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朗克的三重世界学说将世界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世界,即感觉世界、物理世界和实在世界.它将物理世界置于感觉世界和实在世界之间,并赋以本体论的意义.物理世界既是对感觉世界的描述,又是对实在世界的反映,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离开感觉世界,同时不断逼近实在世界.普朗克的三重世界学说是对柏拉图和康德二重世界理论的超越,蕴含着一种新型的科学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我国“十一五”期间应优先发展的99项重点技术为对象,通过对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DII)数据库进行检索,提出了我国进入世界一流研究方阵的科学家和研究机构,并对检索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论世界4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卡尔·波普尔曾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本文认为符码世界是世界4。世界4不是物理实体。也外在于主观意识,并且不同于世界3,是表征性的而不是反映性的。世界4也有别于语言,它是二阶性的符码。世界4是虚拟自然,是原生自然、人工自然之后的第三自然;世界4所创造的虚拟主体则是自然主体、身份主体和契约主体之后的第四主体。本文还批判了符码拜物教,指出文明的进步将消除符码拜物教。  相似文献   

4.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研究,是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重大课题,所获成果备受国内外关注。本文简介了立项背景、研究思路与主要科技内容;重点概述了成果要点(创新点):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保护理论与特种遗产资源理论架构,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准则,覆盖系列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名胜区的世界自然遗产监测体系,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汶川8.0级地震灾害与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管理指南。  相似文献   

5.
论可能世界集合的封闭性与否定联结词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经典否定联结词真值函项的研究表明:该函项是否成立依赖于可能世界集合是否完备。但是,进一步研究的结论是:单纯通过概括原则确定的可能世界集合具有虚拟的完备性,定义在其上的命题并不具有明确的意义;同时,可能世界集合的穷举问题在逻辑学范围内不可解。为了描述可能世界集合的逻辑性质,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封闭世界和开放世界预设。最后,作为主要结果,本文证明:(1)有前一预设下,经典逻辑的否定词真值函数成立。(2)在后一预设下,否定联结词的真值函项具有非经典的特性,即:当语句p为真时,否定p为假;而p为假时,否定p既不真也不假。上述结果为构造一种非规范的3-值逻辑系统(鞠实儿,1997)提供了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托马斯.库恩的世界存在论题影响深远,对其先后形成两种理解模式:传统终结论与传统延续论。反观和思考这一历史进程,深层解读库恩关于可能世界的构想(包括四种可能世界的存在与关联),尤其是范式世界中理论实体的存在方式,将使我们发现库恩在本体论上的重要学术贡献。本文将尝试性地提出如何区分和跨越词汇系统异隔的理论,试图对库恩后期理论加以改进和补救,进一步拓展库恩的理论实体存在论,为支持库恩的实在论立场提供论据。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10,(9):I0002-I0003
世界上最奢华的酒店究竟在哪里?不是迪拜的帆船酒店,而是阿布扎比的八星级阿拉伯童话酒店——皇宫酒店(Emirates Palace)。  相似文献   

8.
逆世界     
《科学大观园》2013,(19):52-53
剧情简介 这是一部由卢森堡、丹麦、加拿大、英国、美国、法国联合摄制的科幻爱情片。 在一个上下颠倒的双生世界.人们像生活在平行世界中一般各自生活工作,互不干涉。法律规定任何人不能和另一个世界的人沟通,更不能试图跨越到另一个世界去。活在“下界”的亚当与生活于“上界”的伊达在年少时已在高山的山顶上结识并互有好感。  相似文献   

