重金属的最大吸附量石灰土黄壤;三种动力学模型拟合中,伪二级动力学方程的拟合度最好。从动力学参数中可知,石灰土重金属平均吸附量大于黄壤重金属平均吸附量,黄壤重金属平均吸附速率大于石灰土重金属平均吸附速率。  相似文献   

20.
以模拟铅污染涪陵榨菜栽培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淋洗法修复土壤,研究淋洗剂种类、浓度、固液比和振荡时间对污染土壤中铅去除率的影响,拟为铅污染涪陵榨菜栽培土壤的化学淋洗修复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所用的12种淋洗剂物质中,以表面活性剂CTAC、CTAB、硝酸和乙酸的淋洗效果较好;4种淋洗剂浓度对去除率的影响,表现为先随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