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阐述了加强科技服务工作是泽州县林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分析了泽州县林业科技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提升泽州县林业科技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泽州县森林资源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泽州县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泽州县干果经济林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揭示了泽州县干果经济林建设中的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发展干果经济林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加快后续产业建设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泽州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现状,针对目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泽州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方向,探讨了促进该地区后续产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泽州县森林防火工作中的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森林防火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有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发展林业及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现代化、林业建设特色化对泽州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我国林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介绍了30年来泽州林业的光辉成就,阐述了泽州县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时策.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地质灾害的定义,介绍了我国地质灾害概况,探讨了地质灾害的类型与特征,分析了人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提出了防治地质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周迎新 《太原科技》2010,(11):78-80
以山西省泽州县车山井田为例,从井田的自然地理情况、井田地层等方面介绍了井田的概况,进行了井田含水层富水性及3号煤层充水因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清涧县地质灾害发育频繁。作者在县域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全县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及其特征的综合分析,论述了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并对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从而为清涧县地质灾害防治与区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开展西藏自治区亚东县道路连通性及其受地质灾害的影响研究,对改善当地路网连通性、提高山地灾害紧急疏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遥感高清影像,采取目视解译结合实地考察的方式,获取亚东县道路和地质灾害数据;利用模糊层次法评估道路综合性能,构建道路连通性模型和地质灾害指数模型,探讨地质灾害对道路连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亚东县地质灾害点有29个,主要集中分布在县域西南部区域,以崩塌为主.(2)路网具有典型树状特征,综合性能较好,但空间发育不均衡.(3)道路全局连通性呈现出“三核、两轴、一圈”的空间格局;局部连通性的空间差异较大,形成了4个局部高值区;中心连通性圈层结构明显,从中心向边缘的距离衰减特征明显.(4)亚东县地质灾害对居民点至各乡(镇)道路连通性的影响最大,对居民点至县政府道路连通性的影响次之,对居民点至最邻近的乡(镇)道路连通性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2.
桂阳县是湖南省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县份之一,以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乃至投资环境都构成了威胁。在现状地质灾害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易发程度指数法"将全县划分为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3个级别共8个亚区,并进行了分析评价。评价结果可直接用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为防灾减灾和实施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监测报警以及防治工程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川东南地区岩溶地质发育广泛,岩溶灾害地质体是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按期完工。通过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对掌子面前方的地质异常体进行科学预测。结合工程实际,通过地质雷达和TSP在叙大铁路所经岩溶地区的仙人洞隧道预报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其方法思路和解译成果对在岩溶地区的相似工程中可进行类比,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非线性科学理论与控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三峡库区时有发生,探索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机制以及如何预测和控制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是一个十分紧迫而又不可回避的非常现实的问题,文章在介绍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及重庆地区范围内发生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与特征的基础上,对应用于研究地质灾害的现代非线性科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地质体结构面的蠕滑与粘滑以及对地质灾害的监测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非线性科学理论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恩施州地质灾害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这一地区进行地质灾害评估的主要内容、基本程序,建立了在该地区进行地质灾害评价的指标体系,并提出建立恩施州地质灾害数据库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