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克成  王昌红 《科技信息》2008,(14):324-324
主要介绍阜阳供电公司配网线路故障诊断定位系统的研究技术原理和内容以及系统的应用情况。通过配网线路故障诊断与定位系统的使用,可以快速准确的判断出故障类型和地点,提高故障处理的效率,减少了停电时间。目前,该系统在阜阳供电公司市区124线和159线挂网运行.系统运行稳定,应用情况良好,为公司配网的运行稳定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教育科研网(CERNET)用户可通过加装第二条线路连接Internet,以降低使用CER-NET的费用,加大访问公网的带宽。笔者从系统结构、基本路由设定、DNS解析重导、电子邮件发送重导和后备系统、NAT设定、分流及流量统计等方面提出了Proxy Server的设置方法,并给出基于Linux的设置代码,为加装第二条线路的用户提供参考,以便顺利实现双线路接入Internet。  相似文献   

3.
作为电力系统与用户直接相连的重要线路,10k V配网线路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于10k V配网线路中的故障及问题,我们需要深究其原因,并找到合理有效的故障排查及预防措施。本文将深入分析10k V配网线路的故障及其产生原因,并根据相应的故障总结归纳出其排查及预防措施,从而减少10k V配网线路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现有市话用户线路网的特性,研究并建立了适用于电话用户环路的回波抵消器的数学模型和电路结构,从而解决了用户二线环路远距离信号传输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经济实用的新型电话用户环路延伸器。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于山区配电线路雷害治理的研究颇多,并已有效地运用到当前电力生产活动中。由于配网架空线路布局的分散性、杆塔结构和绝缘水平的局限,使得配网架空线路的雷害治理具有特殊性,多种运用在高压输电线路上并且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策略不一定适合配网架空线路的雷害治理,如果照搬实施会造成电力系统建设资金的浪费,甚至某些技术手段会给配网架空线路的安全运行带来难以消除的安全隐患。所以,针对配网架空线路防雷的特殊性,有必要研究其形成机理,结合线路运行特点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理策略,才能有效地提高配网防雷的成功率,保障电力系统用户的供电质量。  相似文献   

6.
为以更高的效率提供互动式手机电视业务,基于诺基亚的IP数据广播结构,提出了一种使用DVB-H网和蜂窝网相结合的群组式方案.该方案使用蜂窝网作为回程信道,搜集点播选择信息,将点播同一内容的若干用户划为一组,点播内容通过DVB-H网递送.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一对一的流媒体提供方式,该方案可获得高得多的网络容量和小得多的用户平均等待时间,并具有价格优势.  相似文献   

7.
在整个供电系统中,配网是供电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配网通过架空线路将电能传输到各地,直接与用户相连。因此分析配网架空线路施工当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维持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是尤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将低压配电网的网络拓扑应用于负荷平衡控制,使低压配电网中各节点上的电流基本上达到三相平衡,从而有效降低线路损耗. 利用用户电压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采用k-medoids 聚类方法进行网络拓扑识别,按照叶节点优先或根节点优先原则安排用户负荷. 在此基础上,对用户负荷进行预测,估计未来一段时间在不同换相方案下的线路损耗,将有限的换相次数发挥最大的作用. 实践证明,所提方案能有效识别用户网络拓扑和解决低压配电网三相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10kV配网户外用户分界负荷开关技术及其结构、功能特点。通过总结运行中的实际情况,验证用户分界负荷开关在解决10kV配电线路用户单相接地、相间短路等故障的有效性,也指出了其局限性和运行管理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介绍广州市轨道交通工程2010年建设线路平面、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及精度情况,并结合控制网在广州地铁珠江新城集运系统线路中加密四等精密导线的使用情况证明:平面、高程控制网布网结构合理,覆盖范围和精度方面能满足广州地铁2010年建设线路工程建设需要,为2010年地铁建设线路的施工和监测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1.
利用除尘灰制备高效脱硫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a(OH)2和钢铁企业的除尘灰作为原料,通过不同的方法制备脱硫剂,在流化床反应器中进行脱硫性能实验,考察脱硫效率在95%以上的持续时间及钙利用率等指标,对其脱硫性能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除尘灰A中Fe2O3和FeO含量高,作为添加剂与Ca(OH)2混合焙烧后,钙利用率从18.2%提高到70.2%,脱硫效率在95%以上的持续时间从11min延长到31min.除尘灰A作为添加剂与Ca(OH)2混合焙烧,制备半干法烟气脱硫的高效脱硫剂,可以较大地提高钙利用率,对于烧结烟气脱硫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将水资源作为生产要素之一,通过基于面向输出的C^2GS^2模型DEA相对有效性评价,建立了生产用水及总产出值的有效前沿,分析了产出的技术效率和生产用水的使用效率.利用具有积性误差的Hicks中性技术进步Cobb—Douglas生产函数,通过对有效生产前沿时间序列数据COLS回归,建立了生产用水的动态前沿生产函数及生产用水的动态边际效益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设施农业增施CO2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减少CO2的逸散损失,降低成本,本研究以增施CO2利用效率计算方法为基础,分析了增施CO2利用效率的可能影响因素,探讨了提高CO2施肥经济效益的有效技术与方法。分析表明,影响增施CO2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为设施的换气次数、设施内外CO2浓度差和植物的光合能力。因此,在进行CO2施肥时,应综合考虑植物种类、生育阶段、栽培条件及其他环境要素等条件,选择适宜的CO2增施方法、施肥浓度和施肥时间。  相似文献   