9.
世界社是20世纪初吴稚晖、张静江、李石曾和蔡元培在巴黎成立的无政府主义组织,以工商业为经济基础,通过出版报纸和杂志推动社会变革,同时从事一些科研活动。世界社传播启蒙思想,并在孙中山的影响下,将推崇科学教育的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相结合,给予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重要支持,奠定了吴、张、李、蔡在国民党内四老的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世界是人类知识生成和发展的基础与背景,是知识理性的家园。遵循其元科学研究的自然主义路子,齐曼从认识论视角和文化语境,考察了基于生活世界所产生的人类最基本的知识———生活世界知识,探讨了生活世界知识的基本特征,有助于我们厘清生活世界知识与科学知识的关系,进一步把握科学知识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西方后现代哲学家哈贝马斯创立的普遍语用学,将“言语的有效性”置于“生活世界”之中,把仅仅作为陈述事实命题或保证形式上的“有效性”范畴推广到规范性的社会领域中来,从而把一般的“言语的有效性”范畴拓展为一种具有多种要求和多重意义上的“普遍有效性”。由此,哈贝马斯不仅证明了“交往理性”的“普遍性”,而且也努力通过“奠立社会科学语言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为重新确立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的自主性,提供了一种新的界定标准与研究架构。  相似文献   

12.
从世界3到虚拟世界的涌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人类已经开始创建一个崭新的世界——虚拟世界。如何确定这个世界的本体论地位以及它与物理世界的关系已成为当代哲学的前沿问题之一。本文从认定虚拟世界是对波普尔意义上的世界3的超越着手,提出了一种新的实在论——计算实在论。我们主张,实在的本质是计算,而虚拟实在和物理实在则是计算本质的两种实现方式,因此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在本体论上具有计算对等性。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进一步论证了虚拟世界的自主性和复杂性,并从它的可理解性反过来为物理世界的可知性作出了新辩护。  相似文献   

13.
随着以网络技术和虚拟实在技术为基础的虚拟世界被快速地纳入到当代社会的生产体系,消费体系和文化体系之中,如何看待虚拟世界及其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成为人们高度重视的一个基本话题,本文从社会理论分析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虚拟世界的本质及其与同实世界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秉承共生的理想将是克服目前对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关系理解上出现混沌化的一种可能选择。  相似文献   

14.
15.
作为世界假设的语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哲学家Pepper的根隐喻理论是形式论、机械论、有机论和语境论这些世界假设的基础。形式论的根隐喻是形式的相似性,机械论的根隐喻是机器,有机论的根隐喻是有机生长,语境论的根隐喻是历史事件。语境论是Pepper极力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整体论哲学学说,“变化”和“新奇”是其主要概念,并由这两个概念衍生出一套亚概念,用来说明事件的变化和发展。语境论的优点在于着眼于现实目标的分析,缺点是分析范围广,精确性弱。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一本美国出版的技术史年表提供的3329条数据,本文通过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世界技术成果时空分布的量化特征及世界技术中心的转移.从时空上看,世界技术中心是在转移的,转移顺序大体上是: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希腊、古罗马→中国→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本文从技术门类层次上揭示了近现代世界技术中心转移规律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7.
李约瑟的世界和世界的李约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人的“李约瑟情结”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将李约瑟的贡献片面地理解成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树碑立传;(2)将其写作《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的最终目的理解成回答“中国何以未能产生近代科学”的问题;(3)为中国的历史由外国人书写的事实感到不安。因此,要想对这位当代文艺复兴式的学者有一更清楚的认识,就必须跳出中国的圈子来审视他的思想和工作;而要想看清“世界的李约瑟”,就得对“李约瑟的世界”有所了解。 所谓“李约瑟问题”并非始于李约瑟,早年来华的耶稣会士和欧洲一些启蒙思想家就已关注到中国社会与科技的“落后”问题,任鸿隽1915年的文章《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首开中国知识界讨论这一问题的先声,20世纪 40年代李约瑟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讨论互相启发,构成他日后写作《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的一个重要动力。 受到生物进化论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影响,李约瑟成为一个“科学进步论”的坚定信奉者。他与当时在剑桥的一批左翼知识分子一样,对社会问题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并相信科学是一种推进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这导致他投身反法西斯运动来到中国领导中英科学合作馆,其后又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部的首任主席。但是李约瑟又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基督教的博爱精神  相似文献   

18.
技术深深地介入世界3,既是世界3的集成、凝聚和"黑箱化",以此使知识得以传播和共事,又以特定方式参与世界3的构建,影响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