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垦育8号水稻新品种是由冀粳8号与冀粳13号杂交再与冀粳14号复交,借助温室加代,抗病性和耐旱性鉴定及多代选育而成。该品种集三个亲本优点于一体,具有茎秆粗壮,高抗倒伏,米质优,抗病性强,耐旱性好,熟期适中,高产、稳产,适应水栽及旱直播的特点。河北省区试较对照中作93增产13.33%。根据河北省适宜稻区生态和生产条件,总结了该品种足水、缺水、旱直播三种条件下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银川科技》2006,(2):19-19
在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我市永宁县种子公司选育的优质高产节水水稻新品种丰优6号通过审定,准予示范推广,并被定名为“宁粳39号”。  相似文献   

3.
垦育 1 6号水稻新品种是用冀粳 8号与中花 8号杂交再与关东 1 0 0复交 ,借助温室加代 ,抗病鉴定及多代选育而成。该品种集三个亲本优点于一体 ,具有茎秆粗壮 ,高抗倒伏 ,米质优 ,抗病性强 ,耐旱性好 ,高产、稳产 ,适应水栽及旱直播的特点。河北省区试较对照冀粳 1 4号增产 8.84% ,国家区试较对照中作 93增产8.8%。根据冀东地区生态和生产条件 ,总结了该品种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高海拔稻作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950—2250M之间,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150万亩左右,约占全省粳稻面积的五分之一,是我国乃至世界最特殊的稻区之一,同时也是汉、彝、白、纳西、藏、傈僳、怒、独龙等多个民族杂居的贫困地区。由于本区水稻生产在接近其分布的极限地区进行。产量障碍因素众多,大面积生产对品种的早熟、耐寒、抗病、适应、稳产性等都有较高要求。新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难度很大.且又无法直接引种外省和省内其他稻区育成的新品种。后继接班品种必须坚持自育。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所长期坚持开展了高海拔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为该区优质、高产、高效水稻生产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新育成的风稻18号兼具优质、高产、稳产、耐寒、抗病等优点,在“丰抗优”结合方面有所突破,是目前我省高海拔稻区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5.
杨福 《科技促进发展》2015,11(6):781-783
本文对水稻新品种东稻4的选育经过、吉林省水稻区试产量、稻瘟病鉴定、耐盐碱性、稻米品质等方面进行了详述,指出东稻4是集高产、耐盐碱、优质、多抗为一体的水稻新品种。自2010年审定至今,累计推广712万亩,创经济效益8.2亿元。  相似文献   

6.
《广东科技》2010,19(9):10-10
近日,国家863计划“十一五”重点项目“绿色超级稻新品种培育”在武汉的华中农业大学正式启动,旨在培育“少采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绿色超级稻。实现水稻生产安全优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针对云南高海拔稻区水稻生产在接近其分布的极限地区进行,产量障碍因素众多,大面积生产对品种的早熟、耐寒、抗病、优质、高产、稳产、适应性等都有较高要求,新品种选育和推广难度大且又无法向外引种。属我国乃至世界最特殊稻区之一的实际.我所根据云南高海拔水稻生产发展的需要和育种目标要求,育成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种凤稻21号兼具了早熟、耐寒、抗病、优质、高产、稳产、适应性好等优点,综合性状明显优于鹤16、凤稻9、14、15等原主栽品种,扩大推广应用前景好。  相似文献   

8.
早就听闻常熟有个“袁隆平”——常熟市农科所高级研究员端木银熙,这位农民出身的水稻专家从事水稻研究40多年,先后带领着他的团队承担了省、市“八五”、“九五”、“十五”农业科技重大攻关项目——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组合)的“常优1号”选育工作。“常优1号”是江苏第一个通过国家级审定的杂交晚粳稻品种,创下了实收亩产808.6公斤的高记录,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年来粮食生产的连续丰收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用大米的品质要来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生产上种植的品种不但要高产、抗病,而且必须优质.针对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品种多、乱、杂,水稻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的现状,更为了适应水稻生产和市场的需求,我所引进、推广了优质米水稻新品种上育397.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氧化剂甲基紫精处理下高光效水稻杨育粳1号与常规对照品种镇稻11号的鲜重株高的统计、丙二醛含量与叶绿素质量比的测定以及氧化胁迫相关的基因表达分析,研究了水稻的抗氧化机理.研究发现,在20μmol/L甲基紫精处理下,杨育粳1号的鲜重、株高分别是镇稻11号的1.44倍、1.1倍,叶绿素a和b的质量比分别是镇稻11号的2.0倍及2.9倍;活性氧解毒酶mRAN凝胶分析显示,SODA1、APX2及CATB表达量均随甲基紫精浓度增大而增加,且同浓度下前两者在杨育粳1号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据此可推断杨育粳1号抗氧化能力高于镇稻11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