14.
对关中灌区水土资源和农作物水土生态需求进行分析,以期在区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中,促使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关系趋于平衡,使利用效率和效益最佳状态,为此,对关中灌区土地资源进行了评价与分等,对主要作物水土生态需求规律进行了论述与分析,提出了水土资源和各类作物协调与合理利用的优化配置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非理想串行干扰消除(seria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解码引起的残余干扰给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增强型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组链路带来的高能耗、低信道利用率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能效优化的资源分配算法。在保证蜂窝、D2D组用户通信服务质量和复用子信道个数约束条件下,建立能效优化模型;使用一种以D2D组能效为权重的加权二部图最大匹配联合匈牙利算法为每个D2D组分配子信道;考虑到各接收机用户在相同和不同残余干扰下的能效问题,通过参数变换、Dinkelbach法和拉格朗日对偶法实现功率分配。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在非理想SIC条件下可有效提升系统D2D组链路的信道利用率和总能效。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率的DEA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丽  单薇 《河南科学》2008,26(1):103-106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C2R模型,利用河南省18个城市2005年土地、经济数据,对河南省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率进行有效性评价分析,并提出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射流曝气器充氧性能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相似文献   

18.
半导体光催化剂TiO2由于其无毒无害、稳定性好、催化活性高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但其较宽的禁带宽度遏制了对太阳光的利用率,并且量子效率低.为了提高二氧化钛的光利用率,可通过与Cu2O复合对其改性,并形成p-n型异质结光催化剂.因其特殊的能带结构和载流子输送特性而备受关注.详细介绍了Cu2O-TiO2光催化剂的特性、研究现状以及应用领域,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借助园区2009年遥感影像图,对宁夏灵武羊绒产业园区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了13个指标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绩效3个方面,对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并对园区的集约利用潜力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园区土地集约度综合分值为89.95,总的潜力为60.45,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但集约利用潜力低,制约了园区的发展,应尽快申请扩区升级.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微气泡臭氧氧化技术处理废水的影响因素,采用微气泡臭氧氧化技术处理酸性大红3R废水,考察臭氧投加量、酸性大红3R废水初始浓度和投加活性炭对微气泡臭氧氧化过程中脱色率、TOC去除率、pH值以及臭氧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臭氧投加量或降低酸性大红3R废水的初始浓度,酸性大红3R废水的脱色速率和TOC去除速率均有所上升,但臭氧利用率下降。煤质活性炭对微气泡臭氧氧化具有较强的催化活性,能够显著提高酸性大红3R废水的脱色速率和TOC去除速率。臭氧投加量为48.3 mg/min、酸性大红3R废水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00mg/L时,处理效果较好。此条件下,处理30min时脱色率达到100%,处理120min时TOC去除率达到78.0%,TOC去除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为0.015min~(-1),臭氧利用率始终高于99%。而投加5g/L煤质活性炭后,处理15 min后脱色率达到100%,处理120 min时TOC去除率可达到91.2%,TOC去除表观反应速率常数提高至0.037min~(-1)。处理过程中出现中间产物小分子有机酸的积累并继续氧化降解,使得废水的pH值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可见,对微气泡臭氧氧化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可提高污染物去除速率及臭氧利用率,显著改善处理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