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5 毫秒
1.
《科学通报》2001,46(2):120-120
第6届全国扫描隧道微显微学会议(STM'6)于2000年12月20-23日在厦门大学召开, 会议由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 大会共收到论文77篇, 来自全国(包括香港地区)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91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白春礼院士做了题为"SPM在纳米科技中的重要作用"的开幕报告; 代表们就表面纳米科学、表面组装与生物、材料科学及仪器和技术等研究领域的成果进行了报告交流. 会议还组织了议题为"中国的SPM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的圆桌讨论会, 共同研讨国际最新发展趋势和我国扫描探针显微学今后的研究重点. 另有7个…  相似文献   

2.
2008年1月8日上午10时,北京人民大会堂,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万众瞩目的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花"落两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吴征镒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闵恩泽同获大奖.  相似文献   

3.
<正>由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沉积专委会)主办、南京大学承办的"第六届全国沉积学大会"于2017年10月28~30日在南京举行.南京大学校长陈骏院士、第十届沉积专委会副主任马永生院士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刘丛强院士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大会的主题为:地球系统演化与沉积学.100余家相关单位的2146位注册代表出席本次大会,包括14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此次沉积学大会录用1762篇摘要,  相似文献   

4.
《科学通报》2008,53(1):35-35
2007年12月21~22日,中国一澳大利亚功能纳米材料与界面论坛(China-Australia Symposiumon Functional Nanomaterials and Interfaces)在厦门大学隆重召开.会议由厦门大学中国一澳大利亚功能纳米材料联合实验室、物理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材料学院与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功能纳米材料中心联合承办.本次论坛是目前在厦门大学举行的纳米领域规格最高的多学科交叉盛会,与会代表包括澳大利亚联邦教授、院士及中国科学院院士十余名.  相似文献   

5.
催化与环境保护厦门大学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高利珍厦门大学化学系副教授张伟德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万惠霖中国科学院院士蔡启瑞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1前言催化科学的诞生和发展大大丰富了化学品种,大约85%的化学品借助于催化生产简化了合成工艺、降低了生...  相似文献   

6.
《知识就是力量》2011,(2):83-F0002
2011年1月14日,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颁奖。  相似文献   

7.
《科学通报》2021,66(2):137-140
正梅宏,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主任,曾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常务副校长等职.主要从事软件工程和系统软件领域的研究. 2005~2017年,曾先后任《中国科学:信息科学》(原刊名《中国科学F辑:信息科学》)编委,常务副主编; 2018年起,担任主编.  相似文献   

8.
《科学通报》1958,3(13):414-414
根据6月21日苏联“真理报”报导,苏联科学院大会在6月20日选出了26位院士、55位通讯院士。现在,苏联科学院就有了167位院士和361位通讯院士。大会还选举了 A.B.托布切夫院士为苏联科学院副院长。这26位新院士的名单如下(括弧中註明的是他们的专长):Л.C.邦特里亚根(数学),B.И.维克斯勒、Я.Б.傑里多维奇(物理学)、И.В.奥布烈依莫夫(物理光学)、  相似文献   

9.
正汪品先院士出生于1936年,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同济大学教授.近年来,汪品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部计划",并大力推广"地球系统"概念.2018年,82岁高龄的汪品先院士还3次随"深海勇士"号深潜器潜入深海,圆梦大洋探索.在2020年"两刊"(《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创刊70周年之际,《中国科学》杂志社专访汪品先院士,回顾他与"两刊"20多年的情谊,也探讨中国学术期刊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物理学会电介质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电子陶瓷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12届全国电介质物理、材料与应用学术会议"于2008年4月17~20日在西安交通大学隆重召开.包括1名院士、2名  相似文献   

11.
《科学通报》2021,66(9):961-962
正韩布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主要从事物理化学与绿色化学的交叉研究. 2008年至今担任《中国科学:化学》编委, 2008~2014年担任《科学通报》编委, 2014年至今担任《科学通报》(中文版)副主编.2020年是《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简称"两刊")创刊70周年,《中国科学》杂志社专访韩布兴院士,请他分享在"两刊"的工作体会.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于2008年6月23~27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期间,举办了中国科学院学部首届学术年会.  相似文献   

13.
《科学通报》2021,66(9):957-960
正朱作言,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遗传发育生物学及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曾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雅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国家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会长等. 2003~2007年担任《科学通报》(中、英文刊)执行主编,  相似文献   

14.
华中科技大学 《科学通报》2010,55(25):2555-2556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是科技部于2003年11月批准筹建的5个国家实验室之一. 由教育部、湖北省和武汉市共建, 其依托单位是华中科技大学, 另有3个组建单位: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 2006年11月通过科技部组织的建设计划可行性论证.
.........  相似文献   

15.
寄生虫与人类的关系及寄生物多样性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生物系教授唐崇惕在自然界中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的现象十分普遍,有共栖、共生和寄生三类型。在寄生现象中的两种生物,寄生物受益,被寄生的生物(即寄主,包括人类、动物和植物)受害。受害的程度因寄生虫的种类...  相似文献   

16.
《科学通报》2021,66(30):3785-3786
正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主办,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中国地质学会协办的"第16届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学术年会"于2021年6月2~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年会主题为: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学术交流包括31个大会特邀报告、34个分组研讨报告及39个展板交流报告,涵盖了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考古学等多个研究领域.来自近50家高校、科研单位的院士、专家、学者、管理人员等300余人参加本次年会,与会者就此展开了多方位的学术交流,进一步明确了青藏高原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马洪舒 《自然杂志》2005,27(5):307-309
编者按:200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马祖光(1928-2003年)逝世2周年.马祖光同志作为新时期高级知识分子的揩模,他的科学研究精神和"三让院士"的高尚品格让人敬佩.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马祖光院士的科研工作和科研成果,了解他的家庭生活,现特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马洪舒研究员撰写本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安瑞  刘徽 《科学通报》2010,55(32):3162-3162
2010年11月2日, 《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以下简称“两刊”)创刊60周年纪念大会在国家科学图书馆报告厅举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两刊”理事会理事长路甬祥, 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王杰, 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曹效业, “两刊”总主编朱作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侯建国, “两刊”理事会理事、资深院士师昌绪等出席了纪念大会. 大会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主持.
.......  相似文献   

19.
正时光荏苒,从2003年12月获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成立,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纳米中心")已经走过了整整15个年头.纳米科技是化学、物理、生物材料等多学科高度交叉融合的领域,从创立之初,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在体制机制创新和领域发展上被赋予了融合发展和高度交叉的学科基因.纳米中心是由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共同建设,历任领导集体都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  相似文献   

20.
6月1日江泽民主席在接见出席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部分院士与外籍院士时的讲话中,谈到“前几年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随后又提出‘知识经济’,最近美国副总统戈尔又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真是日新月异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